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人人皆知的名言。唐代白居易早有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方有大成之说;南宋教育家、文学家朱熹亦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书读得熟,则有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之道理。语文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早已被我们的先人证明。不读,学生就无法熟悉、理解、感悟文本。
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在朗读时存在着各种弊病。针对种种弊病,我们试图分析这些弊病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朗读训练的基本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使朗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小学生朗读存在的常见弊病及成因分析
我们就小学生的朗读作了一些调查,发现小学生的朗读存在着以下一些常见的弊病:①朗读时“多字、漏字”;②朗读时“唱读”;③“一字一顿”速度过慢;④速度过快,无法品味。
我们根据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在朗读时的注意力、预习时间、内容理解程度、停顿划分等内容进行调查了解,从而归纳出这些朗读弊病产生的原因。
1.朗读时“多字、漏字”
(1)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
(2)学生读得少,不熟练。学生预习不充分,在指名读课文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2.朗读时“唱读”
(1)学生对感情朗读的方法理解不够,对声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掌握不好。
(2)在低年级时养成的拖腔拖调的习惯没有及时纠正。
3.“一字一顿”速度过慢
(1)学生在朗读时的构词能力不强,导致语法错误,难以知道在什么地方停顿恰当。
(2)在低年级时养成用手指着读的习惯没有纠正。
4.速度过快,无法品味
(1)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只求速度,不求理解。
(2)品味朗读指导不够。
在成因分析的时候,我们觉得许多原因是肯定的,如朗读时“多字、漏字”肯定跟学生读得少、不熟练有关,碰到这些情况,我们就没有再去用其他一些方法进行矫正,这样做也许会影响到成因分析的科学性。
二、根据朗读弊病的成因,选择相应的改进方法
我们在设计改进方案的时候,对可能存在的朗读弊病设计了以下几种改进措施:一是端正学生朗读的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读、多读”的习惯。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三是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四是要求学生读思结合,读中品味。这四种措施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朗读弊病,对症下药,灵活运用其中的一些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
1.朗读时“多字、漏字”
为何有些学生在读课文时出现“多字、漏字”现象呢?其一,因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对此,我尝试用个人、小组轮读和品评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中“品评”的效果最为明显。学生在品评中须做到:動脑想,使思维处于一种紧张、兴奋的状态中;专心听,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动口说,使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品评朗读能养成学生用心读书的良好习惯。当学生个体朗读完一个片段或一篇文章后,不管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都应舍得花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这样学生会听得很认真,特别会用心记,不但可以将他们所学的朗读技巧用于评价别人的朗读,而且自己朗读时“多字、漏字”的现象也会大大减少。其二,读得少,不熟练。对此,就要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比如在语文课前五分钟开展朗读比赛,每次两人,每人两分钟,教师及时讲评记分,一轮下来。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会大有提高,学语文的兴趣也会更浓。
2.朗读时“唱读”
要防止或纠正唱读,在学生的朗读训练中应做到:
(1)多做正确的范读,或多放一些与课文相配套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模仿。
(2)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齐读应安排得少一点,再少一点,我们借助学生模仿力强、好胜心强的优点,采用各种方式的读,如比赛读、挑战读、领读等来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提高其朗读能力,克服朗读中“拖腔拖调”的现象。
3.“一字一顿”速度过慢
学生一字一顿地读,是因为教师范读太少,尤其是教师没有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注意到句中大停顿与小停顿。要防止或纠正这一错误,我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注意句中的大停顿与小停顿,即在朗读一个长句时,主语与谓语、动词谓语与宾语之间的停顿时间应稍微长一点,即大停顿,而修饰语与中心语(即定语与主语中心语、定语与宾语中心语、状语与谓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与补语)之间的停顿时间应稍微短一点,即小停顿。当然,不必对学生讲这些术语,应多做示范,让学生模仿,而且这种方法不可过分机械地训练,否则学生会把课文读得干巴巴,毫无味道。
(2)教师可采用范读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指导。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句子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子,范读是最好的方法。
(3)我们教学生一点方法,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读出语气语调来,比如让学生动手画画词,读读句子,随后让他们找找哪里是词与词连读的地方,画出来,再读读句子。
4.速度过快,无法品味
学生朗读速度过快,特别是在背诵课文时,速度尤其快,针对这一弊病的两个原因,我们做到了以下两点:
(1)在布置朗读任务时,应强调朗读的时间和朗读的质量,不宜强调朗读课文的遍数。
(2)加强品味性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朗读课文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感情,品味语言,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文中的一段话:“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迎接过多少位国际友人,人民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在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得兴奋些,语调略高,从而体会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当周总理的灵车缓缓到来时,要求学生用哀婉的语调朗读,把学生带到庄严、肃穆的送别场面,激发学生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无限哀思,将当时那种巨星陨落天地动的悲壮情景再现出来,从而激起对周总理无限崇敬的真情实感。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在克服学生朗读弊病的同时,也加强了教师朗读基本功的训练。只有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有效的指导,还语文课堂一片琅琅的书声,从而达到使学生读书的目的。
