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从总体上有效处理好城市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与有限的交通设施供给能力之间的关系,以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当前中国城市交通问题症结的基础上,依据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及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城市 交通发展 战略
当前,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将要进入跨世纪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化、汽车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条件下,如何从总体上有效地处理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与有限的交通设施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以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交通安全、有序、通畅、方便、经济、高效和生态的综合目标。
制定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要从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和问题的症结入手,依据未来的发展需要,确定一个时期的交通战略目标,寻求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有效措施,以保证交通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一、交通现状与症结分析
近年来,尽管中国的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交通需求与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的严重失衡日趋严重,从而导致大范围的交通拥挤阻塞和城市活动效率每况愈下。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汽车交通发展失控,道路建设难以适应超常增长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城市的汽车保有量逐年递增,而城市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的增长缓慢,致使汽车交通需求,特别是小汽车交通需求,与城市路网总容量之间的缺口日益扩大。大量的自行车与汽车交叉混行,使拥挤阻塞的程度更加严重。城市中心地区的道路网负荷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最终使小汽车这种本属高效率的交通方式走向高效率的反面。
2、路网结构和客运交通结构不合理,加重了交通拥挤阻塞
城市路网容量,除了要有足够的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之間合理的比例关系,及其网络的连通性等条件。由于中国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的长度比例大多呈倒梯形,形成了一种非稳定结构,因而在快速路和干路上集中的大量车流难以从网络上分流。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加重了干道与快速路的交通负荷和拥挤阻塞程度,而且,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或车辆“抛锚”,极易造成局部交通瘫痪。
3、停车空间和停车设施严重不足,乱停车现象相当普遍
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致使汽车停车设施严重短缺的矛盾,已从城市中心区扩展到城市外围、机关单位大院和生活居住区。静态交通设施“硬件”短缺和“软件”不到位,加上停车者只考虑个人方便省事,致使乱停车现象正大范围蔓延。这种无序现象,既影响市容观瞻,又占用大量道路空间,不仅加重了道路交通拥挤阻塞,还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安宁构成威胁。因此,统筹解决停车问题已刻不容缓。
4、城市交通投资主体单一,难以适应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
城市交通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在现行交通政策的条件下,投入后的产出大多表现为社会效益(商业性的对外客运交通除外),因而无法实现投入的滚动与增值。单靠政府投资是很有限的,这种投资体制实际上不具备补偿历史欠帐、缓解当前交通供需矛盾的能力,更难适应城市交通未来发展对巨额资金的需要。
综上所述,由于中国的现代化、城市化和汽车化正在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交通需求特别是机动车交通需求,正处于超常增长状态,因而使历史上逐渐积累起来的交通总需求与总供给失衡,导致大范围交通拥挤阻塞,并最终使城市活动效率日趋下降。
二、交通发展目标与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
就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目标而言,应通过道路建设及其网络结构合理化,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等措施,力争在2020年前后,基本建成以快速路、主干路为骨架的城市高效道路网,建成以准快速公共汽车和在公交专用道上运营的常规公共电、汽车为主体的公共客运交通网络。要形成功能健全、结构合理,并具有较强承载能力与应变能力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为实现安全、有序、通畅、方便、经济、高效和生态的综合交通目标创造有利条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调整市区客运交通结构
从合理、有效的利用有限的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挤阻塞的全局出发,必须把调整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作为重点,以便为下一步优化客运交通结构创造必要条件。要以城市快速道路网为依托,结合已有的公交专用车道,建立地面准快速公交系统。此外,建设若干公交换乘点,组织公共汽车、地铁、铁路、中巴、出租等交通方式乘客换乘。
2、统一市区路网的扩容与结构调整
把路网的扩容与网络结构调整统一起来,同步实施,对缓解城市道路拥挤阻塞具有重要作用。增加快速环路之间的联络线,整治若干与快速路网相关的干道路,建设重要街区的支路,从而形成与快速联络线相连的快速道路网络,既为跨区出行的机动车车流提供更多的选择路径,减少车流的迂回量和相应的通行能力损失,又能使过度集中的车流向外围疏解,适当减轻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提高城市车辆的出行效率。整治若干与快速路网相关的干道,为有效分流快速路网上的短途车流,充分发挥快速路网的功能提供条件。通过重要地区的道路建设,既可以减轻交通流高密度区内主干路、次干路的负荷强度,同时又能为易发生交通拥挤阻塞的各地区提供多个分流疏解的通道,从而能够适当增强相关路网的应变能力,降低交通阻塞发生的机率。
3、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加强现代交通意识教育
在改革投资体制和运营管理体制的条件下,加快多种经营、自我补偿的快速轨道交通、收费高速路和停车楼等关键设施的建设。
把全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法规纳入两个文明建设的轨道,对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现代交通意识教育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在有章可循、交通法制教育普及和具备必要设施的前提下,对明知故犯的交通违章行为实行重罚,以示告诫,铭记在心;对触犯刑律者,严格依法制裁。
4、实行有偿使用道路和特许权制度
除步行交通外,一律实行有偿使用道路交通资源的政策,制定过渡期的各种交通税费标准。征收交通税费的总额除去直接成本后,应构成城市交通建设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所有的公共客货运输方式均实行专营(特许)权制度,对其中的轨道交通、大公共交通、社会化货运企业等交通运输主体实行优惠优先政策,使其具有发展的活力和足够大的发展空间。
参 考 文 献
[1]《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 徐巨洲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出版
