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想像力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e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这里本人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创设形象 领略内涵 彰显个性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更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由此可见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到:“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本人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又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教材中的作者与学生,由于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在教学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會有一定的难度,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像,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像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像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边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像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像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像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火花。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成功之日。
其他文献
一、巧妙利用古诗歌谣中的趣味内涵  在低年级课堂上,让学生吟诵耳熟能详的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既能给学生以简单数的概念,同时又给了孩子以美的想象空间。又如:“春池春水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戏春风。”可以问“这首诗中“春”字比全诗总字数少()%”,既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韵味、强化了儿童的记忆,又强化了百分数的应用。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唐诗《咏柳》:“碧玉妆
期刊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实践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无限的创新空间,课堂教学给教师提供了形成个人独特教学风格的展示平台,而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多方位构建知识,就成为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和研究课题。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内部动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
期刊
这个学期我教的是初一的数学课,学生刚到了一所新的学校,新的同学和老师,都那么的陌生和新奇,在加上学习的内容一下子又丰富了很多,所以他們往往会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为此就出现了一些家长常说的那句话,我家孩子在小学学习挺好的,一到中学就差了。说实在的,我做为一名初中教师,听了这句话后,心情非常沉重,不是我们不敬业,也不是我们教学能力差,实在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很多。但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因素,抓好初一
期刊
备受瞩目的新课程改革作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生长点与突破口,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着眼点,它所体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的课程观、教育观,也越来越受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实践。其中历史学科本是一门很有趣味的学科,对学生本应有很强的吸引力。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学在很多地方的学校中却失去了自己的优势,其效果更是差强人意。出现这个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中考升学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历
期刊
2010年浙江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金华一中举行。本次浙江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的主题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来自全省各地的11位参赛选手展示了“遗传信息的表达”和“种群的增长方式”二个课题的高三生物复习课。各位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堂。笔者通过听课和与同行们的探讨受益良多,现就观摩时思考的几个问题付诸文字,以期能引起更多同事的思维共鸣。  一、因材施教,复习课的教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了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
期刊
新标准英语教材,强调对学生听、说以及运用能力的训练。而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基本采用以记忆为目标的机械操练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不但会造成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而且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之产生厌学心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仅是死记硬背单词、句子,学生是不会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不要求写的情况下,要会说、会在不同的场合中运用所学的句子,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要开展多种活动情景
期刊
内容摘要:在教学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做才能有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是现在教学的关注点。那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呢?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三方面粗浅的看法:一、努力控制学生的两极分化;二、教师要强化学生的“情感意识”;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整体情感意识    本人在农村初中执教英语已有八年有余,教过第一期新课程中的全部课程和第二期新课程七、八年级的课程。在与学生
期刊
我们现在所培养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面临着新世纪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精神人格和智力相适应,使之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根本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主体性创新学习。  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数学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教师往往依赖经验进行教学,过分地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数学演练,而忽视了教学的人文因素、学生的情感因素的培
期刊
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及相关性较强的学科。新的初中数学大纲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纵横联系,同时重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这样的新数学教学理念,作者提出了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法, 交流-互动型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