语文教学中的审美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un3538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中那些精选的文学教材,是一个审美内容极为丰富的文化宝库,既有生动耐读的记叙文,又有优美隽永的诗歌;既有思想精辟、文采华丽的议论文,又有绘声绘色的说明文。正如王钦韶所说:“用审美的心灵来感受,语文课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用审美的心灵来感受,语文课就是一个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无尽的宝藏!”因此,我们应该遵循美育规律,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进行品味和欣赏,从而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人们对美的形象感觉只有与情感体验、想象、认识和心理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审美判断、艺术欣赏的境界。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就应当调动起他们的感知、想象、理解等诸多心理功能,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超脱和愉悦,也就是获得审美享受,这主要从感受形象阶段、审美判断阶段和体味、玩赏阶段进行。
  一是感受形象阶段。学生在读课文时,最初接触的不是可以直观的形象,而是文学作品的语言,他们必须把文字符号转换成活生生的可以感受的艺术形象。他们一边读作品,一边就依据作品的描绘开始想象,于是一幅幅人生图画就在头脑中再现出来。例如在教学鲁迅作品《少年闰土》一课时,老师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特别是课文第一段,读完后,老师引导学生:“你们在读完这段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马上会说:“看到了一个少年正手拿……”还有《月光曲》一文,当学生读到盲姑娘弹琴一段时,大脑中立刻就会闪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在静谧的月光下,一位美丽的姑娘在弹奏着动人的乐曲……
  当然,在感受形象阶段,不只是在头脑中再现作品形象,还包括在再现作品形象的过程中,随着阅读的不断延伸,随着感知范围的不断扩大,逐渐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形象体系和艺术境界之中,并且情不自禁地被作品中的人物及命运所吸引,进而产生感动,对不同的人物采取不同的情感态度。如学生把《月光曲》继续读下去,随着他们对形象感知的范围逐渐扩展,必然会情不自禁地从心底产生一种对这兄妹二人的深切同情。所以我们说学生在获得对形象的感受的同时,还产生了情感上的跃动,也就是说对形象的感受不是一般的感知,而是一种审美的感知、情感的体验。
  二是审美判断阶段。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对作品的真、善、美及其所达到的程度作出评判,而在感受形象的阶段,是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感受形象的基础上,努力从真、善、美的高度进一步理解、把握形象,把审美的感知提高到审美的判断。
  如在教学看图学文《长城》时,就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画面,然后启发学生想象长城横亘万里的雄伟气势,想象筑城工匠的艰辛劳动,想象长城内外的烽火硝烟……学生在想象中进行再创造,从而加深了对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的内涵的理解,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别林斯基说:“没有知识,我们就谈不到欣赏。假如有人说某某作品使他兴奋,却不能解释这种快感,追究不出快感的原因何在,这种人就是自欺欺人。由不能理解的艺术作品所引起的兴奋是痛苦的兴奋。”所以我们说审美判断阶段是理性认识的阶段,是让学生获得了较感受形象阶段更大的愉悦,是与在这个阶段有更多的理性参与密切相关的。
  三是体味、玩赏阶段。在审美判断的基础上,学生必然要对作品反复地体味、玩赏其艺术形象特别动人、特别有魅力之处,使精神的愉悦达到顶点,造成文学鉴赏的高潮。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抓住时机。学生由于反复品味,久久难以释怀,教师必须善于“未成曲调先有情”,即自己首先要被文章的感情所牵动,然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深刻感受作者的感情、获得美的熏陶。在体味玩赏阶段,要让学生回过头来再一次感知形象。但是,此时的感知形象与初读作品时的感知形象大不相同:初读作品时的感知形象,主要是学生头脑中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并唤起相应的体验、情感;而此时的感知形象,虽然也带有很多的感情因素,但它是建立在审美判断基础之上的感知,也可以说是建立在理解、理性认识基础之上的感知,因此是更高一级的感知,是更为深刻的感知。
  如在《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与大娘话别一段时,紧紧地抓住“雪中送炭”一词,细细地品出蕴味。让学生把这个词放在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理解意思,提示学生用下划线划出文中具体写“雪中”之事的句子,学生通过读句知道是指“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关头;再用下划线划出文中具体写“送炭”之事的句子,让学生结合本文讨论理解“雪中送炭”的比喻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感叹的语气,深入体会情感。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失去”、“惟一”等重点词句分析理解引发学生的激情:“大娘这种把自己亲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而一心想着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意,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学生异口同声并充满深情地读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此时,课堂里学生的思想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迸发出炙热的火花与作者息息相通……这里老师抓语言文字精引巧导,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触发了真情实感,品出了“情”,品出了“味”,达到了把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教学中的效果。
  总之,为适应新时期的人才需要,教师应该结合语文教学,因势利导,按照美的规律,充分地不失时机地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不断丰富、提高学生的美感能力和鉴赏美的水平及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陶冶人的精神,令其自觉地运用美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和心灵,美化环境和社会,塑造、丰富民族精神,完成美育在新时期的神圣使命。
其他文献
摘 要:美术课是小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基于对当前农村条件、文化背景与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认识,本文拟针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完成美术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和看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 美术 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来:“
期刊
语文是工具学科,文学更是人们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与美育是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关系。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们认为应该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一、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自然美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由文字创作的,这就决定了它的表现形式的特殊性,不像视觉艺术有形象在眼前、听觉艺术有声音在耳边那样直观,而是间接地表现形象。也就是说,作者创作形象于字里行间,把握它需要阅读者
期刊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依靠课文阅读教学的载体,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内阅读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法进行指导。  一、边读边画边思考  边读边画边思考这种方式,是应用于学生能够通顺朗读课文之后。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要画出自己认为重点的词句,然后进行反复阅读,加深认识和理解。学生能找出重点的词句,必然有自己的理解。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学生在阅读时能加入个人情感,对其
期刊
数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把它的学习和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数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课标》着重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有“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能够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教学要求。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探索、解决新教材中许多联系实际的问题并加以拓广
期刊
语文学科作为各门学科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体悟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以及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而要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除了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外,还必须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因为流畅自然、严谨优美的口语表达往往会体现出一个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心理学家认为: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一般性格开朗,善于表现自我,乐于交往,综合发展素质也较好;而口语表达能力弱的学生往往缺乏
期刊
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语言更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从而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实现。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就有可能相差二十倍”。因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必须在教学语言上狠下功夫。但是,我们的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这严重影响了政治学科的教学效果和未来的发展。对此,我在本校三个级进行了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谈了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 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我认为创造力是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
期刊
摘 要: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小学生尽快识字的重要性。我对识字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课本为基础,注重识字方法及识字能力的培养,拓宽识字渠道,让学生充分地识字。  关键词:激趣 拓宽 授法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小学生尽快识字的重要性。识字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的表达水平,影响着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广取各种名家教学法的基础上,我对识字教学进行了
期刊
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创造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探索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意志、创造思维能力和素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激情,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指导学生创造性学习、渗透创造教育思想,教给学生创造的方法,研究教学过程,构建创造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等等。对正处于智力开发最佳期的小
期刊
小学生的特点是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