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地理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中最具优势的学科之一,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创新素质,审美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以上三个方面的素质教育作出初步探讨。
关键词 :地理素质教育,品德素质,创新素质,审美素质。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在此形势下,如何认识地理教学,尤其是中学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扭转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摆脱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使之尽快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成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中学的各必修科目共同构成素质教育的整体,各科目都负有相应的素质教育的重要责任。地理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具优势的学科之一,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创新素质、审美素质等方面上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以上三个方面的素质教育作出初步探讨。
一、中学地理教育对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
中学地理教育寓含着丰富的品德素质教育内容,对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成长,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是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1、地理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地理教育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到祖国地大物博等优势国情;另一方面还应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均资源匮乏,自然灾害多发,环境污染严重等劣势国情。用国情优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以国情劣势激发学生的忧国心,用爱国情与忧国心唤起学生的报国志,如:在进行我国土地资源教学时,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目前的现状:我国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土地的后备资源不足。启发学生得出我国关于土地的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学生也从周围的观察中得知我国耕地更加紧张,具有应该保护耕地的紧迫感。这样"知国、爱国、报国"的爱国主义系统教育效果,是其它学科难以达到的。
2、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和国际意识。
地旧教育使学生认识我国及世界各地区之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解决各种环境问题和发展经济都需要加强联系,从而初步树立全球观念。通过地理学科来进行全球意识、国际意识的教育,可起到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强调人在经济活动中应该遵守生态学原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使人类社会与地球自然系统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其中人口是中心,经济是基础,资源与环境是前提,这四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总体的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教育可以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这种观念既是科学意识,又是道德意识和文明意识,即使学生科学认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科学运用自然资源、地理环境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人类自身的增长要和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同经济发展相吻合,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这些教育正是21世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中学地理教育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创新素质是发展素质的灵魂。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 的创新素质,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地理学是研究地表物质的区域变化规律的科学。综合、动态演化及多科学交叉等特点,决定了地理觉学科是培养创新素质人才的良好载体之一。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旨在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课堂、课外等不同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智能。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地理创新思维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用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去看待地理事物,去解决地理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当属观念创新,需要贯彻一系列新的理念,如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环境友好、节约型社会、数字地球、经济全球化,绿色GDP等。应当"跳出地理看地理,跳出区域看区域"。地理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地关系的提升,是由不和谐向和谐的转变[2]。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提倡自主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究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等能力[3]。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地理能力是应用地理知识、技术和智能,分析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本领。创新能力是在激情的驱动下,调动人们贮备的知识和思维迸发出新颖的独特的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地理技能和智能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桥梁。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和智能。
地理技能主要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吸纳信息以及进行科技小实验等基本技能。地理教学中,首先必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技能。即教会学生学会听课,学会看地图,学会看地理图表,学会基本观察和观测,学会发现各种地理表象等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在此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形成有序而系统的地理知识的能力。即通过分析地图,地理图表中以及地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差异,创造性地把各种地理知识组合在头脑中。对地理事象间相互联系的理解及某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否正确,往往还需通过观察、观测及地理科技实验加以验证。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观测及科技实验技能亦不容忽视。
地理创新智能即为地理观察力和地理创造力的综合。创新智能以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思维束缚为特点,好奇心是创新智能的动力来源,是创造力的起点。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对学生奇思妙想加以引导,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中学地理教育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自然美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并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和教育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掘,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力,细细品味地理教材中千资百态的自然美,从而获得最佳审美效果。
地理概念的精确性和严密性,地理表象的代表性和普遍性,人地关系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处处皆有美的展示。另外,精美的地理挂图,生动的地理语言,形象的示范,也可彰显出地理的美之所在。展示地理美,可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加强自身修养,更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才能[4]。
中学地理教学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其它基础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地理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拓展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和水平,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尽可能写素质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敢于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不断提高地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富中:基于地理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J]中国教育导刊.2006(12)。
[2]朱翔:论地理思维创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3)。
