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策动 策动课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ng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有关“课前策动”的词义解释
  课前策动是指在上课之前通过一种有目的的谋划,发动学生围绕特定学习内容开展资料收集、问卷调查、社会访谈等活动来完成有关的课前“作品”,做好充分的课堂资源准备,并通过课内的展示、整合与运用,更全面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从而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理想的效果形态,正如我市教研员陈老师所描述的“四动”教学模型:课前策动——学生心动——课堂互动——课后行动。
  二、在思想品德专题复习课中进行课前策动的必要性
  专题复习课作为在九年级为应考而产生的复习课型,一般出现在“第二轮”复习中,具有课堂容量大,目标集成度高的特点,往往不容易上好,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倾向两个极端:要么是倾向于一种知识再认再现的“炒冷饭”, 只是多一些主观题型的训练,成为变相的“巩固知识”。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形,其结果往往会让学生因感到“简单重复”而厌烦。要么可能会在网撒开后只是由教师作为主角泛泛而谈,缺失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和体验。知识运用和能力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灌输”而不是生成的结果,其效果自然要打折扣,更谈不上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再升华。有效的课前策动则有助于防止这两种倾向的产生,能在调动学生参与的情况下,在课前做好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活动准备,实现更高的课堂效益。
  三、在专题复习课中运用课前策动的特点
  不同的课型,课前策动的方式、重点和方向当有所不同。在新授课中,课前策动的方向应该侧重于发动学生通过搜集或制作各种有效的资源,通过有组织的课堂展示和运用,去体现或说明或得出某个或某些观点。其基本途径是“材料准备(包括非文本材料)→课堂活动→结论生成”。而在专题复习课中,由于相关观点是学生已经学习和证明过的,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知识的深化理解和灵活运用,因此其基本途径是“已知观点→材料组织→课堂活动→能力提升”的流程,更加突出“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意图。
  四、专题复习课中课前策动方案的基本框架及案例
  1.导语
  导语部分主要是指出本专题内容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意义,以及本专题在考试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及考核方式,提出激励性的期望。这一环节主要起激发兴趣、激起重视、激励士气的作用。
  2.课内知识储备与归纳整理
  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与本专题有关的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记忆,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建立相互联系的知识群。这一环节是进行专题复习的基础。
  3.素材收集
  组织和指导学生围绕相关的知识,提供方式和途径去搜集相关时政或其他鲜活素材(文本、图片、视频、调查问卷及结果等)。这是课前策动最核心的环节,是课前策动的主要步骤,也是学生最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
  4.搭建素材与知识的联系
  引导学生将自己收集的素材与自己储备的知识通过图表、连线或其他方式进行初步联系,搭建“事”与“理”的桥梁。这一环节设置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前期思考和发散思维。
  5.自主设问
  指引学生围绕自己所搜集的一两个典型素材和本专题涉及的相关知识,根据学生自己的“被考”经验,设计若干个合理的问题,并自己拟定基本答案,为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作准备。这一环节以学生对材料和知识都有较全面而准确的认知为前提,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与考查,可以“选做”为标准。
  以下是以专题“锤炼心理品质,延伸生命价值”为例设计的课前策动方案,可以体现上述的基本框架。
  《锤炼心理品质 延伸生命价值》课前策动方案
  一、导语
  同学们,本专题主要涉及情绪调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正确应对挫折、磨砺坚强意志、珍爱生命等内容,学习、掌握和践行本专题内容将有利于实现我们一辈子的幸福!它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而且经常以主观题的形式再现,掌握好它,将意味着为中考加分!希望大家能认真按照下列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加油!
