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一社会现象吸引了学界的关注和社会的目光,留守儿童的数量依然在增加。基于此,本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旨在解决这一社会现象,需要各界协力采取积极的措施,使农村留守的孩子们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德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7-385
引言
学术界对于“留守儿童”的定论尚存分歧,本文采用全国妇联课题组对此的定义为准:农村留守儿童即为父母中至少一方因务工,从农村地区流动到其他地区,无法与父母生活在起而被留在家的0-17岁儿童。德育则是以父母为教育主体、以父母的素质为依托,对其子女进行身心的培养,使子女能得到全面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懂事的孩子小小年纪便开始务农,承担起了家庭的担子。为了更多的减轻家庭负担,一不小心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错过合适的入学的年纪,错过最容易接受知识的阶段。部分家长会因为陪伴的缺失,心生愧疚,尽己之力给予物质补偿,而消费观尚未形成的孩子很容易因此形成不恰当的价值观。学前教育阶段,父母外出打工缺少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在学习方面对孩子疏于管教和引导,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他们的鼓励和关心也或多或少会有所缺失。而陪伴留守儿童长大的祖辈们,由于思想固化和文化素养的限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缺乏科学性,对儿童的习惯养成和文化教育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而,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知识储备不足,没有家长引导他们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导致德育教育缺失。
二、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应对措施
(一)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咨询
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既是现实问题,也是历史问题,但这更是关系未来的问题第二代留守儿童,他们的父辈用苍白的童年换来了“中国奇迹”,但由于生活所迫,父辈成长中的遭遇或许会再次演绎在下一代身上。因而,我们必须吸取曾经的“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公益的心理咨询服务,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减少德育缺失所带来的心理缺陷,避免孩子们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这需要我们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给他们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
(二)加强亲情关爱,完善家庭关爱功能
留守儿童父母应加强与留守儿童沟通,增强亲子感情,让孩子得到父母的关怀,感受父母的温暖,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如果条件不允许,夫妻双方都需外出,父母应将子女托付给可靠的监护人。监护人除了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儿童的日常饮食,还要有能力监督和指导儿童的基本学习。此外,父母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些家长在外工作的不良行为和思想,如打牌、赌博、读书无用、金钱万能等对孩子的成长有负面影响,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其次,留守儿童关爱需要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协作,家长要积极联系老师,配合学校解决孩子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三)关注留守儿童学生心理需求
心理研究表明,学生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产生需要关注学生的合理需要。当学生的自我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消极解怠、学习动机不足、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心理问题。教师要认真调研了解留守儿童学生的心理需求,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和办法,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充分发挥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的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同时,中学生的年龄正是处于心理急剧变化,也是最剧烈、最难以控制的时期,再加上留守儿童由于父母没有在身边,缺乏家庭和父母的关爱,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建立好心理咨询室安排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班主任更要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办法,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改变情绪和态度,恢复心态平衡,保持心理健康。
(四)注重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增强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的重要因素。教师要不断转变角色,将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相结合。特别是经常与学生打交道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发挥担任学生“成长导师”的作用,从思想上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心理上疏导留守儿童的不良情绪,从生活上真心关怀和帮助学生,从人生发展上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重点关心人际关系不佳,遭受同伴排斥的、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沟通交流,多在上课或者公开场合鼓励和表扬学生,从而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社会加大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扶持力度
对于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社会要加大对其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扶持。要为农村建立专门的希望小学,为“留守儿童”提供上课的教室。对于家庭经济贫困,想要上学却交不起学费的孩子进行经济的扶持,让更多的孩子可以接受教育,可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方式。此外,要为学校配备专业的教师,针对不同科目为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也要为一些对学生教育意识淡薄的家庭进行专业的思想教育工作,不要因为大人的教育意识淡薄,而影响了孩子的前途。学校对于教师的招收,要进部分短期志愿者教师的招收,以及可以针对村子里有一定文化程度,并且可以担任教师岗位,且世代生活在村子里的人进行招收,这样可以改善学校教师流动性过大的问题。
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中由于德育缺失所带来的问题不仅需要国家的重视,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多角度采取措施,多方位施以援手,以便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尽快得以解决,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蒋丹平.我国奥尔夫音乐治疗研究初探[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36(04):129-131+136.
[2]谭琼,张鸿,刘娟,尚彪,刘坤学,陈华明,杨菊.农村留守儿童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智慧健康,2019,5(36):28-29+32.
