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的建筑规模不断加大,对建筑的工程质量也越来越关注。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讨论也日趋激烈。无论怎样控制施工质量都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那就是安全性、持久性以及实用性。这是一个建、构筑物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因此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影响要素
1.1 建筑材料因素的影响
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而材料质量的好坏,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在建筑项目总投资中至少70%以上用于材料成本,一些建筑单位在利益的趋使下,为了降低材料成本,往往采购一些劣质的、无质量保证的成品或半成品;也有一些采购人员自身缺乏责任心,为了从供应商处拿到回扣,忽略了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还有一些企业由于未建立健全的监督约束机制,导致原材料质量与设计标准要求不符,埋下质量安全隐患。
1.2 施工方法因素的影响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设计科学的施工方案,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采用标准化的工艺流程。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会对施工质量控制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且施工方案不完善会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从而对工程质量产生间接影响。因此要结合工程实际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合理安排人、材料、机械设备等,提高施工组织的合理性,保证施工方案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施工组织措施得力、周到全面,促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1.3 机械设备因素的影响
施工阶段要正确、合理的操作机械设备,将施工现场环境、施工工艺、建筑结构的形式、技术经济等各项因素综合考虑进来,选择适用的机械类型,并设置合理的性能参数。此外,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也要严格遵守一系列操作规范,保证设备及人身的安全性,做好施工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1.4人为因素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从事建筑施工行业的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工,其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均相对较低,这是由于施工企业管理者管理理念比较落后,一味追求更低的用工成本。由于农民工未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无法深入理念施工内容,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相对较差。此外,农民工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即流动性大,而施工人员频繁变动则加大了施工管理的难度,从而也加大了质量控制的难度。
2.对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2.1 建立质量责任制
事实上,制度永远是约束建筑施工行为的最有效方法。针对土建工程施工中所存在的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可在施工前编制和建立一套科学、完整,并且行之有效的施工质量责任制,辅助施工方案共同进行,同时做好施工建设和施工质量管理。要明确质量责任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分工并落实好各个部门的责任,使各部门人员都能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建筑施工质量的层层把关。另外,鉴于施工人员是施工行为的主导者,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都被牢牢控制在施工人员手中,所以在实际施工时,大可通过控制施工人员的行为来控制施工质量,利用制度这一强制性约束手段来管理施工人员,规范其施工行为,并落实其施工质量责任,切实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减少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频率。
2.2 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对于工程前期的准备工序首先要进行人员分工的安排,落实责任制。找好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工作,防止在施工中后期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工程的监管要任命一位负责人,这样便于管理,便于查找责任的承担者。其次对于工程的招标也要按照法律程序一步一步的进行。坚持公平、公正、合理的态度。让招标对象面向社会,让真正有能力有作为的人显示才能,在这里发光发热。让更多的招商人员参与到其中来,市场化、社会化的目的得以全面实行,禁止不正当手段参与到招标过程中。最后是对材料的要求。建筑必须要用到耐用安全的好材料,这就需要在选材过程中到正品商家处进行购买,杜绝盗版残次品的出现。并且在购买后应由负责人进行签字认可。方可生效。否则一律禁止携带进入施工场地。
2.3 施工中期的进行工作
1)人的控制:凡是参与工程施工的相关人员均是质量控制的对象,包括组织人员、指挥人员及操作人员。控制人的因素要加强教育培训,特别是施工企业多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针对他们的培训内容要涉及到多个方面,比如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质量管理理论、专业技术培训等,增强其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施工组织过程中实施岗位责任制,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均可追溯到人,结合工程实际特点,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通过技术水平、心理行为、组织行为等多个方面对人的因素进行控制;其次监理单位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技术规范、标准和施工承包合同,认真做好工程的质量复核工作和抽检工作,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对工程的每一工序、每一环节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检验、切實做好了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控制,特别是隐蔽工程质量控制;业主单位应该根据工程创优目标,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业主代表需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工地进行检查巡查工作。