  二、课内知识储备——熟读、理解或背诵以下知识
  1.情绪的影响;调控情绪的方法;
  2.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含义、重要性及实现途径(做法);
  3.认识挫折的两面性;应对挫折的不同态度及不同结果;战胜挫折的方法;
  4.坚强意志的重要性;如何磨砺坚强意志;
  5.怎样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怎样对待不同的社会影响;
  6.人的生命独特性的表现;生命的重要性;怎样珍爱生命,延伸生命价值;
  三、素材准备——根据要求收集相关资料
  1.描述自己的或通过同学访谈了解到的一件因情绪失控导致不良结果的事例;
  2.通过网络收集孟佩杰、刘伟等一些自立自强、勇于面对挫折和磨难、意志坚强的典型人物事迹(可以包括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
  3.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搜集了解“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珍爱生命的典型人物事迹;收集了解郭明义、胡忠和谢晓君夫妇等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道德模范人物的事迹(可以包括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
  4.了解一些典型的漠视生命、戕害社会的反面事例(如“小悦悦事件”、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等)。
  四、填写下表——说说材料与知识的关联
  五、自主设问——我来出题考大家
  背景材料:
  我的设问:
  我的参考答案:
  五、效果与反思
  从实践效果看,由于学生的参与延伸到课前,在课堂上手中“有料”,使得整个复习过程不再是教师为主角,而是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显。学生在完成课前策动任务时,不仅回顾了知识,也动脑思考了知识的运用,熟悉了有关素材,与没采用课前策动的课堂相比较,其知识的内化程度更高,课堂参与度更广,知识运用能力更强。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细节需要我们注意:一是课前策动要求学生有比较充裕的准备时间和基本的搜集资料的条件,这对正处于紧张复习阶段的学生而言,是难以保证的,必须事先做好调查和铺垫;二是对学生的动员必须到位,否则会由于部分学生“不买账”而导致指定的动作落实不到位,使课堂教学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不知照顾哪部分学生好;三是在学生经过课前策动已经有较好准备的前提下,教师一定要找准自身定位,以“组织者”的角色出现,做好充分预案,让学生认真准备的东西得以充分运用,才能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随着微博的发展,“微”成了这个时代标志性文化语言。阅卷,是阅卷教师和学生用学科语言微妙的师生对话。为了更加清楚地定位我校学生现有的问题,笔者用了南京市2012年中考试题作为考试题目。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有幸听到了很多学生笔端流露的“微语”,而有些“微语”让笔者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思考的“微瞬间”。  【试题呈现】  27. (15分)通过三年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主动关心时事,能自觉学习并初步理解
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通过教师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来实现教育目标,笔者认为摆事实比讲道理更有说服力。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用事例来教育学生,效果会更好。  学生爱听事例  事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  首先,事例教学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独立意识增强,他们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特别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比较反感,甚至采取
2011年教育部修订的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这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观察历史课本插图,认真探究历史问题  川教版《中国历史》教科书几乎每课都
音乐是美的产物,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认为“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努力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美,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音乐美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创设舞台,让学生在律动、舞蹈中体验音乐美  在音乐的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
哲学的大多数知识点可以归属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和价值观的某个部分。但有些属于交叉知识点,不仅仅属于某一部分。还有些渗透着不同部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需要我们辨析体会。从不同角度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全面、准确、系统地掌握哲学知识,提高学习实效,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下面从人教版生活与哲学中选取三个知识
安徽省乃至全国每年都在开展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同样,省内各市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每年也在开展这项工作。本人先后多次辅导学生参加省、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感觉到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没能充分运用和挖掘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的作用。下面,就谈一谈笔者的感受和想法。  一、我省开展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推介力度小、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不
在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的过程中,教师需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即在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实现综合能力的突破。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点到线,深化主干知识  高考试题往往考查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突出考查运用基本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福建2012年高考政治试题涉及经济生活中的市场经济、企业发展、诚实守信、社会责任、共同富裕;政治生活中的党的性质和宗旨、执政理念、
新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政治教材,书面直接呈现的知识相对有所减少,而通过材料展示,需要总结的知识相对增加。所以很多教师都抱怨政治课太活了,不好上,想让学生在课本基础知识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和收获,真的很难。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认为要想上好既符合课改精神,又有真正教学效益的政治课,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造温馨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  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以前那种教师讲,学生
诗词以其语言精练、内涵深刻、意境高远而流传于世,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先哲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意识到诗歌的力量。《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引用的诗词有许多处,其中有意境优美的《天净沙·秋思》,有展现民俗习惯的《元日》,有蕴含深刻哲理的《题西林壁》,有彰显豪迈奔放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的诗词和适当引入一些精炼优美的诗词进行教学,就能创造良
笔者2012年11月初在衢州市高中历史教师执教能力提升培训活动中开设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课(人民版必修Ⅱ《历史》专题一第1课),整堂课推进也算顺利,但有一个历史知识点的教学引发了笔者的反思。  当时课堂进程是这样的:当笔者讲授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涉及耕作技术演进到铁犁牛耕之曲辕犁阶段时,首先在课件上展示了《曲辕犁构造图》,然后提出问题:“曲辕犁的使用被认为是铁犁牛耕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