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手法结合理疗治疗脑卒中后肩一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32例脑卒中后肩一手综合征患者进行手法治疗、生物反馈和远红外治疗。结果:基本治愈9例,明显改善14例,改善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结论:手法结合理疗治疗脑卒中后肩一手综合征可获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脑卒中 肩一手综合征 手法治疗 理疗 应用
肩一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占偏瘫患者的12.5%~74,1%左右,常在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常出现患者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色改变。如果不及时正确治疗,症状会越来越明显,任何对手或手指的压力或牵张,都会引起肩、手剧烈疼痛,迫使该肢体处于病态姿势,最后变成挛缩畸形,关节活动永久性丧失。我们采用手法治疗、生物反馈和远红外治疗32例脑卒中后肩一手综合征,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0月~2007年5月住院患者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38~88岁,平均64.2岁。诊断均符合缪鸿石等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分期,均为早期,发生脑卒中后1~3个月。脑出血9例,脑梗塞23例;患者均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正在康复治疗中,排除由于感染或损伤等其他原因引起的临床类似症状。
1.2 临床表现
1.2.1 早期:以肩、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被动运动时尤为明显,可有活动受限,皮肤肿胀。常感到腕部旋后、背屈困难。
1.2.2 中期:本期肩、手部疼痛、肿胀消失,皮肤肌肉逐渐萎缩,关节活动受限明显。
1.2.3 晚期:又称后遗症期,此期皮肤肌肉萎缩更加明显,关节活动完全受限,甚至挛缩畸形,丧失功能。
2 治疗方法
2.1 手法治疗 病人仰卧或坐位,医者立于病人瘫痪侧,一手虎口与病人虎口相交叉,另一手指按压曲池、合谷、内关、少海等穴;一手托住患者患侧肘关节,另一手托住患肩,作肩关节外展、内收、内旋、外旋、上举,随后作肘关节与腕关节的被动活动,以不引起疼痛为原则。用手的掌部或指腹在患者手背部前臂顺着淋巴回流方向,由末梢向心性轻轻抚摩;用手掌、大小鱼际、掌根或指腹在患者手臂皮肤上摩擦,方向不定,用力较大而均匀,动作连贯,使局部无疼痛皮肤有灼热感为度。用手指或手掌作相对的不断用力旋转揉捏手臂。每次治疗15分钟。
2.2 生物反馈治疗 利用丹麦产AM-800神经功能重建议,正极电板粘在腕背腕横纹上0.5cm处,负极粘在前臂上三分之一肘下肱桡肌处,耐量刺激,使腕关节作背伸活动,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2.3 远红外治疗 用远红外治疗仪,距离皮肤30~40cm,在患肩及手背辐照,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3 疗效评定
基本治愈:患侧肩手疼痛、水肿消失,皮温及手的颜色和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明显改善:患侧肩手疼痛、水肿明显减轻,皮温及手的颜色和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改善:患侧肩手疼痛、水肿有所减轻,关节活动度有所改善。无效:经过治疗后无好转。
4 结果
基本治愈9例,明显改善14例,改善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
5 典型病例
陆某某,男,75岁。因吐词不清伴左侧肢体乏力行走困难10小时入院,CT检查为脑梗塞,经治疗后症状基本稳定,左侧上下肢肌力三级,在第22天出现左手背肿胀,左肩疼痛,关节活动时疼痛明显。诊断为脑卒中后肩一手综合征,予手法、生物反馈、远红外治疗,每日1次,5天后肿胀疼痛好转,12天疼痛消失,左手背肿胀基本消退,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6 讨论
肩一手综合征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腕关节屈曲,持续长时间受压,引起手背静脉、淋巴回流障碍所致,早期不及时治疗,就会逐渐发展,最终导致患侧上肢永久性功能障碍,挛缩畸形。祖国医学认为,中风偏瘫多为气虚血瘀,痰浊内凝,经脉闭阻,以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手法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过程,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从而防止或减轻肌肉骨骼的废用性萎缩。摩法可以帮助静脉、淋巴回流;擦法使皮肤与皮下组织血运丰富、营养改善。揉捏法使肌肉韧带营养得到改善。从而能消除手背肿胀。AM-800神经功能重建议是利用生物反馈技术将病人意识不到的自身生物信号——肌电值,通过视频和图形展现在病人面前,增强病人的参与意识,关节的活动能加快血液循环。采用远红外照射治疗是借红外线的温热之性导人人体内,从而温通经脉。诸法结合能使经络通、气血畅、肿胀消。