2)材料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多种,要采取严格的进场验收制度,即保证施工现场的所有材料质量合格,不合格需退回供应商的材料要堆放在指定场地,并做清楚标识。施工现场的材料要实行台账管理制度,即材料的收、发、储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均要记录在册,有据可查,防止出现混料现象,或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一些材料对仓储条件要求较高,则要保证存储过程防水、防潮。
3)机械的控制:选择施工机械设备时,要结合实际工程的工艺特点及技术要求合理选择,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及保养均要参照相关说明要求执行。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健全“人机固定制”、“设备运转记录制”、“持证上岗制”、“技术保养制”、“机械设备检查制度”等一整套完善的机械管理体系,保证机械设备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2.4 施工后期的检查工作
施工后期要对所有的项目进行核对检查,对所用的材料进行备注,完成最后的审查工作。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可观性、实用性。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使土建工程的检查合格率有所提升,彻底消除豆腐渣工程,让监管工作一步到位。使居民居住安心,国家放心。建筑不仅是行业的问题,更是一个民族的民生问题,所以,我们倍加关注建筑的质量工程实施工作做到监督有力,落实发展更加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
2.5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监督管理
在建设工程投入使用时,还要对其进行质量监督管理。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与质量标准不符的工程不允许投入使用,从而避免劣质的土建工程给使用者带来的危害以及不利影响。此外,还应把装修以及维护的质量监督纳入到质量监督管理范畴,严格审查、监督竣工的验收备案,保证备案的可靠性、权威性,延长建设工程的寿命,为广大使用者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生产环境氛围,并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其必须满足广大使用者的质量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要始终将质量问题作为施工核心,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尽可能地发挥监督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而对影响质量的因素要加以控制,并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根本上消除这种影响质量的因素。除此之外,还要以国家的施工规范作为基础,实行有效的质量监控体制,从而杜绝不合格分项的出现,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
3. 结束语
面对为未来的建筑行业的发展,我们都具有很强的信心完成它。我们所谓的建筑行业的发展就是对建筑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建筑的安全给予相当大的肯定,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式时,积累经验,不断跟进时代新要求,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性让智慧的源泉得到充分的涌流。同时对建筑施工中的前期、中期、后期、做出很好的规划。更加完善建筑体系,严格控制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赵尧良.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过程的管理与控制[J]. 科技资讯,2011(01).
[2]王树敏. 土建施工质量及分析应用[J]. 科技资讯,2012(1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影响要素
1.1 建筑材料因素的影响
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而材料质量的好坏,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在建筑项目总投资中至少70%以上用于材料成本,一些建筑单位在利益的趋使下,为了降低材料成本,往往采购一些劣质的、无质量保证的成品或半成品;也有一些采购人员自身缺乏责任心,为了从供应商处拿到回扣,忽略了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还有一些企业由于未建立健全的监督约束机制,导致原材料质量与设计标准要求不符,埋下质量安全隐患。
1.2 施工方法因素的影响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设计科学的施工方案,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采用标准化的工艺流程。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会对施工质量控制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且施工方案不完善会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从而对工程质量产生间接影响。因此要结合工程实际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合理安排人、材料、机械设备等,提高施工组织的合理性,保证施工方案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施工组织措施得力、周到全面,促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1.3 机械设备因素的影响
施工阶段要正确、合理的操作机械设备,将施工现场环境、施工工艺、建筑结构的形式、技术经济等各项因素综合考虑进来,选择适用的机械类型,并设置合理的性能参数。此外,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也要严格遵守一系列操作规范,保证设备及人身的安全性,做好施工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1.4人为因素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从事建筑施工行业的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工,其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均相对较低,这是由于施工企业管理者管理理念比较落后,一味追求更低的用工成本。由于农民工未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无法深入理念施工内容,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相对较差。此外,农民工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即流动性大,而施工人员频繁变动则加大了施工管理的难度,从而也加大了质量控制的难度。
2.对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2.1 建立质量责任制
