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学点亮学生的生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jing0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现在依然滋润我们的心田。国学经典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优秀人格,而且可以凝聚成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以独特的感染力,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塑造,精神得到升华。
  关键词: 国学经典 陶冶情操 教学体会
  连战先生访问大陆,在演讲中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显示出深厚的国学功底,令国人惊讶;宋楚瑜先生访问大陆,在与我国领导人交谈或者是发表演讲中频频用典,触动国人的神经;台湾学者李敖先生在清华大学的演讲,自如引用国学经典,让这个最高学府的莘莘学子感到汗颜。如今,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学国学的热潮。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现在依然滋润我们的心田。经典是蕴涵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时至今日,它们中仍然蕴涵大量的伦理道德、礼仪风俗、人文历史等古代文化,对于现在仍然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门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北师大徐梓教授认为:“国学经典教育是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和素质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我们深切感受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最大限度地迅速吸收最有价值的知识,让国学点亮学生的生命?现在,我谈谈在国学经典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陶冶情操,提高品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增广贤文》、《唐诗宋词》等国学蕴藏了很多人性元素,虽然有些孩子现在还不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心智的成熟,这些幼时积淀到生命深处的东西,慢慢酝酿,慢慢发酵,最后会“化”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这是成人后无论怎样学习也无法弥补和赶上的。孩子长大以后,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偶尔也会想起儿时吟诵孟郊的《游子吟》;与家人朋友依依惜别时会自然而然想起李白的《赠汪伦》……在丰富多彩的人生道路上,面对日出日落、风霜雨雪等寻常的景致,面对生死离别等人情百态,就会萌发出一丝诗意,唤醒一些诗情,这是多么幸福的人生。
  二、课堂渗透,丰富感知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国学经典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优秀人格,是实现青少年素质、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而且可以凝聚成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以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塑造,个性得到发展,精神得到升华。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从出生开始发展,一到六岁即有明显快速的发展,六到十三岁则是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利用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无疑能达到文化熏陶、智慧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有效地使国学渗入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呢?
  首先,在不影响孩子正常活动的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游戏、故事、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在集中教学或分组或个别进行。
  其次,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简单易懂。幼儿的思维直观形象,理解能力有限,在选材上要精练,要通俗易懂,最好配有图画,便于孩子理解,内容要少而精。如《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便于孩子记忆诵读,内容丰富,浓缩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孟母三迁的故事,懂得了孔融让梨的道理。在课堂活动中,将精彩的经典故事再现在课堂中。再者,选取对培养孩子德育、智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内容。为了形象生动,尽量配合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国学教育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经典是本,诗文是末”,在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先养德,再启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获取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不是传统地被动地填鸭式地学习,老师在尊重幼儿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学习《弟子规》时,我们很多时候都配以情景表演,“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孩子到哪里去都要告诉父母,回家也要禀报父母,做事要有规律。孩子对这样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通过多媒体上播放视频给孩子看,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下了十分的功夫,孩子就能从中获取新知。
  三、注重积累,提高能力
  国学经典在词汇方面是大量的,在语言内容方面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在文字组合方面,多用简练的短句,读起来有轻松有趣的音韵感。在诵读过程中,识字量肯定会大增,如《千字文》一千个字,除了“洁”字外没有重复的字。经常背诵经典,反复积累,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全面的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受益终生。通过大量诵读经典国学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古文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氛围。随着国学知识的不断增加,学生知识视野不仅得到开阔,而且能主动将国学中的故事、轶事、典故、格言等积累起来,并能自然而然地运用到作文、生活中,一举多得。
  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从小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让国学陪学生成长,在感受中华语言魅力的同時提高审美能力,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渐培养孩子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孩子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智慧和优秀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下一代更具文化气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标.
  [2]廖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钢材在我国工业等产业领域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钢材市场产品的种类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且钢材的生产需要较长的周期,物流成本较高,市场需求面临着不断的转变,因此,钢材贸易企业需要选择具有较强稳定性的营销渠道,保证材料的正常供应,从而促进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钢材贸易企业出口营销渠道进行探究与分析,使企业稳定钢材销售来源,更好的适应国际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  关键词:钢材贸易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快速调整,企业如何可持续的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就凸显其重要性。企业战略是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如何有效的将企业转化为日常经营管理行为,从而有效的推进企业战略的落地,就成为所有企业管理者共同面临的重要抉择。笔者在管理实践中,通过把战略与全面预算进行深度融合,做好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预算追踪、分析、评价等管理手段,实现全面预算的再平衡、再调整,对企业的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
摘 要: 语文科目是高中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而早读环节的开展则是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的早读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正确的教学定位及执行力的不到位导致高中语文的早读效率低下,难以充分发挥该环节应有的教学作用。本文主要立足常年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的角度简要分析增强早读教学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程 早读环节 新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军工电子企业的市场营销必须要适应新时期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也是现阶段军工电子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市场营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军工电子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经营状况,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军工电子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形势;军工电子企业;市场营销  军工电子企业是在我国军工体系内占据重要的位置,随着现阶段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军工电子企业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
摘 要: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之一,无论在中考还是高考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最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未来的高考,語文、数学是必须考的科目,英语可以一年多考,其余各科则属于选考科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从这个改革方案来看,更加突出了语文、数学的重要地位。此外,英语学科的分值有所降低,这些分值将重新分配给语文学科,这样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比较起来,则是重中之重。语文学科的教师任务重大。必须重
摘 要: 新课程明确要求学生九年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可见课外阅读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增长学生课外常识的手段已经受到新课程的重视也逐渐成为新时期的要求。教师有责任让学生爱上阅读,也有义务让学生知道阅读的重要,并引导他们在阅读的同时享受阅读,品味阅读。有人说“自主阅读就是开拓精神空间”。那么,自主阅读是什么呢?仅仅课堂上学习的课文肯定不能满足这方面的需要,要开阔视野、汲取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
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共同特点,音乐若少情,则枯燥单调;绘画若少情,则难免平庸;文学若少情,则索然无味。因此,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为语文学科兼具思想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是一种将艺术性和情感性融为一体的综合万象的学科,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一般的语文知识,还要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学的理解、对人生的看法、对大千世界的感受传递给学生,使他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