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 军 20世纪70年代生,笔名楚些。文学博士,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散文批评家,现居开封。曾策划全国农民散文专辑、河南青年散文专辑、女性散文专辑、小众公号河南散文专辑等,曾任孙犁散文奖双年奖、何景明文学奖评委。
“皇天后土”一词高度浓缩了农业时代人们对待土地的态度,有敬畏、热爱的情感态度,有持之以恒的劳作方式,有生生不息繁衍的寄托。直到新世纪之后,大批乡村劳动力进城,社会流动方式、居留方式、劳动方式等发生了大规模的变动之后,“皇天后土”的观念体系方走向离散。在我看来,对土地的放弃与远离祖坟,这两件事比之留守问题、教育问题、支付方式等,在生活方式的代变上更具有标志性。因为祖坟涉及中國人情感信仰结构中的祖先信仰,即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而土地则构成了我们依靠什么而活的内容。尽管在全球化进程中,关于土地而形成的议题具备了全球性和普适性的特征,比如土壤污染、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土地开荒带来的水土流失及在此境况下生成的生态主义观念等。但像中国这样有着悠久农业历史的大国,必然携带自身特殊的经验。在当前情况下,特殊的经验包括,二代打工者作为青年劳动力,已然普遍丧失耕作经验,在文化和情感认同上,宗亲关系呈耗散情状,而老乡观念却进一步稳固和加强,另外则是土地的权属问题。
土壤构成了人们生存的依据,在生态危机全面围城之际,土壤问题作为这场危机的主体内容,正以其多样性面貌向着我们的生活逼近。读甘南王小忠的《黄河源笔记》,可知在黄河源头所在地,过去的湿地景象如今正面临过度沙漠化的问题。这是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地方,因为土地承载量的过大,导致了土壤的沙化或者流失,而在土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为了解决越来越盛大的人类欲望需求,提高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产量,不得不加大化肥、农药的投入,土壤污染由此而加剧,利用与保护之间也进入到恶性循环的通道。如同马克思阐述的那样,批判的武器无法取代武器的批判,文学在大历史的进程中,无法阻挡车轮的翻滚。不过,文学的意义在于揭示、在于唤醒。生态文学的奠基之作《寂静的春天》很明显地就承担了这一功能,这本书不仅唤醒了北美地区的土壤保护意识,还推动了农业部门废止大部分剧毒农药和杀虫剂的生产与使用的行动。本期散文新观察推出的詹文格的生态散文作品《自然笔记》,由两个章节组成,第一章节植入了自我经验的因素,在胃肠记忆及对土地的感念下,自我躬身于菜地的经营之上,然而在庞大的虫类的进攻之下,田园生活由精致的幻象坠入现实的破碎之中。这一章节为典型的散文式的表达,精练的语言、情思凝聚的形状、个体的思绪,营造出鲜明的场景。而第二章节则以论说和思辨为主,以数据和实例来表达自我的忧思。虽然笔调和风格不够统一,但在主题指向上却异常集中,聚焦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之上,并给出了作为作家的关怀的颜色。这让我想起一句话,这世界上但凡是免费的东西都是最美的,比如阳光、空气、水,当然也应该包括我们脚下的大地。
责任编辑 韦 露
“皇天后土”一词高度浓缩了农业时代人们对待土地的态度,有敬畏、热爱的情感态度,有持之以恒的劳作方式,有生生不息繁衍的寄托。直到新世纪之后,大批乡村劳动力进城,社会流动方式、居留方式、劳动方式等发生了大规模的变动之后,“皇天后土”的观念体系方走向离散。在我看来,对土地的放弃与远离祖坟,这两件事比之留守问题、教育问题、支付方式等,在生活方式的代变上更具有标志性。因为祖坟涉及中國人情感信仰结构中的祖先信仰,即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而土地则构成了我们依靠什么而活的内容。尽管在全球化进程中,关于土地而形成的议题具备了全球性和普适性的特征,比如土壤污染、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土地开荒带来的水土流失及在此境况下生成的生态主义观念等。但像中国这样有着悠久农业历史的大国,必然携带自身特殊的经验。在当前情况下,特殊的经验包括,二代打工者作为青年劳动力,已然普遍丧失耕作经验,在文化和情感认同上,宗亲关系呈耗散情状,而老乡观念却进一步稳固和加强,另外则是土地的权属问题。
土壤构成了人们生存的依据,在生态危机全面围城之际,土壤问题作为这场危机的主体内容,正以其多样性面貌向着我们的生活逼近。读甘南王小忠的《黄河源笔记》,可知在黄河源头所在地,过去的湿地景象如今正面临过度沙漠化的问题。这是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地方,因为土地承载量的过大,导致了土壤的沙化或者流失,而在土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为了解决越来越盛大的人类欲望需求,提高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产量,不得不加大化肥、农药的投入,土壤污染由此而加剧,利用与保护之间也进入到恶性循环的通道。如同马克思阐述的那样,批判的武器无法取代武器的批判,文学在大历史的进程中,无法阻挡车轮的翻滚。不过,文学的意义在于揭示、在于唤醒。生态文学的奠基之作《寂静的春天》很明显地就承担了这一功能,这本书不仅唤醒了北美地区的土壤保护意识,还推动了农业部门废止大部分剧毒农药和杀虫剂的生产与使用的行动。本期散文新观察推出的詹文格的生态散文作品《自然笔记》,由两个章节组成,第一章节植入了自我经验的因素,在胃肠记忆及对土地的感念下,自我躬身于菜地的经营之上,然而在庞大的虫类的进攻之下,田园生活由精致的幻象坠入现实的破碎之中。这一章节为典型的散文式的表达,精练的语言、情思凝聚的形状、个体的思绪,营造出鲜明的场景。而第二章节则以论说和思辨为主,以数据和实例来表达自我的忧思。虽然笔调和风格不够统一,但在主题指向上却异常集中,聚焦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之上,并给出了作为作家的关怀的颜色。这让我想起一句话,这世界上但凡是免费的东西都是最美的,比如阳光、空气、水,当然也应该包括我们脚下的大地。
责任编辑 韦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