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应用远教资源创设语文课堂的问题情境。
关键词 备好教案;制作好教学课件;预设好每个问题情境;教学情感融入文本
我们学校2008年秋季期的校本研修开始了,我们语文组的研究专题是“应用远教资源创设语文课堂的问题情境”,采用连环跟进的方式进行研修;我以三年级人教课标版上册第11课《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作为研究载体。课前,我们中年级组成员结合《利用远教资源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课题组的要求,运用思维导图法来进行认真备课。
2008年10月8日第一节,我进行了第一次教研。在这一节课中,我对媒体资源操作不够熟悉,对教学环节不够熟悉,因此未能按预设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使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意思这个环节漏了。思维导图也没有及时连线。虽然在导入环节和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这两个环节教学时教师能充分运用资源进行教学,但是由于教师的情感不够投入,教学语言缺乏激情,所以整节课教学比较平淡,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未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后我们中年级组的老师以及负责我们年级段的领导进行了集体评课。大家认为存在的问题:(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某些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运用不够到位。(2)品读课文时没有做到及时的关注朗读水平差的学生。(3)对学生的评价未能做到灵活、恰当。(4)思维导图的运用出现脱节现象,没有及时连线,思维导图的形式没有做到多样,仅仅拘泥于复习,而且思维导图的画法未能做到鲜活、简练;思维导图的中心词没有把握到位。
10月9日,我们年级组的老师进行了第二次集体备课,我们决定除了克服存在的问题外,还把原来的思维导图的中心词“秋天的雨”改为“秋天”,把原来二级分支的“钥匙、五彩缤纷、藏着气味、吹起小喇叭”改为“雨、五彩缤纷、气味、动、植物”,三级分支是“打开、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喜鹊、松鼠、青蛙、松柏、杨柳”;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冥想这个环节时,加入简单的课文概括讲解后再让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并对一些课件进行了修改。
10月15日第一节我进行第二次研修。在课堂教学中,我虽然能熟练地操作媒体资源,按预设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在品读比较句子和分角色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这两个环节教学时学生学习兴趣比较积极主动,思维导图的画法也比第一次鲜活,但是由于教师的情感不够投入,教学语言缺乏激情,所以整节课教学比较平淡,未能把课文中的描写秋天的美表现出来。
课后我们中年级组的老师以及负责本年级段的领导进行了第二次集体评课。大家认为我的教学情感的不够投入,在引导学生美读句子时采用的形式不够灵活多样。10月16日,我们年级组的老师进行了第三次集体备课,我们针对两次实际教学中不足的地方进行了修改,对一些资源应用时应达到的预期效果进行了修改,一些环节的过渡语言也进行了修改。思维导图的呈现时机也进行了修改。
10月22日第二节我进行第三次研修。在这一节课中,我能熟练地操作媒体资源,按预设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并能运用远教资源创设了8个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都比较科学,形式多样,富有层次性。在课堂教学中我最大的突破是:(1)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喜欢阅读”。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很多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比如:在指导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时,老师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再通过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让学生对阅读文本产生兴趣;在指导第四自然段的阅读时,通过表演的方法,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2)重视读的层次性。每一次读都有每一次的目的和要求,螺旋上升,层层推进,学生有了比较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朗读、默读、表演读,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利用课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比如:在利用课件创设让学生用“香香的、甜甜的”说话和学生表演朗读第四自然段这两个环节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高涨,全班三分之二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发言和争着充当角色表演。这样的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的组织运用能力,而且使得整堂课妙趣横生,生机盎然。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前两次进步。
经过这三次的上课,虽然我的思维导图的运用都有断线的感觉,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不是很到位,教学效果一次比一次进步不明显,但是我却觉得我成长了。因为我学会了用思维导图来备课、上课和反思了;在备课和反思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次比一次完善;对文本的把握越来越准确;对思维导图的呈现时机把握得一次比一次准确。而且通过反思以及集体备课,让我懂得了要上好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求我课前认真备好教案,制作好教学课件,预设好每个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达到的最佳效果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定位也很重要,我只有将自己的教学情感融入文本,做到师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才能使创设的问题情境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我相信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我的教学风格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的。
