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语文与生活是同在的,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必然伴有语文,因此人类要依托语文来参与生活;同样语文也离不开生活,语文能力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得到发展。语文如果脱离了生活,必然成为毫无生命力的一堆文字。
1 更新观念,关注生活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社会,作为现在的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的挑战,关键是学校教育能否使他们具备这种适应未来挑战的能力。学生最终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求生存,谋发展。作为学校教育,不光是让他们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未来的发展,使他们过上有价值意义的生活。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扩宽课堂教学的外延,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学生生活,走向社会实践。就现实而言,小学语文课程也总是在强调理性知识的价值和强调儿童的经验之间摇摆,未能处理好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一方面强调课程内容应来自学生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热衷于表达自己的具体经验时,教师却往往不屑一顾,甚至压制它,学生整天见不到任何的阳光。树立语文课程生活化观念,必须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意味着课程应直面生活,与生活融为一体,既使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保持密切的联系,又使实践和生活成为学生个体发展的活的源头。正如杜威指出:“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因此,我们必须用现代课程发展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在学校的语文学习不应只是单一形式的训练或机械记忆,课程内容也不再只是死记硬背一些对实际生活毫无助益的抽象知识,而是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这应成为课程生活化之要旨。
2 生活中孕育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2.1 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报名费主动交给老师,五年级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学生上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
2.2 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
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我们家乡靖江的江阴长江大桥、岳王庙、刘国均故居、靖江籍驻联合国武器核查专家郁建兴烈士事迹……等,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又如到村里去出黑板报、帮商家设计广告词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2.3 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随着“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的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应该扩展到全社会。学校、家庭、社会是构成儿童成长的基本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整个社会要负担起教育的责任,学校要向全社会开放。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更新观念,关注生活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社会,作为现在的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的挑战,关键是学校教育能否使他们具备这种适应未来挑战的能力。学生最终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求生存,谋发展。作为学校教育,不光是让他们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未来的发展,使他们过上有价值意义的生活。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扩宽课堂教学的外延,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学生生活,走向社会实践。就现实而言,小学语文课程也总是在强调理性知识的价值和强调儿童的经验之间摇摆,未能处理好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一方面强调课程内容应来自学生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热衷于表达自己的具体经验时,教师却往往不屑一顾,甚至压制它,学生整天见不到任何的阳光。树立语文课程生活化观念,必须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意味着课程应直面生活,与生活融为一体,既使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保持密切的联系,又使实践和生活成为学生个体发展的活的源头。正如杜威指出:“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因此,我们必须用现代课程发展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在学校的语文学习不应只是单一形式的训练或机械记忆,课程内容也不再只是死记硬背一些对实际生活毫无助益的抽象知识,而是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这应成为课程生活化之要旨。
2 生活中孕育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2.1 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报名费主动交给老师,五年级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学生上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
2.2 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
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我们家乡靖江的江阴长江大桥、岳王庙、刘国均故居、靖江籍驻联合国武器核查专家郁建兴烈士事迹……等,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又如到村里去出黑板报、帮商家设计广告词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2.3 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随着“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的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应该扩展到全社会。学校、家庭、社会是构成儿童成长的基本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整个社会要负担起教育的责任,学校要向全社会开放。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