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 激思 激情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对学习抱着一种乐学的态度多么重要。然而语文教学中也经常存在机械而乏味的场景,学生很难从中寻得趣味,更谈不上乐学。如能在课堂中加入灵活多变的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学善思,愉快地达到教学目标,岂不善哉?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致


  语文教学注重感悟。感悟需要创设情境,进入情境,从而理解情感,体会感情。比如通过播放音乐、古诗、故事等手段导入新课或穿插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并积极地展开思考。
  低年段的小孩子喜好听音乐和故事,总是有着探究新事物的强烈欲望,也常常希望向别人表达自己熟悉的事物。于是,语文教学中我常常结合教学内容引入情境,让孩子们觉得语文课不是枯燥乏味的拼音、字符,而是有意思的体验。如教学《家》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蓝天白云、泥土种子、森林小鸟、小河鱼儿等画面,让学生直接体会它们间的亲密关系。再播放音乐,让学生在优美和谐的音乐声中很自然地走进大自然柔美的意境。在画面与音乐的熏陶中,学生深刻感悟到,只有在蓝天的怀抱里白云才会觉得温馨。继而让孩子们自行分析森林和小鸟、小河和鱼儿、泥土和种子间的密切关系,这些联想和描绘,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还使得他们在朗诵时情感也更加充沛。

二、依据字理,激发识字思维


  汉字历经五千多年的沉淀,成为传承华夏文明与文化的基础。一个个别具匠心的汉字充满了诗意,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与魅力,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更是世界文明宝库里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宝。让孩子们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培养他们学习母语的兴致,其基础就是“识字”。
  对于教师而言,识字教学看起来很易操作,然而稍不用心便会进入“独体字有多少画,合体字是什么结构”的呆板教学模式中。低年段的学生,爱新异,好变化,若生字教学的策略太过单一,趣味性过低,学习效果就不会理想。在低年段的识字教学中,我经常依据字理来和孩子们一块儿“玩味”汉字。
  1.图字对照,象形识字。汉字的构成一般来说是先有象形,然后派生出指事、会意、形声乃至假借、转注。独体的象形字拥有着极强的组构功能。而教好象形字,对后面五种汉字的学习十分重要。通过溯源,将这些象形字的形象以图画(简笔画或概括的抽象画)与汉字对照的方式施教,既能让学生深刻地了解这些汉字所代表的实物的特点,又可以建立起图与字之间的联系。
  如教学《识字3》时,我就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画与图形来教学汉字“舟”“竹”“石”“泉”“川”“燕”。教学开始时,我先简洁地告诉学生:在古代,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我们的祖先得把见到的事物与碰到的事情记下来。可那时汉字还尚未产生,聪慧的祖先便把见到的东西画下来,这种通过画图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字便是“象形字”。紧接着我便放手让学生看图观察与想象,发现图画与汉字之间的联系。
  2.利用转盘,形声识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汉字是形声字,熟悉了组字率较高的象形字,以及它作为形旁时的意义时,就可以更快、更牢地识记偏旁各异的形声字了。我经常在课堂中突显这些形声字的字理特点,充分利用转盘,变更偏旁进行识字教学。
  一下《识字4》便是一篇集转盘图、字谜歌、插图于一体的识字课文。然而,在教学中,部分老师会花费大部分时间在字谜的诵读与理解上。我则认为,对四个偏旁的理解才是教学形声字的根本,而不仅仅是理解与学会一首朗朗上口的字谜歌。因而在第一课时,我准备了一个自制的转盘。短短的一节课既热闹又充实,不仅让孩子们知道了不同的偏旁代表不同的意思,还让他们了解到每一个偏旁的背后都有不一样的文化内涵。相信老师若长期坚持突显形声字的字理特点教学,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即便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以根据它的偏旁“望文生义”了。
  3.合理分解,会意识字。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成的一个新汉字。但由于其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交叉错综,因而在教学中常常会给老师们带来很大的困扰。小学语文教学中遇到的会意字都比较简单,且大部分的会意字属于同体会意字与异体会意字两种类别,只要合理分解这些会意字,便会给识字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下《识字7》便是有关同体会意字的识字。学生在理解“人”与“木”的基础上,能够把“从、众、林、森”分解便会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意思,最后再加上顺口溜似的儿歌的辅助,更能加深对同体会意字的理解。