关键词 备好教案;制作好教学课件;预设好每个问题情境;教学情感融入文本
我们学校2008年秋季期的校本研修开始了,我们语文组的研究专题是“应用远教资源创设语文课堂的问题情境”,采用连环跟进的方式进行研修;我以三年级人教课标版上册第11课《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作为研究载体。课前,我们中年级组成员结合《利用远教资源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课题组的要求,运用思维导图法来进行认真备课。
2008年10月8日第一节,我进行了第一次教研。在这一节课中,我对媒体资源操作不够熟悉,对教学环节不够熟悉,因此未能按预设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使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意思这个环节漏了。思维导图也没有及时连线。虽然在导入环节和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这两个环节教学时教师能充分运用资源进行教学,但是由于教师的情感不够投入,教学语言缺乏激情,所以整节课教学比较平淡,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未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后我们中年级组的老师以及负责我们年级段的领导进行了集体评课。大家认为存在的问题:(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某些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运用不够到位。(2)品读课文时没有做到及时的关注朗读水平差的学生。(3)对学生的评价未能做到灵活、恰当。(4)思维导图的运用出现脱节现象,没有及时连线,思维导图的形式没有做到多样,仅仅拘泥于复习,而且思维导图的画法未能做到鲜活、简练;思维导图的中心词没有把握到位。
10月9日,我们年级组的老师进行了第二次集体备课,我们决定除了克服存在的问题外,还把原来的思维导图的中心词“秋天的雨”改为“秋天”,把原来二级分支的“钥匙、五彩缤纷、藏着气味、吹起小喇叭”改为“雨、五彩缤纷、气味、动、植物”,三级分支是“打开、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喜鹊、松鼠、青蛙、松柏、杨柳”;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冥想这个环节时,加入简单的课文概括讲解后再让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并对一些课件进行了修改。
10月15日第一节我进行第二次研修。在课堂教学中,我虽然能熟练地操作媒体资源,按预设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在品读比较句子和分角色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这两个环节教学时学生学习兴趣比较积极主动,思维导图的画法也比第一次鲜活,但是由于教师的情感不够投入,教学语言缺乏激情,所以整节课教学比较平淡,未能把课文中的描写秋天的美表现出来。
课后我们中年级组的老师以及负责本年级段的领导进行了第二次集体评课。大家认为我的教学情感的不够投入,在引导学生美读句子时采用的形式不够灵活多样。10月16日,我们年级组的老师进行了第三次集体备课,我们针对两次实际教学中不足的地方进行了修改,对一些资源应用时应达到的预期效果进行了修改,一些环节的过渡语言也进行了修改。思维导图的呈现时机也进行了修改。
10月22日第二节我进行第三次研修。在这一节课中,我能熟练地操作媒体资源,按预设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并能运用远教资源创设了8个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都比较科学,形式多样,富有层次性。在课堂教学中我最大的突破是:(1)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喜欢阅读”。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很多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比如:在指导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时,老师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再通过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让学生对阅读文本产生兴趣;在指导第四自然段的阅读时,通过表演的方法,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2)重视读的层次性。每一次读都有每一次的目的和要求,螺旋上升,层层推进,学生有了比较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朗读、默读、表演读,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利用课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比如:在利用课件创设让学生用“香香的、甜甜的”说话和学生表演朗读第四自然段这两个环节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高涨,全班三分之二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发言和争着充当角色表演。这样的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的组织运用能力,而且使得整堂课妙趣横生,生机盎然。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前两次进步。
经过这三次的上课,虽然我的思维导图的运用都有断线的感觉,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不是很到位,教学效果一次比一次进步不明显,但是我却觉得我成长了。因为我学会了用思维导图来备课、上课和反思了;在备课和反思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次比一次完善;对文本的把握越来越准确;对思维导图的呈现时机把握得一次比一次准确。而且通过反思以及集体备课,让我懂得了要上好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求我课前认真备好教案,制作好教学课件,预设好每个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达到的最佳效果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定位也很重要,我只有将自己的教学情感融入文本,做到师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才能使创设的问题情境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我相信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我的教学风格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