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重化工产业在最近十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与之相应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小视。在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对重化工园区布局相关理论和模式的探讨和实证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庐江龙桥工业园区为例,在分析其工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现状的基础上,以实现重化工业基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共生为理念,提出龙桥工业园区重化工产业的空间布局模式。
关键词:循环经济;重化工;空间布局;龙桥工业园区
1引言
在当前我国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重化工业面临的压力将更大[1],节能减排、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全国推行。201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向产业链高端延伸。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重化工产业园区,如何规划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型园区将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发展循环经济重化工产业园区的背景
2.1重化工产业形成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环境压力同时存在。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投资和消费的日益增加对重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市场需求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看,发展重化工业面临很好的机遇[2],沿海地区的许多省市政府,都选择了重化工业作为发展本地经济的重要推手[3],同时,我国进入了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也对重化工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推力[4]。经过改革开放的30年,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将不再是以轻工产品为主,将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于汽车、住房等以重化工产品为基础的产品上,经济增长对能源、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排放的产品依赖性将会很强。同时,尽管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但是其竞争优势的创造是以犧牲环境为代价的。在倡导“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今天,重化工业给节能减排带来了巨大的压力[5]。
图1图2
图1 中国1978年以来钢产量资料来源: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汇总
图2 中国1978年以来水泥产量资料来源: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汇总
2.2 “十二五”时期,我国重化工业发展发展方向是的高新化、链群化、集约化。
2.2.1 加快发展重化工业的高新化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重化工业,使其向深加工、附加值高的方向发展。积极推进重化工业由采掘、原料工业向重加工工业方向发展,鼓励发展重化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等产品。
2.2.2 加快发展重化工业的链群化
充分发挥重化工业的链条长、前后向投入产出效益联系大的特点,在加速发展重化工业的同时,协同培育重化工业关系密切的上下游产业,通过积极发展重化工的相关联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开发新的重化工配套产品,提升产品的集群水平,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
2.2.3 加快重化工业的集约化
加快推进节能环保技术进步和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降低资源的消耗。变“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线增长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经济增长模式,利用循环经济中的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实现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3重化工园区布局相关理论与模式研究
3.1工业共生模式
“共生”(Sysbio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概念首先是由德国真菌学家贝单(Anton Debary)在1879年提出的[7]。在生态学理论中,共生是指不同物种以不同的相互获益关系生活在一起,形成对双方或一方有利的生存方式。丹麦卡伦堡工业出版的《工业共生》书中对其定义为:“工业共生(IS)是指不同企业间的合作,并通过这种合作共同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获利能力,同时,通过这种的共识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工业共生是以共生理论和工业生态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不同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共生的本质就是企业间的合作,只是这种合作是以副产品的交换为纽带,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为目标而已。
