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问题教学方式过于沉闷,以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为主,而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只能自问自答,知识只是单一地由教师复制到学生那儿了,这种问题教学方式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以唤起学生的热情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更不要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了。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物理课堂提问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课堂提问 探究性学习 迁移 创新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所以新课程标准在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即问题解决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至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
为达到目的,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而在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 “问题”当作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1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从学生所经历的事务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这是物理教学中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正如《标准》所述, “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生活中时时处处有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课堂伊始,我们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创设符合教学艺术特点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探求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想象、思考,进而发现问题。
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当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后,我们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例如,指导学生寻找、收集资料,让学生来实验、研究,组织学生讨论猜想、主题探究活动等,让学生满怀兴奋与激情,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 迁移应用,再生问题
新知识点形成以后,它还可以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迁移、发展,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我们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选定一两个迁移和发展点,设计开放性练习,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深层次的方法和思路,对适应这种较高的能力要求,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4 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互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5 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
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在物理教学中,要从主要由老师提出问题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提出问题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传统的提问的方式是由教师按事先组织好的一系列的问题在课堂上逐一向若干学生发问,这种方式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轨道去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原创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已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现代物理学巨匠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新课标下的问题教学应改变以前主要由教师提出问题的方式,教师要去设置情境,去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帮助学生将一些已有的较浅湿的问题意识明析化,引导他们自己去经历提出感兴趣的科学问题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再生问题。这样不断发现、不断解决问题,将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适应新世纪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 课堂提问 探究性学习 迁移 创新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所以新课程标准在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即问题解决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至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
为达到目的,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而在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 “问题”当作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1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从学生所经历的事务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这是物理教学中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正如《标准》所述, “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生活中时时处处有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课堂伊始,我们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创设符合教学艺术特点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探求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想象、思考,进而发现问题。
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当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后,我们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例如,指导学生寻找、收集资料,让学生来实验、研究,组织学生讨论猜想、主题探究活动等,让学生满怀兴奋与激情,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 迁移应用,再生问题
新知识点形成以后,它还可以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迁移、发展,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我们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选定一两个迁移和发展点,设计开放性练习,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深层次的方法和思路,对适应这种较高的能力要求,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4 物理知识应用性提问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互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5 引起争论,激发思考的提问
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在物理教学中,要从主要由老师提出问题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提出问题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传统的提问的方式是由教师按事先组织好的一系列的问题在课堂上逐一向若干学生发问,这种方式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轨道去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原创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已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现代物理学巨匠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新课标下的问题教学应改变以前主要由教师提出问题的方式,教师要去设置情境,去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帮助学生将一些已有的较浅湿的问题意识明析化,引导他们自己去经历提出感兴趣的科学问题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再生问题。这样不断发现、不断解决问题,将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适应新世纪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