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当前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入手,认为物质主义潮流、功利思想、就业压力等因素造成英美文学教学陷入困境。鉴于此,本文探索在基础阶段设置英美文学课程的现实条件。
关键词:基础阶段;英美文学课程;现实条件
1 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物质主义潮流的冲击下,曾经是高校英语专业支柱课程的英美文学课受到冷落。针对这一现状,许多教育界人士表示忧虑。学者们普遍认为现在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似乎越来越强调语言的工具性,越来越突出英语教和学的过程中实用性和功用性。学生只重视语言的物质形式或物质外壳,而丢掉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有割裂语言、文学、文化的倾向,甚至出现了背离人文主义教育传统的趋向。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界一些有识之士已然注意到学术中的功利主义现象,并进行思考与研究。归纳起来,可以看出学者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2.1 强调文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虞建华(2010)指出“文学并不是‘致用’的东西,而是一门‘致知’的学科。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语言的艺术反馈经验,提供人与社会的观察窗口,它的影响力不是直接的,而是深远的;不是物质层面的,而是精神的;不是可以明显感知的,而是潜移默化、无处不在的。”白锡汉(2000)认为“作为传播文学知识最主要手段之一的文学课,如果教学方法得当,教材有科学性,也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2.2 指出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的困境。
耿文忠(1999)尖锐地指出“有商业利益在幕后操纵着的文化生活造就人们的精神与情感生活的日益平面化、感官化乃至粗俗化”。华南理工大学刘波、李莉(2005)也撰文指出“外国文学教学受到轻视甚至被忽视,大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喜爱近年来几乎降到了冰点。许多外语院系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被改头换面,有的甚至完全放弃了文学教学内容”。
2.3 提出解决英美文学教学困境的办法。
刘富丽(2004)从理论层面提出英美文学教学可在语言层、文化层和批评赏析层展开。仅有少数学者从实践层面指出解决办法,如王学文(2002)探讨了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模式: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打破学科界限,联系实际,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考试方法。程爱民等(2002)在调查报告中指出“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的兴趣应当从学生一进入大学时就开始培养”。
笔者认为以上学者进行的探索值得借鉴,但是也存在局限性。因此,笔者对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设置英美文学课程的可行性进行调查,探索目前具备的现实条件。
3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设置英美文学课程的现实条件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全民学习英语的热潮,英语课不仅在大学、中学、小学开设,甚至进入到学前教育阶段。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他们的英语水平普遍提高,已经具备听说、阅读、书面表达等基本能力,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其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更为扎实,在基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借助工具书,他们完全有能力阅读并欣赏英美文学作品。而且,英语专业的新生刚刚入校,对大学生活充满愿景,学习热情高涨,抓住这样的宝贵时机,学生的知识体系将更加完整,语言技能将大大提升。
其次,在新形势下,中国的各个高校愈加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特聘教授平洪的一次讲话为例,他指出:“全人教育”(whole-person),即不仅要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更要努力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质,提升综合素质。他还大胆地建议:可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英语相关知识与能力,例如:中外社会文化、语言学及文学知识。
除此之外,各个高校有丰富的英美文学教学经验的教授及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文学专业出身的教师越来越多,以他们的学识和教学技巧,是有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技能,增强其文学作品理解力的。值得一提的是,英语教学环境愈加优越,多媒体设施完善,图书馆藏书不断丰富,都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设置英美文学课程提供了现实的条件。
4 结语
从学生素质到师资水平,我们发现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设置英美文学课程已初步具备相关条件,这为今后的英美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本文系2014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校级课题成果,项目编号:N2014086。
参考文献:
[1] 白锡汉.英美文学教学及语言能力的关系研究報告[J].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0 (5): 65-69.
[2] 程爱民 徐劲 柯可 唐晓忠. 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 外语研究,2002 (1):17-18.
[3] 耿文忠.关于外国文学教学的一些浅见[J].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1999 (3):3-4.
[4] 刘波 李莉. 高校外语专业外国文学教学的尴尬与出路[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4):132-137.
[5] 刘富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三维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2):151-153.