关键词 脑卒中 肩一手综合征 手法治疗 理疗 应用
肩一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占偏瘫患者的12.5%~74,1%左右,常在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常出现患者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色改变。如果不及时正确治疗,症状会越来越明显,任何对手或手指的压力或牵张,都会引起肩、手剧烈疼痛,迫使该肢体处于病态姿势,最后变成挛缩畸形,关节活动永久性丧失。我们采用手法治疗、生物反馈和远红外治疗32例脑卒中后肩一手综合征,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0月~2007年5月住院患者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38~88岁,平均64.2岁。诊断均符合缪鸿石等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分期,均为早期,发生脑卒中后1~3个月。脑出血9例,脑梗塞23例;患者均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正在康复治疗中,排除由于感染或损伤等其他原因引起的临床类似症状。
1.2 临床表现
1.2.1 早期:以肩、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被动运动时尤为明显,可有活动受限,皮肤肿胀。常感到腕部旋后、背屈困难。
1.2.2 中期:本期肩、手部疼痛、肿胀消失,皮肤肌肉逐渐萎缩,关节活动受限明显。
1.2.3 晚期:又称后遗症期,此期皮肤肌肉萎缩更加明显,关节活动完全受限,甚至挛缩畸形,丧失功能。
2 治疗方法
2.1 手法治疗 病人仰卧或坐位,医者立于病人瘫痪侧,一手虎口与病人虎口相交叉,另一手指按压曲池、合谷、内关、少海等穴;一手托住患者患侧肘关节,另一手托住患肩,作肩关节外展、内收、内旋、外旋、上举,随后作肘关节与腕关节的被动活动,以不引起疼痛为原则。用手的掌部或指腹在患者手背部前臂顺着淋巴回流方向,由末梢向心性轻轻抚摩;用手掌、大小鱼际、掌根或指腹在患者手臂皮肤上摩擦,方向不定,用力较大而均匀,动作连贯,使局部无疼痛皮肤有灼热感为度。用手指或手掌作相对的不断用力旋转揉捏手臂。每次治疗15分钟。
2.2 生物反馈治疗 利用丹麦产AM-800神经功能重建议,正极电板粘在腕背腕横纹上0.5cm处,负极粘在前臂上三分之一肘下肱桡肌处,耐量刺激,使腕关节作背伸活动,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2.3 远红外治疗 用远红外治疗仪,距离皮肤30~40cm,在患肩及手背辐照,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3 疗效评定
基本治愈:患侧肩手疼痛、水肿消失,皮温及手的颜色和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明显改善:患侧肩手疼痛、水肿明显减轻,皮温及手的颜色和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改善:患侧肩手疼痛、水肿有所减轻,关节活动度有所改善。无效:经过治疗后无好转。
4 结果
基本治愈9例,明显改善14例,改善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
5 典型病例
陆某某,男,75岁。因吐词不清伴左侧肢体乏力行走困难10小时入院,CT检查为脑梗塞,经治疗后症状基本稳定,左侧上下肢肌力三级,在第22天出现左手背肿胀,左肩疼痛,关节活动时疼痛明显。诊断为脑卒中后肩一手综合征,予手法、生物反馈、远红外治疗,每日1次,5天后肿胀疼痛好转,12天疼痛消失,左手背肿胀基本消退,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6 讨论
肩一手综合征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腕关节屈曲,持续长时间受压,引起手背静脉、淋巴回流障碍所致,早期不及时治疗,就会逐渐发展,最终导致患侧上肢永久性功能障碍,挛缩畸形。祖国医学认为,中风偏瘫多为气虚血瘀,痰浊内凝,经脉闭阻,以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手法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过程,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从而防止或减轻肌肉骨骼的废用性萎缩。摩法可以帮助静脉、淋巴回流;擦法使皮肤与皮下组织血运丰富、营养改善。揉捏法使肌肉韧带营养得到改善。从而能消除手背肿胀。AM-800神经功能重建议是利用生物反馈技术将病人意识不到的自身生物信号——肌电值,通过视频和图形展现在病人面前,增强病人的参与意识,关节的活动能加快血液循环。采用远红外照射治疗是借红外线的温热之性导人人体内,从而温通经脉。诸法结合能使经络通、气血畅、肿胀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