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文化之中的衍生物,音乐来源于文化,文化也影响着音乐的发展。虽然钢琴是一件西洋的乐器,创作所使用的记谱法、技法都是外来传入的,但是要谈到中国风格的钢琴曲,文化是我们不变的宗旨。本文通过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进行梳理,用归纳总结的方式探讨什么是中国风格的音乐,以期对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包含的内容做一定的阐释。
关键词:文化;中国钢琴创作;中国风格
音乐作为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音乐风格实际上是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1]在王光祈的《欧洲音乐进化论·自序》中提到中国国乐的创造问题,认为凡是“国乐”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代表民族特性,发挥民族美德,畅舒民族感情。这些都说明了一点,文化在音乐中的地位是最高的,任何音乐都是文化之中的衍生物。与此同时,音乐也对传播这种文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对于文化认同有观点指出文化认同是指对一个群体或文化的身份的认同感,又或者是指个人受其所属的群体和文化影响,而对该群体或文化产生的认同感。[2]这其中不论是主动或者是被动的对文化进行认同,都无一的指向一个方向,至少对某种文化有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并局限于社会的地区局限性。文化的基础是象征。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和文字,但也包含其他表现方式如图像、肢体动作、行为解读等,我们几乎可以说整个文化体系是透过庞大无比的象征体系深植在人类的思维之中而人们也透过这套象征符号体系理解解读呈现在眼前的种种事物。[3]由此延伸,何谓中国风格呢?至少基础需要有“象征”,即图像、织体动作、行为解读等,在音乐中包含有这些文化界定的符号,例如民间音调,民族乐器,民俗风格等与民间文化相对应的物质上或精神上的体现,那么这些音乐可以算作是透过这些符号象征的体系来完成中国风格的阐释。
中国音乐文化的古老形式之一是民间乐器的演奏。[4]而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又是怎样在这里生存、发展?怎样将中国风格融入到这个西洋乐器之中呢?首先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阶段进行一个梳理,基本将中国的钢琴创作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49年以前,属于中国钢琴创作发展的萌芽阶段,这时的创作还停留在对西方创作技巧的学习和模仿的过程中。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有:赵元任1913年创作的《花八板与湘江浪》、1915年的《和平进行曲》、1917年的《偶成》。1921年李寿荣创作的《锯大缸》等等。《花八板与湘江浪》、《偶成》都是采用中国民间的乐曲改编而成,虽采用的和声以西方调式和声,但是其也显露出中国早期钢琴创作的风格。1930年,萧友梅创作的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根据唐代同名乐曲而创作的中国首部以历史为题材的钢琴曲。到1934年举办的“中国风味钢琴作品”中显现的贺绿汀的《牧童短笛》、老志诚的《牧童之乐》、江定仙的《摇篮曲》等,这些作品都在创作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例如这一时期特别是《牧童短笛》,凝聚着中国式的诗意和情趣,运用复调的手法将中国的线性旋律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一阶段的作品,虽然技法不成熟,但是作为中国作曲家的尝试,已经很明显的打开了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大门。作品中无一不包含着对民族风韵的探求。
(2)建国以来的十年,中国钢琴曲的创作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有丁善德的《快乐的节日序曲》、黄虎威的《巴蜀之画》、汪立三的《兰花花》等优秀的作品。这些乐曲主要运用引用传统曲调创作有民族音调旋律的方式,追求“民族风格”。
(3)文革时期的钢琴创作,由于受到政治形势的影响,对于西方的创作技法的学习和借鉴也止步不前了,在这种条件下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钢琴改编曲。代表性作品有钢琴协奏曲《黄河》、黎英海改编的《夕阳箫鼓》、储望华改编的《二泉映月》等。这一时期钢琴改编曲和民族化和声的探索,成为创作的主流。
(4)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中国钢琴创作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逐渐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汪立三的《东山魁夷画意》,显现出全新的格调,作者丰富的想象,浓烈的情感和哲理性的思考,新颖的技术手法,令人耳目一新。赵晓生的《太极》,运用太极作曲系统创作而成。彭志敏利用斐波拉契数列所写的《风景系列》等。这时期的作品将世界现代的钢琴流派创作理念和作曲技法运用的淋漓尽致。多元化的发展始终也未离开过中国文化的根植,要创造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在探索西方先进作曲技法的同时,民族音乐,民族文化是根本的源泉。
综观中国钢琴创作的发展,这些中国钢琴曲所体现的文化因素,就是通过其中的某些象征来完成的,例如民歌的曲调,民俗的生活,风景描述。这些象征就渗透着文化,一种音乐体裁,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其表现内容必定需要有特定文化的支撑,它才能有其特点。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在承接了西方成熟的作曲理论技术之上,加之中国五千年流传下的宝贵的遗产——戏曲,诗歌,民族乐器,民族调式等等,才能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气质和音乐文化特点,这种带有中华民族气质的音乐,才能是中国风格的音乐。
因此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音乐就是中国风格的音乐。无论它是中国人创作的,还是外国人创作的,只要其中渗入了中国的文化,表达了作为一个文化概念上中国人的真情实感的音乐,就是中国风格的音乐。
参考文献:
[1] 代百生.何谓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中国钢琴音乐[J].中国音乐学,2005(3).
[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8C%96%E8%AA%8D%E5%90%8C[DB/OL].2012109.
[3] http:∥baike.baidu.com/view/3537.htm#2[DB/OL].201152.
[4] 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卞善艺,译.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
[5] 魏廷格.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J].音乐研究,1983(02).
[6] 刘秋明.试论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6.
