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类在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同时,也不断地改造和完善着人类自身。近十年来,一个追求和完善自身的健美操运动已蓬勃兴起,风靡社会。它跨体育、文化和教育三大领域,集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要求练习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对美与艺术的追求及鉴赏能力。然而,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训练中应多元发展,相互融合,取长补短,这就需要在训练方法上改进。“两素质一标准一结合”的竞技健美操的训练方法是在其他训练方法的基础上构建的。两素质是指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一标准是指难度动作标准化;一结合是指动作与音乐相结合。而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则是“新音乐、新难度”。新音乐是指动作能表达音乐的内涵,隐约能烘托动作的思想;新难度是指难度动作内容化。两素质却是竞技健美操的基础。一结合就是针对“新音乐”的发展趋势设计的,一标准是针对“新难度”的发展趋势设计的,所以就我国竞技健美操目前的发展趋势。采用“两素质一标准一结合”的训练方法,有利于竞技健美操的发展。
我们选择辽源职业技术学院06级健美操专修班为对照组,女生17人,男生6人。选择07级健美操专修班为实验组,其中女生19人,男生10人。采用竞技健美操“两素质一标准一结合”的训练方法实验一年,得出如下结果:
经分析,我们认为:
1成套动作中,力量型动作的增加,特别是复合型力量动作把力量在健美操中的作用提到了一个新的顶点。首先训练力量一定要根据个人情况以及生理周期制定力量训练计划。当刚接触力量器械训练时应注意安全,并要有导师指导。力量训练原则应是波峰低谷式,同时练习应以隔天为宜。锻炼过程中要在适应原来的负荷基础上,逐渐增加负荷,并应全面安排,协调发展,全身不同部位或不同性质的练习交替进行,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成套动作中,大幅度的踢腿和跳步能充分地体现运动员的柔韧性并在动作串联中充分展示肌肉美,良好的柔韧性是完成一些难度动作和高质量动作的基础。发展柔韧性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法,主动柔韧性练习更接近于实际需要。而被动柔韧性练习则能有效地提高柔韧性。柔韧性的练习中要注意腿的控制能力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不要强求。但在每一次练习中都要尽力而做,并且注意姿势,以免导致身体体形不正,小腿部成“S”变曲,从而影响整个身体的感观美。
3协调性是身体素质中最不好练习的,也是最容易提高的一项素质。但它却是健美操所必须的素质之一。协调性可通过各种舞蹈组合、徒手体操、健美操跑跳组合来提高。协调性训练应尽量变换舞蹈、徒手体操、健美操等组合的练习内容,动作编排应对称与不对称相结合,高、低冲力组合,节奏快、慢、变节奏相结合,选择的动作注意不同的肌肉群同时参加运动,特别是小肌肉群参加运动的动作。
4一套竞技健美操40-110秒,完成一套动作,已达到无氧训练,并且在开场就有难度动作,要求运动员有一定的耐力,在耐力训练方面可进行变项练习。例如,每月两次中长跑、变速跑等。
竞技健美操的“重心”就在难度动作上。评价一个运动员或一套操的完美程度,重点就在难度动作的标准化程度,这是竞技健美操训练的一个难点。以往的难度训练方法都是老师做学生模仿,要么分解练习,都是靠时间摸出来的。到最后做出的难度动作总会有不尽人意之处。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应注意如下问题:
1过分追求动作的难度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在训练中应根据运动员在身体素质各个方面的特点,设计、练习适合本身的难度动作。
2高难度训练不要操之过急。就运动员选定的难度动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助练习,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完成前倒俯撑、直角支撑时总会感到腕关节疼痛,那么在练习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腕关节的力量练习,利用哑铃等辅助措施进行腕关节力量的练习,通过这些辅助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完成难度动作。
人体的生理规律是“用进废退”。也就是说,只有坚持经常练习,系统练习,而且逐渐加强运动量,才能促进机能得以发展,改善动作,从而达到难度动作标准化。因此,必须使锻炼长期、持续、不间断进行。时断时续的练习,靠一时的兴趣和短时期的突击,既不能使有机体产生良好的生理适应性变化,也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想要达到一定的效果,必须坚持长期而系统的训练。
3如果说身体素质是竞技健美操的基础,动作技术的形式是竞技健美操的条件。那么音乐的选择与动作的设计是竞技健美操的灵魂。健美操的音乐的特点应是令人兴奋、欢快、活泼感人,通过录像观察,国际健美操比赛成套动作的音乐速度大都有变化,中间加入了慢拍,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与观赏性。
竞技健美操动作的编排必须表现出竞技健美操本身的特色,但是一套成功的竞技健美操除此之外,还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具体形式则取决于编者与运动员沟通。