作者简介:刘君(1986-),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学、教学法。
张涛(1983-),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教学法。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关键词:基础阶段;英美文学课程;现实条件
1 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物质主义潮流的冲击下,曾经是高校英语专业支柱课程的英美文学课受到冷落。针对这一现状,许多教育界人士表示忧虑。学者们普遍认为现在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似乎越来越强调语言的工具性,越来越突出英语教和学的过程中实用性和功用性。学生只重视语言的物质形式或物质外壳,而丢掉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有割裂语言、文学、文化的倾向,甚至出现了背离人文主义教育传统的趋向。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界一些有识之士已然注意到学术中的功利主义现象,并进行思考与研究。归纳起来,可以看出学者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2.1 强调文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虞建华(2010)指出“文学并不是‘致用’的东西,而是一门‘致知’的学科。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语言的艺术反馈经验,提供人与社会的观察窗口,它的影响力不是直接的,而是深远的;不是物质层面的,而是精神的;不是可以明显感知的,而是潜移默化、无处不在的。”白锡汉(2000)认为“作为传播文学知识最主要手段之一的文学课,如果教学方法得当,教材有科学性,也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2.2 指出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的困境。
耿文忠(1999)尖锐地指出“有商业利益在幕后操纵着的文化生活造就人们的精神与情感生活的日益平面化、感官化乃至粗俗化”。华南理工大学刘波、李莉(2005)也撰文指出“外国文学教学受到轻视甚至被忽视,大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喜爱近年来几乎降到了冰点。许多外语院系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被改头换面,有的甚至完全放弃了文学教学内容”。
2.3 提出解决英美文学教学困境的办法。
刘富丽(2004)从理论层面提出英美文学教学可在语言层、文化层和批评赏析层展开。仅有少数学者从实践层面指出解决办法,如王学文(2002)探讨了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模式: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打破学科界限,联系实际,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考试方法。程爱民等(2002)在调查报告中指出“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的兴趣应当从学生一进入大学时就开始培养”。
笔者认为以上学者进行的探索值得借鉴,但是也存在局限性。因此,笔者对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设置英美文学课程的可行性进行调查,探索目前具备的现实条件。
3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设置英美文学课程的现实条件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全民学习英语的热潮,英语课不仅在大学、中学、小学开设,甚至进入到学前教育阶段。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他们的英语水平普遍提高,已经具备听说、阅读、书面表达等基本能力,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其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更为扎实,在基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借助工具书,他们完全有能力阅读并欣赏英美文学作品。而且,英语专业的新生刚刚入校,对大学生活充满愿景,学习热情高涨,抓住这样的宝贵时机,学生的知识体系将更加完整,语言技能将大大提升。
其次,在新形势下,中国的各个高校愈加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特聘教授平洪的一次讲话为例,他指出:“全人教育”(whole-person),即不仅要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更要努力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质,提升综合素质。他还大胆地建议:可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英语相关知识与能力,例如:中外社会文化、语言学及文学知识。
除此之外,各个高校有丰富的英美文学教学经验的教授及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文学专业出身的教师越来越多,以他们的学识和教学技巧,是有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技能,增强其文学作品理解力的。值得一提的是,英语教学环境愈加优越,多媒体设施完善,图书馆藏书不断丰富,都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设置英美文学课程提供了现实的条件。
4 结语
从学生素质到师资水平,我们发现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设置英美文学课程已初步具备相关条件,这为今后的英美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本文系2014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校级课题成果,项目编号:N2014086。
参考文献:
[1] 白锡汉.英美文学教学及语言能力的关系研究報告[J].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0 (5): 65-69.
[2] 程爱民 徐劲 柯可 唐晓忠. 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 外语研究,2002 (1):17-18.
[3] 耿文忠.关于外国文学教学的一些浅见[J].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1999 (3):3-4.
[4] 刘波 李莉. 高校外语专业外国文学教学的尴尬与出路[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4):132-137.
[5] 刘富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三维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2):151-153.
作者简介:刘君(1986-),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学、教学法。
张涛(1983-),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教学法。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浙江 绍兴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