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在品德教学的探索之路上,有幸与品德骨干教师结对,对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师徒结对,不知不觉已经有近两年的时间,这两年里,在师父的带领下,我们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上课、评课、论坛、模拟上课……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我第一次上师徒结对汇报课《我就是我》时的情景。在不断磨课的过程中,我们年轻教师犹如一棵棵幼苗,在“师徒结对”这块沃土中不断吸收着营养,使自己不断成长。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在钻研教材的前提下,不断试教,不断修改教案,从试教到正式展示,一堂课,我整整上了6次。但每次上课都有新的收获,每次修改教案后都会觉得可以修改的地方反而更多了。我反复试教后,根据师父的意见把教案改了又改,甚至精确到了学生每一个问题后会有怎样的回答,我又应该根据他们的回答作出怎样的评价与引导。当我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真正展示时,课堂的生成却总在令我始料未及,教师如果能妥善处理课堂的生成,会使课堂更加精彩。
【课堂实录】
(第一次区域展示时)
(开始时本节课进展得非常顺利,每个人的长相不同,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到后来得出结论每个人的思维不同,课堂的流程一环扣一环,课堂气氛活跃,小朋友们发言非常踊跃,且又在我的预设之内,我的点评也非常自然。接着我出示了不盲目模仿他人的环节。)
师: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这个小朋友叫朵拉,她最近不开心,“妈妈工作太忙了,都没时间给我梳头发了,就到理发店把我又黑又长的头发剪掉了,哎呀,我这个样子好难看呀,同学们一定会笑话我的。”你想对朵拉说什么?让她喜欢现在的自己呢?(小组讨论后,我请学生回答。)
生1:我觉得短头发也很好看,这样更精神呢!
生2:短头发夏天的时候特别凉快,洗起头发来也很方便。
(这時,教师根据预设的情境,问一个短头发的女生)师:这个短头发的女生,你对自己的短头发满意吗?”
生3:我觉得短头发挺好的,现在天气慢慢冷了,短头发正好可以盖住耳朵,更暖和呢!师(欣喜):“哎呀,原来短头发还有这样的功能呀!”
课上到这里,本来已经圆满达到预期了,可还有个长头发的女孩子高高地、固执地举着她的手。
师:这位小朋友还有看法?请你来说说。
生:我一直想剪短头发,可是妈妈说我剪短头发不好看,不让我剪。
(哎呀,忽然出现了这样的声音,是我之前完全没有碰到过,也预料的。这可怎么办!?忽然,我灵机一动,马上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你想对咱们班的这个小朋友说什么?
(这个班的学生很能领会老师的意图,马上说起了长头发的好处。)
生1:“长头发可以扎成各种不同的辫子,很漂亮呢!
生2:长头发披下来,到了冬天都不用戴帽子,也会很暖和。
生3:我觉得她扎长头发挺好看的。
师:(冲女孩眨眨眼睛)你听,这个男生觉得你扎辫子很漂亮呢!
(课堂气氛一下子有点缓和了……)
前排的一个小男生:既然你那么喜欢短头发,就去剪一个呗!
师:只有先喜欢自己,别人才会喜欢你。(终于有惊无险地走过这个环节。)
(第二次市展示课时)
(到了市级展示课,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再发生,我把教学语言组织了又组织,只希望滴水不漏地把这堂课平平稳稳地上下来。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新的问题竟然出在从来都是课堂高潮的学生最感兴趣的看背影、听声音“猜猜他是谁”的环节。)
师:这个游戏叫“宝贝宝贝转过来”你看看他的背影,他是我们班的哪位同学呢?
生1:赵××
生2:沈××
生3:沈××
生4:赵××
……
(最终两位同学的支持率竟然不相上下,这可怎么办?眼看着时间慢慢超出了预期,直接出示答案又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我想了想——)
师:这样吧,让这两位同学都站到前面来,背朝大家,再让大家比较分析一番。
一站上来,全班齐呼:
师:咦?是什么原因让你们全都异口同声地说是沈××呢?
