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情境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djapa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店情境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是立足于中瑞酒店管理学院“国际化、应用型”的办学理念。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学院《酒店情境英语》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课程改革一年来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对本课程未来进一步的改革提出设想。以期为酒店业培养在英语方面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人才,最终为中国未来的酒店业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
  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酒店情境英语教学改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是经教育部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于2008年成立并招生。学院紧密围绕旅游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办学,以“国际化、应用型”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酒店管理专业为特色,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建校之初,学院就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建立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教学酒店,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此外,学院还在北京、上海、大连、苏州等多地与多家酒店集团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为满足学生在酒店英语方面的需求,2011年学院开设《酒店情境英语》课程。该课程是一门既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酒店英語语言知识,又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能力的课程。课程目标是为酒店业培养在英语方面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人才。
  一、《酒店情境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中瑞酒店管理学院属于三本院校,虽然学院也录取了部分一本、二本分数线的学生,但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课堂参与度不高。
  2.课程组教师缺乏业界实际工作经验。学院教师由两部分组成,即来自酒店业界的实操课老师和高等院校毕业具有高学历的理论课教师。而担任该课程的教师都属于后者,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具备在酒店工作的实际经验,上课时容易照本宣科、脱离实际。
  3.教学模式传统化。由于经验缺乏,教师在授课时容易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偏向语言教学,即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解单词、翻译句子,而学生则机械被动地接受。
  4.考核方式单一化。该课程考核分成两个部分,即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与期末成绩(笔试,占总成绩的60%)。这种单一的、过于注重书面成绩的考核方式,与本课程目标是不相符的。
  5.教材内容简单化、陈旧化。开课之初,课程组选用了一本《酒店情境英语》教材,但使用后,教师们普遍反映:此教材内容过于简单、陈旧。在与学生召开的座谈会上,他们也表达了此想法并提出希望更换教材。
  6.教学场地固定化。虽然学院拥有教学酒店作为校内实训基地,但课程组并没有充分利用场地,教学场所一直被固定在普通教室。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把学生带入到真实的酒店工作环境中,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影响。
  二、课程组已进行的改革措施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经多次会议讨论,课程改革后,课程组确定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及角色扮演法为主要教学方法,辅之以其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在教法上做调整,情境英语课程组还在资料库建设上大做文章,搜集了不少视频、音频材料,这些材料作为课堂补充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课程组教师还邀请已完成实习的学长及英文较好的专业课教师作为“嘉宾”到课堂来,分享他们在酒店实习或工作的经验。实践证明,“嘉宾”到场为课堂营造了沟通和交流的和谐氛围,效果明显。
  2.培养双师型教师。学院对课程组教师的培养分成两个部分:校内培养,即英语系教师到酒店管理系教师的课堂听课,学习关于酒店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校外培养,即外派英语系教师到星级酒店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顶岗轮岗实习,熟悉关于酒店日常运作方面的实践技能。此外,学院还组织了一系列针对英语教师的到星级酒店参观调研的活动。通过这些学习和实践,课程组正在形成一批既具备英语语言能力又具备酒店专业知识的双师型教师。
  3.编写创新实用教材。针对现有市面教材无法满足教师及学生需求的问题,时任英语系主任王向宁带领课程组教师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及一年多的编写,终于完成新版《酒店情境英语》教材。该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内容涵盖酒店所有职能部门,既包括直接对客服务的一线部门,又包括负责酒店日常管理及安全的二线部门。从语言运用角度来讲,教材既包括酒店员工对客服务日常用语,又包括酒店员工之间的内部交流用语。教材在内容上涉及酒店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如情境对话、职责简介、常用表格及文体、常用术语和缩略词、标识、相关酒店知识补充等。教材强调以实用为主,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将为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该教材已与北大出版社签订合同,于2014年8月出版。
  目前,该教材已经作为课程组讲义试用一年。试用期间效果良好,学生普遍认为其较为注重听与说,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对他们开口表达有极大帮助。
  4.实施多元考核方式。为达到“听说领先”的目的,课程组决定着重考核学生的听、说能力,实施多元考核方式:即每个单元授课完成后以小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考察学生对每个单元语言的运用能力、期中进行开放性试题的口语测试,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期末角色扮演加提问,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辅之以随堂笔试形式的小测试。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更加全面,形式更加灵活,时间更加分散,结果更能体现实用性。
  5.扩展教学场地。课程改革后,课程组采用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理论课的授课地点依旧是在普通教室,而实践课的授课地点则搬到了教学酒店。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约为8:2。教学酒店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酒店工作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学有所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6.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课程组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加了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如组织酒店情境英语表演大赛及制作关于酒店各部门的视频举办视频大赛等。此外,课程还与学生实习面试结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面试。这些活动都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及一致好评,对教学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未来改革构想
  虽然上述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中瑞酒店管理学院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步伐从未停止。在学院领导的统筹下,下一步的改革构想是:英语系《酒店情境英语》课程组将与酒店管理系西餐实操课程组合作,共同进行授课,具体的合作模式现在正在摸索中。我们期待该课程的改革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改进,最终达到为酒店业培养“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芙.酒店英语口语课项目教学初探 [J ].北方经贸,2009,(7).
  [2 ]杨雪霁.酒店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3 ]唐玉玲,龚芳.探讨当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我国的发展、问题与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5):87-88.
  本文系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成果。
其他文献
通过高等教育对培养技能型学生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高等自学考试评价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数控专业学生为例,对其自学考试课程考试的课程设置、申报以及考评进行叙述,同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法,以适应当代社会的人才需求,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就业率。技能型培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评价方式数控专业当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人才市场需求的一个主阵地,各工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都十分迫切。鉴于这种形式以及技能型人才在高
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何庄幼儿园  【摘 要】  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以乒乓球游戏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深刻领悟到乒乓球游戏项目对农村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看清农村幼儿园乒乓球游戏项目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乒乓球游戏项目建设的实施途径,以让农村幼儿在身体得到发展的同时,心理也得到发展,以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农村幼儿园 乒乓球游戏 实践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鼓
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际,就素质教育理念下,高职教育改革的模式、对策、机制等提出了关于高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认为在高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做好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实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培养引进聘请相结合、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实施学校高职文化建设等工作,希望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素质教育高职教育改革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教兴国战略背景下提出
本文对现有访问控制模型进行分析,根据现有访问控制模型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动态变化的需求,在任务访问控制模型(TBAC)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信任的任务访问控制模型TrustTBAC。该模
西藏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新兴群体,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探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和制定就业政策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西藏高职院校毕业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学生就业活动参与角度定量分析了西藏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西藏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西藏自治区从2007年开始取消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由市场化就业为主要就业方式。2007年全区8
透镜加工很难避免光心不出现偏离,同时在测量透镜的焦距过程中需要将透镜利用支架置于光具座上,这些因素必然导致光心的实际位置与轨道刻度尺上的指示位置出现偏差(简称光心指
了解用人单位在招聘高校毕业生和使用过程的一些想法和观念,帮助我们悉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指导学校的教学育人工作,并能更好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