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姥姥问:“想吃米饭还是包子?”宝宝答:“都行!”
爸爸问:“今天去姑姑家玩吗?”宝宝答:“都行!”
妈妈问:“宝宝穿哪件衣服,黄的还是蓝的?”宝宝答:“都行!”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管你说什么,宝宝总是一个回答“都行”o真的是都行吗?有的时候虽然宝宝嘴上说都行,可真要做起来,却又板着小脸,撅着小嘴,满脸都在告诉你:”我不高兴。”要么就是看似在做,但他的小心思好像又在惦记其他的,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他的小脑袋里到底想些什么,你还真有点捉摸不透。
都行真是都行
宝宝说“都行”是真心的,两种选择对他来说都不错,都是他喜欢的,能够接受的。米饭和包子他都爱吃,今天吃哪一样都没关系;他刚好也想去姑姑家,尤其是还能看到姑姑家的那只小狗,正好满足了他不能养狗却还能偶尔和小狗玩的愿望:黄色和蓝色都很好看,而且两件衣服的款式也合乎宝宝的心意。
都行是对大人的尊重
这种情况大人可能也会有,对一些事情,或者有些选择在心里可能是有先后之别的,可是堂而皇之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太不好意思了,干脆就说都行吧。宝宝说“都行”是想让大人满意、开心。尤其当小家伙认为妈妈提出的两件事,都是需要他去做的,他最有可能回答“都行”。
都行其实是都不行
好好想想你的宝宝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即便表达了自己的意向,但最后还是会被否决,看似征询宝宝意见的做法,其实根本就是硬性安排。渐渐地,宝宝感到自己没有选择权,没有做主的可能,干脆回答“都行”。实则敢怒不敢言,满腹委屈。
都行是懒得去想
平时生活中大事小情,爸爸妈妈为宝宝安排得细致周密,宝宝根本无暇细想也不需去想。宝宝已经习惯将作决定的主动权交给别人,越来越懒得去动脑袋,越来越不知道该做什么好,该选哪一样才更合适,爸爸妈妈说啥就是啥吧。
都行是一种逃避
自己作决定是有风险的,自己要承担后果:选择吃米饭吧,万一不好吃呢;去姑姑家,万一错过动画片呢;万一自己选的衣服,被小朋友说不好看呢……如果是别人为自己作决定,就可以给自己一个借口,反正不是我自己要这么做的。
我们可以做
看似一句简单的都行,其中可能有很多意味,到底是哪一种可能,就得仔细观察,冷静分析了,都行可能无关紧要但也可能带给孩子缺乏主见、推卸责任的负面影响。对其纠正的最佳地点就在家庭中,最好的治疗师就是家长,生活中试着改变一下你和孩子的交往方式吧。
三个小策略
1.别溺爱孩子
溺爱孩子的表现就是精心为孩子安排一切,剥夺了孩子为自己的生活做主的权利。其实生活中时刻都是作决定的过程,孩子会在做事情中学会如何抉择,学会对自己生活负责的态度。孩子自己可以做的尽量让他自己完成,尤其是生活中吃喝拉撒等,对孩子来说都是他的重大事情,当他长大遭遇另一人生阶段的重大事情时,他就已经积累起有效应对的资本。
2.多给孩子一些证明自己的机会,并正确地评价
主见的前提是有适度的自我认识,既自信但又不自大,这样就能客观地估计自身的水平,进行量力而行的选择。在家庭中创造机会,让孩子表现自己的长处,比如有的宝宝喜欢照顾人,请他照顾小妹妹:有的孩子爱讲故事,请他讲讲故事。当宝宝表现不错的时候,及时夸夸他,但一定要注意让他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比如,“你担心妹妹冷就给她戴上帽子,而且还小心翼翼的,真细心!”“宝宝讲故事的时候还知道变换音调,这样故事就更吸引人了!”如此,宝宝每一点自信的建立都是有真实依据,有充足理由的。
3.让宝宝做家里的小管事
有的宝宝很勤奋,一会儿干干这个,一会儿忙忙那个,却不爱思考,喜欢妈妈让干啥就干啥,爸爸说怎样就怎样,自己一点主意也没有。对于这样的宝宝一定要多激励他独立思考,甚至让他为家里的事情做主,比如今天是妈妈生日,我们送妈妈什么礼物,而且真的按照宝宝的想法去做。这样他会日益兴趣高涨,更有自己的想法。
爸爸问:“今天去姑姑家玩吗?”宝宝答:“都行!”