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在朗读时存在着各种弊病。针对种种弊病,我们试图分析这些弊病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朗读训练的基本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使朗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小学生朗读存在的常见弊病及成因分析
我们就小学生的朗读作了一些调查,发现小学生的朗读存在着以下一些常见的弊病:①朗读时“多字、漏字”;②朗读时“唱读”;③“一字一顿”速度过慢;④速度过快,无法品味。
我们根据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在朗读时的注意力、预习时间、内容理解程度、停顿划分等内容进行调查了解,从而归纳出这些朗读弊病产生的原因。
1.朗读时“多字、漏字”
(1)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
(2)学生读得少,不熟练。学生预习不充分,在指名读课文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2.朗读时“唱读”
(1)学生对感情朗读的方法理解不够,对声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掌握不好。
(2)在低年级时养成的拖腔拖调的习惯没有及时纠正。
3.“一字一顿”速度过慢
(1)学生在朗读时的构词能力不强,导致语法错误,难以知道在什么地方停顿恰当。
(2)在低年级时养成用手指着读的习惯没有纠正。
4.速度过快,无法品味
(1)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只求速度,不求理解。
(2)品味朗读指导不够。
在成因分析的时候,我们觉得许多原因是肯定的,如朗读时“多字、漏字”肯定跟学生读得少、不熟练有关,碰到这些情况,我们就没有再去用其他一些方法进行矫正,这样做也许会影响到成因分析的科学性。
二、根据朗读弊病的成因,选择相应的改进方法
我们在设计改进方案的时候,对可能存在的朗读弊病设计了以下几种改进措施:一是端正学生朗读的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读、多读”的习惯。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三是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四是要求学生读思结合,读中品味。这四种措施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朗读弊病,对症下药,灵活运用其中的一些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
1.朗读时“多字、漏字”
为何有些学生在读课文时出现“多字、漏字”现象呢?其一,因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仔细看课文。对此,我尝试用个人、小组轮读和品评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中“品评”的效果最为明显。学生在品评中须做到:動脑想,使思维处于一种紧张、兴奋的状态中;专心听,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动口说,使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品评朗读能养成学生用心读书的良好习惯。当学生个体朗读完一个片段或一篇文章后,不管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都应舍得花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这样学生会听得很认真,特别会用心记,不但可以将他们所学的朗读技巧用于评价别人的朗读,而且自己朗读时“多字、漏字”的现象也会大大减少。其二,读得少,不熟练。对此,就要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比如在语文课前五分钟开展朗读比赛,每次两人,每人两分钟,教师及时讲评记分,一轮下来。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会大有提高,学语文的兴趣也会更浓。
2.朗读时“唱读”
要防止或纠正唱读,在学生的朗读训练中应做到:
(1)多做正确的范读,或多放一些与课文相配套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模仿。
(2)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齐读应安排得少一点,再少一点,我们借助学生模仿力强、好胜心强的优点,采用各种方式的读,如比赛读、挑战读、领读等来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提高其朗读能力,克服朗读中“拖腔拖调”的现象。
3.“一字一顿”速度过慢
学生一字一顿地读,是因为教师范读太少,尤其是教师没有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注意到句中大停顿与小停顿。要防止或纠正这一错误,我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注意句中的大停顿与小停顿,即在朗读一个长句时,主语与谓语、动词谓语与宾语之间的停顿时间应稍微长一点,即大停顿,而修饰语与中心语(即定语与主语中心语、定语与宾语中心语、状语与谓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与补语)之间的停顿时间应稍微短一点,即小停顿。当然,不必对学生讲这些术语,应多做示范,让学生模仿,而且这种方法不可过分机械地训练,否则学生会把课文读得干巴巴,毫无味道。
(2)教师可采用范读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指导。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句子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子,范读是最好的方法。
(3)我们教学生一点方法,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读出语气语调来,比如让学生动手画画词,读读句子,随后让他们找找哪里是词与词连读的地方,画出来,再读读句子。
4.速度过快,无法品味
学生朗读速度过快,特别是在背诵课文时,速度尤其快,针对这一弊病的两个原因,我们做到了以下两点:
(1)在布置朗读任务时,应强调朗读的时间和朗读的质量,不宜强调朗读课文的遍数。
(2)加强品味性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朗读课文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感情,品味语言,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文中的一段话:“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迎接过多少位国际友人,人民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在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得兴奋些,语调略高,从而体会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当周总理的灵车缓缓到来时,要求学生用哀婉的语调朗读,把学生带到庄严、肃穆的送别场面,激发学生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无限哀思,将当时那种巨星陨落天地动的悲壮情景再现出来,从而激起对周总理无限崇敬的真情实感。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在克服学生朗读弊病的同时,也加强了教师朗读基本功的训练。只有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有效的指导,还语文课堂一片琅琅的书声,从而达到使学生读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