3.2重化工产业链模式
何谓重化工业产业链模式,即重化工业自身生产规律与相关产业系统相结合形成的产业循环链模式。根据工业生态学原理和产业循环经济理念,通过对园区内物流和能源系统的合理布局与空间组织,模拟形成产业链系统中的“生产→消费→分解”等循环途径,实现产业物质闭合循环和能量的多次利用。因此,可将园区的工业用地划分为生产型、消费型、分解型、补链型等产业类型,强调企业间能量交换与梯级利用,减少企业间的运输距离,并将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集中布置。
3.3产业生态学理论
基于对重化工业园区自然系统的重视,针对不同类型的用地状况制定相应的生态建设措施。规划工业用地可划分出生态工业用地、生态居住用地、生态公建配套用地、生态绿地、生态园地、生态控制绿地等。形成以生态型为体系的土地利用模式。
因此,应将同类的企业相对集中布置,并相应配套污染治理的设施,重视居住区的环境绿化,居住区和工业园之间要以防护林带或公园绿地隔离,严格控制和保护生态园地和绿地,形成开敞式空间绿地,发挥其调节生态和保护自然景观的作用。
4庐江龙桥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实例
4.1基本概况
4.1.1享有矿产资源开发的集群优势
庐江是巢湖的矿产资源大县,保有资源储量为6.626亿吨,约占全省保有资源储量的51%,居首位。特别是庐南地区,拥有巢湖一半以上的硫铁矿资源,龙桥镇的硫铁矿占了庐南大部分的硫铁矿资源。目前,已有安徽新中远化工、龙桥铁矿、马鞭山铁矿、建瓴新型材料等企业进驻龙桥镇,硫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已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同时与周边乡镇矿产资源开发协调发展,将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在地域上集聚,发挥专业化的优势,形成发展要素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和集聚效应。
4.1.2现状用地构成
规划区内现状用地主要为耕地、林地、水域、农居点及工矿业用地,在靠近镇区正在建设一座敬老院。地势南高北低,黄屯圩、永定圩及六联圩将用地大致划分四大区域,圩所在区块地势较低,现状除零星的农居点外,基本为耕地。永定圩与黄屯圩之间的区块地势较高,形成南北向的狭长地带,现状用地除耕地、林地及部分农居点外,主要为新中原化工及制砖厂用地。永定圩西南地块地势逐渐升高,农居点分布较多,相对集中,除此外基本为耕地及林地。
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现状耕地面积1101.02公顷,占总用地的45.17%;林地面积125.06公顷,占总用地的5.13%;水域面积132.47公顷,占总用地的5.43%;村镇建设用地836.32公顷,占总用地的34.30%;工矿业用地面积25.52公顷,占总用地的1.05%。
4.2 庐江工业园区规划的思路
4.2.1循环经济理念
大力发展工业生态链和兴建工业生态园,按循环经济的要求建立“三圈”循环经济体系。一是企业内部循环圈,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废弃物的生产和排放;二是产业园内部循环圈,通过物流、能流及公用工程的有机联系,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减少到最低程度;三是工业园之间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循环圈,通过工业园之间以及与外围的二坝煤化工基地、和县精细化工基地、铜陵有色等实现产业链接,建立战略合作,达到协调循环发展。
4.2.2不同产业环节的空间布局特征
本次规划主要涉及硫铁矿、铁矿的开发利用,以下将重点分析有关硫铁矿、铁矿开发的不同产业环节空间布局特征。
(1)硫铁矿的开发主要为硫资源的利用,其主要产品有磷酸、化肥、树脂、高档涂料、钛白粉、氯磺酸、感光剂等;副产品为磷石膏及绿粉;综合利用后的产品有水泥、石膏纸、砖、钢材、混凝剂、铁系颜料、硫酸铁、氧化铁等,具体产品链详见图4。
图4园区硫铁矿产业链空间布局
由图4以看出,硫铁矿开采利用可以分为以下3个产业区,硫基化工主要产品区、硫基副产品区、硫基综合产品区。
⑵ 普通铁矿开发的空间布局特征
对于普通铁矿石的开发利用,一般可分为冶炼产业、铸造产业、冶炼相关产业、机械加工业和相关服务业5大区块,具体详见图5。
图5园区普通铁矿产业链空间布局
根据以上的分析研究和规划思考,构建工业园区“两区五片”的产业空间格局。
“两区”:指钢铁产业区和硫基化工区。以王湾-何老河为界,西侧为钢铁产业区,东侧为硫基化工区。
“五片”:指钢铁产业区包含的钢铁冶炼铸造片、冶金建材片及金属深加工片,硫基化工区包含的硫基化工产业片及精细化工产业片。
5、结语
当前,随着我国基本步入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加速和城乡差距拉大,资源环境的制约作用日益增强,在新时期发展生态型、链群型、集约型的重化工园区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重化工园区的规划布局结构模式很好的结合相关理论,以期实现园区工业效益与环境效益和谐共生的目的,是规划者必须面对和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北京中关村绿色国情研究小组. “十二五”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对重化工業发展的影响分析 [J]. 环境经济,2011(85-86):35-38.
[2]郭占恒. 着力打造环杭州湾重化工基地 [J]. 浙江经济. 2003(13):36-37
[3]雷鸣. 后危机时代沿海地区重化工业发展思路 [J].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0,26(4):46-49
[4]付保宗. 当前我国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特征与建议 [J]. 宏观经济管理,2010(2):30-41.
[5]张京祥. 对我国低碳城市发展风潮的再思考. 规划师 [J]. 2010,5(26):5-8.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78-2009)[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79-2010
[7]SAPP J.Concepts of Symbiogensis [J].Yale University Press,1992-105
[8]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徽龙桥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