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围绕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构建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搭建创业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提出促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概述
创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引擎,高等院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和输送地,正在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努力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多种创业综合素质,最终使学生具备一定创业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创业潜能的综合教育[1]。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2]。我国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发展均起步较晚,且仍处于初创阶段。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创业教育逐渐受到重视。2015年5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调研时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3]。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提出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4]。因此,将创业教育理念融合至专业教育过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以及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的创业教育研究及实践,起源于1919年美国开展的业余商业活动;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首次将《新创业企业管理》课程引入大学教育的课程[5]。而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及实践则始于20世纪末。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标志着亚洲首次将创业教育引入到高校教育;2002年,创业教育计划在我国高校正式启动,教育部为此确立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院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6]。当前,我国已经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并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和推进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二、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联系
关于创业教育的定义,从广义的概念理解,其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即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教育;而从狭义的维度解释,创业教育属于技能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即培养创业者的专门教育。专业教育,又称专门教育,为培养学生能够从事某一职业领域、行业领域或专业领域所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质,而展开培养专业人才的系列教育。可见,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统一体[7]。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评判要求,是否具有创新、创意以及创造力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专业教育的内容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而创业教育则不能脱离专业教育独立开展,其必须以一定的专业教育为基础,成为专业教育的深化和发展。
面对当今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同时具备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将是高等院校教育深化改革、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因此,将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理念渗透至专业教育的各环节,在专业教育过程开设系列创业教育课程,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以及养成创业品质,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使其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促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尚未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创业教育往往以培训班或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展;教学基础薄弱,覆盖面较小,未受到師生的广泛重视。为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综合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在分层分类、区分地区差异和高校差异的基础上,及时转变创业教育发展战略[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的创业教育发展机制;促进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将创业型人才培养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业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在专业教学内容中融入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以及创业实务知识等重要内容。这将要求教师引入创业理念,根据创业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重新组合专业知识,以引导、互动等参与式教学法为主;通过举办专业性创业成功人士专题讲座、创业材料的收集与阅读、创业可行性分析等环节,启发学生以创业者的认知和态度去学习、思考,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推进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增设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建立“校企联合”、“校企合作”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校内外创业基地建设,构建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块。
(三)构建创业课程体系
围绕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阶梯式的创业课程体系。通过将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课程,将《创业基础》等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在全校范围内推广,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在专业教育基础层面,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专业与创业相融合的专业创业课程,培养学生养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意识;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合理安排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的顺序,鼓励学生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选修创业教育课程,丰富和积累学生创业知识,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和创业创意;以选修课或培训班的形式,开设SYB培训班、KAB培训班、创业咖啡等项目课程,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创业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和操作能力,并为其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通过开设创业实践课程、举办创业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强化学生学习创业教育的效果;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推出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四)建设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建设教育观念先进、思维开放、适应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将有力促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积极引进既有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又具有创业精神以及丰富创业实践经历的任课教师;从校内选派具有创新意识、业务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外出进修,参加全国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SYB师资培训、KAB师资培训、创业咖啡教师培训、设计思维训练等国内外各类创新创业培训及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创业教育教学水平;定期选派创业教育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或参观学习。依托各级各类校企合作平台及协同创新中心,鼓励创业教育教师参与承担行业、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以及创新升级等,提升教师的自身实践创新能力;聘请经验丰富的成功创业者、企业家、知名科学家、技术创新专家、风险投资者以及优秀校友等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通过建立专家智囊库以及创新智库,充实和优化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实现院校间师资互聘的发展机制,充分利用优势师资力量,缓解师资短缺的困境[8]。
(五)搭建创业实践教学平台
通过有效改善创新政策环境,搭建创业实践教学平台,积极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建立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业俱乐部、创业工作室、网络营销平台等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平台,设立创投基金扶持,吸引天使投资基金,帮助学生增加创业实践经验,提高创业成功率;坚持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协同创新发展,鼓励和吸引社会多方力量支持,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协同创新中心等方式打造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实习实训基地,增强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通过借助举办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以及申报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形式多样的课外创业文化活动,成立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以及开设创业论坛、创业微信平台等多元化载体,培育创客文化,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通过创业沙盘、商业游戏等形式,模拟仿真创办和经营企业,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全过程,增加学生创业的直观感受,更好地将掌握的创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2]张涛.创业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陈二厚.李克强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时強调 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汇聚经济社会发展强大新动能[EB/OL].新华网,2015-05-07.
[4]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新华网,2015-05-13.
[5]刘小廷.论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视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19-22+38.
[6]鲍桂莲,冯爱秋,肖章柯等.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22-23.
[7]黄茂.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15):74-76.
[8]蒋阳飞.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14(4):107-109.
