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表现了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更美,它在美化、滋润万物的同时蒸发牺牲了自己,赞扬了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纵观全文,如果要寻找表达上有特殊之处的句段,最醒目的无疑是全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这三个自然段都是写小动物对小露珠外表的赞美,其显性的特殊性在于——三段话呈并列式铺排,追求着整齐划一。先看语言结构,三个自然段几乎相同,双引号里面的话语部分都是由结构、字数相同的两个分句组成,提示语都是后置,也就第一自然段的提示语多了一个“大”字。再看语言内容,相同部分为“‘早哇,像( )那么( )的小露珠’。( )上的( )对小露珠说”。如果说这三个自然段语言内容的相同部分是一首歌中的旋律,不同部分就是填上去的歌词了。
在表达上,这三个自然段除了有以上显性的特殊之处,深入品读,会发现还有其隐性的值得赏析之处。
其一,三个自然段排序赏析。这三段内容能否交换顺序?这三个自然段无论怎么调换顺序去读,感觉没有什么不妥。其实不然。这三个自然段从顺序上说也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三个自然段中的小动物第一个是青蛙,两栖类,能生活在水里;第二个是小蟋蟀,生活在陆地;第三个是蝴蝶,翩翩起舞是其明显的特征,能飛行在空中。从生存的空间上看三个小动物,其出场遵循着“ 水里——陆地——天空”的顺序。达尔文的进化论就告诉我们,动物就是由水里走向陆地,最后飞上天空,因此文中三种小动物的出场即三个自然段的排序契合着自然的法则。再看“小露珠”本就是自然现象,文中“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披着云霞的太阳公公”“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无不向我们呈现出自然的画面,展示着大自然独有的魅力。“自然”是这一课潜藏着的语境,因此契合自然法则的三个自然段的排序就显得与文本融通了。
其二,小动物选择赏析。三种小动物的选择也是有其考量的。先看这三段内容中的三种小动物分别来自水上、陆地、空中,代表着水上、陆地、空中小动物,涵盖了水陆空,很好地呼应了第五自然段 “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中的“都”字。无疑,这三种小动物的出现才让“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这一结论显得更有逻辑性。如果少了代表水里、陆地、空中三个空间里的任何一个小动物,就得出结论“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显然感觉还不够。就好比要印证一个观点,从纵向和横向上来举例时,最好要涵盖古今中外(苏教版五年级课文《学与问》为了说清知识是用来学的,举的例子中就涵盖了古今中外的人物);如果从性别和年龄上来举例,最好要包含男女老少(苏教版五年级课文《谈礼貌》为了说明讲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举的例子中人物就涵盖了男女老少)。所以这里的三个小动物的选择体现了作者在语言材料选择上思维的严密性。选择这三种小动物来论证“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也显得更圆融,更有说服力。
其三,提示语后置赏析。提示语放前面、放后面也不是随意的,语序的背后潜藏着风景。从文本内容来看,将招呼的内容放前,小露珠的特点先入,有利于突出本课的重点核心——小露珠的特点。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角度说,这三段话也属于提示语后置的例子,整齐划一的并列三次提示语后置,给人清晰的记忆,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学好提示语后置的用法,显而易见提示语后置的例子功效就得到了充分发挥。从文本所描述的情境来看,小露珠所处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是还没注意到这些小动物,倒是会先听到它们的招呼声;生活中被招呼的人未见招呼之人,先闻其声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这里提示语后置更适合语境。
其四,“大”字使用赏析。第二自然段中的“大”字很突兀,其实作者完全可以把形容荷叶外形“大”的“大”字去掉,去掉后第二自然段中的提示语就变成了“蹦到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是14个字了,与三、四自然段中的提示语的字数就一样了,显得更有整齐划一的美感,而这二、三、四自然段偏偏追求的就是整齐划一。为什么偏偏不将“大”字去掉呢?首先去找与“大”有密切关系的字词,显然文中的“小”是显著的一个;题目“小露珠”就含有“小”,形容 “蟋蟀”“蝴蝶”“青蛙”也用到了“小”,“ 小”显得可爱,浓厚了课文的童真童趣,融通着孩子幼小的心,会让孩子们对“小露珠”更有亲近感,有利于他们披情入文,因此“小”在这一课的作用举足轻重,突显出来更好。那么在第二自然段中加一个“大”字(全文就只有这一处有“大”字),“大”字就与“小”形成了鲜明对比,就能很好地突显文中的“小”。这也传达出一个观点,内容与形式的把握中,内容应重于形式,形式应服从内容。
如果说以上赏析还有点道理的话,那二、三、四自然段就充分体现了作者语言文字运用的智慧,只是在笔者看来,这三个自然段还需改一个字。
