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渗透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42936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的天性是善于发现的,是乐于探索的,是积极向上的。他们虽然对世事不甚了解,但却有一颗最为敏感和纯真的心,他们能最先体会到人世间的爱与欢乐、痛与伤感。而阅读则能够帮助他们迅速增加词汇量,建立起自己的情感话语体系,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那么,如何迅速而有效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体验、帮助孩子完善人格呢?
   一、树立正确向上的情感价值榜样
   教师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第一位人选,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父母的位置,是学生第一个要模仿的对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者。教师的品德修养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品行的发展方向。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个人魅力。在文本学习中教师还应具备感受和讲述真善美的能力,将抽象的感受诉诸语言文字,通过多种方式带领学生感受不同情感的起伏变化。
   二、吟咏文字,从阅读中体会各色情感
   现在的学生生活环境较为优越,加上生活经历有限和家长的保护,学生的生活较为单纯,情感经历也较为简单。而阅读则是丰富感情的重要手段。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量极为丰富,信息传播速度极大发展的时代。国内外的、不同领域的儿童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儿童阅读视野较之以往有了十分显著的扩大。在课外阅读的书目上,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校园、家庭生活书籍成为学生阅读的首选。同时,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对于自然、科学及艺术幻想的灵敏天性使得孩子比较喜欢此类书籍。不过,中外经典名著的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极高的情感营养,也应该成为学生的必读书目。
   三、培养阅读策略,迅速有效地与作者“共情”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阅读策略。
   第一,要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曾说:“凡是好态度和好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而“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小学生应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有:①每天阅读;②每读书必动笔;③使用工具书;④勤思勤问。
   第二,在“读”中“悟”情。小学阶段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而直觉感受较为灵敏。无论是文字、对话还是长篇故事,无论是聽、说还是读,通常都被孩子转化为形象化的画面。新课标在阅读技能的训练上强调了朗读、默读、诵读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感情,通过揣摩、比较、朗诵、表演、想象等方式,多层次多侧面地感受文本,以期与作者达成感情的共鸣。
   第三,扫清障碍,顺畅阅读。在阅读时建议孩子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阅读前教师要提醒学生,阅读时会有文字障碍,要边读边想,把不会读的字词画出来。读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清除文中的文字障碍,利用工具书、师生交流、同学交流等方法解决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字词。读懂了文章内容,才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其本质,才能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课外阅读时这种方法也是适用的,但是教师还应该教给孩子通过语境跳跃式阅读的技巧。在没有工具书情况下让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能“猜”出不认识的字或词的大概意思,从字里行间找出作者情感倾向,并且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思考“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是另一个词?”“为什么要这样说?”等开放式的问题。
   第四,要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寻找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积极调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创设贴近生活的具体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感人情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录音、幻灯、挂图等灵活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如《春雨的色彩》中,通过“春风”、“春雨”、“春雷”等春天事物的动态展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教师充满情感的解读,感受春天的气息。在授课时教师需要用现代化手段丰富教学资料,使用富于感情色彩的精彩授课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一方面可以实现情激情,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再现课文的“形象”或“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受到形象化的感染和教育。
   语文作为一门日常交际工具,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感受能力,掌握和学会使用相应的阅读技巧,为日后熟练运用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王桂萍,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太公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通过阅读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
蒸压加气混凝土具有轻质、保温、隔热、不燃等特点,可以加工制作成不同规格的板材、砌块和保温制品,是我国推广应用最早,使用最广泛的轻质墙体材料之一。其具有节能、节地、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是当前素质教育下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充分掌握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以实际教学效果为导向,不断的创新教学理念,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将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升华,除去杂质、留取精华,让高中语文的整体教学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就教学活动本身而言,整个生成过程中呈现动态性,要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按照计划顺利开展,做好预设是最基本的工作,而预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诗歌是语言营构的一种美。在古诗词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精心发掘诗歌中蕴藏的美,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美的享受与思想的升华,从而提高诗词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  一、引导学生感受绘画美  中国古典诗歌很注重意象的选择与运用,以求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竟境之美。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就是诗中有画的典范,如他的《山居秋暝》,就是诗中有画的佳作。此诗的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明地点与
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施行,揭开了我国新一轮会计制度改革的序幕,是我国会计界的
“是出于感激的心情写的……我幼小的心灵总是爱她,直到我成年,也还是深深地爱她。”这是被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的泰斗”艾青在回忆创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时说的一段话。  诗人在创作回忆中说:“只有在大堰河的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爱我,我也爱她。”艾青在诗中开篇就大声呼告,“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个连名字都没有的童养媳,依靠卖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