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的感情朗读,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抓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利用适当的体态语言,通过合理的想象,在揣摩范读后练习朗读,从而提升朗读能力。
【关键词】学生;感情朗读;能力培养
The junior class student's affection read aloud a shallow argument
Dong Qin-zhou
【Abstract】Want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language ability, will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affection to read aloud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at ordinary times, this kind of ability of development, start to grasp from the junior class, leading student contact life experience, make use of appropriate of physique language, pass reasonable of imagination, after surmise Fan4 Du2 practice read aloud, promote the ability of read aloud thus.
【Key words】Student;The affection read aloud;Ability development
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感受能力,而训练语感的重要方法就是感情朗读,下面就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感情朗读谈几点浅见。
1.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朗读
低年级的语文生动有趣、浅显易懂,有一些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生活经验的迁移,就能把学生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来。
如在《鸭子和白兔请客》的教学中,我就采用了这种朗读指导方法。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鸭子想:“白兔真小气,光叫我吃青草、菜叶,一点儿萦菜都没有。”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如果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只要求学生读出生气、埋怨的语气,学生可能会一头雾水,听不明白,读不到位。如果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指导,学生就会很容易读出这句的语气。在朗读之前,我问学生,如果爸爸、妈妈答应你星期天带你去动物园玩,可到那天又因为有事不去了。你会怎么想?心情怎么样?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我顺势引导:小鸭子的心情和你们是一样的,应该怎么读?这时孩子们就水到渠成的读出了这句话的语气。
2. 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想象练习朗读 低年级语文虽寥寥数语,但其中也蕴涵着美的因素。如果能进行合理想象,并反复吟诵,就能品出“文中情”,悟出“文外味”,回味出文章的余韵和余意来。
如《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用自己独特的“画笔”画画的事。在指导朗读第二句和第三句前,我引导学生想象这群“小画家”们雪后在雪地上奔跑、跳跃、嬉戏玩耍的场面,想象小动物们在雪地里画画的那种有趣、快乐的场景。在学生想象的同时,我又为学生播放flash动画,让他们的想象既有根据又有创见。想象之后进行感情朗读,那种小动物们嬉戏玩耍的欢快情景就被学生表现的淋漓尽致。
3. 引导学生用体态语言辅助朗读
体态语言可以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来丰富有声语言的表现力,使学生得到各种信息。在低年级的感情朗读训练中,体态语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悄悄话》的后面两个小节是两位小朋友在说悄悄话,我微躬身体,手放在嘴边,作讲悄悄话的样子,学生接受到这一体态信息,就知道了这段话应当读得轻些。
体态语言不光是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语言。在感情朗读时,让学生恰当合理地配上一些动作,能更好的辅助理解课文,读出感情。如《坐井观天》一文中的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我让演试着用动作来表现“无边无际”。学生都举起双手过头顶,而后慢慢放下,嘴里还念着“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在动作的辅助下,学生既自然而然地读出句子的轻重缓急,又理解了“无边无际”这一词意,真可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引导学生在揣摩范读后提升朗读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看到这样一种尴尬的场面: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朗读的要领后,要求学生站起来朗读,而学生的朗读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动人的情景:教师绘声地范读之后,学生会纷纷举起小手要求读,读得很有味儿。可见,好的范读能以声传情,以声启智。所以,对于模仿能力强的低年级孩子说,引导他们揣摩、模仿老师的朗读,对提升孩子的朗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如《可爱的西沙群岛》一文,在教学第二段时,西沙群岛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我先范读一遍,让学生闭上眼一边听一边在脑中想象画面。读完后,生都陶醉其中,我没马上的问问题,而是笑着望着他们。过一会儿,我问:你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的非常精彩。然后让学生试着读,读得真是声情并茂,我都被感动了。如果老师一味的强调要读出美,学生肯定读不好。如果老师自己入情入境的做范读引导,就会很自然的把学生引入到朗读的佳境,从而就会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培养同学们敏锐的语感,而在朗读中也应做到“四忌”。一忌半生不熟,二忌不求甚解,三忌心不在焉。,四忌“雷声大雨点小”。声音哄亮,不等于感情朗读,语句的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则是基础。
总之,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评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继阳《朗读指导探微》 小学语文教学安徽教育报刊社2009 .9.