事实上,制度永远是约束建筑施工行为的最有效方法。针对土建工程施工中所存在的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可在施工前编制和建立一套科学、完整,并且行之有效的施工质量责任制,辅助施工方案共同进行,同时做好施工建设和施工质量管理。要明确质量责任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分工并落实好各个部门的责任,使各部门人员都能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建筑施工质量的层层把关。另外,鉴于施工人员是施工行为的主导者,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都被牢牢控制在施工人员手中,所以在实际施工时,大可通过控制施工人员的行为来控制施工质量,利用制度这一强制性约束手段来管理施工人员,规范其施工行为,并落实其施工质量责任,切实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减少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频率。
2.2 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对于工程前期的准备工序首先要进行人员分工的安排,落实责任制。找好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工作,防止在施工中后期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工程的监管要任命一位负责人,这样便于管理,便于查找责任的承担者。其次对于工程的招标也要按照法律程序一步一步的进行。坚持公平、公正、合理的态度。让招标对象面向社会,让真正有能力有作为的人显示才能,在这里发光发热。让更多的招商人员参与到其中来,市场化、社会化的目的得以全面实行,禁止不正当手段参与到招标过程中。最后是对材料的要求。建筑必须要用到耐用安全的好材料,这就需要在选材过程中到正品商家处进行购买,杜绝盗版残次品的出现。并且在购买后应由负责人进行签字认可。方可生效。否则一律禁止携带进入施工场地。
2.3 施工中期的进行工作
1)人的控制:凡是参与工程施工的相关人员均是质量控制的对象,包括组织人员、指挥人员及操作人员。控制人的因素要加强教育培训,特别是施工企业多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针对他们的培训内容要涉及到多个方面,比如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质量管理理论、专业技术培训等,增强其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施工组织过程中实施岗位责任制,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均可追溯到人,结合工程实际特点,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通过技术水平、心理行为、组织行为等多个方面对人的因素进行控制;其次监理单位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技术规范、标准和施工承包合同,认真做好工程的质量复核工作和抽检工作,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对工程的每一工序、每一环节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检验、切實做好了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控制,特别是隐蔽工程质量控制;业主单位应该根据工程创优目标,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业主代表需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工地进行检查巡查工作。
2)材料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多种,要采取严格的进场验收制度,即保证施工现场的所有材料质量合格,不合格需退回供应商的材料要堆放在指定场地,并做清楚标识。施工现场的材料要实行台账管理制度,即材料的收、发、储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均要记录在册,有据可查,防止出现混料现象,或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一些材料对仓储条件要求较高,则要保证存储过程防水、防潮。
3)机械的控制:选择施工机械设备时,要结合实际工程的工艺特点及技术要求合理选择,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及保养均要参照相关说明要求执行。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健全“人机固定制”、“设备运转记录制”、“持证上岗制”、“技术保养制”、“机械设备检查制度”等一整套完善的机械管理体系,保证机械设备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2.4 施工后期的检查工作
施工后期要对所有的项目进行核对检查,对所用的材料进行备注,完成最后的审查工作。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可观性、实用性。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使土建工程的检查合格率有所提升,彻底消除豆腐渣工程,让监管工作一步到位。使居民居住安心,国家放心。建筑不仅是行业的问题,更是一个民族的民生问题,所以,我们倍加关注建筑的质量工程实施工作做到监督有力,落实发展更加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
2.5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监督管理
在建设工程投入使用时,还要对其进行质量监督管理。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与质量标准不符的工程不允许投入使用,从而避免劣质的土建工程给使用者带来的危害以及不利影响。此外,还应把装修以及维护的质量监督纳入到质量监督管理范畴,严格审查、监督竣工的验收备案,保证备案的可靠性、权威性,延长建设工程的寿命,为广大使用者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生产环境氛围,并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其必须满足广大使用者的质量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要始终将质量问题作为施工核心,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尽可能地发挥监督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而对影响质量的因素要加以控制,并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根本上消除这种影响质量的因素。除此之外,还要以国家的施工规范作为基础,实行有效的质量监控体制,从而杜绝不合格分项的出现,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
3. 结束语
面对为未来的建筑行业的发展,我们都具有很强的信心完成它。我们所谓的建筑行业的发展就是对建筑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建筑的安全给予相当大的肯定,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式时,积累经验,不断跟进时代新要求,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性让智慧的源泉得到充分的涌流。同时对建筑施工中的前期、中期、后期、做出很好的规划。更加完善建筑体系,严格控制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赵尧良.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过程的管理与控制[J]. 科技资讯,2011(01).
[2]王树敏. 土建施工质量及分析应用[J]. 科技资讯,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