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走素质教育的作文教学之路,更引起我们的深思。促进作文教学的创新性发展,教师要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提高认识,激发学生“自改”兴趣;指导方法,培养学生“自改”能力;自改互改,学生形成“自改”习惯;多元评价,学生享受“自改”的喜悦。
【关键词】作文自改 兴趣 方法 习惯 评价
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更是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我们现阶段的素质教育作文观。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作业,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渠道。叶圣陶曾说:“学生作文老师改,跟老师命题让学生写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显然学生自改作文是一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促进作文教学的创新性发展,教师又如何教会学生修改作文呢?
一、提高认识,激发“自改”兴趣
指导学生自改作文,首先要引導学生认识清楚自改作文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好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的思想。讲述古今中外文学家修改自己文稿的范例和故事,唐代贾岛的“推敲”;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感叹;讲鲁迅“写文章百改不厌”的典范;讲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改了七次……让学生从中看到遣词造句的千锤百炼,认识修改的意义,产生主动修改的动机。此外,教师还可在选择一两篇中上的作文,制作幻灯片,引导学生共同修改。之后,出示修改前后的作文原稿,引导学生认识修改前和修改后习作的差异,通过这样一对照比较,学生就会充分认识到,只有反复地修改自己的作文,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这样,才能点燃学生渴求修改作文的迫切愿望,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反复修改,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从而激发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动机,真正体会到“三分文章七分改”的道理。
此外,对学生的自改能力的培养,要有耐心。要讲究训练坡度,注意学生心理,以正面激励为主。由于学生的自改能力刚处于“起步”状态,所以教师对学生在训练上应高要求,但在批改上可以低标准,这对保护学生的修改习作兴趣大有好处。此外,教师的评语尽量以鼓励、启发为主,只要学生能动手修改,就得肯定。
二、指导方法,培养“自改”能力
我们在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过程中,应着重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要有计划地一步步训练,从扶到放,逐步提高要求,形成能力。
1.教给修改符号。作文修改可教给学生“增、删、换、调”四字修改法,即发现有欠缺部分要增添;多余、不必要的材料要毫不吝惜地删去;意思表达不准确或不恰当的要更换;对于结构安排不合理的地方要重新进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作文修改一般是在原稿上进行,因此必须尽量保持整洁,修改什么,怎样修改,应该在书面上有清楚的表现。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作文修改符号,还要在作文批改上规范使用符号,给学生以示范。学生明确了这些符号的特定意义后,就可看懂老师和别人修改的文章,在自己的作文修改当中就会大胆尝试使用,提高修改速度和质量。对小学生来说,语文作文的符号有下列几种:
2.明确要求。有些学生,你让他修改自己的作文,他感到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必要的引导。教师可从整体着手,引导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立意选材。作文内容要符合题意,中心要明确,选材紧扣中心,新颖独特;(2)布局谋篇。文章段落分明、条理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3)作文基本功。书面整洁、无错别字、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学生的作文完稿后,我让学生反复地默读,养成作后自读的习惯。首先,从文章的内容上、立意选材上去发现问题。如五年级下册习作七《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一文,通过读,看看自己的作文在立意选材上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其次,看看作文是否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最后,让学生从读中检查用词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
3.引领示范。在引导学生学习修作文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引领示范,带学生走一程。在作文课上,由教师或师生共同评议,用作文修改符号修改,把文中的存在的问题改出来,并简单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在修改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调动其积极性。通过教师的引领示范,学生明白了哪里要改改,怎样改,以及改的理由,学会了迁移。领着学生集体修改后,还要求学生把修改后的文章和原文作对照、比较,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再加以指点、辅导,使学生人人受益。
三、自改互改,形成“自改”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虽然,自改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较难的事,但是只要教师在评改中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如读改法、议改法等)和步骤,并注意创造时机让学生自主地练习修改作文,学生的修改能力是会很快地得到发展的。”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改习惯。
