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塑造与建构与教师的情绪感染力密切相关。教师的情绪感染力对学生成长起着关键作用。教师通过自己的情绪感染力正确地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方式,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明白教师的情绪感染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教育氛围,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师德;师风;情绪;感染力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塑造与建构又与教师的情绪感染力密切相关。我们经常说:“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可见,教师的情绪感染力对学生成长的关键作用。因此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我们绝不能忽视教师情绪感染力的作用。教师的情绪感染力指教师用自己的情绪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力量。根据研究表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情绪感染力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他(她)在课内或课外有意传授的东西,而且也会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他(她)自己的情绪影响。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情绪感染力的重要性。因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老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教师通过自己的情绪感染力正确地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方式,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自我情绪感染力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意义,从自我做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有意识的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注重发挥情绪感染力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一、教师必须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教师必须学会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学生都不能面若冰霜,怒容满面,而是要多一点微笑。微笑是与人有效沟通的最佳前提,教师的微笑更是与学生进行友好情感交流的首要条件。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身上产生的那种高涨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而“教师要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他自己,取决于他的活动和他对儿童的态度啊!”(《和教师的谈话》26页)在现行教育体制模式下,许多教师坚持传统的看法,始终认为:“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从而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情感沟通。古训在某些方面有其积极意义,但这绝不是说古训就一定万能,任何古训都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做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变革,才能真正体现其积极意义。同样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于教育的出发点,已经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看法:“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人的劳动技能,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把人培养成一个具有平等观念,争取文明进步的人。”而我们许多教师对“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理解实质上是建立在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上,这种理解已经悖离了教育的初衷,也是对古训的曲解。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目的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不是教学效果。要达到这个目的,主要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初衷,那么我们就会真正理解微笑之于教育教学的巨大魅力。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用微笑这种愉悦情绪来帮助学生学会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学会从正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尽可能使自己所表达的情感呈现出积极性、正面性,以自己的自信心、克服困难的乐观情绪去启发和感染学生。比如在参加学校某项竞技活动失利后,教师的言语和行动将直接决定学生对失败的态度。教师如果灰心丧气,表现出对学生的不满和失望,学生就会充满失败感,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进而对学校生活和学习产生畏惧感与挫折感。相反,教师要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失利,以高昂的情绪感染处于情绪低谷的学生,学生就会很快从低落情绪中解脱出来,建立起正确面对失败的积极心态。因此,教师不能随意地、不加节制地流露出自己的负面情感,如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忧伤、冲动、暴躁等个性情绪,也不应该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哗众取宠。要学会从正面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
二、以“爱”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情绪感染力
爱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美丽的一道风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情绪感染力,就必须从内心深处真正的热爱自己的学生。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实践也证明:没有爱的教育就是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爱的教育也一定无法实现对人的成功培养。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从根本上热爱自己的事业,从深心处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从而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指导,进而使自己的教育诉求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不会得到学生的同情;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能真切的了解学生,不能真正的转变学生的思想。许多优秀的教师,就是靠对学生的一片赤诚之心,打开学生的心扉,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心灵的创伤只能用心灵来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有用精神的甘露去涤荡,去澄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时刻牢记:以“爱”为主导,通过自己的情绪感染力把对学生的浓厚感情和责任感传递给自己的教育对象,那必将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三、善于在课堂上创设能使学生产生愉悦和振奋情绪的情景,巧妙借助课堂教学向学生传递教师的亲切和善意
“情感具有感染性。”在教学中,教师带着良好情绪去推进课堂教学,善于借助个人情绪感染力带动学生进入教学情景,会使学生得到愉快满意的情感体验,从而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丰富的情感为主导,借助眼神、动作、表情、语言等来感染学生,进而通过教师自我情绪力的感染使学生的情感积于内而溢于外,真正起到陶冶性情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就经常尝试着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文本意境,在实施教学时,让学生能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收到“披文入情”的效果,从而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的。如我在教授《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时,就注重对背景材料的挖掘,深入了解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心路,在自己充分理解了作者心灵的生命怀想后,决定采用“以情入诵,以诵启情,以情动人”的诵读教学法。以细腻唯美感性的情感基调为引导,带领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朗读,从而使学生能够入情入境,感受作者的心灵,感受母性的伟大与付出,感受生命的厚重与博大,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体会到《我与地坛》中所蕴涵的生命哲思与和谐意蕴,通过老师和学生反复的深情诵读与情绪感染的互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克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调动自己的一切积极情绪来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所谓“以情为舟达佳境,以爱为桥通心曲。”