基金项目:
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高校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2015JGB148);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与实践”(2013JGB297)。
作者简介:
钟学思(1981—),男,广西柳州人,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与文化、经济思想史。
【关键词】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概述
创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引擎,高等院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和输送地,正在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努力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多种创业综合素质,最终使学生具备一定创业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创业潜能的综合教育[1]。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2]。我国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发展均起步较晚,且仍处于初创阶段。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创业教育逐渐受到重视。2015年5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调研时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3]。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提出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4]。因此,将创业教育理念融合至专业教育过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以及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的创业教育研究及实践,起源于1919年美国开展的业余商业活动;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首次将《新创业企业管理》课程引入大学教育的课程[5]。而我国的创业教育研究及实践则始于20世纪末。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标志着亚洲首次将创业教育引入到高校教育;2002年,创业教育计划在我国高校正式启动,教育部为此确立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院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6]。当前,我国已经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并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和推进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二、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联系
关于创业教育的定义,从广义的概念理解,其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即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教育;而从狭义的维度解释,创业教育属于技能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即培养创业者的专门教育。专业教育,又称专门教育,为培养学生能够从事某一职业领域、行业领域或专业领域所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质,而展开培养专业人才的系列教育。可见,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统一体[7]。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评判要求,是否具有创新、创意以及创造力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专业教育的内容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而创业教育则不能脱离专业教育独立开展,其必须以一定的专业教育为基础,成为专业教育的深化和发展。
面对当今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同时具备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将是高等院校教育深化改革、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因此,将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理念渗透至专业教育的各环节,在专业教育过程开设系列创业教育课程,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以及养成创业品质,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使其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促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尚未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创业教育往往以培训班或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展;教学基础薄弱,覆盖面较小,未受到師生的广泛重视。为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综合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在分层分类、区分地区差异和高校差异的基础上,及时转变创业教育发展战略[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的创业教育发展机制;促进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将创业型人才培养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业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在专业教学内容中融入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以及创业实务知识等重要内容。这将要求教师引入创业理念,根据创业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重新组合专业知识,以引导、互动等参与式教学法为主;通过举办专业性创业成功人士专题讲座、创业材料的收集与阅读、创业可行性分析等环节,启发学生以创业者的认知和态度去学习、思考,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推进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增设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建立“校企联合”、“校企合作”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校内外创业基地建设,构建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块。
(三)构建创业课程体系
围绕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阶梯式的创业课程体系。通过将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课程,将《创业基础》等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在全校范围内推广,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在专业教育基础层面,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专业与创业相融合的专业创业课程,培养学生养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意识;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合理安排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的顺序,鼓励学生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选修创业教育课程,丰富和积累学生创业知识,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和创业创意;以选修课或培训班的形式,开设SYB培训班、KAB培训班、创业咖啡等项目课程,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创业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和操作能力,并为其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通过开设创业实践课程、举办创业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强化学生学习创业教育的效果;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推出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四)建设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建设教育观念先进、思维开放、适应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将有力促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积极引进既有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又具有创业精神以及丰富创业实践经历的任课教师;从校内选派具有创新意识、业务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外出进修,参加全国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SYB师资培训、KAB师资培训、创业咖啡教师培训、设计思维训练等国内外各类创新创业培训及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创业教育教学水平;定期选派创业教育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或参观学习。依托各级各类校企合作平台及协同创新中心,鼓励创业教育教师参与承担行业、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以及创新升级等,提升教师的自身实践创新能力;聘请经验丰富的成功创业者、企业家、知名科学家、技术创新专家、风险投资者以及优秀校友等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通过建立专家智囊库以及创新智库,充实和优化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实现院校间师资互聘的发展机制,充分利用优势师资力量,缓解师资短缺的困境[8]。
(五)搭建创业实践教学平台
通过有效改善创新政策环境,搭建创业实践教学平台,积极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建立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业俱乐部、创业工作室、网络营销平台等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平台,设立创投基金扶持,吸引天使投资基金,帮助学生增加创业实践经验,提高创业成功率;坚持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协同创新发展,鼓励和吸引社会多方力量支持,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协同创新中心等方式打造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实习实训基地,增强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通过借助举办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以及申报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形式多样的课外创业文化活动,成立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以及开设创业论坛、创业微信平台等多元化载体,培育创客文化,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通过创业沙盘、商业游戏等形式,模拟仿真创办和经营企业,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全过程,增加学生创业的直观感受,更好地将掌握的创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2]张涛.创业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陈二厚.李克强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时強调 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汇聚经济社会发展强大新动能[EB/OL].新华网,2015-05-07.
[4]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新华网,2015-05-13.
[5]刘小廷.论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视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19-22+38.
[6]鲍桂莲,冯爱秋,肖章柯等.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22-23.
[7]黄茂.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15):74-76.
[8]蒋阳飞.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14(4):107-109.
基金项目:
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高校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2015JGB148);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与实践”(2013JGB297)。
作者简介:
钟学思(1981—),男,广西柳州人,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与文化、经济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