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乡村露天电影民俗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k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村露天电影曾是新时期农村民俗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新中国成立后,电影开始走进农村,由于有满足民间喜庆和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特性,露天电影在70年末迅速红火起来,成为婚嫁、寿辰、丧葬等红白喜事礼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复兴农村露天电影文化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露天电影 民俗
  
  电影走进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在上个世纪前五十年时间,电影基本上只是城里有闲阶层的“专利”,对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来说,电影只是遥远的“西洋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电影进入发展的“十七年时期”,农村有了“流动放映队”,电影从此走进乡村。“文革”期间,乡村露天电影因其特有的政治宣传方面的优势,在观众人数、电影场次、文化影响等各方面获得进一步发展。
  “文革”结束后,由于国家文化政策的调整.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文化的需求,农村露天电影获得长足的进步,到1984年,全国已有95%的乡村普及了电影,平均每人每年可可看到二十几次电影。与“文革”前相比较,新时期出资放映电影的主体不再是村集体,而是富裕起来的村民,放电影的目的也不是“寓乐于教”、为政治服务,而是在红白喜事时为喜庆增添气氛。“民俗是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文化”,融入农民喜庆文化的露天电影逐渐成为民间一道亮丽的民俗事象,成为广大农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湖北省随州市前进乡观庙村为例,剖析这一值得回味的民俗事象。
  观庙村位于随州市西北,有7个自然村,属丘陵地带,其所在的前进乡与新街乡、河源店乡同时隶属于新街镇。前进乡于七十年代中期由乡政府购得放映机一台,1980年承包给江姓放映员,1982年,随着放映需求的增加,村民郭姓兄弟两人合伙购得一架放映机,观庙村所在的前进乡在露天电影最火红的时候.保有两台放映机。
  乡村露天电影的流行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是露天电影火红的时期.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
  
  一、中国喜文化的延伸
  
  传统家庭添丁进口,儿女成年,定亲婚嫁,贺寿养老,丧葬守孝时,都要知会亲友,举行仪式接受馈赠,设宴答谢,从而形成红白喜事礼仪,其中,为生者举办的诞生礼、成年礼、婚嫁礼和寿庆礼称为“红喜事”。对于正常死亡的老人,民问认为是“寿限”到了,不是死了。而是走了,归天了,享福去了,所以,生是红喜事,庆贺新生命的诞生,死是白喜事,庆贺生命的复归。红喜事讲究鼓乐喧天,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而白喜事也少不了一个热闹。传统喜庆民俗形式较多的有请戏班、吹鼓手、杂耍、皮影戏、说唱书等。但在六十年代“破四旧”和“喜事简办”号召影响下,这些传统的民俗喜庆形式受到阻遏。
  改革开放后,各种红白喜事的操办逐渐隆重,款待宾客、传播俗事信息、烘托喜庆气氛等需求出现,露天电影这一新潮民俗得到迅速发展。如观庙村,经常邀请放映队的有:婚嫁、丧葬、诞辰、周岁、十岁、老人寿辰、“烧周年”、“烧三年满”等。
  