4要注意心理素质的训练。心理训练不应当只限于在运动过程中进行,而且要在训练和比赛前后进行。应当贯穿整个运动生涯。因此,对于体育运动心理的训练不是短期任务,而是长期训练的内容。有些人正是由于只是注意临场心理训练忽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训练缺乏心理训练的连续性,这样,不仅不能使现场的训练成果巩固,而且会受到日常心理的消极抵制,使心理训练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在比赛或运动之前,几乎所有的器官、系统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机能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兴奋性提高,物质代谢产生的体温升高、心率和湖心频率加快,动脉血压的肺通气量增加。良好的比赛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适宜的运动情绪和意志是构成比赛心理优势的前导因素。一个运动员临赛的心理反应首先表现在情绪和意志行动上。所谓赛前的“超前反应”,是赛前在身体和心理上提前出现类似竞赛的反应,这种反应如果是积极的,就会推动即将到来的比赛,如果这种反应是消极的,则会阻碍比赛进行。
有些运动员动机水平太低,对比赛缺乏信心。因而阻碍自己实力发挥;另一部分人则因动机水平过高,要求过急,不适当得向往超过自己的实际水平,也会欲速则不达,也不能发挥运动的动力作用;只有使运动动机适合自己实力条件,运动动机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稳定的心理平衡能力来自长期的心理培养和训练之中,通过各种训练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心理过程施加影响和训练,使运动员达到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要求,心理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运动员自我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过程。通过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平衡的方法,从而获得最佳的心理状态,以使在竞赛中能充分发展自我的各种能力,出色地完成动作,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训练方法上使用“两素质一标准一结合”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尤其是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发挥运动员潜能。在实际运作中,需要教师用理论知识来武装、驾驭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更有效管理。
平时课堂教学就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完成基本技术、技能的传授,切实帮助运动员解决一切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意志品质,不断提高竞技水平从而体会到学用结合的重要性,体会到自身价值。全面发展运动员的素质,在“两素质一标准一结合”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训练方法。
我们选择辽源职业技术学院06级健美操专修班为对照组,女生17人,男生6人。选择07级健美操专修班为实验组,其中女生19人,男生10人。采用竞技健美操“两素质一标准一结合”的训练方法实验一年,得出如下结果:
经分析,我们认为:
1成套动作中,力量型动作的增加,特别是复合型力量动作把力量在健美操中的作用提到了一个新的顶点。首先训练力量一定要根据个人情况以及生理周期制定力量训练计划。当刚接触力量器械训练时应注意安全,并要有导师指导。力量训练原则应是波峰低谷式,同时练习应以隔天为宜。锻炼过程中要在适应原来的负荷基础上,逐渐增加负荷,并应全面安排,协调发展,全身不同部位或不同性质的练习交替进行,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成套动作中,大幅度的踢腿和跳步能充分地体现运动员的柔韧性并在动作串联中充分展示肌肉美,良好的柔韧性是完成一些难度动作和高质量动作的基础。发展柔韧性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法,主动柔韧性练习更接近于实际需要。而被动柔韧性练习则能有效地提高柔韧性。柔韧性的练习中要注意腿的控制能力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不要强求。但在每一次练习中都要尽力而做,并且注意姿势,以免导致身体体形不正,小腿部成“S”变曲,从而影响整个身体的感观美。
3协调性是身体素质中最不好练习的,也是最容易提高的一项素质。但它却是健美操所必须的素质之一。协调性可通过各种舞蹈组合、徒手体操、健美操跑跳组合来提高。协调性训练应尽量变换舞蹈、徒手体操、健美操等组合的练习内容,动作编排应对称与不对称相结合,高、低冲力组合,节奏快、慢、变节奏相结合,选择的动作注意不同的肌肉群同时参加运动,特别是小肌肉群参加运动的动作。
4一套竞技健美操40-110秒,完成一套动作,已达到无氧训练,并且在开场就有难度动作,要求运动员有一定的耐力,在耐力训练方面可进行变项练习。例如,每月两次中长跑、变速跑等。
