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在中国现代教育中,其价值目标取向一直没有衰减过,他不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这期间,初中阶段在数学教学尤为重要,教师与学生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共同得到好在教学效果,我认为必须做到“四个结合”。
关键词 兴趣;自信;参与;效果
中图分类号:J7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37-01
一、与激发学习兴趣相结合
(一)创设情境,激發兴趣
根据学生的不同的认知水平,创设不同的问题和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影响。同时要强化启导。精彩的导入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依托媒体,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延缓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与促进学习自信相结合
(一)制造成功,促进自信
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初中在数学教学尤其需要这样。为此,教师在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时,在研究设计问题时,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把学生的挫折感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能力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注意发现学生每一次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闪光点,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氛围,在每个教学层次做到快速反馈,激励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因材施教,促进自信
平时布置初中数学作业是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适当地练,才能打牢基础,形成能力。所以,教师在编拟课外和课内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做到习题目标化,充分注意题组的梯度,控制难度与数量,不搞题海战术,不出偏题、怪题来难学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做题都会思考。在习题的形式上,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出些巩固概念的、暴露问题的、一题多解的、多题一解的练习等,可以先练后讲或先讲后练,也可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三)转换方式,促进自信
一是转变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师在备课之前不仅要针对文本、教参,拟定本课应涉及的知识点、问题设计等,更要考虑到学生在预习作业中反映出来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备课,当课堂上老师涉及的东西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时,学生自然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二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但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思维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自信受到压抑。因此,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有所疑,才有所思。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和动力。
三、与培养参与互动相结合
(一)学会“提问”,强化效果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例如,学习公理“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从上海到广州,一般乘火车路程约为1811千米,也可以坐轮船航程约为1690千米,还可以搭飞机,只有约1200千米。学生仔细阅读后,教师可引导提出;“为什么三种行程各不相同呢?飞机的行程最短呢?”然后引导学生将问题抽象,发现并得出公理内容,进而启发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找出应用这个公理的实例。教师构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索——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意识)不断增强。
(二)学会“参与”,强化效果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及健全的人格。在具体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把学生带进去,主动参与,共同评价、讨论。
四、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相结合
(一)学会评价,增进和谐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评价学生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过程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评价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表现形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正确的评价,学生才能听得进,学会相互沟通,学生才能“亲其师”,自然会“信其道”。
(二)学会交流,强化情感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以及家庭困难的学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春风一过两岸绿”。初中数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学科。如何教好,只有抓好“四个结合”,积极研究方法,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 兴趣;自信;参与;效果
中图分类号:J7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37-01
一、与激发学习兴趣相结合
(一)创设情境,激發兴趣
根据学生的不同的认知水平,创设不同的问题和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影响。同时要强化启导。精彩的导入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依托媒体,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延缓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与促进学习自信相结合
(一)制造成功,促进自信
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初中在数学教学尤其需要这样。为此,教师在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时,在研究设计问题时,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把学生的挫折感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能力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注意发现学生每一次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闪光点,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氛围,在每个教学层次做到快速反馈,激励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因材施教,促进自信
平时布置初中数学作业是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适当地练,才能打牢基础,形成能力。所以,教师在编拟课外和课内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做到习题目标化,充分注意题组的梯度,控制难度与数量,不搞题海战术,不出偏题、怪题来难学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做题都会思考。在习题的形式上,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出些巩固概念的、暴露问题的、一题多解的、多题一解的练习等,可以先练后讲或先讲后练,也可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三)转换方式,促进自信
一是转变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师在备课之前不仅要针对文本、教参,拟定本课应涉及的知识点、问题设计等,更要考虑到学生在预习作业中反映出来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备课,当课堂上老师涉及的东西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时,学生自然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二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但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思维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自信受到压抑。因此,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有所疑,才有所思。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和动力。
三、与培养参与互动相结合
(一)学会“提问”,强化效果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例如,学习公理“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从上海到广州,一般乘火车路程约为1811千米,也可以坐轮船航程约为1690千米,还可以搭飞机,只有约1200千米。学生仔细阅读后,教师可引导提出;“为什么三种行程各不相同呢?飞机的行程最短呢?”然后引导学生将问题抽象,发现并得出公理内容,进而启发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找出应用这个公理的实例。教师构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索——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意识)不断增强。
(二)学会“参与”,强化效果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及健全的人格。在具体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把学生带进去,主动参与,共同评价、讨论。
四、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相结合
(一)学会评价,增进和谐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评价学生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过程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评价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表现形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正确的评价,学生才能听得进,学会相互沟通,学生才能“亲其师”,自然会“信其道”。
(二)学会交流,强化情感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以及家庭困难的学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春风一过两岸绿”。初中数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学科。如何教好,只有抓好“四个结合”,积极研究方法,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