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中心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调查分析,提出了以学校、院系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
2010年12月,我们进行了一次学生就业现状抽样调研。在问卷调查中,发放问卷600份,调查对象的选择兼顾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地域的在校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回收有效问卷586份,回收率为97.67%。
一、我院大学生就业总体状况分析
1.“一次就业定终身”是许多人的就业愿望
在最困扰大学生的问题中,49.1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12.67%的学生觉得是“人际关系”;18.83%的学生选择了“经济拮据”,选“学习压力”和“情感问题”的不多。
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政府统招统分的制度已基本改变,但绝大部分大学生在观念上还停留在以往计划经济和精英时代,大多数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找一个体面的、高收入的固定工作,把就业单位的性质看得过重,“一次就业定终身”成为许多人的就业愿望。学生的择业主要倾向于所谓的正规部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不愿去乡镇、民营个体企业,不敢从事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存在“等、要、靠”观念,被动对待就业,这些就业观念与新形势下的就业方式极不相称,容易导致相当一部分人“毕业即失业”。
2.大部分学生自信心欠佳
在您对求职形势的看法中,持乐观态度的占17.13%,持一般态度的占52.5%,持不乐观态度的占30.2%。
本问题体现出部分学生自信心极弱,缺乏主动的自我鼓励,不能够及时调整心态,自从进入大学就自暴自弃,主动放弃了未来的大好前程;反之,大多数同学还是怀揣着梦想,为自己的理想在奋斗,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够创造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体现自己的价值。
3.“非专业不干”的思想
在择业过程中,从专业角度选择职业的态度来看,61.50%的学生
希望选择的工作與本专业有关,2.83%的学生则希望找与专业无关的工作,还有18.67%的学生对工作无所谓。学生在就业和择业方面显得比较迷茫和困惑。
不少大学毕业生抱着“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的观念,视自己所学的专业为神圣而死守着,要求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一定要与自己的专业对口,否则宁可不就业。
4.求职择业的盲目性
在对就业政策和制度了解程度的调查中,6.17%的学生表示很了解,9.83%的学生有所了解,45.83%的学生不太了解,4.67%的学生不了解。
许多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及就业现状了解不够,在求职过程中既未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又没有准确的评价自身的优劣,更没有一个准确的求职标准,常把多数毕业生相对集中求职的地方、单位、职业作为自己求职的参考,在求职过程中盲目从众,过分挑三拣四,对他人要求过高,往往导致自己“嫁”不出去,成为“昨日黄花”。
5.定位不准,期望值偏高
其中在择业依据上,39.17%的学生是实现个人价值,2.83%的学生是社会声望与地位,53.00%的学生选择经济收入与福利,16.50%的学生选择西安地区,7.33%的学生是听从父母安排。
尽管就业形势严峻,竞争异常激烈,但大多数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仍居高不下。总是想找个薪酬优厚、工作轻松的单位。不少毕业生还对工作负担和工作环境提出过高要求,想找一个负担不重、压力不大的工作,或是想坐办公室,不愿到生产第一线去。与艰苦行业有关的院校、专业的毕业生更是纷纷想跳离本行业一些定向到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毕业生也千方百计想离开定向地,哪怕加倍退赔培养费也愿意一些毕业生为了找到理想的单位,不惜“骑驴找马”,实在没有办法,就先与一个一般的单位签定协议,站稳脚跟,然后再找理想的单位,若找到就违约。
二、促进我院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1.从学校角度看,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把教育当成产业来办,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根本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现代劳动者。
第一,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结合专业思想教育重点进行职业意识和就业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增强就业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调整就业期望值,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和竞争就业的观念。
第二,要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及时传递就业信息既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也是正确引导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关键。如我校建立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具备了网上信息发布、就业咨询、职业测评等功能、使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工作及时、准确、高效、快捷传递给广大学生,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考核评估体系,提供必要的资金与物质保障。学校每年要按照毕业生在校期间收费总额的1%核拨就业工作专项经费,用于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就业指导与服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人才市场调研与开发、对就业工作突出的单位与个人给予奖励等。
2.从系院角度看,建立以行政为主、“一把手”负责的学生就业工作领导体制。以系(院)为主体,层层落实、全校重视、全员参与的学生就业工作格局,努力为学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创造方便条件。
3.从大学生个人来看,要主动适应社会的人才要求,彻底转变学习观念,学好本领,打好专业基础,提高专业技能,增强综合素质,迎接新的挑战,抓住时代给予的机遇。
第一、彻底转变学习观念,提高专业技能,增强综合素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真本事。新的形势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素质好的复合型人才将非常吃香。
第二、正确认识自己,切实地调整择业标准。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每个大学生要转变以往对“就业”的理解。事实上,随着人才流动的加剧,人不可能“从一而终”,忠诚事业不等于忠诚某个企业。
作者简介:王莉(1982—),女,陕西西安人,西安文理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讲师,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教育专业在职研究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
