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多年的中职教育中我们发现,为数不少的中职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时大都存在一种较为灰暗的心理:由于中考失利,导致他们没有确定的人生取向,对自我价值、人生观及职业选择等问题往往采取逃避的态度。对自己失去信心,对老师产生排斥,对学习失去热情,学习具有盲目性,缺乏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们对新环境又有一种本能的好奇心理和骤然萌发的上进心及进步的欲望。因此留住这份冲动、延缓这份冲动是我们中职教育的一个新的、永恒的课题。怎样留住冲动、延续冲动呢?
一、用“爱”去诱发学生的上进冲动,树立学习信心
由于中专生在中学阶段处于学习成绩的中低层,往往获取教师的关心较少,加上中考的失利,使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热情,心理上有一种“冷漠、无望”的灰色感觉。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他们刚踏入中职学校的第一天或刚接触到你的第一节课时,就要让学生的心“热”起来,通过你的言谈举止,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蔼可亲、无距离感。同时,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老师经常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家庭情况,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及引导,使他们在与教师的接触中,视老师为父母、朋友,从而使他们乐于接受你的教诲,主动与你交心谈心。另外,学生对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一定的依附性,长者是学生追随和效法的榜样,当学生得到自己所尊重的人的肯定或表扬时,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亲密感。因此,教师除了对学生的关心,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下,消除心中的郁闷和自卑感,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树立学习的信心,找回年青人乐轻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用“新”去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求知欲望
中职教育在第一年的教学中,绝大部分的基础课和中学阶段往往有许多相近之处,这很容易让学生回到中学的厌学状态,刚刚萌发的学习欲望会稍瞬即逝。根据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的心理状态,需要我们中职教育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具体来讲,一要做到“知识新”,二要做到“方法新”。所谓“知识新”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将中学知识过渡到中职教育知识后,设计一些与职业需要紧密联系的知识点,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并对职业知识产生好奇心,唤醒他们对知识的需要,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所谓“方法新”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内容,以设疑、讲授、实践、互动为主线,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方法。“设疑”就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状况,课堂中尽可能创设“小而具体且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创设机会,让他们品尝过去不常有的成功愉悦,从而强化学习动机;“讲授”就是要通俗易懂又要有理有据,内容太易,一方面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另一方面学生会认为老师瞧不起他们,打击学生的學习信心,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要思维严密又要声情并茂,充满激情,但也不能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味地讲笑话去吸引学生。“实践”就是课外实践和课堂实践。课堂实践主要是基本知识的练习,这个环节要因人而异,低难度的作业要求全体学生完成,中等难度的作业让学生讨论完成,高难度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解决。首先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行”;其次让学生具体体验因具备能力而导致成功的喜悦,强调努力带来成功同时也是能力的体现。除以“勤能补拙”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外,更要让其在不断成功中改变自己“拙”的观念。课外实践与课堂互动紧紧相连,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可采取演讲、辩论、小组模拟等形式,进行各种教学活动,既巩固课堂知识,又能让学生将进入中职学校最初的学习冲动转化为一种自觉的学习习惯。
三、用“玩”引导学生学会玩中学习,让“学习冲动”从量到质进行转化
学生的上进心理冲动具有一种易生易逝的、由强到弱的惯性。要留住学生的学习冲动,并且延续冲动,需要趁热打铁,顺势引导。“玩”是人之天性,教师要注意多设计一些与专业知识有关,又能被学生接受的有益的课外活动,利用学生学习动机的迁移,因势利导地把学生已有的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学生喜欢体育,可让他们自己去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学生喜欢“说”,可让他去组织一场演讲比赛等等。通过活动,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兴趣。每次活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总结活动成果,启发学生找出活动中所蕴含的知识。比如,体育比赛安排场次涉及数学的“组合”知识,组织每一个活动要合理安排,需要学习计算机的思想“程序化”;而演讲,则要求演讲者掌握大量的综合文化知识。总之,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要想“玩”得好,“玩”得有水平,也必须学好文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使他们的上进心理冲动由量到质进行一次飞跃。
四、用“析”去逐步巩固学生上进的学习冲动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可分为内控特征和外控特征的人。外控特征的人,缺乏自信,焦虑,对学业活动缺乏兴趣,将成功结果归于运气。中职学生大多属于心理外控特征的人。中职学生进校几个月后,中专生活将步入正规化、日常化,学习的知识难度也逐渐加深,尤其是教师也不能永远用“活动”代替课堂。这时,学生的惰性又会慢慢回升,他们在学业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往日的失败情绪又会在学生身上重新体验,学生刚刚树立的上进心、自信心大大受挫。此时,教师应及时、准确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和他们一起客观地、理性地分析学业失败的原因,找出他们的成绩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认识到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是自己能力的初步体现,不是靠一时的运气。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地、灵活地调整教学任务,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意思,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会到:只要我们努力,凭着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能学好,从而使学生学习上进冲动得到巩固,并延续下去。
五、用“评”去激励学生形成奋发向上的优良品质
教师如何评价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对学生学习目标做出适当的肯定评价,而不是进行成绩导向的评价,不是通过比较学生之间的差异而进行竞争性的评价。这种评价,也就是让学生的“上进冲动”由量向质变化的催化过程。至于评价之一的考试则更应多样化,既要让学生检查所学知识,又要让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譬如:试卷中可以有50%的知识检查,30%的知识小结,20%的课外实践。后两项考试是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知识能力,使学生感到自己考50分比其他同学的100分更有意义,更值得骄傲,从而懂得自己不比其他同学笨,只要努力就可获得知识。当然,评价学生,主要靠教师能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特征,从而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所有学生的进步进行肯定认可,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奖励。最终使学生“留住冲动”,形成较稳定的追求上进、敢于拼搏的优良品质。