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明白教师的情绪感染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教育氛围,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师德;师风;情绪;感染力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塑造与建构又与教师的情绪感染力密切相关。我们经常说:“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可见,教师的情绪感染力对学生成长的关键作用。因此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我们绝不能忽视教师情绪感染力的作用。教师的情绪感染力指教师用自己的情绪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力量。根据研究表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情绪感染力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他(她)在课内或课外有意传授的东西,而且也会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他(她)自己的情绪影响。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情绪感染力的重要性。因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老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教师通过自己的情绪感染力正确地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方式,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自我情绪感染力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意义,从自我做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有意识的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注重发挥情绪感染力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一、教师必须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教师必须学会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学生都不能面若冰霜,怒容满面,而是要多一点微笑。微笑是与人有效沟通的最佳前提,教师的微笑更是与学生进行友好情感交流的首要条件。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身上产生的那种高涨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而“教师要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他自己,取决于他的活动和他对儿童的态度啊!”(《和教师的谈话》26页)在现行教育体制模式下,许多教师坚持传统的看法,始终认为:“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从而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情感沟通。古训在某些方面有其积极意义,但这绝不是说古训就一定万能,任何古训都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做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变革,才能真正体现其积极意义。同样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于教育的出发点,已经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看法:“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人的劳动技能,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把人培养成一个具有平等观念,争取文明进步的人。”而我们许多教师对“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理解实质上是建立在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上,这种理解已经悖离了教育的初衷,也是对古训的曲解。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目的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不是教学效果。要达到这个目的,主要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初衷,那么我们就会真正理解微笑之于教育教学的巨大魅力。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用微笑这种愉悦情绪来帮助学生学会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学会从正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尽可能使自己所表达的情感呈现出积极性、正面性,以自己的自信心、克服困难的乐观情绪去启发和感染学生。比如在参加学校某项竞技活动失利后,教师的言语和行动将直接决定学生对失败的态度。教师如果灰心丧气,表现出对学生的不满和失望,学生就会充满失败感,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进而对学校生活和学习产生畏惧感与挫折感。相反,教师要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失利,以高昂的情绪感染处于情绪低谷的学生,学生就会很快从低落情绪中解脱出来,建立起正确面对失败的积极心态。因此,教师不能随意地、不加节制地流露出自己的负面情感,如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忧伤、冲动、暴躁等个性情绪,也不应该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哗众取宠。要学会从正面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
二、以“爱”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情绪感染力
爱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美丽的一道风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情绪感染力,就必须从内心深处真正的热爱自己的学生。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实践也证明:没有爱的教育就是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爱的教育也一定无法实现对人的成功培养。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从根本上热爱自己的事业,从深心处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从而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指导,进而使自己的教育诉求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不会得到学生的同情;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能真切的了解学生,不能真正的转变学生的思想。许多优秀的教师,就是靠对学生的一片赤诚之心,打开学生的心扉,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心灵的创伤只能用心灵来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有用精神的甘露去涤荡,去澄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时刻牢记:以“爱”为主导,通过自己的情绪感染力把对学生的浓厚感情和责任感传递给自己的教育对象,那必将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三、善于在课堂上创设能使学生产生愉悦和振奋情绪的情景,巧妙借助课堂教学向学生传递教师的亲切和善意
“情感具有感染性。”在教学中,教师带着良好情绪去推进课堂教学,善于借助个人情绪感染力带动学生进入教学情景,会使学生得到愉快满意的情感体验,从而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丰富的情感为主导,借助眼神、动作、表情、语言等来感染学生,进而通过教师自我情绪力的感染使学生的情感积于内而溢于外,真正起到陶冶性情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就经常尝试着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文本意境,在实施教学时,让学生能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收到“披文入情”的效果,从而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的。如我在教授《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时,就注重对背景材料的挖掘,深入了解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心路,在自己充分理解了作者心灵的生命怀想后,决定采用“以情入诵,以诵启情,以情动人”的诵读教学法。以细腻唯美感性的情感基调为引导,带领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朗读,从而使学生能够入情入境,感受作者的心灵,感受母性的伟大与付出,感受生命的厚重与博大,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体会到《我与地坛》中所蕴涵的生命哲思与和谐意蕴,通过老师和学生反复的深情诵读与情绪感染的互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克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调动自己的一切积极情绪来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所谓“以情为舟达佳境,以爱为桥通心曲。”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明白教师的情绪感染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教育氛围,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