2010年12月,我们进行了一次学生就业现状抽样调研。在问卷调查中,发放问卷600份,调查对象的选择兼顾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地域的在校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回收有效问卷586份,回收率为97.67%。
一、我院大学生就业总体状况分析
1.“一次就业定终身”是许多人的就业愿望
在最困扰大学生的问题中,49.1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12.67%的学生觉得是“人际关系”;18.83%的学生选择了“经济拮据”,选“学习压力”和“情感问题”的不多。
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政府统招统分的制度已基本改变,但绝大部分大学生在观念上还停留在以往计划经济和精英时代,大多数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找一个体面的、高收入的固定工作,把就业单位的性质看得过重,“一次就业定终身”成为许多人的就业愿望。学生的择业主要倾向于所谓的正规部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不愿去乡镇、民营个体企业,不敢从事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存在“等、要、靠”观念,被动对待就业,这些就业观念与新形势下的就业方式极不相称,容易导致相当一部分人“毕业即失业”。
2.大部分学生自信心欠佳
在您对求职形势的看法中,持乐观态度的占17.13%,持一般态度的占52.5%,持不乐观态度的占30.2%。
本问题体现出部分学生自信心极弱,缺乏主动的自我鼓励,不能够及时调整心态,自从进入大学就自暴自弃,主动放弃了未来的大好前程;反之,大多数同学还是怀揣着梦想,为自己的理想在奋斗,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够创造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体现自己的价值。
3.“非专业不干”的思想
在择业过程中,从专业角度选择职业的态度来看,61.50%的学生
希望选择的工作與本专业有关,2.83%的学生则希望找与专业无关的工作,还有18.67%的学生对工作无所谓。学生在就业和择业方面显得比较迷茫和困惑。
不少大学毕业生抱着“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的观念,视自己所学的专业为神圣而死守着,要求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一定要与自己的专业对口,否则宁可不就业。
4.求职择业的盲目性
在对就业政策和制度了解程度的调查中,6.17%的学生表示很了解,9.83%的学生有所了解,45.83%的学生不太了解,4.67%的学生不了解。
许多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及就业现状了解不够,在求职过程中既未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又没有准确的评价自身的优劣,更没有一个准确的求职标准,常把多数毕业生相对集中求职的地方、单位、职业作为自己求职的参考,在求职过程中盲目从众,过分挑三拣四,对他人要求过高,往往导致自己“嫁”不出去,成为“昨日黄花”。
5.定位不准,期望值偏高
其中在择业依据上,39.17%的学生是实现个人价值,2.83%的学生是社会声望与地位,53.00%的学生选择经济收入与福利,16.50%的学生选择西安地区,7.33%的学生是听从父母安排。
尽管就业形势严峻,竞争异常激烈,但大多数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仍居高不下。总是想找个薪酬优厚、工作轻松的单位。不少毕业生还对工作负担和工作环境提出过高要求,想找一个负担不重、压力不大的工作,或是想坐办公室,不愿到生产第一线去。与艰苦行业有关的院校、专业的毕业生更是纷纷想跳离本行业一些定向到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毕业生也千方百计想离开定向地,哪怕加倍退赔培养费也愿意一些毕业生为了找到理想的单位,不惜“骑驴找马”,实在没有办法,就先与一个一般的单位签定协议,站稳脚跟,然后再找理想的单位,若找到就违约。
二、促进我院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1.从学校角度看,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把教育当成产业来办,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根本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现代劳动者。
第一,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结合专业思想教育重点进行职业意识和就业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增强就业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调整就业期望值,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和竞争就业的观念。
第二,要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及时传递就业信息既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也是正确引导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关键。如我校建立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具备了网上信息发布、就业咨询、职业测评等功能、使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工作及时、准确、高效、快捷传递给广大学生,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考核评估体系,提供必要的资金与物质保障。学校每年要按照毕业生在校期间收费总额的1%核拨就业工作专项经费,用于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就业指导与服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人才市场调研与开发、对就业工作突出的单位与个人给予奖励等。
2.从系院角度看,建立以行政为主、“一把手”负责的学生就业工作领导体制。以系(院)为主体,层层落实、全校重视、全员参与的学生就业工作格局,努力为学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创造方便条件。
3.从大学生个人来看,要主动适应社会的人才要求,彻底转变学习观念,学好本领,打好专业基础,提高专业技能,增强综合素质,迎接新的挑战,抓住时代给予的机遇。
第一、彻底转变学习观念,提高专业技能,增强综合素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真本事。新的形势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素质好的复合型人才将非常吃香。
第二、正确认识自己,切实地调整择业标准。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每个大学生要转变以往对“就业”的理解。事实上,随着人才流动的加剧,人不可能“从一而终”,忠诚事业不等于忠诚某个企业。
作者简介:王莉(1982—),女,陕西西安人,西安文理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讲师,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教育专业在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