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下,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我们的教育逐渐从单一的知识传播转向全面素质教育。这就促使课堂教学过程要改革、要创新,即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上,使课堂的效率更高、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关键词:优化;培养;思维
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在兴趣中引发思维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启动思维的闸门。”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及认知水平,精心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从对物理的好奇转变为喜爱,从而激发起探究新知识的浓厚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物理浮沉条件”的应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山舰”和“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事件吗?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此时教师进一步设问:假如把打捞沉船的任务交给你,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学生的思维一下子由兴奋转入思考,片刻以后,学生纷纷发表意见。通过创设情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让学生扮演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加入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在引疑中活跃思维
富有趣味的东西,特别能引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思维的保守、呆滞、被动局面,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如讲《电功率》时,我拿出两只规格不同的白炽灯泡,让学生猜想当它们接入同一电路中时哪一只更亮。学生众说纷纭,此时我把两只灯泡先后接入事先准备好的两暗盒的灯座上,接通电源后,学生发现第一次L1亮,第二次L2亮,实验现象跟自己的猜想并不相同。教室内突然鸦雀无声,过一会儿各小组开始讨论,讨论后发现两暗盒内电路可能不同。老师适时提出灯泡的亮度与什么有关?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有什么关系?学生带着疑问和猜想分小组展开探究,每一位学生兴趣都很高,思维高度活跃,学生的个性特长、学习潜能、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并且感受到学习物理是快乐且有用的。
三、在攻难中拓展思维
无难,用不着开动思维机器;畏难,有碍于思维的发展;攻难,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获得更深地发展。例如在讲“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中,当学生顺利完成测木块、石头的密度实验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如何测量易溶于水的食盐的密度?同學们的思维一下子又活跃起来,纷纷动脑思考:食盐的质量很容易测得,可是它的体积呢?用刻度尺是不可能的,那么,能否用排水法来测量食盐的体积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食盐溶于水。此时学生遇到了困难,我就引导他们思考:食盐是否也溶于其他的溶液呢?经过提醒,学生想到在实际处理时,可以找一种与食盐互不相溶的液体来完成。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又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思考:食盐虽溶于水,是否一直溶解不止呢?这时学生又想到在做实验时,可以先制成饱和食盐溶液,再用它来代替上述的液体来完成实验。通过这一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纵向发展,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开阔。
四、在求变中综合思维
从“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到“一题多思”,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造成的学生那种单调、陈旧而保守的思维方式,以疏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解题能力。如在《欧姆定律》的复习课中,通过一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能测出未知电阻的电阻值,到一只电流表、一只定值电阻同样能测出未知电阻的电阻值;再到用一只电压表、一只定值电阻也能测出未知电阻的电阻值;通过滑动变阻器、单刀双掷开关的变换,归纳总结出近十种测出未知电阻的方法,使课堂高潮迭起,学生思维起伏,不仅深化了欧姆定律及其运用,而且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连接方法,熟悉了各种仪器的使用,把握了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五、在应用中强化思维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所学知识发明、创造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完《电功率》后,我结合生活实际出了这样一道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冰箱已进入了千家万户,已知小明家的电冰箱的额定功率为120W。1.电冰箱工作的时间是不连续的,假设该电冰箱正常工作一天的总时间为6h,问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KW·h?2.电冰箱在使用时,其实际功率不一定等于额定功率,怎样利用电能表和手表测量电冰箱工作时的实际功率?简述测量方法。3.根据调查,电冰箱中的霜过多时会增加耗电量。请问,电冰箱里的霜是怎样形成的?要使电冰箱内少结霜,在使用电冰箱时应注意什么?通过让学生解决此题,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电功率的知识,学会利用家中或手边器材测电冰箱的实际功率,而且谈论了电冰箱耗能与节能的对策,培养了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总而言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期的、科学的、反复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才能较快地提高。
(作者单位 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良西中学)
关键词:优化;培养;思维
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在兴趣中引发思维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启动思维的闸门。”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及认知水平,精心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从对物理的好奇转变为喜爱,从而激发起探究新知识的浓厚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物理浮沉条件”的应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山舰”和“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事件吗?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此时教师进一步设问:假如把打捞沉船的任务交给你,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学生的思维一下子由兴奋转入思考,片刻以后,学生纷纷发表意见。通过创设情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让学生扮演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加入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在引疑中活跃思维
富有趣味的东西,特别能引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思维的保守、呆滞、被动局面,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如讲《电功率》时,我拿出两只规格不同的白炽灯泡,让学生猜想当它们接入同一电路中时哪一只更亮。学生众说纷纭,此时我把两只灯泡先后接入事先准备好的两暗盒的灯座上,接通电源后,学生发现第一次L1亮,第二次L2亮,实验现象跟自己的猜想并不相同。教室内突然鸦雀无声,过一会儿各小组开始讨论,讨论后发现两暗盒内电路可能不同。老师适时提出灯泡的亮度与什么有关?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有什么关系?学生带着疑问和猜想分小组展开探究,每一位学生兴趣都很高,思维高度活跃,学生的个性特长、学习潜能、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并且感受到学习物理是快乐且有用的。
三、在攻难中拓展思维
无难,用不着开动思维机器;畏难,有碍于思维的发展;攻难,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获得更深地发展。例如在讲“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中,当学生顺利完成测木块、石头的密度实验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如何测量易溶于水的食盐的密度?同學们的思维一下子又活跃起来,纷纷动脑思考:食盐的质量很容易测得,可是它的体积呢?用刻度尺是不可能的,那么,能否用排水法来测量食盐的体积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食盐溶于水。此时学生遇到了困难,我就引导他们思考:食盐是否也溶于其他的溶液呢?经过提醒,学生想到在实际处理时,可以找一种与食盐互不相溶的液体来完成。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又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思考:食盐虽溶于水,是否一直溶解不止呢?这时学生又想到在做实验时,可以先制成饱和食盐溶液,再用它来代替上述的液体来完成实验。通过这一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纵向发展,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开阔。
四、在求变中综合思维
从“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到“一题多思”,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造成的学生那种单调、陈旧而保守的思维方式,以疏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解题能力。如在《欧姆定律》的复习课中,通过一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能测出未知电阻的电阻值,到一只电流表、一只定值电阻同样能测出未知电阻的电阻值;再到用一只电压表、一只定值电阻也能测出未知电阻的电阻值;通过滑动变阻器、单刀双掷开关的变换,归纳总结出近十种测出未知电阻的方法,使课堂高潮迭起,学生思维起伏,不仅深化了欧姆定律及其运用,而且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连接方法,熟悉了各种仪器的使用,把握了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五、在应用中强化思维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所学知识发明、创造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完《电功率》后,我结合生活实际出了这样一道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冰箱已进入了千家万户,已知小明家的电冰箱的额定功率为120W。1.电冰箱工作的时间是不连续的,假设该电冰箱正常工作一天的总时间为6h,问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KW·h?2.电冰箱在使用时,其实际功率不一定等于额定功率,怎样利用电能表和手表测量电冰箱工作时的实际功率?简述测量方法。3.根据调查,电冰箱中的霜过多时会增加耗电量。请问,电冰箱里的霜是怎样形成的?要使电冰箱内少结霜,在使用电冰箱时应注意什么?通过让学生解决此题,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电功率的知识,学会利用家中或手边器材测电冰箱的实际功率,而且谈论了电冰箱耗能与节能的对策,培养了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总而言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期的、科学的、反复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才能较快地提高。
(作者单位 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良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