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现代化水利要先行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y448681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月29日,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奏响了全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新号角;2月9日,省委一号文件发布,提出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提出了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到2015年,初步建立水利现代化综合保障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省水利现代化。两个一号文件均聚焦水利,在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我省在现代水利实践的道路上将再现精彩跨越。
  
  有好水才有好收成 “十一五”期间,我省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增长,年均增长11.2%,几乎年年好收成。而纵横田间的水渠、管道、疏浚过的河道,无疑为农民的好收成提供了最基础的灌溉水源。全省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田面积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1.6%、68.9%,疏浚完成全省80%以上的农村河道,1200万农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水利服务社会服务民生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是我省水利投入最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时期之一。水利所取得的成效,为全省“三农”连续7年保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都聚焦现代水利,要求按照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把水利作为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两个一号文件都更加强调了水利作为农业“命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我省而言,现代化建设,必须水利先行,这是实现我省“两个率先”的基础和保障。
  按照水利现代化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持续加大农村水利投入,相关投资将过350亿元,今后5年我省农村水利将突出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农田水利占整个农村水利投资的一半以上,按照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进一步加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和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大幅度提升现代农业的基础保障能力;二是突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在已经解决127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基础上,继续实施656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使大部分地区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三是继续实施农村河网综合整治,提高河道引排能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切实解决好“最后1公里”的田头设施、村庄河塘整治维护以及农村自来水入户等农村水利的难点问题。
  
  从“红线”到“蓝线”的飞跃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太湖治理,建设走马塘、新沟河、新孟河等引排骨干工程。太湖水环境治理,突出反映了我省对水环境保护与管理的重视与决心。水利不仅要筑起防洪保安的生命线,更要护好生命之源。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确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而省委一号文件除要求在严格执行3条“红线”的基础上,还在“强化河湖水域管理”中明确要求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体系,实行“河湖蓝线”管理制度。“红线”是基本线,“蓝线”是高标准线,如果说“红线”相当于“及格”标准的话,“蓝线”则相当于“优良”标准,要在“两个率先”征程上阔步前进就必须定下这个高标准。我省水域岸线的开发利用必须符合防洪规划、水功能区管理要求,维护水利工程安全,明确开发利用控制条件和保护措施,使水更安全、更清洁、更美丽。
  以更高标准强化河湖管理,我省已经在行动,并取得一定成效。如太湖水危机暴发后,我省治太打出了“调水引流、控源截污、打捞蓝藻、生态清淤、湖泛防控、监测预警”等一系列组合拳,历经4年艰辛,太湖的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走出了河湖生态治理的希望之路。在治理太湖水环境的探索中,我省率先推出的“河长制”、“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均剑指“保护河湖健康”,由水利部牵头、正在制定中的《太湖管理条例》也将太湖水域(含岸线、滩地等)占用补偿等内容列入其中。与此同时,我省还根据《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推出河湖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先后成立了洪泽湖、骆马湖、里下河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条块联动、统一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综合协调机制和工作督查机制,进一步增强了河湖管理的执法与监督能力。
  加强河湖管理与保护,防止河湖退化和功能衰减,维护河湖的健康生命,实现人水和谐,促进科学发展,不仅是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保护河湖健康,必须积极推进依法治水。根据省委一号文件要求,我省将继续严格实行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水规划同意书和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建立饮用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组织开展水源地环境整治,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备用水源地;强化饮用水源地应急管理,制定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加强长江、沂沭泗等水域采砂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切实保护好我省的河湖,为子孙后代留好一湖清水。
  