[2]《城市交通》 皮埃尔·梅兰著,高煜译 商务印书馆 1996年出版
[3]《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刘志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年出版■
[关键词] 城市 交通发展 战略
当前,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将要进入跨世纪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化、汽车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条件下,如何从总体上有效地处理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与有限的交通设施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以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交通安全、有序、通畅、方便、经济、高效和生态的综合目标。
制定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要从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和问题的症结入手,依据未来的发展需要,确定一个时期的交通战略目标,寻求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有效措施,以保证交通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一、交通现状与症结分析
近年来,尽管中国的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交通需求与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的严重失衡日趋严重,从而导致大范围的交通拥挤阻塞和城市活动效率每况愈下。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汽车交通发展失控,道路建设难以适应超常增长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城市的汽车保有量逐年递增,而城市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的增长缓慢,致使汽车交通需求,特别是小汽车交通需求,与城市路网总容量之间的缺口日益扩大。大量的自行车与汽车交叉混行,使拥挤阻塞的程度更加严重。城市中心地区的道路网负荷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最终使小汽车这种本属高效率的交通方式走向高效率的反面。
2、路网结构和客运交通结构不合理,加重了交通拥挤阻塞
城市路网容量,除了要有足够的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之間合理的比例关系,及其网络的连通性等条件。由于中国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的长度比例大多呈倒梯形,形成了一种非稳定结构,因而在快速路和干路上集中的大量车流难以从网络上分流。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加重了干道与快速路的交通负荷和拥挤阻塞程度,而且,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或车辆“抛锚”,极易造成局部交通瘫痪。
3、停车空间和停车设施严重不足,乱停车现象相当普遍
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致使汽车停车设施严重短缺的矛盾,已从城市中心区扩展到城市外围、机关单位大院和生活居住区。静态交通设施“硬件”短缺和“软件”不到位,加上停车者只考虑个人方便省事,致使乱停车现象正大范围蔓延。这种无序现象,既影响市容观瞻,又占用大量道路空间,不仅加重了道路交通拥挤阻塞,还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安宁构成威胁。因此,统筹解决停车问题已刻不容缓。
4、城市交通投资主体单一,难以适应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
城市交通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在现行交通政策的条件下,投入后的产出大多表现为社会效益(商业性的对外客运交通除外),因而无法实现投入的滚动与增值。单靠政府投资是很有限的,这种投资体制实际上不具备补偿历史欠帐、缓解当前交通供需矛盾的能力,更难适应城市交通未来发展对巨额资金的需要。
综上所述,由于中国的现代化、城市化和汽车化正在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交通需求特别是机动车交通需求,正处于超常增长状态,因而使历史上逐渐积累起来的交通总需求与总供给失衡,导致大范围交通拥挤阻塞,并最终使城市活动效率日趋下降。
二、交通发展目标与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
就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目标而言,应通过道路建设及其网络结构合理化,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等措施,力争在2020年前后,基本建成以快速路、主干路为骨架的城市高效道路网,建成以准快速公共汽车和在公交专用道上运营的常规公共电、汽车为主体的公共客运交通网络。要形成功能健全、结构合理,并具有较强承载能力与应变能力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为实现安全、有序、通畅、方便、经济、高效和生态的综合交通目标创造有利条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调整市区客运交通结构
从合理、有效的利用有限的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挤阻塞的全局出发,必须把调整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作为重点,以便为下一步优化客运交通结构创造必要条件。要以城市快速道路网为依托,结合已有的公交专用车道,建立地面准快速公交系统。此外,建设若干公交换乘点,组织公共汽车、地铁、铁路、中巴、出租等交通方式乘客换乘。
2、统一市区路网的扩容与结构调整
把路网的扩容与网络结构调整统一起来,同步实施,对缓解城市道路拥挤阻塞具有重要作用。增加快速环路之间的联络线,整治若干与快速路网相关的干道路,建设重要街区的支路,从而形成与快速联络线相连的快速道路网络,既为跨区出行的机动车车流提供更多的选择路径,减少车流的迂回量和相应的通行能力损失,又能使过度集中的车流向外围疏解,适当减轻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提高城市车辆的出行效率。整治若干与快速路网相关的干道,为有效分流快速路网上的短途车流,充分发挥快速路网的功能提供条件。通过重要地区的道路建设,既可以减轻交通流高密度区内主干路、次干路的负荷强度,同时又能为易发生交通拥挤阻塞的各地区提供多个分流疏解的通道,从而能够适当增强相关路网的应变能力,降低交通阻塞发生的机率。
3、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加强现代交通意识教育
在改革投资体制和运营管理体制的条件下,加快多种经营、自我补偿的快速轨道交通、收费高速路和停车楼等关键设施的建设。
把全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法规纳入两个文明建设的轨道,对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现代交通意识教育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在有章可循、交通法制教育普及和具备必要设施的前提下,对明知故犯的交通违章行为实行重罚,以示告诫,铭记在心;对触犯刑律者,严格依法制裁。
4、实行有偿使用道路和特许权制度
除步行交通外,一律实行有偿使用道路交通资源的政策,制定过渡期的各种交通税费标准。征收交通税费的总额除去直接成本后,应构成城市交通建设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所有的公共客货运输方式均实行专营(特许)权制度,对其中的轨道交通、大公共交通、社会化货运企业等交通运输主体实行优惠优先政策,使其具有发展的活力和足够大的发展空间。
参 考 文 献
[1]《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 徐巨洲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出版
[2]《城市交通》 皮埃尔·梅兰著,高煜译 商务印书馆 1996年出版
[3]《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刘志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