三、周有所诵,激发阅读热情


  “誦读,是儿童深入学习语言,并通过语言‘悟道’的最朴素、最可靠的途径”,确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感悟文章的意蕴,并不需要老师的时刻告知。
  从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为了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我前后想了好几个办法。先从班级图书角的布置开始,把我们的图书角装扮得漂漂亮亮的,让孩子们喜爱上这个小小的温馨角落。再从挑选的书目开始,选低年段孩子爱看的绘本童话与儿歌,让孩子主动去书架前接触书籍。最后自掏腰包,每人发一本精美的阅读摘记本,孩子们从此开始对看书感到新奇而有趣了起来。
  先带着他们做几次阅读摘记,之后每周让他们利用周末做一张读书卡。一张A4纸上,一半是文字记录,记录自己读的书名、作者、阅读时间、抄录的好词或佳句、阅读感受;一半是绘画记录,画上阅读书目中的人物或事物。
  蒙台梭利曾说过,若经常举行“连续性的活动”,几乎会如魔杖一般打开小孩子天赋正常发展的大门。就在我们班级这一周一次的制作读书卡的连续活动中,我见到有些孩子已经悄无声息地发生了些许变化。汉字与拼音的错误率降低了,书写变得一丝不苟了,读后感写得丰富了,好词、好句会分辨了,甚至有些孩子能够辨别出哪些是成语了。看着孩子们的点点进步,我真是有些激动。其实,孩子们读的书籍中蕴含了怎样的道理,他们能懂得几分?这实在是不重要。因为在那些朦胧的时刻,分析字词、解释句子真是煞风景的。我其实也知道不少孩子是在“滥竽充数”,但有什么能比得上这种“不求甚解”的熏陶更为重要呢?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也曾有言:要尽量使孩子们“在快乐中掌握知识”,让求得知识的过程变得愉快,即便无人监督与催促,也能自学不辍。课堂上教师营造良好的情境,以美妙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致;识字教学中,依据字理,将抽象的汉字形象化、趣味化,激发学生品析汉字的思维;周有所诵,在频繁的阅读中激发学生感悟文字的热情。若能课课从这三方面着手,相信小学低年段学生必能乐于学习语文,乐于探知语文,乐于感悟语文。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题”和“目”的解释为:“题”,额也;“目”,人眼也。额头和眼睛都是人体中最突出醒目的部位,文章的题目也先于文章结构和思想感情映入读者的眼帘,它是张僧繇笔下龙的眼睛,是文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文章题目的重视,很多学生多套用常见的作文题目,如《难忘的一件事》《我最喜欢的一堂课》等,而缺少一种基于一篇文章自身的特点,对题目进行精心设计的意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它丰富的人文内涵。而新课标的课堂应该是“阅览室”,是“工作坊”,是“聊天室”,是“大平台”,是“旅游线”,更是“游戏场”。其中,“综合”性学习之“综合”除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整体提升等方面的“综合”,更应该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
期刊
习近平主席考察北京师范大学祝贺第30个教师节时指出:“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古代的诗词,如何在孩子心底生根,如何在他们的生命里留下印记,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诗词教学要以“诗”“词”的形式打开。一、初识诗词的形式  诗、词的外部形式是不同的。格律诗最
期刊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正处于乳牙换恒牙的时期,古人把此年龄段的孩子称作“龆龀”。这时的孩子渴望了解世界,渴求展示自我,正当知识构建和人格形成的黄金时期。国学启蒙应始于龆龀,让小学低年级学生接受国学的浸润,烛照他们的内心,开启他们的心智。为此,我们精心编撰了国学校本教材。我们学校的国学校本教材有四大特点:择善而从,有助于帮助孩子日常生活中选择好的学,照好的做;博学于文,能启迪孩子的心智,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期刊
《背影》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当我们习惯了基于参考书而去构建那个伟大的背影时,常常会忽视了学生视角下的阅读感受。其实有时候从学生的视角去构建另一个属于读者的背影,对文本理解乃至于对教师教学来说,也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轮教背影,一个学生在课本上写下一句话,让笔者久久回味,这句话是“记住背影,只因在身后凝视”。起初理解这句话时,还只是意象性的,后来与学生交流,才知道背后有着更为丰富的意义。一、背影,
期刊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表现了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更美,它在美化、滋润万物的同时蒸发牺牲了自己,赞扬了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纵观全文,如果要寻找表达上有特殊之处的句段,最醒目的无疑是全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
期刊
分析一篇课文,通常需要抓住课文中最重要的描写对象去进行,对于以写人物或某个故事情节的文章而言,抓住人物的语言及其行为进行分析,则可谓是抓住了牛鼻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发现一些经典作品的人物形象其实已经固化,导致的直接结果可能就是教师过于任务化、程式化的教学,冲淡了学生应有的内在思考。显然,这是不恰当的。在《雷雨》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从人性角度,基于学生的生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
期刊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云雀的心愿》,用细腻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个生动的科普故事。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流畅,学生无论是了解内容还是体悟感情,难度都比较小。新基础教育理论提醒我们,怎样用好教材,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这一文本的难度在哪里。我们教师如何用好文本的价值,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引导学生了解文本内容和体悟感情。和一位新教师三次磨课《云雀的心愿》,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引进“文体改编”,实现“勾连文本
期刊
翻开一本本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细细品味每篇文章的题目,不难发现这些课题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因此近一年来,我一直摸索着由解题入手寻找阅读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切入点选得佳,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会给整个教学流程带来便利,从而达到正确、深入,有创意地解读文本的功效。一、从对文题的补充切入解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些叙事、写景散文和小说的题目是以一个名词出现的,从这些文
期刊
萧红笔下那个只属于她和祖父的园子,充满了欢乐和自由。这令我陷入沉思:如果我也为学生创建一个这样的“写作后花园”,让他们在其中自由嬉戏,交流,成长,岂不是甚好?几经思量,毅然走上探索之路。几经周折,终见成效,甚是欢喜!一、把耳朵叫醒——听、写经典故事  五(3)班这群孩子还真是一群让人不省心的“小人精”。“你不要追!”“你不要打!”……課间一片混乱。到底怎样做才能让他们静下来呢?我陷入沉思。俗话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