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情绪,“压抑”还是“发泄”?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wangmos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老公吵架了,两年了,我竟然在家里朝他发火了。”
  “我老公都被我吓到了,因为我之前从没跟他发过脾气。”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反正就是一刻也不想忍受了,我已经忍了够久了,都憋出内伤了!”
  朋友小华打电话来向我倾诉,说自己总是顺应老公的脾气和习惯,哪怕是不良的负面情绪和应该改正的坏习惯。她一直忍着不去表达愤怒,忍到今天突然感觉自己已经没有自我了,感觉自己特别卑微和受伤。
  我问她:“你发火之后是什么感觉?”
  小华说:“简直太爽了!我现在觉得神清气爽,一身轻松!”
  我又问她:“那你之前生气的时候为什么一直忍呢?”
  小华思考了一会儿,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我好像从小到大都有忍耐愤怒的习惯,总是想发火而不敢发,最后都自我消化掉了。”

为什么说出“我生气了”这么难?


  在愤怒情绪的表达上,很多人都会像小华一样选择压抑,将其指向于内,自我消化。这是为什么呢?
  1被教育“喜怒不形于色”。中国人性格多数比较含蓄内敛,讲究“以和为贵”,我们从小就被长辈、学校教育要有涵养、要平和、要喜怒不形于色,这些要求压抑了我们表达的欲望。
  2认为愤怒是坏的、没用的。小时候,如果我们发脾气、闹情绪的话,随之而来的是指责,甚至惩罚,很少有人会主动了解我们发怒的原因。这会让我们以为愤怒是一种有害的、无用的情绪。
  3处于无法发泄愤怒的环境或关系中。有的环境是难以容纳愤怒的环境,有的关系是表达愤怒就会导致糟糕后果的关系。比如在公共场所,或者面对自己的领导、父母、长辈时,由于我们认为在该环境或该人面前表达愤怒,有可能导致糟糕的后果,我们便选择了逃离意识到的危险,压抑自己的愤怒情绪,让之躲入安全之处。
  4仅仅是因为不会表达。心理学博士丽贝卡·普罗斯特发现,一个人之所以害怕发火,可能是因为无法识别、感受自己的情绪。如果这个人身上同时存在上面的3种情况,那么他的自我价值感也会比较低,会更认为自己的愤怒是不合理的、无意义的,他最终可能会变成“习得性无助”—即使我表达愤怒,也没什么用,什么都不会改变的。

愤怒到底要不要表达?


  当然要。
  愤怒是在人的身体、大脑和精神里活跃着的能量。如果这股能量以恰当的方式排出,不仅释放愤怒的人会感到精力倍增,其他人也不会受到伤害。如果这股生命力被恐吓、压抑、隐藏,就会产生强烈的反弹效应和消极后果。
  彼得·莱文在《唤醒老虎:启动自我疗愈本能》一书中说:“未被处理和释放的能量残渣会被困于神经系统中,它们伺机报复,会对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产生严重破坏。”内化的愤怒不仅不会真正从内心消失,反而会成为影响我们健康的隐患,对我们的免疫系统造成消极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莉迪亚·提摩萧等人在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对癌症的影响时,曾提出C型人格概念—即常常过分忍耐、压抑愤怒、回避冲突,习惯将情绪积累下来,具有极高容忍度的一种人格。一些人正因为这样的人格特征,而罹患癌症。
  但,也有不少研究发现不当或过度的愤怒表达会导致身心健康下降、破坏人际关系、影响问题的解决。
  所以,学会如何接纳愤怒、表达愤怒,比“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更重要!

承认愤怒的存在


  我的朋友小华从小到大都有忍耐愤怒的习惯,导致了她一直以来的隐忍与唯唯诺诺。而当她承认愤怒的存在,让自己对引发愤怒的对象生出一些“敌意”来,她反而觉得轻松许多。
  所以,我们可以让自己变得情绪化一些,遇到情绪不要逃,不要告诉自己“忍忍就过去了”,而是先确认它“嗯,是愤怒没错了”。允许愤怒的存在,要先于了解消灭它的方式。

找到愤怒的真正原因


  愤怒的“开关”有很多,有可能由当下的某一事件引发,也可能被过往的历史事件唤醒,你首先要分清这个。
  我们会愤怒,多数时候是因为一个人做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导致你想改变对方的行为和想法,比如孩子想玩耍,妈妈希望他去学习,那妈妈或许就会以发怒的方式迫使孩子改变。如果妈媽改变孩子的行为失败了,她会感到挫败,并继续愤怒,直到她成功控制孩子的思想—“我一发怒,你就要去写作业。”
  有时,愤怒是对爱的渴望。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没有得到父母的宠爱,他长大后就会用愤怒的方式向伴侣索要爱,即“你必须要同意我,必须向我妥协,必须让我感到被宠爱,我才满意。”
  以上只是两个例子,顺着这样的思路去了解内在的自我,有助于我们找到愤怒的真正原因。