1.自读自改。我在教学中悟出了一套帮助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如“读改法”。我们都知道,学生对于语言敏锐感觉,主要是从朗读中体会出来。因此,学生完成习作后,我要求他们用朗读的方式,一句一句反复朗读,仔细推敲,做到在读中“换”拗口、意义不明确的语句;在读中“调”前后紊乱的语序;在读中“增”一些具体内容;在读中“删”多余的内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经历发现——修改——提高的三个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修改作文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事。不管学生改得多还是改得少,哪怕只是更改一个错字,更换一个标点,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比老师精批细改要强得多。 2.互读互改。作文修改还可以用“议改法”,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文稿中的问题自己常常不易发现,而旁观者往往能够指出其中的毛病,因此,教师可采用“议改法”的方式,促进学生自改能力的提高。为进一步发挥合作的优势,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作文的机会。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诵读自己的作文,互相评评对方的习作,根据习作要求谈谈修改意见。在这个过程中,若有不同看法和意见,可进行辩论。然后,由小组同学合作评改,或者由原作者自主地修改自己的习作。由于学生对同龄人的作文都具有一种好奇心,都想了解對方的作文写得怎样,所以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改到好的文章便知自己的不足,改到差的则能指出作文的缺点。经过这样多次的批改实践,学生不仅能准确地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自然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多元评价,享受“自改”的喜悦
对学生自改作文的评价,我们倡导努力实施多元的发展性的学生自改作文的评价。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苦思冥想、奋力创造的结晶,他们同样渴望得到人们的认同。因此,教师应多创造多元评价,寻找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是学生展示自我,树立信心,体验成功的第一步。学生平平实实的习作中也不乏得意之笔,有时是一个词句的运用,有时是段落的安排;有时是开头开得好,有时是结尾结得妙……作文自改后,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令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如选材、立意、词句乃至一个标点的新颖用法,并写上为什么。这样,学生充满兴趣地反复阅读自己的习作,一词一句地去寻找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这样,学生品赏的是一种成功的喜悦,得到的是一种评改的快乐。
对于学生修改过后,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升级训练,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水平提高的快乐。教师对优秀的作文进行全班性的展示和表扬。让学生在班内朗读自己的优秀作文或在班内开辟一个优秀作文展示栏。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评价中来。学生的作文自改水平与家长的肯定与否,息息相关。家长的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家长参与到学生作文的评价体系中来,更有利于体现家长对子女的关心,促进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还鼓励作文写得好的同学积极投稿或参加作文比赛,获得社会的评价。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处在了动态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不小的作用。
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它,用心去研究它,就一定能找到打开作文之门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校对符号及其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校准GBI一81.1981.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5.
[3]陈秉章.小学生作文教学艺术.
【关键词】作文自改 兴趣 方法 习惯 评价
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更是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我们现阶段的素质教育作文观。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作业,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渠道。叶圣陶曾说:“学生作文老师改,跟老师命题让学生写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显然学生自改作文是一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促进作文教学的创新性发展,教师又如何教会学生修改作文呢?
一、提高认识,激发“自改”兴趣
指导学生自改作文,首先要引導学生认识清楚自改作文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好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的思想。讲述古今中外文学家修改自己文稿的范例和故事,唐代贾岛的“推敲”;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感叹;讲鲁迅“写文章百改不厌”的典范;讲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改了七次……让学生从中看到遣词造句的千锤百炼,认识修改的意义,产生主动修改的动机。此外,教师还可在选择一两篇中上的作文,制作幻灯片,引导学生共同修改。之后,出示修改前后的作文原稿,引导学生认识修改前和修改后习作的差异,通过这样一对照比较,学生就会充分认识到,只有反复地修改自己的作文,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这样,才能点燃学生渴求修改作文的迫切愿望,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反复修改,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从而激发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动机,真正体会到“三分文章七分改”的道理。
此外,对学生的自改能力的培养,要有耐心。要讲究训练坡度,注意学生心理,以正面激励为主。由于学生的自改能力刚处于“起步”状态,所以教师对学生在训练上应高要求,但在批改上可以低标准,这对保护学生的修改习作兴趣大有好处。此外,教师的评语尽量以鼓励、启发为主,只要学生能动手修改,就得肯定。
二、指导方法,培养“自改”能力
我们在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过程中,应着重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要有计划地一步步训练,从扶到放,逐步提高要求,形成能力。
1.教给修改符号。作文修改可教给学生“增、删、换、调”四字修改法,即发现有欠缺部分要增添;多余、不必要的材料要毫不吝惜地删去;意思表达不准确或不恰当的要更换;对于结构安排不合理的地方要重新进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作文修改一般是在原稿上进行,因此必须尽量保持整洁,修改什么,怎样修改,应该在书面上有清楚的表现。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作文修改符号,还要在作文批改上规范使用符号,给学生以示范。学生明确了这些符号的特定意义后,就可看懂老师和别人修改的文章,在自己的作文修改当中就会大胆尝试使用,提高修改速度和质量。对小学生来说,语文作文的符号有下列几种:
