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许多弊端,教师只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忽视了“想”这个关键要素在作文中的重要意义,学生写作文存在的困惑是“想”不到、“想”不好、“想”不深。教师将要素组合中的“想”运用于作文教学中,对作文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探索,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角度与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学思想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想;作文;教学;审题;思维;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2-0018-02
作文,一直占据着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许多弊端,教师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忽视了“想”这个关键要素在作文中的重要意义,即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展开联想和想象,去评判生活。目前学生写作存在的困惑:(1)“想”不到。材料的缺乏和思维的短路,特别是缺乏用“想”去发现事物、观察事物,缺乏健康的思想和情感。(2)“想”不好。有些学生想到了,但仍然存在思维混乱,质量不高的现象。(3)“想”不深。停留在表象,不懂辩证思考,没能由表到里、由浅到深挖掘,写出新颖、有个性的文章。
EEPO有效教育方式中最基本的课型方式就是要素组合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把七个基本的要素(听、看、讲、想、做、动、静)轮流在课堂中使用,调动学生感官,顺应学生学习的生理、心理特点,让学生能全神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想”又是要素组合中的核心要素。“想”即思考。思考是学生在头脑中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想”的前提,首先是教师创设问题要有开放性、多向度,能让学生想出各种方法、多种途径,并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能力。其次,学生“想”的方式可以是个人的想象联想、小组的合作想、全班讨论的想,也可以是正面想,反面想,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想,创造性的想等。“想”能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写作时,要抱住这个题目四面地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到一点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上,——直把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全记下来为止。”这实际上是要我们根据事物间存在的相关、相似、相类、相反、相对等关系,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相应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使思路洞开,文思泉涌,让相关的生活积累在心中复活。思路的激活,引起写作激情的高涨,写作灵感的激发,为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多元化的构思立意打下了基础。
一、运用“想”要素,有效地拓宽学生审题选材的思路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开放性、多向度、自由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思考,通过联想、类比、对比等方式拓展思路。
在写以“流水”为话题的作文教学指导中,我引导学生说:“面对日夜不息的流水,你会想到些什么?”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生活经历,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可以是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学生把自己想到的答案汇总,集思广益,小组内交流呈现。学生由“流水”这个中心词想到 “教材内容”“成语、俗语、谚语”“时间、容颜”“诗词”“歌曲”“生活”“流水利弊”“喻体到本体”“历史到现实”等,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要素进行拓展。如一个学生由“流水”诗词联想到自己学过的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中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水调歌头·游泳》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着他不由自主地深情地唱起了《虞美人》,其他学生也深受感染。有些学生能有比较拓展,从“流水”的表象引申到社会人生的很多方面,如“生活是海洋,既有沙鸥翔集、碧波万顷的一面,更有台风怒吼、巨浪滔天的一面”,“流水曲折,只要长流不断,最终百川归大海;人生坎坷,如能自强不息,终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生思维得到拓展,答案呈现丰富多彩,写作的面变得更加宽广,学生更容易下笔创作。
同时,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文,以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
二、运用“想”要素,有效地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作文教学在于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指导学生选择新的角度,想别人没有想的,反其道而行,避免人云亦云的现象。鼓励学生从新视角认识事物,对于学生一些标新立异的思路和观点加以呵护和赞赏,以此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网上曾流行“鸡为什么要过马路”的大讨论,吸引了众多的眼球,渐成“星星之鸡,可以燎马路”之势。我顺其道而行让学生参与其中讨论,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看哪个学生的答案最精彩。经过一番思考,学生不走寻常路,标新立异,呈现丰富多彩的答案。最后我出示网上的答案,让学生深刻体会创新的奇思异想。如钱钟书:马路这边的鸡想跑过去,马路那边的鸡想跑过来。王朔:无知的鸡无畏。达尔文:鸡不再栖居在树上之后,这是合理的进化方向。鲁迅:其实鸡本不想过马路,但你们说得多了也就过去了。欧阳修:鸡之意不在马路,在乎山水之间也。任贤齐:对面的母鸡看过来,看过来,这里的表演很精彩,请不要对我不理不睬。曹操:鸡临马路,以观宝马。拿破仑:不想过马路的鸡不是好鸡。利用生活中一些小片段、小练习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断摸索它的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形成了写作有效教学的操作模式。
三、运用“想”要素,有效地表达学生的情感
写作就是要让学生自由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由于高考的应试教育,许多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教法滞后,墨守成规,指导学生写作,没有胆量将写作的空间打开。高考满分作文成为习作制胜的法宝。作文写什么拿高分,就训练学生学什么。于是乎学生创作没有生气,空洞乏力。我们应鼓励学生“写有我之作”,作文中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情感,要说真话,记真事,抒真情,做真人。通过“想”,挖掘学生的生活积累,书写真情文章,允许学生有规有范,划地不设牢。如“脸”为话题的文章,引导学生思考:脸是什么?脸有什么作用?谁的脸?脸怎么样?(可愛、可恶、可敬、可鄙……)很多学生能拓展思维,想到写身边亲人朋友的脸、各行各业的脸、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脸,着眼于“小”,着眼于“真”,着眼于“深”,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展示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与体悟,写出触动人心的篇章,让读者产生共鸣。