这三个自然段中写到小动物的动词,分别是“蹦到”“爬到”“落在”,这三个动词中后面的一个字有两处用“到”,一处用“在”,这里可以把 “在”改成“到”,这样三个自然段中都是“到”,整齐划一。或者把“爬到”中的“到”改成“至”,三个自然段中分别就是“到”“至”“在”,这样三个自然段对于差不多意思的字各有表达,体现我们母语的丰富性。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行宫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这三个自然段都是写小动物对小露珠外表的赞美,其显性的特殊性在于——三段话呈并列式铺排,追求着整齐划一。先看语言结构,三个自然段几乎相同,双引号里面的话语部分都是由结构、字数相同的两个分句组成,提示语都是后置,也就第一自然段的提示语多了一个“大”字。再看语言内容,相同部分为“‘早哇,像( )那么( )的小露珠’。( )上的( )对小露珠说”。如果说这三个自然段语言内容的相同部分是一首歌中的旋律,不同部分就是填上去的歌词了。
在表达上,这三个自然段除了有以上显性的特殊之处,深入品读,会发现还有其隐性的值得赏析之处。
其一,三个自然段排序赏析。这三段内容能否交换顺序?这三个自然段无论怎么调换顺序去读,感觉没有什么不妥。其实不然。这三个自然段从顺序上说也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三个自然段中的小动物第一个是青蛙,两栖类,能生活在水里;第二个是小蟋蟀,生活在陆地;第三个是蝴蝶,翩翩起舞是其明显的特征,能飛行在空中。从生存的空间上看三个小动物,其出场遵循着“ 水里——陆地——天空”的顺序。达尔文的进化论就告诉我们,动物就是由水里走向陆地,最后飞上天空,因此文中三种小动物的出场即三个自然段的排序契合着自然的法则。再看“小露珠”本就是自然现象,文中“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披着云霞的太阳公公”“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无不向我们呈现出自然的画面,展示着大自然独有的魅力。“自然”是这一课潜藏着的语境,因此契合自然法则的三个自然段的排序就显得与文本融通了。
其二,小动物选择赏析。三种小动物的选择也是有其考量的。先看这三段内容中的三种小动物分别来自水上、陆地、空中,代表着水上、陆地、空中小动物,涵盖了水陆空,很好地呼应了第五自然段 “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中的“都”字。无疑,这三种小动物的出现才让“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这一结论显得更有逻辑性。如果少了代表水里、陆地、空中三个空间里的任何一个小动物,就得出结论“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显然感觉还不够。就好比要印证一个观点,从纵向和横向上来举例时,最好要涵盖古今中外(苏教版五年级课文《学与问》为了说清知识是用来学的,举的例子中就涵盖了古今中外的人物);如果从性别和年龄上来举例,最好要包含男女老少(苏教版五年级课文《谈礼貌》为了说明讲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举的例子中人物就涵盖了男女老少)。所以这里的三个小动物的选择体现了作者在语言材料选择上思维的严密性。选择这三种小动物来论证“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也显得更圆融,更有说服力。
其三,提示语后置赏析。提示语放前面、放后面也不是随意的,语序的背后潜藏着风景。从文本内容来看,将招呼的内容放前,小露珠的特点先入,有利于突出本课的重点核心——小露珠的特点。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角度说,这三段话也属于提示语后置的例子,整齐划一的并列三次提示语后置,给人清晰的记忆,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学好提示语后置的用法,显而易见提示语后置的例子功效就得到了充分发挥。从文本所描述的情境来看,小露珠所处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是还没注意到这些小动物,倒是会先听到它们的招呼声;生活中被招呼的人未见招呼之人,先闻其声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这里提示语后置更适合语境。
其四,“大”字使用赏析。第二自然段中的“大”字很突兀,其实作者完全可以把形容荷叶外形“大”的“大”字去掉,去掉后第二自然段中的提示语就变成了“蹦到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是14个字了,与三、四自然段中的提示语的字数就一样了,显得更有整齐划一的美感,而这二、三、四自然段偏偏追求的就是整齐划一。为什么偏偏不将“大”字去掉呢?首先去找与“大”有密切关系的字词,显然文中的“小”是显著的一个;题目“小露珠”就含有“小”,形容 “蟋蟀”“蝴蝶”“青蛙”也用到了“小”,“ 小”显得可爱,浓厚了课文的童真童趣,融通着孩子幼小的心,会让孩子们对“小露珠”更有亲近感,有利于他们披情入文,因此“小”在这一课的作用举足轻重,突显出来更好。那么在第二自然段中加一个“大”字(全文就只有这一处有“大”字),“大”字就与“小”形成了鲜明对比,就能很好地突显文中的“小”。这也传达出一个观点,内容与形式的把握中,内容应重于形式,形式应服从内容。
如果说以上赏析还有点道理的话,那二、三、四自然段就充分体现了作者语言文字运用的智慧,只是在笔者看来,这三个自然段还需改一个字。
这三个自然段中写到小动物的动词,分别是“蹦到”“爬到”“落在”,这三个动词中后面的一个字有两处用“到”,一处用“在”,这里可以把 “在”改成“到”,这样三个自然段中都是“到”,整齐划一。或者把“爬到”中的“到”改成“至”,三个自然段中分别就是“到”“至”“在”,这样三个自然段对于差不多意思的字各有表达,体现我们母语的丰富性。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行宫中心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