2.明确要求。有些学生,你让他修改自己的作文,他感到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必要的引导。教师可从整体着手,引导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立意选材。作文内容要符合题意,中心要明确,选材紧扣中心,新颖独特;(2)布局谋篇。文章段落分明、条理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3)作文基本功。书面整洁、无错别字、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学生的作文完稿后,我让学生反复地默读,养成作后自读的习惯。首先,从文章的内容上、立意选材上去发现问题。如五年级下册习作七《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一文,通过读,看看自己的作文在立意选材上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其次,看看作文是否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最后,让学生从读中检查用词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
3.引领示范。在引导学生学习修作文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引领示范,带学生走一程。在作文课上,由教师或师生共同评议,用作文修改符号修改,把文中的存在的问题改出来,并简单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在修改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调动其积极性。通过教师的引领示范,学生明白了哪里要改改,怎样改,以及改的理由,学会了迁移。领着学生集体修改后,还要求学生把修改后的文章和原文作对照、比较,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再加以指点、辅导,使学生人人受益。
三、自改互改,形成“自改”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虽然,自改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较难的事,但是只要教师在评改中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如读改法、议改法等)和步骤,并注意创造时机让学生自主地练习修改作文,学生的修改能力是会很快地得到发展的。”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改习惯。
1.自读自改。我在教学中悟出了一套帮助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如“读改法”。我们都知道,学生对于语言敏锐感觉,主要是从朗读中体会出来。因此,学生完成习作后,我要求他们用朗读的方式,一句一句反复朗读,仔细推敲,做到在读中“换”拗口、意义不明确的语句;在读中“调”前后紊乱的语序;在读中“增”一些具体内容;在读中“删”多余的内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经历发现——修改——提高的三个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修改作文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事。不管学生改得多还是改得少,哪怕只是更改一个错字,更换一个标点,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比老师精批细改要强得多。 2.互读互改。作文修改还可以用“议改法”,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文稿中的问题自己常常不易发现,而旁观者往往能够指出其中的毛病,因此,教师可采用“议改法”的方式,促进学生自改能力的提高。为进一步发挥合作的优势,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作文的机会。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诵读自己的作文,互相评评对方的习作,根据习作要求谈谈修改意见。在这个过程中,若有不同看法和意见,可进行辩论。然后,由小组同学合作评改,或者由原作者自主地修改自己的习作。由于学生对同龄人的作文都具有一种好奇心,都想了解對方的作文写得怎样,所以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改到好的文章便知自己的不足,改到差的则能指出作文的缺点。经过这样多次的批改实践,学生不仅能准确地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自然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多元评价,享受“自改”的喜悦
对学生自改作文的评价,我们倡导努力实施多元的发展性的学生自改作文的评价。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苦思冥想、奋力创造的结晶,他们同样渴望得到人们的认同。因此,教师应多创造多元评价,寻找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是学生展示自我,树立信心,体验成功的第一步。学生平平实实的习作中也不乏得意之笔,有时是一个词句的运用,有时是段落的安排;有时是开头开得好,有时是结尾结得妙……作文自改后,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令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如选材、立意、词句乃至一个标点的新颖用法,并写上为什么。这样,学生充满兴趣地反复阅读自己的习作,一词一句地去寻找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这样,学生品赏的是一种成功的喜悦,得到的是一种评改的快乐。
对于学生修改过后,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升级训练,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水平提高的快乐。教师对优秀的作文进行全班性的展示和表扬。让学生在班内朗读自己的优秀作文或在班内开辟一个优秀作文展示栏。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评价中来。学生的作文自改水平与家长的肯定与否,息息相关。家长的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家长参与到学生作文的评价体系中来,更有利于体现家长对子女的关心,促进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还鼓励作文写得好的同学积极投稿或参加作文比赛,获得社会的评价。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处在了动态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不小的作用。
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它,用心去研究它,就一定能找到打开作文之门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校对符号及其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校准GBI一81.1981.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5.
[3]陈秉章.小学生作文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