总之,作文教学中“想”的训练是一条沟通生活积累的良好途径。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写作素材丰富了,语文综合能力也就提高了。“想”的注入使学生思维大大拓展,今后作文训练要在“想”这个要素上下功夫。教师要用好“想”,让学生把“想”与“看、听、讲、做”等要素结合起来,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开发思维。今后作文不能仅停留在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善于抓住每一个时机,及时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开启学生思维之源,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写得放松,习作教学更有效果。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关键词]想;作文;教学;审题;思维;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2-0018-02
作文,一直占据着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许多弊端,教师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忽视了“想”这个关键要素在作文中的重要意义,即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展开联想和想象,去评判生活。目前学生写作存在的困惑:(1)“想”不到。材料的缺乏和思维的短路,特别是缺乏用“想”去发现事物、观察事物,缺乏健康的思想和情感。(2)“想”不好。有些学生想到了,但仍然存在思维混乱,质量不高的现象。(3)“想”不深。停留在表象,不懂辩证思考,没能由表到里、由浅到深挖掘,写出新颖、有个性的文章。
EEPO有效教育方式中最基本的课型方式就是要素组合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把七个基本的要素(听、看、讲、想、做、动、静)轮流在课堂中使用,调动学生感官,顺应学生学习的生理、心理特点,让学生能全神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想”又是要素组合中的核心要素。“想”即思考。思考是学生在头脑中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想”的前提,首先是教师创设问题要有开放性、多向度,能让学生想出各种方法、多种途径,并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能力。其次,学生“想”的方式可以是个人的想象联想、小组的合作想、全班讨论的想,也可以是正面想,反面想,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想,创造性的想等。“想”能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写作时,要抱住这个题目四面地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到一点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上,——直把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全记下来为止。”这实际上是要我们根据事物间存在的相关、相似、相类、相反、相对等关系,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相应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使思路洞开,文思泉涌,让相关的生活积累在心中复活。思路的激活,引起写作激情的高涨,写作灵感的激发,为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多元化的构思立意打下了基础。
一、运用“想”要素,有效地拓宽学生审题选材的思路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开放性、多向度、自由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思考,通过联想、类比、对比等方式拓展思路。
在写以“流水”为话题的作文教学指导中,我引导学生说:“面对日夜不息的流水,你会想到些什么?”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生活经历,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可以是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学生把自己想到的答案汇总,集思广益,小组内交流呈现。学生由“流水”这个中心词想到 “教材内容”“成语、俗语、谚语”“时间、容颜”“诗词”“歌曲”“生活”“流水利弊”“喻体到本体”“历史到现实”等,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要素进行拓展。如一个学生由“流水”诗词联想到自己学过的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中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水调歌头·游泳》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着他不由自主地深情地唱起了《虞美人》,其他学生也深受感染。有些学生能有比较拓展,从“流水”的表象引申到社会人生的很多方面,如“生活是海洋,既有沙鸥翔集、碧波万顷的一面,更有台风怒吼、巨浪滔天的一面”,“流水曲折,只要长流不断,最终百川归大海;人生坎坷,如能自强不息,终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生思维得到拓展,答案呈现丰富多彩,写作的面变得更加宽广,学生更容易下笔创作。
同时,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文,以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
二、运用“想”要素,有效地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作文教学在于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指导学生选择新的角度,想别人没有想的,反其道而行,避免人云亦云的现象。鼓励学生从新视角认识事物,对于学生一些标新立异的思路和观点加以呵护和赞赏,以此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网上曾流行“鸡为什么要过马路”的大讨论,吸引了众多的眼球,渐成“星星之鸡,可以燎马路”之势。我顺其道而行让学生参与其中讨论,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看哪个学生的答案最精彩。经过一番思考,学生不走寻常路,标新立异,呈现丰富多彩的答案。最后我出示网上的答案,让学生深刻体会创新的奇思异想。如钱钟书:马路这边的鸡想跑过去,马路那边的鸡想跑过来。王朔:无知的鸡无畏。达尔文:鸡不再栖居在树上之后,这是合理的进化方向。鲁迅:其实鸡本不想过马路,但你们说得多了也就过去了。欧阳修:鸡之意不在马路,在乎山水之间也。任贤齐:对面的母鸡看过来,看过来,这里的表演很精彩,请不要对我不理不睬。曹操:鸡临马路,以观宝马。拿破仑:不想过马路的鸡不是好鸡。利用生活中一些小片段、小练习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断摸索它的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形成了写作有效教学的操作模式。
三、运用“想”要素,有效地表达学生的情感
写作就是要让学生自由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由于高考的应试教育,许多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教法滞后,墨守成规,指导学生写作,没有胆量将写作的空间打开。高考满分作文成为习作制胜的法宝。作文写什么拿高分,就训练学生学什么。于是乎学生创作没有生气,空洞乏力。我们应鼓励学生“写有我之作”,作文中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情感,要说真话,记真事,抒真情,做真人。通过“想”,挖掘学生的生活积累,书写真情文章,允许学生有规有范,划地不设牢。如“脸”为话题的文章,引导学生思考:脸是什么?脸有什么作用?谁的脸?脸怎么样?(可愛、可恶、可敬、可鄙……)很多学生能拓展思维,想到写身边亲人朋友的脸、各行各业的脸、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脸,着眼于“小”,着眼于“真”,着眼于“深”,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展示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与体悟,写出触动人心的篇章,让读者产生共鸣。
总之,作文教学中“想”的训练是一条沟通生活积累的良好途径。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写作素材丰富了,语文综合能力也就提高了。“想”的注入使学生思维大大拓展,今后作文训练要在“想”这个要素上下功夫。教师要用好“想”,让学生把“想”与“看、听、讲、做”等要素结合起来,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开发思维。今后作文不能仅停留在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善于抓住每一个时机,及时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开启学生思维之源,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写得放松,习作教学更有效果。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