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 翠色美景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4665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陶瓷考古之父』陈万里曾经说过:『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龙泉窑是中国瓷业史上最后形成的一个青瓷名窑,其文化内涵丰富,生产规模极为壮观,是南北两大瓷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范,是官民瓷业相互关联、相互激荡的结果,是中国青瓷工艺发展的历史总成。
  龙泉窑经过五代、北宋早期的不断发展,至北宋中期即已初具规模,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器物就是淡青釉瓷器。这种淡青釉瓷器,胎质较细,器型规整端巧,胎壁厚薄均匀,底部旋修光滑,圈足高而规整,釉面光洁,透着淡淡的青色,釉层稍薄。产品除碗、盘、壶、瓶、罐等日用品外,尚有专供随葬的冥器多管瓶及长颈盘口壶等。碗、盘类器壁内外常常施以繁缛的刻划花草并间以篦状器刻划而成的点线或弧线纹。纹饰题材有蕉叶、卷草、莲瓣、云纹、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以线勾图,十分生动。
  北宋覆灭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方的汝窑、定窑等名窑又受战火影响,其制瓷技术传入南方。由于熟练掌握了胎釉配方、多次上釉技术以及烧成气氛的控制,釉色纯正,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达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这时期龙泉窑的品种除日用瓷外,新增陈设瓷、文房等,如瓶、炉、尊、塑像等,其他尚有祭器及冥器,并且仿造铜器、玉器等,如鬲、鼎、觚、琮之类的器型大量出现,品种式样可谓应有尽有。
  元代龙泉已是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元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杭州、庆元、上海、澉浦(今海盐)、温州设立市舶司,浙江占四处。随着社会的稳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元代龙泉窑创烧出了许多适应当时社会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的器物种类,特别是海外市场的开拓及贸易繁盛,使产品供不应求,龙泉窑产区不断扩大,数量大增。除了大量外销至亚非欧各地,元代龙泉也为宫廷烧造用瓷。《元史》祭器篇有“中统以来,杂金宋祭器而用之,至治初,始造新器于江浙行省,其旧器悉置几阁”,在当时青瓷生产以龙泉最负盛名。
  总体上,元代龙泉窑风格从南宋的雅向元代的俗、从南宋的釉装饰向元代的胎装饰、从南宋的厚釉乳浊釉向元的薄釉透明釉发展。产品种类繁多,纹饰题材广泛,山间花卉、水中游鱼、神界八仙等应有尽有。装饰手法如贴花、刻划、印花等,为加强观赏性,甚至把中断八百余年的点褐彩、红斑技术也恢复使用。装烧方式上也有了很大的变革,一些器物由于胎体厚重,特别是大型盘类开始采用器物外底托烧的装烧方式,多数器物匣钵单件装烧,有一些采用砂圈叠烧,内底出现一圈呈酱黄色的露胎涩圈,大型器物内套烧小型器物。窑具有柱形、饼形、钵形等多种样式。
  明代早期的龙泉窑生产,与同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器物种类、造型和装饰等方面,均相类同。青瓷胎体仍十分厚重,胎呈灰白或灰色,大部分器物只施一次釉,釉层较薄,少数厚釉者,釉色深、有玉质感,釉色多数呈青绿或豆青色,黄釉比较少见。明代中期谓“化治以后,质粗色恶”。题材丰富多样,以缠枝莲纹为最多,以及植物花果纹样和吉祥语“清香美酒”、“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
  除了生产日用陶瓷器外,明代龙泉窑仍然为宫廷烧制器物。据《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四载,洪武二十六年,“行移饶处等府烧造”,在枫洞岩窑址就出土了明代洪武和永乐两朝的官器。明洪武官器有大型刻花大墩碗、菱口盘、折沿盘、五爪龙纹盘、高圈足碗和刻花执壶、梅瓶、玉壶春等,明永乐官器有墩碗、斗笠碗、洗、五爪龙纹盘、高足杯、卧足盅、梅瓶、玉壶春、执壶等,基本都有刻花装饰。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宪宗帝即位,下诏:“上即帝位……以明年为成化元年,大赦天下……江西饶州府、浙江处州府,见差内官在彼烧造瓷器,诏书到日,除已烧完者,照数起解,未完者悉皆停业,差委官员即便回京,违者罪之。”由此可见,明成化以前龙泉窑仍在烧造宫廷用瓷,这是文献最后一次所见龙泉窑为皇家烧造瓷器。
  日前,宋、元、明三代龙泉青瓷精品80余件集中呈现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汇成“远山晚翠——龙泉青瓷精品展”。展览由保利艺术博物馆、丽水市博物馆、丽水市处州青瓷博物馆联合主办,以宋元明官器为主线,并结合对比窑址出土明代官器修复件,突出表现明代早期龙泉官器的史实,可谓近年来国内规模较大的龙泉青瓷展。在此,本文撷取部分展品,以飨读者。
  1. 明永乐 龙泉窑刻缠枝花卉纹梅瓶
  瓶圆唇,直口,短颈,溜肩,腹部向内斜收,胫部外撇,圈足,平底。釉面呈豆青色,颈部刻一圈缠枝花卉,肩部刻一圈藤叶纹,腹部饰缠枝花卉纹。腹部足端涩胎,胎与釉面相接涩胎处呈火石红,全身及器底施釉。
  2. 明洪武-永乐 龙泉窑剔刻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撇口,细颈中央收束,垂腹,圈足微外撇,平底。釉面呈翠绿色,通体施釉,足端刮釉。颈部刻蕉叶纹,颈部下端装饰弦纹及回纹一周,接缠枝牡丹纹于腹部,胫部有莲瓣纹,圈足外壁有回纹一周。垫烧处有火石红。
