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英奇说:“自从离家求学,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上了大学,熟悉习惯了南宁的春天,却渐渐远离故乡的春天,快忘了它应是什么模样。但在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回校计划一次次被打断,故乡的春天开始慢慢在眼前铺开。
说起春天,一定是一城的紫荆花绽放。柳州的街头有20余万株紫荆,3月,进入初花期,整个柳州,整个春天,都是粉紫色的。刚过去的冬天,虽说没有诗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盛景,但它有一种阴冷,也浸骨,也料峭,也让人常打寒颤。而到了春天,盛开在满城的紫荆花,总能让城市一口气就从颤颤巍巍中活过来,给快要冻着的脸庞施上粉黛,时不时的小雨,打落一地的紫荆花,让整个灰蒙蒙的大地都充满着生气。我好久没有看过柳州的紫荆,如今推开窗,便是满树春意,一眼望不尽。往年,一城的紫荆,总能引来不少人驻足,带来不少欣赏目光,可是因为疫情,紫荆花少了许多懂它的伯乐,花期都让人感觉短了些,颇有种伯牙为子期摔琴断弦的决绝。但疫情不掩芳华,春暖常伴花开,柳州更是在紫荆满城时,迎回援鄂医疗队,那天,警车开路,紫荆花开,英雄归来。
说起春天,一定是如碧玉一般的青团。艾草为汁,揉粉为团,如其名,青团。柳州则叫得更为通俗些———艾粑粑,也另有一种吃法,煎着吃,颜色虽然比不上蒸着鲜艳好看,还偏黑了些,但却让人吃着更香,更热气腾腾。艾粑粑是我家每年春天必备的一样小吃,还记得小些时候,到了艾草疯长的时节,常跟着大人上山去摘艾叶,走遍山头,艾草带来的春意,也毫无保留地展现。摘回家的艾草,洗净蒸熟后,捣碎,和糯米粉揉成一团,面团从一团白玉变成了碧玉,配上自己喜欢的馅料,我家喜欢花生芝麻馅儿,将馅儿包在其中,然后团成一团,锅底刷上油,上锅煎,用铲子将整个团子压扁,等到两面焦黄,就可以出锅了,大概是不成团状,所以又叫艾粑粑吧。煎好后的第一个一定是我来尝,心急急的,总是容易被烫到。其实吃艾粑粑也很挑地点,最美味的一定是在清明祭祖期间,休息时,坐在山头,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搭配着谈天说地吃艾粑粑,偶有山间风从耳边吹过,闲适也不过如此。而今,很少人上山头遍寻艾草,想吃,街市上一逛就能发现许多摊点,很方便,但又总觉得缺少一点春天。大概人无聊时候,就会干些久不干的事,在家,闹着妈妈给我做艾粑粑,她还是很懒,只是到街市买了一把艾草,揉粉时我上了手,妈妈也还是老做法,我也还是争第一个来吃,好像是更好吃一些。
说起春天,一定是迎着阳光放飞风筝。透过窗子看满地的阳光,不出去晃一圈,是会错过很多的。人人都被疫情闷在家里,一株绿芽从地底渗进我们的脚底,穿过身体,从头顶冒了出来。解封后,微信群里就炸开了,我找出闲置已久的风筝,掸掸上面的灰,约上几个人,找一块阳光铺得最开的地方,我还记得那天的阳光,想起来还像是照在身上,春天的阳光,也炽烈,但它没有夏天时的咄咄逼人,也不像夏天那样不准人直视,它只将将让你感到温暖。放风筝前要确定好风向,其实逆风更好,让风筝克服自身的重力,更适合飞翔,站定在逆风方向后拉出一段风筝线,我拿着线轴,同伴拿着风筝,两人配合一定要好,她一将风筝向空中一抛,我就要努力向前,逆着风跑,等到风筝稳定在天上飞后,才可以慢慢停下来,之后就是通过线轴,轻轻一拉一放,控制风筝,让它高高地飞着。这里空旷到,天空中只有我们一只风筝,四周都很静,间或有些脚步声,还是和风吹响树叶的沙沙声一起传来,我们都不太说话,眼睛都紧紧盯着风筝,她偶尔盯累了会停下来眨眨眼睛。我手有些无聊了,会招呼她过来接手,可能是时机不对,可能是配合不好,风筝掉了下来,我们只有相视哈哈大笑。那天,时间过得很快,风筝飞得很高。
以后会有许许多多春天,也会有許许多多故乡的春天。但说起春天,还是会想起那满城的紫荆花和与花一起来的英雄,还是会想起那碧玉般的青团和满手粉去碰妈妈脸的玩闹,还是会想起那高高的风筝和铺满大地的阳光。