[7] 赵培文.迷人的“中国风”是一个谜——“我对中国音乐风格的理解”学术沙龙记实[J].音乐爱好者,1988(01).
作者简介:李梦婷(1988—),女,湖北黄石人,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钢琴艺术研究。
关键词:文化;中国钢琴创作;中国风格
音乐作为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音乐风格实际上是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1]在王光祈的《欧洲音乐进化论·自序》中提到中国国乐的创造问题,认为凡是“国乐”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代表民族特性,发挥民族美德,畅舒民族感情。这些都说明了一点,文化在音乐中的地位是最高的,任何音乐都是文化之中的衍生物。与此同时,音乐也对传播这种文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对于文化认同有观点指出文化认同是指对一个群体或文化的身份的认同感,又或者是指个人受其所属的群体和文化影响,而对该群体或文化产生的认同感。[2]这其中不论是主动或者是被动的对文化进行认同,都无一的指向一个方向,至少对某种文化有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并局限于社会的地区局限性。文化的基础是象征。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和文字,但也包含其他表现方式如图像、肢体动作、行为解读等,我们几乎可以说整个文化体系是透过庞大无比的象征体系深植在人类的思维之中而人们也透过这套象征符号体系理解解读呈现在眼前的种种事物。[3]由此延伸,何谓中国风格呢?至少基础需要有“象征”,即图像、织体动作、行为解读等,在音乐中包含有这些文化界定的符号,例如民间音调,民族乐器,民俗风格等与民间文化相对应的物质上或精神上的体现,那么这些音乐可以算作是透过这些符号象征的体系来完成中国风格的阐释。
中国音乐文化的古老形式之一是民间乐器的演奏。[4]而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又是怎样在这里生存、发展?怎样将中国风格融入到这个西洋乐器之中呢?首先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阶段进行一个梳理,基本将中国的钢琴创作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49年以前,属于中国钢琴创作发展的萌芽阶段,这时的创作还停留在对西方创作技巧的学习和模仿的过程中。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有:赵元任1913年创作的《花八板与湘江浪》、1915年的《和平进行曲》、1917年的《偶成》。1921年李寿荣创作的《锯大缸》等等。《花八板与湘江浪》、《偶成》都是采用中国民间的乐曲改编而成,虽采用的和声以西方调式和声,但是其也显露出中国早期钢琴创作的风格。1930年,萧友梅创作的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根据唐代同名乐曲而创作的中国首部以历史为题材的钢琴曲。到1934年举办的“中国风味钢琴作品”中显现的贺绿汀的《牧童短笛》、老志诚的《牧童之乐》、江定仙的《摇篮曲》等,这些作品都在创作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例如这一时期特别是《牧童短笛》,凝聚着中国式的诗意和情趣,运用复调的手法将中国的线性旋律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一阶段的作品,虽然技法不成熟,但是作为中国作曲家的尝试,已经很明显的打开了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大门。作品中无一不包含着对民族风韵的探求。
(2)建国以来的十年,中国钢琴曲的创作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有丁善德的《快乐的节日序曲》、黄虎威的《巴蜀之画》、汪立三的《兰花花》等优秀的作品。这些乐曲主要运用引用传统曲调创作有民族音调旋律的方式,追求“民族风格”。
(3)文革时期的钢琴创作,由于受到政治形势的影响,对于西方的创作技法的学习和借鉴也止步不前了,在这种条件下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钢琴改编曲。代表性作品有钢琴协奏曲《黄河》、黎英海改编的《夕阳箫鼓》、储望华改编的《二泉映月》等。这一时期钢琴改编曲和民族化和声的探索,成为创作的主流。
(4)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中国钢琴创作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逐渐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汪立三的《东山魁夷画意》,显现出全新的格调,作者丰富的想象,浓烈的情感和哲理性的思考,新颖的技术手法,令人耳目一新。赵晓生的《太极》,运用太极作曲系统创作而成。彭志敏利用斐波拉契数列所写的《风景系列》等。这时期的作品将世界现代的钢琴流派创作理念和作曲技法运用的淋漓尽致。多元化的发展始终也未离开过中国文化的根植,要创造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在探索西方先进作曲技法的同时,民族音乐,民族文化是根本的源泉。
综观中国钢琴创作的发展,这些中国钢琴曲所体现的文化因素,就是通过其中的某些象征来完成的,例如民歌的曲调,民俗的生活,风景描述。这些象征就渗透着文化,一种音乐体裁,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其表现内容必定需要有特定文化的支撑,它才能有其特点。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在承接了西方成熟的作曲理论技术之上,加之中国五千年流传下的宝贵的遗产——戏曲,诗歌,民族乐器,民族调式等等,才能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气质和音乐文化特点,这种带有中华民族气质的音乐,才能是中国风格的音乐。
因此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音乐就是中国风格的音乐。无论它是中国人创作的,还是外国人创作的,只要其中渗入了中国的文化,表达了作为一个文化概念上中国人的真情实感的音乐,就是中国风格的音乐。
参考文献:
[1] 代百生.何谓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中国钢琴音乐[J].中国音乐学,2005(3).
[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8C%96%E8%AA%8D%E5%90%8C[DB/OL].2012109.
[3] http:∥baike.baidu.com/view/3537.htm#2[DB/OL].201152.
[4] 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卞善艺,译.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
[5] 魏廷格.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J].音乐研究,1983(02).
[6] 刘秋明.试论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6.
[7] 赵培文.迷人的“中国风”是一个谜——“我对中国音乐风格的理解”学术沙龙记实[J].音乐爱好者,1988(01).
作者简介:李梦婷(1988—),女,湖北黄石人,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钢琴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