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悦读教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spor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上大多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法:一种是教师唱“独角戏”,第二种是让学生自由学习、理解、翻译。这些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死板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谈“古文”色变,失去了学习文言诗文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既不能举一反三,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更不能触类旁通,活学活用。
  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状况,笔者尝试着对文言文进行“悦读”教学,以“读”作为最主要的语文教学方法,老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自主阅读,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不仅客观地了解,而且有亲切的体会,在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从而让学生既喜欢阅读文言文,又会自主阅读文言文。
  首先,启发学生的内动力,激发文言文的悦读兴趣。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阅读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求知、审美、休闲、消遣等等),也是多层次的,更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不能强行划一地要求统一,对同一年级的学生,也应尊重他们对于阅读需要的不同要求。无论为考试而读,还是为兴趣而读,或者是为获得他人的赞许和肯定而读,或者是为了获得关于人生修养的知识而读,都应该赢得支持和鼓励。强行地要求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了单一的高远的目的而读,反而易打消他们阅读的兴趣。当感受到阅读是与古人、今人对话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后,产生阅读的强烈欲望,阅读的需要就转化为阅读的持续动力。
  文言文“悦读”教学就是改革程式化的课堂结构,贯彻阅读教学整体化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读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分小组读外,还可以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快读、慢读、高声读、轻声读、模仿读、限时读、自选读以及摇头晃脑读、指手画脚读等。如在学习《公输》时,公输盘和墨子尖锐激烈的对话,就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蒲松龄的《狼》,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即可以让学生表演朗读。学习《〈论语〉十则》则可以让学生摇头晃脑读……如此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乐、读之以趣、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真正乐趣。
  其次,尝试四读法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
  一篇文言文的教学,其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并积累重要文言词汇,理解重要句子和课文内容,感受传统文化精髓等。本人在教学中摸索出了“四读法”的模式组织教学:初读——扫清字词障碍;精读——理解文章内容;品读——赏析评价文章;回读——积累好词美句,总结学习收获。
  1、初读
  学生初步接触课文,旨在扫清语音、句读障碍。可采用“录音带(或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正音—学生再读课文—教师纠正语调、句读—学生顺读课文(效果检测)”的教学流程。
  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要进行科学指导,包括纠正读音,读准节奏,理解文意,粗知文章思路等。
  ①读准字音:要注意,A、通假异读B、古音异读(常常涉及到古代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比如“可汗问所欲”。)C、破音异读(指通过改变字音的办法来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一种异读,如“燕山胡骑鸣啾啾”)。
  ②读好节奏:诵读文言散文,确定停顿的主要依据是文句的意义,只有正确理解句意,才能做到不读破句。有三种情况学生容易读错:A、名词作状语时,“其一犬坐于前”。B、现代汉语中是合成词,在文言文中是单音词的,诵读时要停顿,如“今齐地方千里”。C、句首的虚词,往往起统领全句作用的,应在其后有停顿,譬如“故天将降大任”,“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精读
  在整体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读出语气、情感。
  A、要读出语气和语势,就要先把握表陈述、表感叹、表祈使的各类语气词。例如,“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全句用两个感叹句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慨以及迫切期望改变这种不合理现状的强烈感情。
  B、要读出语调升降、语速快慢和语音轻重。如教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前三节基本用降调,但降中有逐层递升,语速宜缓慢,诗中“怒”“三”“洒”“挂”“飘”“老”“忍”“抱”等字须重读,读出风之大、茅草翻飞的意境;“呼——不得——”“自——叹——息——”等字须拖长读音,读出杜甫面对群童抱茅无可奈何的情状来。后一节用升调,语速适中,“安得”“重读”“死——亦足”中“死”字须拖长读音。这样处理,能读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来,较好地表达出诗歌的情意。
  C、要读出情感。①联系作者生平。杜甫40多岁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当时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只写自己的不幸,而且推己及人,想到在这风雨之夜,普天之下还有更多像他这样处于困苦(或者更糟糕)的境地的人。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能真切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思想。②结合时代背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历来被认为表现了仁者贤士崇高的人生境界。结合时代背景,我们会更加敬佩范仲淹这位封建时代的政治家。宋仁宗五年,范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保守派的权益,被免去了参知政事的职务,贬放邓州。这种情形下,创作了“先忧后乐”的名句。遭贬而不自弃,身处草野而不改其志,结合时代背景,方能对其文有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读出情感也就水到渠成了。
  3、品读
  所谓“品读”,就是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品味、赏析。其主要目标是:就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等方面对文章进行一些文学和美学的鉴赏性朗读。
  我们强调诵读者不是文章的旁观者,而应该是积极热忱的感受作品,用自己的心去体味作品内涵的参与者。一个字、一个词,在诵读者的心目中,不应该仅仅是白纸黑字、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有生命的客体、有活力的具象。诵读者应该读出古人那种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纯真的心灵、博大的胸怀;诵读者也要能激荡读者的胸怀、陶冶读者的性情,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高读者的精神境界,从而修身养性,其乐无穷。记得有一个老师在教《归去来兮辞》时,联系辞赋的语言特点,讲究诵读吟咏,入境体情,采取自由读、接力读、齐读、思读、比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体会文本语言的妙处。那么,如何来品读呢?