竞技健美操的“重心”就在难度动作上。评价一个运动员或一套操的完美程度,重点就在难度动作的标准化程度,这是竞技健美操训练的一个难点。以往的难度训练方法都是老师做学生模仿,要么分解练习,都是靠时间摸出来的。到最后做出的难度动作总会有不尽人意之处。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应注意如下问题:
1过分追求动作的难度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在训练中应根据运动员在身体素质各个方面的特点,设计、练习适合本身的难度动作。
2高难度训练不要操之过急。就运动员选定的难度动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助练习,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完成前倒俯撑、直角支撑时总会感到腕关节疼痛,那么在练习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腕关节的力量练习,利用哑铃等辅助措施进行腕关节力量的练习,通过这些辅助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完成难度动作。
人体的生理规律是“用进废退”。也就是说,只有坚持经常练习,系统练习,而且逐渐加强运动量,才能促进机能得以发展,改善动作,从而达到难度动作标准化。因此,必须使锻炼长期、持续、不间断进行。时断时续的练习,靠一时的兴趣和短时期的突击,既不能使有机体产生良好的生理适应性变化,也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想要达到一定的效果,必须坚持长期而系统的训练。
3如果说身体素质是竞技健美操的基础,动作技术的形式是竞技健美操的条件。那么音乐的选择与动作的设计是竞技健美操的灵魂。健美操的音乐的特点应是令人兴奋、欢快、活泼感人,通过录像观察,国际健美操比赛成套动作的音乐速度大都有变化,中间加入了慢拍,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与观赏性。
竞技健美操动作的编排必须表现出竞技健美操本身的特色,但是一套成功的竞技健美操除此之外,还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具体形式则取决于编者与运动员沟通。
4要注意心理素质的训练。心理训练不应当只限于在运动过程中进行,而且要在训练和比赛前后进行。应当贯穿整个运动生涯。因此,对于体育运动心理的训练不是短期任务,而是长期训练的内容。有些人正是由于只是注意临场心理训练忽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训练缺乏心理训练的连续性,这样,不仅不能使现场的训练成果巩固,而且会受到日常心理的消极抵制,使心理训练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在比赛或运动之前,几乎所有的器官、系统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机能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兴奋性提高,物质代谢产生的体温升高、心率和湖心频率加快,动脉血压的肺通气量增加。良好的比赛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适宜的运动情绪和意志是构成比赛心理优势的前导因素。一个运动员临赛的心理反应首先表现在情绪和意志行动上。所谓赛前的“超前反应”,是赛前在身体和心理上提前出现类似竞赛的反应,这种反应如果是积极的,就会推动即将到来的比赛,如果这种反应是消极的,则会阻碍比赛进行。
有些运动员动机水平太低,对比赛缺乏信心。因而阻碍自己实力发挥;另一部分人则因动机水平过高,要求过急,不适当得向往超过自己的实际水平,也会欲速则不达,也不能发挥运动的动力作用;只有使运动动机适合自己实力条件,运动动机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稳定的心理平衡能力来自长期的心理培养和训练之中,通过各种训练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心理过程施加影响和训练,使运动员达到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要求,心理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运动员自我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过程。通过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平衡的方法,从而获得最佳的心理状态,以使在竞赛中能充分发展自我的各种能力,出色地完成动作,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训练方法上使用“两素质一标准一结合”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尤其是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发挥运动员潜能。在实际运作中,需要教师用理论知识来武装、驾驭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更有效管理。
平时课堂教学就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完成基本技术、技能的传授,切实帮助运动员解决一切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意志品质,不断提高竞技水平从而体会到学用结合的重要性,体会到自身价值。全面发展运动员的素质,在“两素质一标准一结合”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