生1:他们的脖子长短不一样,沈××的脖子更长一点。
生2:他们头的形状不一样,赵××的头更圆一点。
生3:他们头上的旋的位置不一样,而且沈××有两个,赵××只有一个。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仔细一比较发现的不同点还真不少,看来我们每个人都各有各的特点。
【案例反思】
这同一堂课的两次展示都让我感受到了,无论老师的预设有多细致,多精彩,课堂的生成,都远比预设更加让人意外与惊喜。通过对学生突发状况的处理,我也感觉到自己对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提升了,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品德课堂的魅力。面对突然的生成,我的觉得可以这样处理:
1、因势利导,化弊为利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肯定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就会给流畅的课堂流程造成遗憾,甚至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尤其是品德课很少有文本材料的支撑,处理这类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做到不自乱阵脚。不要因为这是公开课出现了意外状况而慌张,也不要对突发状况的出现置之不理,自管自地按照自己教案的设定上自己的课,有时候某些细节的处理会对课的成败起关键的作用。
第一次展示课中,我出示了 “朵拉短头发的烦恼”后,竟然有学生回答自己就是喜欢短头发,而不喜欢现自己留的长头发,课前并没有预设到学生有这样的反应。教师面带着微笑考虑对策,把学生抛出的“球”又传了回去,让大家解决班级中真实出现的问题。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班级同学的口,表达出老师的意图。无意中把教师创设的这一虚拟的情境,转化为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真实事例,最终更自然地得出:只有自己先喜欢自己,别人才会喜欢你,因为自信的自己最可爱。这样做正体现了品德课堂指导学生生活的理念。如果当时老师一定要把自己原先的预设强加给学生,没有留足时间让大家讨论,说服班上的这位同学,这样的处理就只是走过场,活动环节的设置只是为设计而设计,也不能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冷静理智,举重若轻
面对学生似是而非的答案,不少老师可能为了赶教学环节和时间,直接把结果出示就了事了,这样做的结果是达不到原本的教学目标。面对意料之外的生成,教师的处理是最关键的,教师首先应该冷静,不立即肯定与否定,可以面带微笑,给学生以“成竹在胸”的感觉。
在第二次的课堂展示中,学生为两个人的背影争论不休时,我没有直接出示正确答案是班上哪位同学的背影,而是宁可多花几分钟时间,把两位大家难以分辨出来的学生喊道讲台桌前一站。大家一看,就毫无异议地同意是沈同学,老师进一步追问:你为什么认为是这位同学?这时学生的回答就非常有针对性,他们的观察比平时更加细致入微,甚至观察到了头顶的旋有几个。真正体会到了每个人的长相有如此大的不同。教师从容不迫地把有争议的两个同学叫到台前,两相一比较,答案立显。
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是哪个同学的话,学生没有自己的发现感悟,对“每个人的长相各不相同”这一观点也只停留在口头或大略而已,而且教师设计的游戏趣味性也因答案的过早出示而大打折扣,因为学生的好奇心还在最高点,却一下子被扼断了。
3、珍视感受,捕捉契机
在课堂中,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准备的教案与学生对话时,在不经意间,学生往往会跳出我们预先设定的框架,令我们措手不及,给我们以毫无准备的意外。生成的课堂也许较预设的课堂乱些,但可能因此而更加精彩。
假若我在第一次案例中,不理睬这个长发女生的现实问题,直接说,“不是每个人都喜欢长头发的,你看我们班上的这个女孩子就想剪短头发。”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不顾学生的感受。我觉得品德课堂要尊重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果忽视课堂上学生的感受,漠视出现的生活中的问题,可能课堂的“回归生活”就是一句空談了。而案例二中,请两位同学上来后大家共同得出结论,到此结束,而不加以比较探究,学生对长相不同的认识,也可能只停留在五官之类的上面。教师适时抓住契机通过让他们比一比,对比后说出来的理由也更加细致了。有的说他们的脖子长短不一样,有的说他们头的形状不一样,一个同学的头更圆一点。甚至有小朋友观察到了他们头上的旋,位置不一样,一个同学有两个,另一个只有一个。这在预设中,学生直接猜对,说出来的理由根本不可能这么细致,这样的生成别样精彩。由此可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把握住课堂生成,组织好教学,会有更亮丽的风景。
真实的课堂,可能我们教师预设一千遍,却有一千零一次的生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要装在预设的套子中,而应捕捉即时飞过的瞬间,纳入临场的设计之中,巧妙灵活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之间。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在动态生成中展示生命的活力,才会在动态生成中绽放更有魅力的精彩!
