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东坡说王右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古人名作,何莫不然?有些美景,若用电视镜头,尤其是用彩色效果镜头,加以变化映出,真是美不胜收。很多古诗古词名句,如用电视镜头,再加以特写,同样能反映与其效果。
云移雉尾开宫扇
小时候读杜甫诗“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只觉词句音韵俱美,加以对仗工稳,易于记忆。但仔细自问,两句诗意旨何在?不甚了了。
数十年前,游北京故宫,在正殿(似为太和殿),我看到了皇帝座位,座后是高大的壁画,画的就似沧海双龙捧日。再在座旁略后的两边,陈列着两排凤尾形的大宫扇。我忽然想起“云移雉尾开宫扇”和“日绕龙鳞识圣颜”两句诗。若用现代电视手法,可以摄出的画面,是皇帝坐在沧海双龙捧日的大画之前,两旁宫女掌着雉尾宫扇,微微晃动,有如彩云徐飞,从这画面中我们可以探出古诗人遣词炼句的手法,也可看出诗人意识的跃动。
满山红叶女郎樵
苏曼殊诗,清新可爱,别有风格。其中一首《过蒲田》,诗云:“柳阴深处马蹄骄,无际银沙逐退潮;茅店冰旗知市近,满山红叶女郎樵。”
假如用电视镜头拍场景,首先由轻快矫健的马蹄,再照到深远的绿荫全景。然后特写冰旗,从冰旗再下移,退出,照茅店全景。再退出,照茅店柳荫全景。再慢慢移出,照到退潮、银沙,和大海。再迭映出远山、红叶和女郎。而最后可拟定在安郎娇美的身影上。想想看,岂不美极了?
人生世间,可能也常常遇到此类美景,但是,对此美景。谁能写得出像这首的好诗呢?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功力。
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的《天净沙》一词,也是千古绝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秋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王静安的“境界”来分析,天净沙就是最好的“无我之境”的杰作,全首无一动词,就用词句的先后排列,来表明文法结构,和意识流转的层次,描绘山一幅感人肺腑的画面。
假如用电视镜头处理,应该是:先特写老树,退出,带上枯藤,定在神情漠然的乌鸦身上,或者用淡出淡人手法,先迭映出流水,移向小桥,再移到柴门临水的民间家屋。少顷,再迭映出杏无人行的斜阳古道的远景,再徐徐推进特写斜阳古道旁踽踽独行的瘦马上。从景物的影子,瘦马的影子,使人知道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而让整个画面衬托出一个主题意识:“断肠人在天涯!”
画里不见人,只见愁,只见空灵淡素的一丝丝哀愁。“断肠人在天涯”是极平常的词句,但是,从枯藤老树昏鸦中间,忽然跳出,点出主题,就成绝妙好词,精采绝伦。这一句究竟如何解释?笔者认为最好是让读者各自去领悟,不要勉强解说注释。
当然,在电视画面上,不是不可以勉强诠释的,我们可以在瘦马上坐一个疲惫而木然的人:这样,就把“断肠人在天涯”解释为断肠人在马上,而马在天涯了。不过,如何安排,都嫌穿凿、累赘,大损原作之美,正是艺术注释学派为人诟病之所在。
云移雉尾开宫扇
小时候读杜甫诗“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只觉词句音韵俱美,加以对仗工稳,易于记忆。但仔细自问,两句诗意旨何在?不甚了了。
数十年前,游北京故宫,在正殿(似为太和殿),我看到了皇帝座位,座后是高大的壁画,画的就似沧海双龙捧日。再在座旁略后的两边,陈列着两排凤尾形的大宫扇。我忽然想起“云移雉尾开宫扇”和“日绕龙鳞识圣颜”两句诗。若用现代电视手法,可以摄出的画面,是皇帝坐在沧海双龙捧日的大画之前,两旁宫女掌着雉尾宫扇,微微晃动,有如彩云徐飞,从这画面中我们可以探出古诗人遣词炼句的手法,也可看出诗人意识的跃动。
满山红叶女郎樵
苏曼殊诗,清新可爱,别有风格。其中一首《过蒲田》,诗云:“柳阴深处马蹄骄,无际银沙逐退潮;茅店冰旗知市近,满山红叶女郎樵。”
假如用电视镜头拍场景,首先由轻快矫健的马蹄,再照到深远的绿荫全景。然后特写冰旗,从冰旗再下移,退出,照茅店全景。再退出,照茅店柳荫全景。再慢慢移出,照到退潮、银沙,和大海。再迭映出远山、红叶和女郎。而最后可拟定在安郎娇美的身影上。想想看,岂不美极了?
人生世间,可能也常常遇到此类美景,但是,对此美景。谁能写得出像这首的好诗呢?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功力。
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的《天净沙》一词,也是千古绝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秋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王静安的“境界”来分析,天净沙就是最好的“无我之境”的杰作,全首无一动词,就用词句的先后排列,来表明文法结构,和意识流转的层次,描绘山一幅感人肺腑的画面。
假如用电视镜头处理,应该是:先特写老树,退出,带上枯藤,定在神情漠然的乌鸦身上,或者用淡出淡人手法,先迭映出流水,移向小桥,再移到柴门临水的民间家屋。少顷,再迭映出杏无人行的斜阳古道的远景,再徐徐推进特写斜阳古道旁踽踽独行的瘦马上。从景物的影子,瘦马的影子,使人知道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而让整个画面衬托出一个主题意识:“断肠人在天涯!”
画里不见人,只见愁,只见空灵淡素的一丝丝哀愁。“断肠人在天涯”是极平常的词句,但是,从枯藤老树昏鸦中间,忽然跳出,点出主题,就成绝妙好词,精采绝伦。这一句究竟如何解释?笔者认为最好是让读者各自去领悟,不要勉强解说注释。
当然,在电视画面上,不是不可以勉强诠释的,我们可以在瘦马上坐一个疲惫而木然的人:这样,就把“断肠人在天涯”解释为断肠人在马上,而马在天涯了。不过,如何安排,都嫌穿凿、累赘,大损原作之美,正是艺术注释学派为人诟病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