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感到无从下手,不住地抓耳挠腮。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那么,习作教学应该怎样贴近学生的实际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留心观察,注重积累
不少学生作文要么千篇一律,言之无物;要么拾人牙慧,一味抄袭。原因是学生身边没有材料可写,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指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注意“养成”。
首先,指导学生养成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生活中的材料是丰富的,但是得用双眼去观察,去发现。可学生观察事物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细致,目的不明确,或是观察方法不当。教师要有意地选择一些观察项目与学生一起观察,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比如观察一处景物,可以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写观察日记,让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然后记下来,教师给予点评。经过长期的观察训练,学生积累了材料,形成了敏锐的观察力,深化了对生活的认识。生活是学生的作文之源,只有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进而表现生活,写作时才会文思泉涌,丰富多彩。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所谓积累,就是指储存写作的材料。一是在课外阅读时,对报纸、杂志上短小精悍、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文章进行收集整理,以丰富写作材料。二是注意写读书笔记,把自己在课本上学到的优美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描写等收集起来,丰富自己写作的词汇,提高习作的综合表达能力。最后,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记。这样长期积累,学生感到有材料可写,就能做到“人人心中有,但又人人笔下无了”。
二、贴近学生实际,玩中激趣
1.游戏类活动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把游戏引入课堂充当学生观察表达的训练素材。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丢手帕、跳绳、捉迷藏、老鹰捉小鸡之类的游戏,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利于中年级的习作教学。这些游戏不是静止的,而是活动的、连续的游戏,稍一疏忽就会遗漏观察的情景。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还要让他们学会迅速、有重点地观察。
2.采用竞赛方式
把竞争机制引入作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1)作文拟题竞赛。我让学生抽签朗读优秀作文,但不读题,让其他学生闭着眼睛听朗读,并给作文拟题目。如果所拟的题目与原文题目相同或相近就奖励。(2)作文构思竞赛。我选择一些能从多种角度构思的题目,让学生自由选题构思并编写提纲,如《敬礼,白衣天使(邮递员叔叔、解放军叔叔等)》。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写出了各具特色的作文,有的赞扬××高尚的职业道德,有的表达对××的敬爱之情,还有的赞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3)作文开头和结尾竞赛。我出示一篇作文的重点段,让学生根据作文内容写开头和结尾,并以小组为单位选出写得较好的开头、结尾,读给全班学生听。(4)内容写具体竞赛。我选出一段写得不具体的片段,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把内容写具体。进步大的同学,给予奖励。
三、讲评习作,激发兴趣
习作讲评,为学生创造了写作的便利条件,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所举习作,均为学生的作品,学生有真实、亲切之感,有利于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相互激励,营造写作气氛;二是所举习作,命题统一,适宜比较;三是所举习作,水平相近,学生容易模仿、学习。
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习作讲评时,教师不但要用上等文,也要用中、下等文,这样才能照顾全体学生,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下等文的要求是选材得当,内容符合要求,语句通顺;中等文的要求则是内容比较具体,记叙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这给了差生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对上等文进行讲评,会起到“习作例文”的效果,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寻,从而为快速提高写作水平垫上坚实的基础。
四、提倡模仿,掌握技能,激发兴趣
回顾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觉得学生初学写作,对生活虽然有某种感受,对写作也有一定的欲望,但由于缺乏写作材料的积累和表达能力,往往拿到题目后打不开思路,下不了笔。在这种“等米下锅,等柴引火”的时候,语文老师提供几篇例文供他们借鉴,他们就会茅塞顿开,文思如泉涌。根据我个人的认识和许多学生的体会,多读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因为同龄人的生活感受、认识能力、观念、情趣等都相近,容易借鉴和模仿。
但是,推荐优秀习作时,不能简单地在课堂上一读了之,而要像数学老师的板演那样,仔细剖析例文,使学生明白文章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五、写心语,激发兴趣
用审视的眼光、客观冷静的态度写出的评语,学生不大爱看,评语的评价、诊断、导向功能也作用不大。而心语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和情感化、个性化、美化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既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又起到了有效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强化的作用。心语的内容: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赞美他们的进步和优点;暗示日记中的某些不足;倾吐烦恼,让学生感到你很信任他,进而亲近你。
