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问题式探究教学法新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4494702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教学得到了广泛普及和认可,而其中的问题式探究教学法,更是成为了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的常用法宝。所谓问题式探究,是指教师立足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依据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预设问题,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终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探究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所以“问题”的创设是问题式探究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有鉴于此,对于“问题” 的设计必须把握好五个“度”,才能提高问题式探究教学的实效性。
  一、设计生活化问题,增强探究的可信度
  人类思维活动从感性认识开始,又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性。如果在我们的政治课堂上能够善加利用这一规律,必将大大活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可信度。所以,问题探究的设计首先应坚持生活化的原则。“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源头活水。生活化的问题设计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有切身感受的熟悉案例和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拉近课程与学生、理论与生活的距离。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体验感悟生活的真谛和掌握生存的技能,提升生命的质量。
  例:学习九年级政治《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1:电视机的品牌和款型知多少?最低价位和最高价位分别是多少?
  问题2:这么多的品牌、款型和价位,它们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最后选择?
  问题3:你们如何看待这个消费行为?
  评析:学生是消费者,但消费如何才能更科学合理,学生本人缺乏相应的经济生活方面的知识,认识上比较模糊,体现出来就是日常消费行为比较随意,计划性和自控性不高。通过探究,学生能明白什么样的消费才是理智的消费,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提升消费质量。这样的问题设计,真实可信、积极有益、值得探究,学生就不会认为政治课是单调乏味的空洞说教。
  二、设计趣味性问题,扩大探究的参与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能激发人的学习动机,使人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并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师应遵循趣味性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探究性问题,将政治课程中教条化、政治化、理论化的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全体学生的快乐参与有利于营造一种浓厚的探究氛围,在这种浓郁的氛围中,师生间、生生间互相启发、交流、探讨,每一位成员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既获得知识,又增长智慧。
  三、设计深刻性的问题,挖掘探究的深度
  问题式探究是一个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知识生成的过程,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可探性。学生能在探究的过程中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完善人格。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应遵循深刻性的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源于教材,又适度高于教材,才能激励全体学生发挥各自的潜力,表现出更高的学习水准和探究能力。
  例:学习九年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课,我设计的问题:
  问题1: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问题2:我国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评析: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党的基本路线的有关内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的结晶;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通过实际的探究活动,学生体验到探究过程的艰辛与成功之后的喜悦,逐步理解探究本身的真谛和本质。当然,问题的深度也必须是适度的才行。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让学生“跳起来”,还要能“够得着”,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好奇心。若设计的问题范围过大或过深,学生无从下手,就会漠然处之,也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四、设计实践性的问题,拓展探究的广度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在问题的设计上,重视实践性的原则以拓宽探究活动的广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进行适时、适度地选择和使用,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使学生不仅在课上,而且在课外能主动探究;不仅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主动探究,而且能和其他同学合作探究,把探究当作一种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
  五、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提高探究的精度
  问题式探究,并非要探究学习中的一切问题,蜻蜓点水式的频繁探究,最终会影响探究的效果。教师应根据三维目标和教学时间、条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的衔接点、情感的触动点等处设计问题,把握好针对性的原则,提高探究活动的精度。
  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教材的主干知识。教学难点是教材中学生因缺乏知识经验或生活经验而难以理解的知识。知识的衔接点是新旧知识的交汇点,学生对旧知识比较熟悉,对新知识相对陌生,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思维“短路”。情感的触动点是教学内容中蕴含着能教育人、感化人的那一部分知识。在这些“关节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有利于引起认知需要,开启思维阀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扫清思维障碍,推进求知进程,提高思想觉悟。教师必须“吃透”课程标准,把握住探究的“点”,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做到“精”探。
  总之,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高度重视“问题”在探究活动中的意义,力求掌握和发掘课堂设问的技巧,充分发挥“问题”的“导火线”作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真正实现探究的“五度”,促成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近几年高考,比喻型作文频频出现,如2006年的“雕琢心中的天使”(广东)、2007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安徽)、2008年的“春来草自青”(山东)。2009年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北京)、2013年的“沙子和珍珠”(辽宁)和2014年福建的“空谷”(福建)。  这类作文有一个共同点: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词、短语和俗语作为喻体,写作是时需要挖掘喻体背后丰富而特殊的含义。  比喻型作文既可考察考生
期刊
高三物理复习通常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为基础复习,以考点为线全面系统地夯实基础,帮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一轮复习完成后,高三学生对教材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一般应用大体上掌握了。但要想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在高考中取得更好成绩,必须在第二轮复习中,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点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了检查二轮复习的效果,让教师了解学情,更好
期刊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广度和高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提出,并不是降低了教学要求,放松了质量期望,而恰恰是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质量要求。这些目标和任务,都需要各学科在具体而又数量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去贯彻和落实。而化学作为一门中考的主学科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不断尝试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新
期刊
在一次考后作文评讲中,我提供了一篇教师下水作文给学生。学生在确认了是老师写的之后说:“如果我能上网,我也可以写一篇这样的文章。”这个学生不是在吹牛,确实,在网络的帮助下,写文章不再是难事。因为网上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资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资讯正在成倍的涌进我们的视野。教师不再仅是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知识也不再是教师的专属。在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知识形成了开放共享的状态,教学就
期刊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应这一改革方案要求,近年来,英语写作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而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言技能训练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对于高中英语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作文批改。多年来,作文批改一直是教师单独完成的分内之事。很多教师走入了“包批包改”的误区。教师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
期刊
作文难,作文难,作文课上不开颜。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不仅学生不愿上作文课,就是老师见了作文课都头痛。  为了更好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可以从以下策略探讨初中作文教学的指导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的自我表达  创设作文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闭目沉思,心往神驰,眼前好象出现了自己惊异的画面,耳中好象回荡着境中人的话语,胸中顿时闪过一幕又一幕熟悉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主张,对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育和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和核心任务。  自主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
期刊
英语写作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学生的写作中,他们大部分的作品不但内容贫乏,而且语言不地道,句子结构简单。他们中有些不知道怎样写,有些能懂得一些,但不知道如何表达;即使勉强表达出来,也大多是“中式英语”。笔者认为一个简单且有效的教学生写作的方法是模仿。美国诗人Gary Snyder在其“Axe Handles”这首诗中归结出一条学习的基本方法:我们要从别人的范
期刊
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语言工具,在国际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听到一些英语老师抱怨:早读课上,学生读英语的声音低,甚至不开口;课堂上,有的学生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甚至打瞌睡;课后,不复习、不预习、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甚至抄袭。种种现象表明: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淡漠。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第一,学生自身的原因。没有远大理想,认为在农村学习英语没有用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依此提出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我们这里说的“师生和谐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的需要,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民主平等的前提下,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合作,使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能自动自觉地领悟学习材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