  二、与农村文化需求的切合
  
  从根本上讲,乡村露天电影的流行应归结于其与农民文化生活需求的切合。出资放映的主人家在于聚集人气、营造喜庆气氛,而广大观众则是冲着现实的文化娱乐来的。改革开放后.农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问,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旺盛起来,而传统民间的娱乐方式或费用昂贵、或形式落后或操演繁琐,渐退出乡村舞台。露天电影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简单易行,故事精彩,信息量大、能在最短时间看到外面精彩世界。因此这一新的娱乐方式迅速流行开来。而且。从广大农村经济承受能力上讲,露天电影确实作到了物美且价廉。
  案例一:82年我们家老二(受访者弟弟)做喜事时。放了两场电影,我记得当时的价钱是一场26块钱,当时的稻谷也是2角多一斤,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太尖(吝啬)的人家户有喜事都要放的。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也悄悄地影响着农村生活,如1981年适时而出的家庭伦理道德影片《喜盈门》,仅上映后的两年内,全国观众就达1 7亿人次,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热点话蹶,其宣扬的价值观对净化当进农村社会风气起到很好作用。
  消退的风景
  乡村露天电影在经历八十年代的繁荣后,从九十年代初起,开始走下坡路了,在前进乡。九十年代中期,因生意萧条,江姓放映员退出市场.剩下郭氏兄弟也只是惨淡经营。民俗之所以为民俗,在于它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民情基础。那么什么因素导致这样一道美丽的风景渐趋消退呢?
  一、影片质量的下滑导致露天电影丧失吸引力。八十年代初电影红火,但在随后六七年里,电影界对农村观众多方面的欣赏需求重视不够,使整个中国电影失去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失去广大农村观众。特别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电影发行实行院线制后,优秀的影片更是不能下到农村市场,如1982年第一滴血糙入中国时,广大农村还可以观赏到。但到1995年同是好莱坞大片《真实的谎言》进入中国时,根本就没有发行农村市场的16毫米拷贝。电影失去自身的吸引力、失去观众,而其作为红白喜事吸引人气的功能也就丧失了。
  二、替代品的冲击。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电视大规模走进农村家庭,截止到1996年年底,全国广播电视人口的覆盖率已经分别达到了84.2%和86.2%,电视机的家庭拥有量在3亿台左右。电视的出现极大的冲击了露天电影市场。同时。在红白喜事时作为喜庆娱乐的电影也渐被民间乐队取代,民间乐队现场演奏,有歌手,可以点唱,互动性强,因此出现后很受欢迎,2006年观庙村十二件红白喜事中,有八家请了乐队。
  三、主要观众群的流失。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农村里大量富余劳动力出现,这样,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在进入城市的“民工潮”中,青壮年占了绝大多数,这些人是农村露天电影观众的主体,也是露天电影文化的积极建设者。可以说泛滥的“民工潮”给露天电影“釜底抽薪”的打击。
  2006年,浙江省群众艺术馆理论调研信息中心牵头,对浙江省进行了建国以来首次大规模的乡村田野调查,“2006浙江百村农民文化生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类文化下乡活动中,最受农民朋友欢迎的还是电影,老中青各年龄层群体都感兴趣。
  但民俗固有其变异性,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改变决定了它的变异。随着经济的发展,那种披星戴月、席地而坐的观影经历渐成为一美好、浪漫的回忆。未来农村电影的发展,必须在观赏电影的舒适性、影片发行、放映机制上有所必进.才能延续露天电影在文化传播上的强大功能,实现这一民俗事象的积极变通。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分析了影视业发展对旅游业的积极影响,同时,又从影视城建设,影视作品拍摄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了影视业发展对旅游业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影视 旅游 影响    一、引言    文化产业目前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保持着近两位数的增长率,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超级产业。在我国,当电影电视一次次掘出旅游胜地之后,许多地方政府也越来越意识到电影电
[摘要]人们对色彩的感觉既是一种美感形式,也是一种主观意念。在动画影片创作中要遵循这种思路,对客观色彩进行主观性的概括与强化。用色彩的视觉表达情感、渲染意境;用色彩的语言来表达内容的内涵,形式的美感;用色彩的象征,张扬个人的个性,引起观众的共鸣;色彩在画面中最终表现出来的是色彩运用的主观性,是元素的运用,也是手段的运用,更是风格的运用。而色彩视觉效果的审美价值,正是由于融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感受、情感
[摘要]电影《像鸡毛一样飞》处处显现着俄国伟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未来主义风格对“先锋派”导演孟京辉的深刻影响,两者的作品皆具有大胆创新的未来主文风格,而差异则在于孟京辉的创作风格带着对马雅科夫斯基的“误读”,然而这种形式上的模仿或日仿真却为国内电影和文学创作提供了样例。  [关键词]《像鸡毛一样飞》马雅可夫斯基 孟京辉 未来主义    引言    “让那些在欢乐中发霉的孩子迅速死亡,好让应该成
【摘要】本文考察了“静默”在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几经“演变”的过程,试图通过对“静默”,的几种不同表现形式(对白、无声、静音)的分析,总结它在电影作品制作过程中的意义和对其价值进行界定。  【关键词】对白 静默 无声 静音处理    前 言    默片时代的创作为电影艺术积累了财富和理论基础,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工作者。他们留下了像《战舰波将金号》(爱森斯坦)、《母亲》(普多夫金)、《兵工厂》(杜甫
【摘要】从本质上来说,中国古典戏曲精神体现在四个方面1、讲究情韵和情调,具有抒情性特征;2、不太注重西方戏剧所特别重视的矛盾冲突的刻画,具有非情节性和散文化的特征;3、没有太过强烈的矛盾冲突,亦无曲折的情节,但往往具有传奇性特征;4、不太注重现实主义式的工笔描摹,具较强的写意性特征。以上抒情性、非情节性(散文化)、传奇性、写意性等四大特征,是中国古典戏曲相互关联的四大特征,虽不能说可以解释和概括所
[摘要]爱情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试图从影片的两种类型——战争片和灾难片中寻找爱情的足迹。在这两种类型片中,爱情不断遭遇死亡的考验,在这场生与死的考验中,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去面对,都是生命个体对于自身的一种诠释。  [关键词]生命 爱情 战争片 灾难片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19世纪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吟唱出了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然而自古以来,对于生命和爱情的内涵又有几人能
[摘要]作为电影这门视听艺术中声音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中国电影音乐从简单到复杂、从短小到庞大、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的过程,在经历了艰难与坎坷之后步入了目前蓬勃发展的阶段。中国电影音乐在发展过程中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并借鉴和运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风格,大胆其探索电影音乐作品,让音乐忠实于电影。21世纪的中国电影音乐必将焕发新的光彩,并为世界电影音乐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关键词]民族特色 音乐
近年来,对历史肆意进行“戏说”、“恶搞”似乎已成为影视热潮中的一种时尚,这一畸形现象的连年延续已严重挫伤了观众的收视热情。2006年以来,各类古装戏的收视率一直下滑,几个曾被电视台寄以厚望的古装大戏收视率甚至不到3%。这固然一方面跟电视剧定位不当有关,但另一方面更为直接的原因是观众对历史剧的审美疲惫。正是在这种历史剧持续低迷的状况下,由吴子牛执导。唐国强、陈宝国、聂远等一批颇具实力的中青年演员主演
摘要:中国动漫的发展,是一种催生剂成长起来的,也就造成营养不足,至今没有正统的成长路线,一段时间以来,外国的动漫产品和动漫形象,在国内有了一定影响。“一体”、“米老鼠”、“唐老鸭”等动漫明星也为不少观众喜爱。相比之下我国的动漫产业的发展比较滞后,产业链还很不成熟。国外动漫产业模式的建立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形成一套完整产业模式,而我们的动漫产业又不可能把国外的产业链原封不动的照搬照抄过来。要想在
摘要 “新西部人文电影”倾向于提出和展示西部人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而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观众。新生代导演贾樟柯的作品可以说是“新西部人文电影”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 新西部人文电影 贾樟柯 西部情结 纪实美学    一、简介西部片及新西部人文电影    众所周知,西部片类型是好莱坞电影中经典的电影类型之一,影片中许多拍摄技巧、影像风格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表现启迪了许多电影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中国也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