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学校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特别是新课程的深化推进,素质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美术学习中,学生的审美观点和素养得到了提升,也完善了人格。因此,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源动力,是高中美术教学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影响高中生美术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的因素
要培养高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只有解决了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功利性的驱使,使学生无法投入更多精力
由于美术学科不属于高考学科,在高中阶段属于小学科,经常被边缘化。很难说学生一定喜欢语、数、英等高考学科,但由于高考学科这一特殊身份,使得学生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专心地学习,这是一种典型的功利性行为。高考学科犹如唐僧的“紧箍咒”,由不得学生是否感兴趣,都得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这实际上是应试教育之痛。在学生眼里,美术科目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与语、数、外等主科相比只是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因此,在现实面前学生不可能投入大量精力去学习美术,更别谈学习兴趣了。
2.美术技法的娴熟需要时间的打磨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任何技能的掌握都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程度。从美术课程安排来看,学习内容繁杂、包罗万象,美术课程安排的时间也极其有限,学生也不可能在课外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因此,在美术技法上无法做到精益求精。
3.教学模式陈旧,制约着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许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能有效地转变教育观念,仍然过多地沿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美术课程过于强调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和创造力的提高,使美术教学索然无味,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教师是学生美术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自觉地参加美术学习,提升内在品质。
1.提高认识,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提高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美术学习能提升审美观点和鉴赏能力,完善人格,也能开发智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内在动力,引导他们走进美术的殿堂,感受艺术之美。
2.营造学习氛围,感受艺术无穷之魅力,保证学习时间
依据课标精神,整合、优化美术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校本研究,使之贴近生活实践。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邀请校友、名家来校现身献艺,打开学生视角,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学会欣赏。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可举行人物写生、石膏头像写生、文化衫涂鸦比赛、墙报比赛、毛笔字钢笔字等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诱导学生自发地挤出时间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从而保证了学习时间,提高美术技法水平。
3.转变教育观念,提升美术教学品质
(1)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内在的创造力。教师应该在美术学习活动中,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要素,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并从中获得美的体验。
(2)美术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个体差异,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愉快和成功的体验,并在愉悦中学到知识和技能,从而做到“寓教于乐”。
(3)利用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探究美术的奥秘。教师在选择美术素材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例如教学中讲授“美术的远、近、大、小现象”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请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印有火车轨道或铺有地砖的长廊图片,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实地观察田径场上的百米跑道和学校的长廊等。
三、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美术教学只有走出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去感受大自然之美,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和灵感,产生创作欲望和创造力。
1.走进社会生活实践,解决美术问题。美术知识和技能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空间,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美术知识去探索、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美术的应用价值,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情感体验。
2.运用现有教学设备,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创造力。借助现有教学设备,搞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教师可运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如通过图文影像和音乐等手段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通过生动有趣的素材,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创造能力。
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能认真进行校本研究,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大胆创造,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为着手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在近年来高考中,学校涌现了十多位市美术学科高考状元,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美术人才。
一、影响高中生美术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的因素
要培养高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只有解决了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功利性的驱使,使学生无法投入更多精力
由于美术学科不属于高考学科,在高中阶段属于小学科,经常被边缘化。很难说学生一定喜欢语、数、英等高考学科,但由于高考学科这一特殊身份,使得学生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专心地学习,这是一种典型的功利性行为。高考学科犹如唐僧的“紧箍咒”,由不得学生是否感兴趣,都得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这实际上是应试教育之痛。在学生眼里,美术科目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与语、数、外等主科相比只是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因此,在现实面前学生不可能投入大量精力去学习美术,更别谈学习兴趣了。
2.美术技法的娴熟需要时间的打磨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任何技能的掌握都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程度。从美术课程安排来看,学习内容繁杂、包罗万象,美术课程安排的时间也极其有限,学生也不可能在课外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因此,在美术技法上无法做到精益求精。
3.教学模式陈旧,制约着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许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能有效地转变教育观念,仍然过多地沿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美术课程过于强调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和创造力的提高,使美术教学索然无味,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教师是学生美术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自觉地参加美术学习,提升内在品质。
1.提高认识,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提高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美术学习能提升审美观点和鉴赏能力,完善人格,也能开发智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内在动力,引导他们走进美术的殿堂,感受艺术之美。
2.营造学习氛围,感受艺术无穷之魅力,保证学习时间
依据课标精神,整合、优化美术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校本研究,使之贴近生活实践。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邀请校友、名家来校现身献艺,打开学生视角,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学会欣赏。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可举行人物写生、石膏头像写生、文化衫涂鸦比赛、墙报比赛、毛笔字钢笔字等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诱导学生自发地挤出时间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从而保证了学习时间,提高美术技法水平。
3.转变教育观念,提升美术教学品质
(1)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内在的创造力。教师应该在美术学习活动中,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要素,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并从中获得美的体验。
(2)美术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个体差异,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愉快和成功的体验,并在愉悦中学到知识和技能,从而做到“寓教于乐”。
(3)利用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探究美术的奥秘。教师在选择美术素材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例如教学中讲授“美术的远、近、大、小现象”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请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印有火车轨道或铺有地砖的长廊图片,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实地观察田径场上的百米跑道和学校的长廊等。
三、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美术教学只有走出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去感受大自然之美,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和灵感,产生创作欲望和创造力。
1.走进社会生活实践,解决美术问题。美术知识和技能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空间,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美术知识去探索、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美术的应用价值,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情感体验。
2.运用现有教学设备,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创造力。借助现有教学设备,搞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教师可运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如通过图文影像和音乐等手段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通过生动有趣的素材,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创造能力。
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能认真进行校本研究,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大胆创造,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为着手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在近年来高考中,学校涌现了十多位市美术学科高考状元,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美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