[2] 唐洪刚《浅谈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朗读能力》 山东教育科研2008.5
收稿日期:2010-05-18
【关键词】学生;感情朗读;能力培养
The junior class student's affection read aloud a shallow argument
Dong Qin-zhou
【Abstract】Want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language ability, will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affection to read aloud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at ordinary times, this kind of ability of development, start to grasp from the junior class, leading student contact life experience, make use of appropriate of physique language, pass reasonable of imagination, after surmise Fan4 Du2 practice read aloud, promote the ability of read aloud thus.
【Key words】Student;The affection read aloud;Ability development
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感受能力,而训练语感的重要方法就是感情朗读,下面就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感情朗读谈几点浅见。
1.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朗读
低年级的语文生动有趣、浅显易懂,有一些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生活经验的迁移,就能把学生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来。
如在《鸭子和白兔请客》的教学中,我就采用了这种朗读指导方法。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鸭子想:“白兔真小气,光叫我吃青草、菜叶,一点儿萦菜都没有。”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如果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只要求学生读出生气、埋怨的语气,学生可能会一头雾水,听不明白,读不到位。如果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指导,学生就会很容易读出这句的语气。在朗读之前,我问学生,如果爸爸、妈妈答应你星期天带你去动物园玩,可到那天又因为有事不去了。你会怎么想?心情怎么样?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我顺势引导:小鸭子的心情和你们是一样的,应该怎么读?这时孩子们就水到渠成的读出了这句话的语气。
2. 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想象练习朗读 低年级语文虽寥寥数语,但其中也蕴涵着美的因素。如果能进行合理想象,并反复吟诵,就能品出“文中情”,悟出“文外味”,回味出文章的余韵和余意来。
如《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用自己独特的“画笔”画画的事。在指导朗读第二句和第三句前,我引导学生想象这群“小画家”们雪后在雪地上奔跑、跳跃、嬉戏玩耍的场面,想象小动物们在雪地里画画的那种有趣、快乐的场景。在学生想象的同时,我又为学生播放flash动画,让他们的想象既有根据又有创见。想象之后进行感情朗读,那种小动物们嬉戏玩耍的欢快情景就被学生表现的淋漓尽致。
3. 引导学生用体态语言辅助朗读
体态语言可以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来丰富有声语言的表现力,使学生得到各种信息。在低年级的感情朗读训练中,体态语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悄悄话》的后面两个小节是两位小朋友在说悄悄话,我微躬身体,手放在嘴边,作讲悄悄话的样子,学生接受到这一体态信息,就知道了这段话应当读得轻些。
体态语言不光是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语言。在感情朗读时,让学生恰当合理地配上一些动作,能更好的辅助理解课文,读出感情。如《坐井观天》一文中的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我让演试着用动作来表现“无边无际”。学生都举起双手过头顶,而后慢慢放下,嘴里还念着“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在动作的辅助下,学生既自然而然地读出句子的轻重缓急,又理解了“无边无际”这一词意,真可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引导学生在揣摩范读后提升朗读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看到这样一种尴尬的场面: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朗读的要领后,要求学生站起来朗读,而学生的朗读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动人的情景:教师绘声地范读之后,学生会纷纷举起小手要求读,读得很有味儿。可见,好的范读能以声传情,以声启智。所以,对于模仿能力强的低年级孩子说,引导他们揣摩、模仿老师的朗读,对提升孩子的朗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如《可爱的西沙群岛》一文,在教学第二段时,西沙群岛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我先范读一遍,让学生闭上眼一边听一边在脑中想象画面。读完后,生都陶醉其中,我没马上的问问题,而是笑着望着他们。过一会儿,我问:你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的非常精彩。然后让学生试着读,读得真是声情并茂,我都被感动了。如果老师一味的强调要读出美,学生肯定读不好。如果老师自己入情入境的做范读引导,就会很自然的把学生引入到朗读的佳境,从而就会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培养同学们敏锐的语感,而在朗读中也应做到“四忌”。一忌半生不熟,二忌不求甚解,三忌心不在焉。,四忌“雷声大雨点小”。声音哄亮,不等于感情朗读,语句的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则是基础。
总之,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评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继阳《朗读指导探微》 小学语文教学安徽教育报刊社2009 .9.
[2] 唐洪刚《浅谈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朗读能力》 山东教育科研2008.5
收稿日期:201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