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gxg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所以,语文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自由地参与探索与创新,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逐渐增强。
  
  一、结合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教学时间
  
  教师切不可把一节课仅仅看成是一节孤立的课,因为课前和课后相对课堂教学,有着充足的利用时间。我们可以发现,一节课的过程,在内容方面必然与以往的旧知识、旧经验联系,更与以后的新知识、新经验相联系。因此,上课铃响之前,教学活动便开始了,学生可以通过预习这一环节,搜集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资料,以便对所学有更为完整的认识。同样,当下课铃声响起,教学在实质上并没有结束,教师还要延伸下去,从而留给学生继续思考创新的内容。
  1.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
  学生是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同时,预习又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摇篮。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自学作一些指导,提出一些要求和任务,学生就会带着自学时的收获和问题进入课堂。
  如有些课文,学生往往因为知识面狭窄而给阅读带来困难,在教学中,我总是适时指导他们课前阅读,搜集整理与课本知识相联系的资料。这样,他们获得了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等方面的了解,对学习的新内容具备了初步的认识。我是这么要求学生预习的:(1)学会运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2)边看边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在上课时注意听,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提高了。(3)注意课后练习,带着问题预习。按课后的练习去预习课文,就像牵住了牛鼻子。
  2.引导学生达课堂高效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帮助他们树立情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要想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有相应的课堂情景,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中,情境教学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在情境中展开冲突能激发挑战性,激励学生去探究问题的本质。
  在课堂上,教师应要求每一个学生把握好有限的时间。同时,教师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形式,不断挖掘教材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为学生提供积极思维的广阔舞台,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以及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力求让他们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既学会又会学,让课堂到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高效。
  3.鼓励学生向课后延伸
  当学生对课文知识有了清楚正确的掌握,便会带着新的收获和新的问题走出课堂。教师可根据课文拓展延伸,或根据学生兴趣选择补充新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鼓励他们到广阔的语言空间去“自由”涉猎,去学习语文。
  学习《问银河》这篇课文时,学生对神秘而陌生的银河系充满了好奇,提出了许多千奇百怪的问题,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许多问题在课堂上得不到解释。我布置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寻求答案。这样,学生充满着极大的乐趣去参与这个学习活动,获得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课后再延伸到课外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是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以外进行的各种听说读写的具体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我多以兴趣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活动的计划安排及其组织都由学生自己进行。如此一来,可以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全面开放教学空间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比利时教育家德可乐利强调:“学校如能使儿童为现代生活作准备,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那么,学校的这种准备即能成功。”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可见,学校与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大自然是位好老师,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我们要使学生真正抓住知识,领悟文章主旨,体验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更为有效的方法是扩大学习场所,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五光十色的现实生活,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观察、实践,认识并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教学《石榴》与《槐乡五月》时,我就带学生走出了教室,走到了鲜活的石榴树与槐树前,学生亲眼所见、亲身触摸,看到了新鲜的石榴果,闻到了芳香的槐花味,自始至终,他们保持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愉悦的情感参与着学习活动,不仅得到了畅快、和谐、轻松的良好体验,更让课文中描述石榴、槐花的语句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相比聆听教师在课堂上的介绍和讲解真是要高效许多。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存在就是要从纷繁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生活实际是学生认知事物与体验情感的源泉,我们只有联系生活展现情境,才能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生活库藏,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所以,我们可以经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徜徉于大自然的怀抱,到野外画春天、到树林里认识树叶、到菜市场写作文……以此把春夏秋冬、日月星辰、风霜雨露纳入观察对象。学生的视野拓展了,理解和运用语文的机会和实践领域扩大了,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就会陶冶情操,锻炼能力,愉悦身心,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真正精心创设教学环境,让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时间自然衔接,让所学的内容自然流淌,即让教室成为学生放松自由的学习、交流、活动的场所,也让室外的天地能成为语文学习的良好空间,让学生利用好社会环境本身蕴藏着的巨大教育效益,投入到广阔的自然天地之中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此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让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 议论文体的写作已变成当前各类测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在学生的作文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写作句式单一、主动语态通篇不变等,造成文章论证牵强苍白,没有说服力。本文基于这些问题,从信息结构的角度,分析了议论文体写作中语态与句式结构的最佳选择,探讨了被动语态被广泛使用的现象,指出语态的选择不仅仅是语法形式和语义结构的选择,更是语篇策略的运用。  关键词: 信息结构议论文体句式选择    1.引
目的:探究分析巴曲酶或血管扩张剂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到2019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潜阳合剂加载治疗对不同证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压变异性、动脉功能的改善情况,验证潜阳合剂疗效,拓展适应症,优化中医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9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依次编号,单数
音乐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直观的声音艺术,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使他们得到美的熏陶。音乐教育
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桶装水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在疫情防控初期,桶装水入户成了一个难题,因为社区、单位严格管控出入人员,送桶装水的人员进不来,自己又不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试想,如果我们和孩子都能乐于倾听,善于倾听,耐心倾听,何来课堂教学中令人尴尬的现象?我们和孩子都需要一对慧耳呀。  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人的
语文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方法多样,但一些教师就语文教语文,局限性可想而知。仅仅靠语文教师一方,靠课堂教学一面是远远不够,初中语文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值得我们深思,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只有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和他们的心理状态,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转化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不但不能转化后进生,反而会使后进生产生对立情绪。因此,了解后进生是转化后
课堂是展示生命活动的场所,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情与趣。《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课堂应在有利于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是学生的,应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轻松、愉悦的教与学,使语文课有情有趣、有法有效,让每一个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情趣呢?    一、研究文本,仔细品味,发现文章情趣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认为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实用教材、
We consider the robust stabilization problem for discrete-time Takagi-Sugeno(T-S) fuzzy systems with timevaried delays subjected to input saturation.We desig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