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法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某种意义上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技术应用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一、生物教与学方式的现状
尽管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深化,生物学习的现状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目前大多学校学生生物学习方式的主流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机械记忆为主、以书本内容为主。这种陈旧的学习方式,大致分为:①被动接受型。生物教师、始终是生物讲台的“主宰”,课堂活动的90%时间是教师讲解,而学生处于“你讲我记”的境地,生物学习偏重于结论的掌握忽视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与结论获得的认知策略实施过程,偏重于知识的积累而忽视能力、精神、方法、态度的培养。②模仿再现型。这种生物学习类型的主要任务是把学过的生物知识、技能再现和模仿,而不强调知识的迁移与灵活运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③封闭读书型。画地为牢,不敢越雷池一步,过分拘泥于课本知识,甚至对过时的事实材料有疑义的生物结论也“照单全收”,另外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操作性、实践性知识的学习。
生物学习方式与生物课程改革的关系十分紧密。生物课程与教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如呈现学生的是以“干巴巴的知识点”堆砌起来的生物教材,那么学生就很容易走上“死记硬背”的老路。而相反,学生生物学习的方式也会制约生物课程的改革进展,如果学生旧的生物学习方式的“惯性”仍在起作用的话,那么再富有创意的教材还会被作为“背记”的课本来对待。为此,针对生物学习的这种现状,决意实行新的教学方法,那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生物教学中来。
二、生物教学中信息化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基本上是依靠两种媒体,一个就是教师的语言,一个就是教科书,我们讲传承知识,任何教学都不可能离开传承知识或者知识的掌握这么一个基础。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讲授,老师的语言是传播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另外就是依靠教科书,教科书在文本当中主要的形式是文字和静止的图象。如果没有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呈现只能局限在这里。信息技术出来以后,就从这两种媒体扩大到超文本和网络环境声、像、图文综合的动态资料的集成,而恰恰因为他有超文本的特点,学生可以随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起点加以学习。教科书是一种线性结构,但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内容的集成不是线性结构,你可以从任何的角度切入,这个就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对于不同课程内容,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在生物课的学习中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分析生物教材,哪些章节适合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用怎样的信息技术去表现它,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并挑选典型节次进行实验研究。分工协作,课题组老师分别设计、制作课件、试讲,集体评课后修改、再试讲,并在学校举行公开课,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以上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看不清、听不见、摸不着,感知不深、想象不到、理解不透的事物和现象,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组合,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分析器进行学习。例如,课件中将植物的蒸腾作用、人体内血液循环的途径、精子與卵细胞结合过程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将课本上静态的生物事物动态地表现出来,如植物传粉受精过程等;细胞内部发生的事件,如细胞分裂过程等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模拟、再现。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组合,能真正实现视听的完美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增加信息量,使学生有时间去自主分析各种信息,得出自己的结论。
生物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不应是呆板的、模式化的。不可变更地将课件呈现、而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把学科知识整合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资源库、策略库。即建立教学素材资源库。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搜集素材、制作素材。这样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才可能灵活地根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过程的调控。还要注意Internet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教育。另外、必须强调的是要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教师、应该根据本校网络的具体情况、要做到“上得去、下得来、跑得动、有得用”的原则、这样、才不至于弄巧成拙。
生物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然而、随着课程整合实践的深入、必将提高师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进而大大推动生物教学改革的进程。生物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必将成为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学校生物教育教学的主导方法。
一、生物教与学方式的现状
尽管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深化,生物学习的现状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目前大多学校学生生物学习方式的主流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机械记忆为主、以书本内容为主。这种陈旧的学习方式,大致分为:①被动接受型。生物教师、始终是生物讲台的“主宰”,课堂活动的90%时间是教师讲解,而学生处于“你讲我记”的境地,生物学习偏重于结论的掌握忽视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与结论获得的认知策略实施过程,偏重于知识的积累而忽视能力、精神、方法、态度的培养。②模仿再现型。这种生物学习类型的主要任务是把学过的生物知识、技能再现和模仿,而不强调知识的迁移与灵活运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③封闭读书型。画地为牢,不敢越雷池一步,过分拘泥于课本知识,甚至对过时的事实材料有疑义的生物结论也“照单全收”,另外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操作性、实践性知识的学习。
生物学习方式与生物课程改革的关系十分紧密。生物课程与教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如呈现学生的是以“干巴巴的知识点”堆砌起来的生物教材,那么学生就很容易走上“死记硬背”的老路。而相反,学生生物学习的方式也会制约生物课程的改革进展,如果学生旧的生物学习方式的“惯性”仍在起作用的话,那么再富有创意的教材还会被作为“背记”的课本来对待。为此,针对生物学习的这种现状,决意实行新的教学方法,那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生物教学中来。
二、生物教学中信息化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基本上是依靠两种媒体,一个就是教师的语言,一个就是教科书,我们讲传承知识,任何教学都不可能离开传承知识或者知识的掌握这么一个基础。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讲授,老师的语言是传播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另外就是依靠教科书,教科书在文本当中主要的形式是文字和静止的图象。如果没有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呈现只能局限在这里。信息技术出来以后,就从这两种媒体扩大到超文本和网络环境声、像、图文综合的动态资料的集成,而恰恰因为他有超文本的特点,学生可以随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起点加以学习。教科书是一种线性结构,但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内容的集成不是线性结构,你可以从任何的角度切入,这个就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对于不同课程内容,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在生物课的学习中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分析生物教材,哪些章节适合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用怎样的信息技术去表现它,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并挑选典型节次进行实验研究。分工协作,课题组老师分别设计、制作课件、试讲,集体评课后修改、再试讲,并在学校举行公开课,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以上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看不清、听不见、摸不着,感知不深、想象不到、理解不透的事物和现象,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组合,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分析器进行学习。例如,课件中将植物的蒸腾作用、人体内血液循环的途径、精子與卵细胞结合过程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将课本上静态的生物事物动态地表现出来,如植物传粉受精过程等;细胞内部发生的事件,如细胞分裂过程等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模拟、再现。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组合,能真正实现视听的完美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增加信息量,使学生有时间去自主分析各种信息,得出自己的结论。
生物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不应是呆板的、模式化的。不可变更地将课件呈现、而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把学科知识整合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资源库、策略库。即建立教学素材资源库。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搜集素材、制作素材。这样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才可能灵活地根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过程的调控。还要注意Internet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教育。另外、必须强调的是要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教师、应该根据本校网络的具体情况、要做到“上得去、下得来、跑得动、有得用”的原则、这样、才不至于弄巧成拙。
生物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然而、随着课程整合实践的深入、必将提高师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进而大大推动生物教学改革的进程。生物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必将成为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学校生物教育教学的主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