找到相对安全的发泄环境


  当我们处在无法容纳愤怒的不安全环境中,往往会隐藏愤怒。而心理咨询室的环境相对安全,我们可以放下顾虑、敞开心扉,释放压抑已久的能量,通过接受关心、共情,逐渐增加自我价值感。
  除了通过心理咨询来倾诉,也可以找一个相对安全的私人空间,对着想象中的人或者照片,说出你的感受,哭泣和吼叫都可以。

表达愤怒,不是愤怒表达


  极度夸张地宣泄愤怒和刻意压抑自己的愤怒情绪,都不利于愤怒情绪的缓解和调节,建议采用中性的方式,在你感到愤怒的时候,第一时间严肃又冷静地告知对方你生气了。这样做对方会敬畏你,而且尊重你。
  不含敌意且坚定地表达愤怒是需要练习的,具体你可以这样练:
  说“我”而不是说“你”,避免指责式沟通;
  说“事实+感受+期望”。比如,“现在是休息时间(事实),你们太吵了(感受),请你们安静下来(期望)。”“我给你发了短信,但一直没有收到回复(事实),我心里真的很着急,也特别担心你的情况(感受),希望你以后能及时给我反馈。如果有什么特殊情况,请告诉我。有什么困难,我也愿意提供帮助(期望)。”
  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其实也是一种自尊的表现。希望我们都能慢慢学会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愤怒,让生活更美好!
其他文献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日渐增多,不仅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更跃居成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要病原学[1]。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呼吸道症状以干咳最为突出,多伴有明显的咽痛,呼吸道以外的症状以耳痛、皮疹多见,阳性体征以咽部充血和耳鼓膜充血多见,少数可有颈部淋巴结肿大[2]。我科收治的1例无呼吸系统症状、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表现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报告如下。
Q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14岁女孩的母亲,今年40岁,在一家私企任职。最近,孩子因患有抑郁症,在精神科门诊接受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个月了。在这期间,孩子偶尔会去学校上学,有很多时候,要么是早上送到学校,不到中午就接到班主任老师的电话,说孩子在课堂上用圆规或者小刀割伤自己的手臂,要求我接回;要么就是孩子自己说不想上学。为了孩子的安全,学校老师也找我进行了谈话,我作为孩子的母亲,只
期刊
目的 评估左西孟旦治疗重症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入住我中心的重症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给予左西孟旦起始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2017年数据,全球每年有600多万人死于吸烟.预计在2020年到2030年初,死亡人数将上升至每年1 000万人[1].因此,戒烟对于吸烟者特别是已罹患肺疾病患者来
期刊
心理学将完美主义分為两类:适应性完美主义和非适应性完美主义。  适应性完美主义者的口号是“更快、更好、更强”,他们努力追求成功,可以容忍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失败,不会对自尊造成无法恢复的损伤。很多高成就者都属于这一类完美主义者。  相比之下,非适应性完美主义者则更容易被失败和挫折打倒,更容易自责,也更容易感到消沉,常常看不到自我价值,陷入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判断自己是不是非适应性完美主义者,可以参考
期刊
我做了这么多年婚姻、家庭咨询,发现来访者们真正在意的是当自己内心痛苦、脆弱,或者压力很大的时候,伴侣能不能理解自己,能不能共情自己。  共情能力,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和有共情能力的人在一起,你会觉得如沐春风。有一个会共情的爱人,你会觉得自己被好好爱着。  如果遇到一个不懂共情的伴侣,会有多绝望?  我从来访者那里听到过很多这样的绝望。  比如:女人剖宫产
期刊
随着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得到了较大的完善与发展,其在推动改革进程、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医院的医务人员较多,工作中产生的档案较多,常规档案管理效率低下,且无法保证人事档案的准确性,通过规范化管理档案并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能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效果[1]。虽然近年来医院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有所突破,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不够规范,存在一定问题,对实际管理效率与质量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探讨十分必要。
十多年前,我受到启发,只用了不到五周的时间,写下了《遇见未知的自己》.到现在,这本书仍广为流传,被誉为个人成长领域的经典之作.这,当然不是我个人的创作.感觉就是有一些讯
期刊
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中有一段经典台词:年轻的时候你总会相信,还会遇到许多人,但后来你会发现能交流的人其实很少。  不知你是否赞同这句话?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体会的?  我第一次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是在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因为一个误会而争吵时,那时我想不通,为什么她跟我都这么熟了,还会误解我?她难道不该完全理解我吗?后来我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完全懂我,父母、闺蜜、恋人都做不到。想被完全理解
期刊
目的 总结分析心肺复苏(CPR)患者的近期与远期并发症.方法 对1例肺癌术后CPR并发冠状动脉及迟发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治方案与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