在品德教学的探索之路上,有幸与品德骨干教师结对,对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师徒结对,不知不觉已经有近两年的时间,这两年里,在师父的带领下,我们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上课、评课、论坛、模拟上课……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我第一次上师徒结对汇报课《我就是我》时的情景。在不断磨课的过程中,我们年轻教师犹如一棵棵幼苗,在“师徒结对”这块沃土中不断吸收着营养,使自己不断成长。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在钻研教材的前提下,不断试教,不断修改教案,从试教到正式展示,一堂课,我整整上了6次。但每次上课都有新的收获,每次修改教案后都会觉得可以修改的地方反而更多了。我反复试教后,根据师父的意见把教案改了又改,甚至精确到了学生每一个问题后会有怎样的回答,我又应该根据他们的回答作出怎样的评价与引导。当我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真正展示时,课堂的生成却总在令我始料未及,教师如果能妥善处理课堂的生成,会使课堂更加精彩。
【课堂实录】
(第一次区域展示时)
(开始时本节课进展得非常顺利,每个人的长相不同,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到后来得出结论每个人的思维不同,课堂的流程一环扣一环,课堂气氛活跃,小朋友们发言非常踊跃,且又在我的预设之内,我的点评也非常自然。接着我出示了不盲目模仿他人的环节。)
师: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这个小朋友叫朵拉,她最近不开心,“妈妈工作太忙了,都没时间给我梳头发了,就到理发店把我又黑又长的头发剪掉了,哎呀,我这个样子好难看呀,同学们一定会笑话我的。”你想对朵拉说什么?让她喜欢现在的自己呢?(小组讨论后,我请学生回答。)
生1:我觉得短头发也很好看,这样更精神呢!
生2:短头发夏天的时候特别凉快,洗起头发来也很方便。
(这時,教师根据预设的情境,问一个短头发的女生)师:这个短头发的女生,你对自己的短头发满意吗?”
生3:我觉得短头发挺好的,现在天气慢慢冷了,短头发正好可以盖住耳朵,更暖和呢!师(欣喜):“哎呀,原来短头发还有这样的功能呀!”
课上到这里,本来已经圆满达到预期了,可还有个长头发的女孩子高高地、固执地举着她的手。
师:这位小朋友还有看法?请你来说说。
生:我一直想剪短头发,可是妈妈说我剪短头发不好看,不让我剪。
(哎呀,忽然出现了这样的声音,是我之前完全没有碰到过,也预料的。这可怎么办!?忽然,我灵机一动,马上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你想对咱们班的这个小朋友说什么?
(这个班的学生很能领会老师的意图,马上说起了长头发的好处。)
生1:“长头发可以扎成各种不同的辫子,很漂亮呢!
生2:长头发披下来,到了冬天都不用戴帽子,也会很暖和。
生3:我觉得她扎长头发挺好看的。
师:(冲女孩眨眨眼睛)你听,这个男生觉得你扎辫子很漂亮呢!
(课堂气氛一下子有点缓和了……)
前排的一个小男生:既然你那么喜欢短头发,就去剪一个呗!
师:只有先喜欢自己,别人才会喜欢你。(终于有惊无险地走过这个环节。)
(第二次市展示课时)
(到了市级展示课,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再发生,我把教学语言组织了又组织,只希望滴水不漏地把这堂课平平稳稳地上下来。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新的问题竟然出在从来都是课堂高潮的学生最感兴趣的看背影、听声音“猜猜他是谁”的环节。)
师:这个游戏叫“宝贝宝贝转过来”你看看他的背影,他是我们班的哪位同学呢?
生1:赵××
生2:沈××
生3:沈××
生4:赵××
……
(最终两位同学的支持率竟然不相上下,这可怎么办?眼看着时间慢慢超出了预期,直接出示答案又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我想了想——)
师:这样吧,让这两位同学都站到前面来,背朝大家,再让大家比较分析一番。
一站上来,全班齐呼:
师:咦?是什么原因让你们全都异口同声地说是沈××呢?