一、用“爱”去诱发学生的上进冲动,树立学习信心
由于中专生在中学阶段处于学习成绩的中低层,往往获取教师的关心较少,加上中考的失利,使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热情,心理上有一种“冷漠、无望”的灰色感觉。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他们刚踏入中职学校的第一天或刚接触到你的第一节课时,就要让学生的心“热”起来,通过你的言谈举止,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蔼可亲、无距离感。同时,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老师经常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家庭情况,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及引导,使他们在与教师的接触中,视老师为父母、朋友,从而使他们乐于接受你的教诲,主动与你交心谈心。另外,学生对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一定的依附性,长者是学生追随和效法的榜样,当学生得到自己所尊重的人的肯定或表扬时,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亲密感。因此,教师除了对学生的关心,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下,消除心中的郁闷和自卑感,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树立学习的信心,找回年青人乐轻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用“新”去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求知欲望
中职教育在第一年的教学中,绝大部分的基础课和中学阶段往往有许多相近之处,这很容易让学生回到中学的厌学状态,刚刚萌发的学习欲望会稍瞬即逝。根据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的心理状态,需要我们中职教育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具体来讲,一要做到“知识新”,二要做到“方法新”。所谓“知识新”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将中学知识过渡到中职教育知识后,设计一些与职业需要紧密联系的知识点,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并对职业知识产生好奇心,唤醒他们对知识的需要,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所谓“方法新”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内容,以设疑、讲授、实践、互动为主线,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方法。“设疑”就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状况,课堂中尽可能创设“小而具体且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创设机会,让他们品尝过去不常有的成功愉悦,从而强化学习动机;“讲授”就是要通俗易懂又要有理有据,内容太易,一方面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另一方面学生会认为老师瞧不起他们,打击学生的學习信心,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要思维严密又要声情并茂,充满激情,但也不能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味地讲笑话去吸引学生。“实践”就是课外实践和课堂实践。课堂实践主要是基本知识的练习,这个环节要因人而异,低难度的作业要求全体学生完成,中等难度的作业让学生讨论完成,高难度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解决。首先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行”;其次让学生具体体验因具备能力而导致成功的喜悦,强调努力带来成功同时也是能力的体现。除以“勤能补拙”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外,更要让其在不断成功中改变自己“拙”的观念。课外实践与课堂互动紧紧相连,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可采取演讲、辩论、小组模拟等形式,进行各种教学活动,既巩固课堂知识,又能让学生将进入中职学校最初的学习冲动转化为一种自觉的学习习惯。
三、用“玩”引导学生学会玩中学习,让“学习冲动”从量到质进行转化
学生的上进心理冲动具有一种易生易逝的、由强到弱的惯性。要留住学生的学习冲动,并且延续冲动,需要趁热打铁,顺势引导。“玩”是人之天性,教师要注意多设计一些与专业知识有关,又能被学生接受的有益的课外活动,利用学生学习动机的迁移,因势利导地把学生已有的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学生喜欢体育,可让他们自己去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学生喜欢“说”,可让他去组织一场演讲比赛等等。通过活动,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兴趣。每次活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总结活动成果,启发学生找出活动中所蕴含的知识。比如,体育比赛安排场次涉及数学的“组合”知识,组织每一个活动要合理安排,需要学习计算机的思想“程序化”;而演讲,则要求演讲者掌握大量的综合文化知识。总之,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要想“玩”得好,“玩”得有水平,也必须学好文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使他们的上进心理冲动由量到质进行一次飞跃。
四、用“析”去逐步巩固学生上进的学习冲动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可分为内控特征和外控特征的人。外控特征的人,缺乏自信,焦虑,对学业活动缺乏兴趣,将成功结果归于运气。中职学生大多属于心理外控特征的人。中职学生进校几个月后,中专生活将步入正规化、日常化,学习的知识难度也逐渐加深,尤其是教师也不能永远用“活动”代替课堂。这时,学生的惰性又会慢慢回升,他们在学业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往日的失败情绪又会在学生身上重新体验,学生刚刚树立的上进心、自信心大大受挫。此时,教师应及时、准确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和他们一起客观地、理性地分析学业失败的原因,找出他们的成绩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认识到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是自己能力的初步体现,不是靠一时的运气。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地、灵活地调整教学任务,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意思,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会到:只要我们努力,凭着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能学好,从而使学生学习上进冲动得到巩固,并延续下去。
五、用“评”去激励学生形成奋发向上的优良品质
教师如何评价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对学生学习目标做出适当的肯定评价,而不是进行成绩导向的评价,不是通过比较学生之间的差异而进行竞争性的评价。这种评价,也就是让学生的“上进冲动”由量向质变化的催化过程。至于评价之一的考试则更应多样化,既要让学生检查所学知识,又要让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譬如:试卷中可以有50%的知识检查,30%的知识小结,20%的课外实践。后两项考试是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知识能力,使学生感到自己考50分比其他同学的100分更有意义,更值得骄傲,从而懂得自己不比其他同学笨,只要努力就可获得知识。当然,评价学生,主要靠教师能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特征,从而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所有学生的进步进行肯定认可,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奖励。最终使学生“留住冲动”,形成较稳定的追求上进、敢于拼搏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