[3]际希舜主编:《中学地理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1997。
[4]杨小奎:地理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达成.[J]教研论坛.200(10).。
关键词 :地理素质教育,品德素质,创新素质,审美素质。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在此形势下,如何认识地理教学,尤其是中学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扭转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摆脱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使之尽快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成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中学的各必修科目共同构成素质教育的整体,各科目都负有相应的素质教育的重要责任。地理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具优势的学科之一,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创新素质、审美素质等方面上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以上三个方面的素质教育作出初步探讨。
一、中学地理教育对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
中学地理教育寓含着丰富的品德素质教育内容,对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成长,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是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1、地理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地理教育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到祖国地大物博等优势国情;另一方面还应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均资源匮乏,自然灾害多发,环境污染严重等劣势国情。用国情优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以国情劣势激发学生的忧国心,用爱国情与忧国心唤起学生的报国志,如:在进行我国土地资源教学时,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目前的现状:我国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土地的后备资源不足。启发学生得出我国关于土地的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学生也从周围的观察中得知我国耕地更加紧张,具有应该保护耕地的紧迫感。这样"知国、爱国、报国"的爱国主义系统教育效果,是其它学科难以达到的。
2、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和国际意识。
地旧教育使学生认识我国及世界各地区之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解决各种环境问题和发展经济都需要加强联系,从而初步树立全球观念。通过地理学科来进行全球意识、国际意识的教育,可起到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强调人在经济活动中应该遵守生态学原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使人类社会与地球自然系统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其中人口是中心,经济是基础,资源与环境是前提,这四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总体的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教育可以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这种观念既是科学意识,又是道德意识和文明意识,即使学生科学认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科学运用自然资源、地理环境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人类自身的增长要和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同经济发展相吻合,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这些教育正是21世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中学地理教育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创新素质是发展素质的灵魂。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 的创新素质,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地理学是研究地表物质的区域变化规律的科学。综合、动态演化及多科学交叉等特点,决定了地理觉学科是培养创新素质人才的良好载体之一。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旨在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课堂、课外等不同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智能。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地理创新思维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用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去看待地理事物,去解决地理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当属观念创新,需要贯彻一系列新的理念,如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环境友好、节约型社会、数字地球、经济全球化,绿色GDP等。应当"跳出地理看地理,跳出区域看区域"。地理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地关系的提升,是由不和谐向和谐的转变[2]。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提倡自主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究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等能力[3]。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地理能力是应用地理知识、技术和智能,分析解决各种地理问题的本领。创新能力是在激情的驱动下,调动人们贮备的知识和思维迸发出新颖的独特的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地理技能和智能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桥梁。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和智能。
地理技能主要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吸纳信息以及进行科技小实验等基本技能。地理教学中,首先必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技能。即教会学生学会听课,学会看地图,学会看地理图表,学会基本观察和观测,学会发现各种地理表象等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在此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形成有序而系统的地理知识的能力。即通过分析地图,地理图表中以及地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差异,创造性地把各种地理知识组合在头脑中。对地理事象间相互联系的理解及某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否正确,往往还需通过观察、观测及地理科技实验加以验证。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观测及科技实验技能亦不容忽视。
地理创新智能即为地理观察力和地理创造力的综合。创新智能以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思维束缚为特点,好奇心是创新智能的动力来源,是创造力的起点。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对学生奇思妙想加以引导,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中学地理教育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自然美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并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和教育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掘,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力,细细品味地理教材中千资百态的自然美,从而获得最佳审美效果。
地理概念的精确性和严密性,地理表象的代表性和普遍性,人地关系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处处皆有美的展示。另外,精美的地理挂图,生动的地理语言,形象的示范,也可彰显出地理的美之所在。展示地理美,可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加强自身修养,更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才能[4]。
中学地理教学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其它基础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地理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拓展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和水平,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尽可能写素质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敢于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不断提高地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富中:基于地理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J]中国教育导刊.2006(12)。
[2]朱翔:论地理思维创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3)。
[3]际希舜主编:《中学地理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1997。
[4]杨小奎:地理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达成.[J]教研论坛.2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