生1:他们的脖子长短不一样,沈××的脖子更长一点。
生2:他们头的形状不一样,赵××的头更圆一点。
生3:他们头上的旋的位置不一样,而且沈××有两个,赵××只有一个。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仔细一比较发现的不同点还真不少,看来我们每个人都各有各的特点。
【案例反思】
这同一堂课的两次展示都让我感受到了,无论老师的预设有多细致,多精彩,课堂的生成,都远比预设更加让人意外与惊喜。通过对学生突发状况的处理,我也感觉到自己对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提升了,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品德课堂的魅力。面对突然的生成,我的觉得可以这样处理:
1、因势利导,化弊为利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肯定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就会给流畅的课堂流程造成遗憾,甚至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尤其是品德课很少有文本材料的支撑,处理这类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做到不自乱阵脚。不要因为这是公开课出现了意外状况而慌张,也不要对突发状况的出现置之不理,自管自地按照自己教案的设定上自己的课,有时候某些细节的处理会对课的成败起关键的作用。
第一次展示课中,我出示了 “朵拉短头发的烦恼”后,竟然有学生回答自己就是喜欢短头发,而不喜欢现自己留的长头发,课前并没有预设到学生有这样的反应。教师面带着微笑考虑对策,把学生抛出的“球”又传了回去,让大家解决班级中真实出现的问题。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班级同学的口,表达出老师的意图。无意中把教师创设的这一虚拟的情境,转化为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真实事例,最终更自然地得出:只有自己先喜欢自己,别人才会喜欢你,因为自信的自己最可爱。这样做正体现了品德课堂指导学生生活的理念。如果当时老师一定要把自己原先的预设强加给学生,没有留足时间让大家讨论,说服班上的这位同学,这样的处理就只是走过场,活动环节的设置只是为设计而设计,也不能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冷静理智,举重若轻
面对学生似是而非的答案,不少老师可能为了赶教学环节和时间,直接把结果出示就了事了,这样做的结果是达不到原本的教学目标。面对意料之外的生成,教师的处理是最关键的,教师首先应该冷静,不立即肯定与否定,可以面带微笑,给学生以“成竹在胸”的感觉。
在第二次的课堂展示中,学生为两个人的背影争论不休时,我没有直接出示正确答案是班上哪位同学的背影,而是宁可多花几分钟时间,把两位大家难以分辨出来的学生喊道讲台桌前一站。大家一看,就毫无异议地同意是沈同学,老师进一步追问:你为什么认为是这位同学?这时学生的回答就非常有针对性,他们的观察比平时更加细致入微,甚至观察到了头顶的旋有几个。真正体会到了每个人的长相有如此大的不同。教师从容不迫地把有争议的两个同学叫到台前,两相一比较,答案立显。
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是哪个同学的话,学生没有自己的发现感悟,对“每个人的长相各不相同”这一观点也只停留在口头或大略而已,而且教师设计的游戏趣味性也因答案的过早出示而大打折扣,因为学生的好奇心还在最高点,却一下子被扼断了。
3、珍视感受,捕捉契机
在课堂中,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准备的教案与学生对话时,在不经意间,学生往往会跳出我们预先设定的框架,令我们措手不及,给我们以毫无准备的意外。生成的课堂也许较预设的课堂乱些,但可能因此而更加精彩。
假若我在第一次案例中,不理睬这个长发女生的现实问题,直接说,“不是每个人都喜欢长头发的,你看我们班上的这个女孩子就想剪短头发。”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不顾学生的感受。我觉得品德课堂要尊重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果忽视课堂上学生的感受,漠视出现的生活中的问题,可能课堂的“回归生活”就是一句空談了。而案例二中,请两位同学上来后大家共同得出结论,到此结束,而不加以比较探究,学生对长相不同的认识,也可能只停留在五官之类的上面。教师适时抓住契机通过让他们比一比,对比后说出来的理由也更加细致了。有的说他们的脖子长短不一样,有的说他们头的形状不一样,一个同学的头更圆一点。甚至有小朋友观察到了他们头上的旋,位置不一样,一个同学有两个,另一个只有一个。这在预设中,学生直接猜对,说出来的理由根本不可能这么细致,这样的生成别样精彩。由此可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把握住课堂生成,组织好教学,会有更亮丽的风景。
真实的课堂,可能我们教师预设一千遍,却有一千零一次的生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要装在预设的套子中,而应捕捉即时飞过的瞬间,纳入临场的设计之中,巧妙灵活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之间。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在动态生成中展示生命的活力,才会在动态生成中绽放更有魅力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