  “腾笼换凤”的良性互动
  
  发展水利事业,资金投入是保障。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都提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同治水兴水”的投入机制,这为长期稳定增长水利投入,提供了“硬约束”。
  “十一五”期间,我省水利建设投入达59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1倍。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省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2010年,我省水利建设投入140亿元,未来10年水利总投入数量惊人。
  如此巨大的资金投入从哪里来?中央和省委的一号文件为公共财政加大对水利的投入提供了強大后盾。在中央提出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上,我省明确提出各市、县要严格执行当年可用财力2%至4%用于水利建设、城市维护建设税15%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比例。此外,我省还将继续征收防洪保安资金、水利建设基金、南水北调基金等财政性资金用于重点水利建设。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也要按规定比例用于农村水利建设。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也将逐步提高,专项用于水资源的保护管理、节约利用和水源工程建设。
  省委一号文件还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水利建设信贷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鼓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提高水利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比例;推进经营性水利工程市场融资,等等。
  为切实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我省还特别提出,要优化水利投资结构,明确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水工程、水资源的管理,实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和长效管理。用“刚性”解决“软肋”
  防洪保安始终是水利工作第一要务。“十一五”期间,我省依托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体系,先后战胜了各类水旱灾害的侵袭,实现直接减免灾效益达228亿元。尽管我省大江大河治理成效显著,但作为“中间地带”的中小河流仍然是防洪保安的“软肋”。省委一号文件特别提出要突出以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的区域治理,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初步建成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这标志着我省水利建设一个新的转变,就是从“大江大河”走向“中小河流”。“十二五”期间我省重点水利建设投入将超过600亿元,重点实施新一轮洽淮、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沿海地区供水工程、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长江支流治理、区域治理以及城市防洪工程等;继续加强全省防汛防旱决策指挥和调度平台建设,全面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和水平。
  如此高强度、大投入的水利建设,,怎样才能建得起、管得好,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效益?对此,省委一号文件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严格执行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的同时,全面实行水利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制、竞争立项制、投资控制制、资金保障制、绩效评价制,落实检查考核措施,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近年来我省已先后出台《(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相关法规,通过竞争立项实施的水利项目近百项,并开展了“十一五”水利规划实施情况及一批重点工程的绩效评估,有效提升了政府投资的效率和效益。
  责任编辑:戈尚达
其他文献
为了有效缓解江苏省资源环境约束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矛盾,持续快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率先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科学核算与评价全省碳排放现状,深入剖析碳减排重点领域的潜力和空间,从而科学确定江苏省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与建设路径。    一、江苏省碳排放测算及分析    参照国际IPCC计算方法,针对江苏省碳排放来源,从工业能源活动、生活能源、食物消费、交通能源、农业生产活动、废弃物等六方面核算碳排放,考虑
期刊
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省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进入基本现代化,为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从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出发,积极构建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以此监测和评价现代化进程,对充分发挥指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科学指导现代化实践,更为清晰地反映现代化建设成效,揭示前进中的问题和矛盾,从而推动全省加
期刊
编者按: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话音声遏行云,响彻全球!弹指一挥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跨过了60年峥嵘岁月和辉煌历程,经受了各种锻铸和考验,以日益强盛的雄姿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们江苏人民和所有中华儿女一样为此而自豪。同时为祖国的更加强盛而奋斗!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宣传部署,本刊从本期起特辟纪念
期刊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着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也是全力建设生态省、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关键时期。近日,本刊记者就生态省建设采访了副省长徐鸣,他在总结了全省生态建设的情况后,感慨:“他日故人问江南,绿水青山应犹在”,为了“绿水青山应犹在”,我们自当努力。    起步    徐鸣说,生态省是国家环保部提出的,是指经济社会和生
期刊
说起中学教育,人们立刻想到的是高考。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诉求越来越功利化,高考分数成为评判学生成功与否、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分数进而步入心仪的名牌大学,学子们肩负着家长的期望和学校的荣誉,将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反复操练、强化训练这类应付高考的做法用到了极致。面对如此现状,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在反思,学校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对我产
期刊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起点。60年披荆斩棘,60年风雨兼程。回首整整一甲子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曾经是满目疮痍、百业凋零的江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谱写了全省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壮丽史诗,奏响了江苏发展蒸蒸日上、富民强省的恢宏乐章。
期刊
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都各不相同,每个生命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请教师注意:“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他打了这样一个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
期刊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自组织理论认为,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一个系统白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一个具有很强的自组织功能的组织。这是被历史所证实了的。其一,每当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或者进入历史的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总是能扭转乾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前者的
期刊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首红色歌曲——《南泥湾》,这首歌曲铭记着一段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传扬着一种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的崇高精神,彰显着一种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情感。  开垦南泥湾之前,由于敌人的封
期刊
江苏近代许多企业家为地区性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尤以南通、无锡、常州为典型。  甲午战前,南通与邻地扬州相比,属于江苏比较落后的地区。20世纪20年代,南通已成为全国的模范县和江苏省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这种巨大的变化主要归功于张謇的悉心经营和建设的结果。  张謇(1853—1926),字季直,1894年,考中状元。张謇具有强烈的民本意识,他说:“愿为小民尽稍有知见之心,不愿厕身贵人受不值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