  ①品味“词”。学习《小石潭记》中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如果从学习文言文知识的角度,教师会重点讲“清”的词义,然而从品味语言的角度,则应重点品评“清”的丰富内涵。柳宗元一再遭贬,心情抑郁,看到如此幽深冷寂的环境能不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吗?这“清”既是环境的特点,也是作者内心的写照。这样品味,就能入情入理,深入到语言的内部,学生的所得也才是深层次的。②品味“句”。 学习《唐雎不辱使命》,唐雎听了秦王的威胁后,对秦王说:“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为了国家利益,不惜以死相拼,义正词严,凛然不可侵犯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③品味“段”。《小石潭记》的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往来翕忽”等,表面上写鱼,细细品味这一段,又可感悟到处处体现了水的清澈。
  4、回读
  就是在课文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背读课文,积累好词美句,总结学习收获。文言文教学应当在扫除字词理解的障碍之后,进行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写作技巧的分析鉴赏,让学生在古代文化背景中去领悟文章的主旨意蕴,帮助学生汲取古代语言的精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从而获得独特的文化体验。
  学生在读的时候可介入想象,理解景画;介入情感,把握基调。通过回读唤醒吟诵者对事物情景的回忆与展望;融入自己的感情,体会作者的感情基调,在一边又一边的美读中逐渐受到感染。如在教学《世说新语·咏雪》一文时,向学生提出探究讨论的问题:太傅对于谢朗和谢道韫的两个比喻未做出评价,只是一笑而过,那么你认为作者的态度如何,为什么?如果让你来评价,你觉得哪个比喻更好,为什么?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带着问题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亲切。
  最后,获得成功体验,产生更强烈的阅读冲动。
  文言文的“悦读”教学,需要让学生有成功的阅读体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并不仅由求知欲推动,很多时候,成功的感受与体验更能激发与维持阅读活动的继续进行。所谓成功,既指学生对成功的机会的期望,更指学生在超过他人过程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机制,比如写读书心得、读书笔记、记录朗读过程,开展读书报告会以交流读书成果,开展辩论赛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在阅读中参与共同活动,在活动中担任角色,及时在成功的渴望中获得切实的成功体验,产生更强烈的阅读冲动,真正实现文言文“悦读”教学的目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希望教师们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实践,不断验证,不断改良,以使文言文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
  
  蒋兴娟,教师,现居浙江绍兴。
其他文献
国家领导人近期多次倡导的“包容性增长”是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价值导向,其核心理念是“共享性”,以人为本,使经济发展回归增长本意,使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并且追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教育领域是什么样的?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局面。然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改革的矛盾异常突出:专家的理想化教育教学理念、社会的功利化
江教授的讲座从各方面讲述了音乐文化品位的涵义和意义,本文将从歌词对音乐文化品位的重要性方面论述。本文从歌词的起源,到歌词本身的内容和意义,再到对无词歌的音乐理解方
2007年9月22日,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在北京隆重举办“演艺设备工程企业综合技术能力等级评定暨招投标论坛”.文化部、建设部、民政部、北京市文化局、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高中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必修课体现课程的均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发掘、保护和传承一向是一个严肃的课题,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则更多的承受着来自当今社会各个层面上的威胁,本文通过对贵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某种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错觉有很多种,如视错觉、听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方位错觉等。  错觉的产生有其客观原因,都是知觉对象受背景条件干扰的情况下发生的,是知觉情景发生了变化的结果。错觉的产生也有主观原因,如时间错觉中“光阴似箭”或“度日如年”,当前知觉与经验中的矛盾,思维推理上的错误等。在实践活动中,错觉被广泛利用,错觉入诗的现象非常普遍,无论古诗还是当代诗
在西方音乐古典时期,除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大师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外,在当时还有很多闻名于欧洲的钢琴家、作曲家。他们有些是处于古典风格的形成时期,有些是在浪
There may be a lot more water and ice on the moon than we thought, accord-ing to a recent study.rnResearchers fro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期刊
在新的时代,中学生的阅读内容非常丰富,虽然阅读面宽了,阅读的东西多了,可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却没有明显提高。这就牵涉到阅读的有效性问题了,就有效阅读这个课题,我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