  3. 玉壶春瓶修复件
  4. 明永乐 龙泉窑刻缠枝花卉碗
  盘圆唇,敞口,深腹,圈足,平底。釉面呈豆青色,质地莹润。通体施釉,底部刮釉一圈,露胎处呈火石红。腹部内壁外壁分别刻划缠枝莲纹,底部内壁刻划莲花纹,圈足外壁刻划回纹。胎青白色。
  5. 明成化 龙泉窑刻缠枝莲花宝相花纹盘
其他文献
“孑民是时持论,谓康党所以失败,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之人才,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势绌。此后北京政府,无可希望。故抛弃京职,而愿委身于教育云。”  蔡元培在少年时期,已名动公卿,曾被前清宰相翁同龢称赞:“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隽才也。”一代狂士辜鸿铭也曾这样评价:“现在中国仅有的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是我,蔡先生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而跑去革命,到现在还革命。”  美国著名
期刊
19世纪末的中国,被东方列强称为沉睡的雄狮,除了精神上的保守与陈旧,身体缺乏锻炼导致的羸弱与胆怯也是弊病之一。多次留学德法的蔡元培,用自己独特的学识和深厚的思想,为中国人找准了被欺凌被压迫的命脉。他在国内教育中大力提倡体育,提出“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说明发展体育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 完全人格 首在体育 |  蔡元培倡导体育运动,始终与他所倡导的“完全人格”联系在
期刊
近期,位于阿根廷首都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财政部展出了40幅布面油画,它们均为跨境警察机构国际刑警组织突击搜查艺术品伪造团伙时查获的伪作,展览旨在引起人们对艺术诈骗的注意。在本案中,警方共查获了240件伪作,如未查没,这些仿品将与其伪造证书配套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期刊
“文言文啰哩啰嗦,之乎者也,早就该弃之不用!”  “汝等崇洋媚外,置老祖宗于何地?”  “梁任甫先生要评胡适之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还不快去看看!”  ……  这是发生在1919年北京大学午餐时的一幕,那时的北京大学已在蔡元培先生的执掌下度过了两年的光景。其实这场午餐时的激论,早在蔡元培任绍兴中西学堂总理时,便亲自践行过;而北京大学,则给了蔡元培更广阔、也更艰难的舞台。  面对妄求升官发财的学
期刊
对于出身翰林的蔡元培来讲,他的那个进士,在文章上自然是实至名归,而于延续数百年的清代科举中对于文字的重视,他似乎又成了一个特例。客观来说,蔡元培的书法,远远没有达到同时代书法高手的水平,结构松散,用笔简单,似乎作者自身也不是太讲究,他更加在意实用的价值,而非艺术的追求,尤其是应付考试的小楷也差强人意。虽然,他的读书生涯中对于书法的学习和旁人无异。  蔡元培在《自写年谱》中说自己“六岁习字,先用描红
期刊
左 《国立北京大学廿周年纪念册》是北大历史上编撰最早、篇幅最大、体制最完整的纪念册。  右 《国立北京大学廿周年纪念册》中关于『进德会』的内容,阐释了蔡元培先生发起进德会的初衷。  1918年时值北京大学成立二十年,自认“夙著光荣历史”而至今“尚无纪念之事”的北大学生从1917年开始着手编辑一本校庆资料,校方大力支持,蔡元培校长命秘书将学校档案借给编辑之一陈钟凡,使其得以完成校史性质的“沿革一览”
期刊
(一)我绝对不能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为了北京大学校长是简任职,是半官僚性质,便生出许多官僚的关系,哪里用呈,哪里用咨,天天有一大堆无聊的照例的公牍。要是稍微破点例,就要呈请教育部,候他批准。什么大学文、理科叫做本科的问题,文、理合办的问题,选科制的问题,甚而小到法科暂省学长的问题,附设中学的问题,都要经那拘文牵义的部员来斟酌。甚而部里还常常派了什么一知半解的部员来视察,他报告了,还要发几个训令来
期刊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地区接二连三被曝光的民间收藏骗局,为收藏爱好者、投资者又敲响“警钟”。  例如日前,辽宁省丹东市公安局元宝分局就打掉了一个电信诈骗团伙。被害人曲某报案称,自己在2015年8月至12月间,被自称是“上海国际艺术展览收藏中心”的工作人员以能帮助其售卖藏品为由,通过办理初、高级会员以及交纳保证金和个人所得税等形式,分多次累计共诈骗其12.334万元。  经警方调取被害人提供的9个手机号
期刊
近日,一房地产企业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大成殿举办了一场商业活动,并邀请了明星站台。随后,南京市文广新局对外通报此事,称该博物馆为某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宣传活动提供场地,该馆负责人未履行任何报批手续,严重违规,责成馆长停职检查,其他责任人分别给予行政和党纪处理。  据了解,南京市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此次在这个公益性的公共文化之地、国家
期刊
它们自江南的六家博物院于苏州博物馆相聚,它们是百余件光彩夺目的金银器物,缘起宋元明清四代,于今日共同汇聚成一束烛照历史之幽微的光芒,为观众掀开江南之奢丽旧景的面纱……  明人王锜所著《寓圃杂记·吴中近年之盛》中曾有记载,曾经的苏州城中“舆马从盖,壶觞罍盒,交驰于通衢。水巷之中,光彩耀目,鱼贯于绿波朱阁之间,丝竹讴舞与世声相杂。”  自古,江南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乐园,是能工巧匠手中的杰作。宋代伊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