[3]王玥.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研究——以江西S镇为例[J].老区建设,2019(24):46-51.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德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7-385
引言
学术界对于“留守儿童”的定论尚存分歧,本文采用全国妇联课题组对此的定义为准:农村留守儿童即为父母中至少一方因务工,从农村地区流动到其他地区,无法与父母生活在起而被留在家的0-17岁儿童。德育则是以父母为教育主体、以父母的素质为依托,对其子女进行身心的培养,使子女能得到全面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懂事的孩子小小年纪便开始务农,承担起了家庭的担子。为了更多的减轻家庭负担,一不小心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错过合适的入学的年纪,错过最容易接受知识的阶段。部分家长会因为陪伴的缺失,心生愧疚,尽己之力给予物质补偿,而消费观尚未形成的孩子很容易因此形成不恰当的价值观。学前教育阶段,父母外出打工缺少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在学习方面对孩子疏于管教和引导,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他们的鼓励和关心也或多或少会有所缺失。而陪伴留守儿童长大的祖辈们,由于思想固化和文化素养的限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缺乏科学性,对儿童的习惯养成和文化教育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而,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知识储备不足,没有家长引导他们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导致德育教育缺失。
二、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应对措施
(一)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咨询
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既是现实问题,也是历史问题,但这更是关系未来的问题第二代留守儿童,他们的父辈用苍白的童年换来了“中国奇迹”,但由于生活所迫,父辈成长中的遭遇或许会再次演绎在下一代身上。因而,我们必须吸取曾经的“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公益的心理咨询服务,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减少德育缺失所带来的心理缺陷,避免孩子们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这需要我们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给他们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
(二)加强亲情关爱,完善家庭关爱功能
留守儿童父母应加强与留守儿童沟通,增强亲子感情,让孩子得到父母的关怀,感受父母的温暖,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如果条件不允许,夫妻双方都需外出,父母应将子女托付给可靠的监护人。监护人除了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儿童的日常饮食,还要有能力监督和指导儿童的基本学习。此外,父母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些家长在外工作的不良行为和思想,如打牌、赌博、读书无用、金钱万能等对孩子的成长有负面影响,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其次,留守儿童关爱需要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协作,家长要积极联系老师,配合学校解决孩子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三)关注留守儿童学生心理需求
心理研究表明,学生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产生需要关注学生的合理需要。当学生的自我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消极解怠、学习动机不足、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心理问题。教师要认真调研了解留守儿童学生的心理需求,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和办法,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充分发挥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的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同时,中学生的年龄正是处于心理急剧变化,也是最剧烈、最难以控制的时期,再加上留守儿童由于父母没有在身边,缺乏家庭和父母的关爱,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建立好心理咨询室安排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班主任更要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办法,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改变情绪和态度,恢复心态平衡,保持心理健康。
(四)注重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增强留守儿童学校归属感的重要因素。教师要不断转变角色,将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相结合。特别是经常与学生打交道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发挥担任学生“成长导师”的作用,从思想上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心理上疏导留守儿童的不良情绪,从生活上真心关怀和帮助学生,从人生发展上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重点关心人际关系不佳,遭受同伴排斥的、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沟通交流,多在上课或者公开场合鼓励和表扬学生,从而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社会加大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扶持力度
对于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社会要加大对其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扶持。要为农村建立专门的希望小学,为“留守儿童”提供上课的教室。对于家庭经济贫困,想要上学却交不起学费的孩子进行经济的扶持,让更多的孩子可以接受教育,可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方式。此外,要为学校配备专业的教师,针对不同科目为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也要为一些对学生教育意识淡薄的家庭进行专业的思想教育工作,不要因为大人的教育意识淡薄,而影响了孩子的前途。学校对于教师的招收,要进部分短期志愿者教师的招收,以及可以针对村子里有一定文化程度,并且可以担任教师岗位,且世代生活在村子里的人进行招收,这样可以改善学校教师流动性过大的问题。
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中由于德育缺失所带来的问题不仅需要国家的重视,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多角度采取措施,多方位施以援手,以便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尽快得以解决,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蒋丹平.我国奥尔夫音乐治疗研究初探[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36(04):129-131+136.
[2]谭琼,张鸿,刘娟,尚彪,刘坤学,陈华明,杨菊.农村留守儿童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智慧健康,2019,5(36):28-29+32.
[3]王玥.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研究——以江西S镇为例[J].老区建设,2019(24):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