写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师生交心的彩虹桥,是倾吐内心情感的山泉,教师应点燃学生作文兴趣的火花,努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责编 莫彩凤)
一、留心观察,注重积累
不少学生作文要么千篇一律,言之无物;要么拾人牙慧,一味抄袭。原因是学生身边没有材料可写,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指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注意“养成”。
首先,指导学生养成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生活中的材料是丰富的,但是得用双眼去观察,去发现。可学生观察事物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细致,目的不明确,或是观察方法不当。教师要有意地选择一些观察项目与学生一起观察,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比如观察一处景物,可以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写观察日记,让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然后记下来,教师给予点评。经过长期的观察训练,学生积累了材料,形成了敏锐的观察力,深化了对生活的认识。生活是学生的作文之源,只有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进而表现生活,写作时才会文思泉涌,丰富多彩。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所谓积累,就是指储存写作的材料。一是在课外阅读时,对报纸、杂志上短小精悍、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文章进行收集整理,以丰富写作材料。二是注意写读书笔记,把自己在课本上学到的优美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描写等收集起来,丰富自己写作的词汇,提高习作的综合表达能力。最后,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记。这样长期积累,学生感到有材料可写,就能做到“人人心中有,但又人人笔下无了”。
二、贴近学生实际,玩中激趣
1.游戏类活动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把游戏引入课堂充当学生观察表达的训练素材。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丢手帕、跳绳、捉迷藏、老鹰捉小鸡之类的游戏,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利于中年级的习作教学。这些游戏不是静止的,而是活动的、连续的游戏,稍一疏忽就会遗漏观察的情景。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还要让他们学会迅速、有重点地观察。
2.采用竞赛方式
把竞争机制引入作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1)作文拟题竞赛。我让学生抽签朗读优秀作文,但不读题,让其他学生闭着眼睛听朗读,并给作文拟题目。如果所拟的题目与原文题目相同或相近就奖励。(2)作文构思竞赛。我选择一些能从多种角度构思的题目,让学生自由选题构思并编写提纲,如《敬礼,白衣天使(邮递员叔叔、解放军叔叔等)》。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写出了各具特色的作文,有的赞扬××高尚的职业道德,有的表达对××的敬爱之情,还有的赞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3)作文开头和结尾竞赛。我出示一篇作文的重点段,让学生根据作文内容写开头和结尾,并以小组为单位选出写得较好的开头、结尾,读给全班学生听。(4)内容写具体竞赛。我选出一段写得不具体的片段,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把内容写具体。进步大的同学,给予奖励。
三、讲评习作,激发兴趣
习作讲评,为学生创造了写作的便利条件,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所举习作,均为学生的作品,学生有真实、亲切之感,有利于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相互激励,营造写作气氛;二是所举习作,命题统一,适宜比较;三是所举习作,水平相近,学生容易模仿、学习。
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习作讲评时,教师不但要用上等文,也要用中、下等文,这样才能照顾全体学生,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下等文的要求是选材得当,内容符合要求,语句通顺;中等文的要求则是内容比较具体,记叙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这给了差生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对上等文进行讲评,会起到“习作例文”的效果,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寻,从而为快速提高写作水平垫上坚实的基础。
四、提倡模仿,掌握技能,激发兴趣
回顾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觉得学生初学写作,对生活虽然有某种感受,对写作也有一定的欲望,但由于缺乏写作材料的积累和表达能力,往往拿到题目后打不开思路,下不了笔。在这种“等米下锅,等柴引火”的时候,语文老师提供几篇例文供他们借鉴,他们就会茅塞顿开,文思如泉涌。根据我个人的认识和许多学生的体会,多读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因为同龄人的生活感受、认识能力、观念、情趣等都相近,容易借鉴和模仿。
但是,推荐优秀习作时,不能简单地在课堂上一读了之,而要像数学老师的板演那样,仔细剖析例文,使学生明白文章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五、写心语,激发兴趣
用审视的眼光、客观冷静的态度写出的评语,学生不大爱看,评语的评价、诊断、导向功能也作用不大。而心语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和情感化、个性化、美化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既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又起到了有效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强化的作用。心语的内容: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赞美他们的进步和优点;暗示日记中的某些不足;倾吐烦恼,让学生感到你很信任他,进而亲近你。
写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师生交心的彩虹桥,是倾吐内心情感的山泉,教师应点燃学生作文兴趣的火花,努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