妈妈问:“宝宝穿哪件衣服,黄的还是蓝的?”宝宝答:“都行!”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管你说什么,宝宝总是一个回答“都行”o真的是都行吗?有的时候虽然宝宝嘴上说都行,可真要做起来,却又板着小脸,撅着小嘴,满脸都在告诉你:”我不高兴。”要么就是看似在做,但他的小心思好像又在惦记其他的,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他的小脑袋里到底想些什么,你还真有点捉摸不透。
都行真是都行
宝宝说“都行”是真心的,两种选择对他来说都不错,都是他喜欢的,能够接受的。米饭和包子他都爱吃,今天吃哪一样都没关系;他刚好也想去姑姑家,尤其是还能看到姑姑家的那只小狗,正好满足了他不能养狗却还能偶尔和小狗玩的愿望:黄色和蓝色都很好看,而且两件衣服的款式也合乎宝宝的心意。
都行是对大人的尊重
这种情况大人可能也会有,对一些事情,或者有些选择在心里可能是有先后之别的,可是堂而皇之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太不好意思了,干脆就说都行吧。宝宝说“都行”是想让大人满意、开心。尤其当小家伙认为妈妈提出的两件事,都是需要他去做的,他最有可能回答“都行”。
都行其实是都不行
好好想想你的宝宝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即便表达了自己的意向,但最后还是会被否决,看似征询宝宝意见的做法,其实根本就是硬性安排。渐渐地,宝宝感到自己没有选择权,没有做主的可能,干脆回答“都行”。实则敢怒不敢言,满腹委屈。
都行是懒得去想
平时生活中大事小情,爸爸妈妈为宝宝安排得细致周密,宝宝根本无暇细想也不需去想。宝宝已经习惯将作决定的主动权交给别人,越来越懒得去动脑袋,越来越不知道该做什么好,该选哪一样才更合适,爸爸妈妈说啥就是啥吧。
都行是一种逃避
自己作决定是有风险的,自己要承担后果:选择吃米饭吧,万一不好吃呢;去姑姑家,万一错过动画片呢;万一自己选的衣服,被小朋友说不好看呢……如果是别人为自己作决定,就可以给自己一个借口,反正不是我自己要这么做的。
我们可以做
看似一句简单的都行,其中可能有很多意味,到底是哪一种可能,就得仔细观察,冷静分析了,都行可能无关紧要但也可能带给孩子缺乏主见、推卸责任的负面影响。对其纠正的最佳地点就在家庭中,最好的治疗师就是家长,生活中试着改变一下你和孩子的交往方式吧。
三个小策略
1.别溺爱孩子
溺爱孩子的表现就是精心为孩子安排一切,剥夺了孩子为自己的生活做主的权利。其实生活中时刻都是作决定的过程,孩子会在做事情中学会如何抉择,学会对自己生活负责的态度。孩子自己可以做的尽量让他自己完成,尤其是生活中吃喝拉撒等,对孩子来说都是他的重大事情,当他长大遭遇另一人生阶段的重大事情时,他就已经积累起有效应对的资本。
2.多给孩子一些证明自己的机会,并正确地评价
主见的前提是有适度的自我认识,既自信但又不自大,这样就能客观地估计自身的水平,进行量力而行的选择。在家庭中创造机会,让孩子表现自己的长处,比如有的宝宝喜欢照顾人,请他照顾小妹妹:有的孩子爱讲故事,请他讲讲故事。当宝宝表现不错的时候,及时夸夸他,但一定要注意让他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比如,“你担心妹妹冷就给她戴上帽子,而且还小心翼翼的,真细心!”“宝宝讲故事的时候还知道变换音调,这样故事就更吸引人了!”如此,宝宝每一点自信的建立都是有真实依据,有充足理由的。
3.让宝宝做家里的小管事
有的宝宝很勤奋,一会儿干干这个,一会儿忙忙那个,却不爱思考,喜欢妈妈让干啥就干啥,爸爸说怎样就怎样,自己一点主意也没有。对于这样的宝宝一定要多激励他独立思考,甚至让他为家里的事情做主,比如今天是妈妈生日,我们送妈妈什么礼物,而且真的按照宝宝的想法去做。这样他会日益兴趣高涨,更有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