从此,故乡有了冬夏,也有春天。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上了大学,熟悉习惯了南宁的春天,却渐渐远离故乡的春天,快忘了它应是什么模样。但在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回校计划一次次被打断,故乡的春天开始慢慢在眼前铺开。
说起春天,一定是一城的紫荆花绽放。柳州的街头有20余万株紫荆,3月,进入初花期,整个柳州,整个春天,都是粉紫色的。刚过去的冬天,虽说没有诗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盛景,但它有一种阴冷,也浸骨,也料峭,也让人常打寒颤。而到了春天,盛开在满城的紫荆花,总能让城市一口气就从颤颤巍巍中活过来,给快要冻着的脸庞施上粉黛,时不时的小雨,打落一地的紫荆花,让整个灰蒙蒙的大地都充满着生气。我好久没有看过柳州的紫荆,如今推开窗,便是满树春意,一眼望不尽。往年,一城的紫荆,总能引来不少人驻足,带来不少欣赏目光,可是因为疫情,紫荆花少了许多懂它的伯乐,花期都让人感觉短了些,颇有种伯牙为子期摔琴断弦的决绝。但疫情不掩芳华,春暖常伴花开,柳州更是在紫荆满城时,迎回援鄂医疗队,那天,警车开路,紫荆花开,英雄归来。
说起春天,一定是如碧玉一般的青团。艾草为汁,揉粉为团,如其名,青团。柳州则叫得更为通俗些———艾粑粑,也另有一种吃法,煎着吃,颜色虽然比不上蒸着鲜艳好看,还偏黑了些,但却让人吃着更香,更热气腾腾。艾粑粑是我家每年春天必备的一样小吃,还记得小些时候,到了艾草疯长的时节,常跟着大人上山去摘艾叶,走遍山头,艾草带来的春意,也毫无保留地展现。摘回家的艾草,洗净蒸熟后,捣碎,和糯米粉揉成一团,面团从一团白玉变成了碧玉,配上自己喜欢的馅料,我家喜欢花生芝麻馅儿,将馅儿包在其中,然后团成一团,锅底刷上油,上锅煎,用铲子将整个团子压扁,等到两面焦黄,就可以出锅了,大概是不成团状,所以又叫艾粑粑吧。煎好后的第一个一定是我来尝,心急急的,总是容易被烫到。其实吃艾粑粑也很挑地点,最美味的一定是在清明祭祖期间,休息时,坐在山头,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搭配着谈天说地吃艾粑粑,偶有山间风从耳边吹过,闲适也不过如此。而今,很少人上山头遍寻艾草,想吃,街市上一逛就能发现许多摊点,很方便,但又总觉得缺少一点春天。大概人无聊时候,就会干些久不干的事,在家,闹着妈妈给我做艾粑粑,她还是很懒,只是到街市买了一把艾草,揉粉时我上了手,妈妈也还是老做法,我也还是争第一个来吃,好像是更好吃一些。
说起春天,一定是迎着阳光放飞风筝。透过窗子看满地的阳光,不出去晃一圈,是会错过很多的。人人都被疫情闷在家里,一株绿芽从地底渗进我们的脚底,穿过身体,从头顶冒了出来。解封后,微信群里就炸开了,我找出闲置已久的风筝,掸掸上面的灰,约上几个人,找一块阳光铺得最开的地方,我还记得那天的阳光,想起来还像是照在身上,春天的阳光,也炽烈,但它没有夏天时的咄咄逼人,也不像夏天那样不准人直视,它只将将让你感到温暖。放风筝前要确定好风向,其实逆风更好,让风筝克服自身的重力,更适合飞翔,站定在逆风方向后拉出一段风筝线,我拿着线轴,同伴拿着风筝,两人配合一定要好,她一将风筝向空中一抛,我就要努力向前,逆着风跑,等到风筝稳定在天上飞后,才可以慢慢停下来,之后就是通过线轴,轻轻一拉一放,控制风筝,让它高高地飞着。这里空旷到,天空中只有我们一只风筝,四周都很静,间或有些脚步声,还是和风吹响树叶的沙沙声一起传来,我们都不太说话,眼睛都紧紧盯着风筝,她偶尔盯累了会停下来眨眨眼睛。我手有些无聊了,会招呼她过来接手,可能是时机不对,可能是配合不好,风筝掉了下来,我们只有相视哈哈大笑。那天,时间过得很快,风筝飞得很高。
以后会有许许多多春天,也会有許许多多故乡的春天。但说起春天,还是会想起那满城的紫荆花和与花一起来的英雄,还是会想起那碧玉般的青团和满手粉去碰妈妈脸的玩闹,还是会想起那高高的风筝和铺满大地的阳光。
从此,故乡有了冬夏,也有春天。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