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是物理教学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从构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进行探讨。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那么,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创新能力呢?
[关键词]注重实验 解决问题 思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9-0230-01
一、改实验“观看”为实验“观察”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思维知觉,是实验研究的基础,演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学生对演示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带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不集中,目的不明确,主次分不清,常常忽略了本质现象,甚至出现把教师的演示实验变成看热闹式的“观看”。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交代实验仪器,装置特点,实验目的和原理之外,更应向学生提出观察的重点和方法,应教给学生“看什么,怎么看”,并且对每一项演示实验都应制定相应的观察程序和内容,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实验水平、经验和操作技能上的缺陷,精心策划富有启发性的引导措施,变简单的“观看”过程为实验“观察”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做测定小灯炮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如下实验顺序进行观察,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电路图的特点,并及时提出问题,如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实验中电压表与谁并联?调节滑动变阻器后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当灯炮两端电压恰等与其额定电压时它的亮度怎么样?如果实际电压不等于额定电压,它的功率是大是小,灯的亮度相不相同?
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关键时刻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只有边实验、边观察、边思维才能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这样就会把积极思维贯穿于观察的全过程中,变“看热闹”为“看门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二、注重边讲边做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对某一个实验通过采取改变实验条件做演示实验、或者故意打乱实验顺序,让学生从实验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高中使用打点计时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实验教学时,教师演示时故意先放开小车,让其运动,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让同学们观察纸带上打出来的点是怎样的特点,这时候教师及时问同学们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让学生共同分析解答、共同解决问题。像这种通过实验操作引起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教学时,首先用平衡摩擦力的方法,使小车在平板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再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加速度a与物体受力F的关系和加速度a物体与质量m的关系,接着引导学生提出正确的实验
步骤,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去找问题、发现问题。等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再问学生:刚才老师这样做实验得到的结果与理论值有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误差可以忽略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有电源的电压是否准确,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与纸带的摩擦等等,这样在教学中起到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效果。
三 、教师要有讲课艺术,追求理性教学和逻辑教学。
就教学规律而言,教学应该是富有艺术性的活动。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应该讲究授课艺术。作为教师,教学语言要风趣、幽默,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成功的课堂应该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上课之前,教师最好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论自己自身情绪如何,都应该饱含热情去上课。我在讲“核外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时,以孩子和妈妈之间的关系来做比喻: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总喜欢缠着妈妈,离不开妈妈;当稍微大点的时候,就想摆脱妈妈的管制,但是由于独立能力还不得不依靠妈妈;当自己具备独立能力时,就完全不想被妈妈管制了。这个故事很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理解了所学知识。很多学生喜欢听老师讲故事,因为故事给予学生的知识远远比直接讲课来得更加形象,更容易被掌握。我在讲“势能和质量的关系”时,和学生们开玩笑说:“如果有纱巾从天而降,你会躲吗?”学生肯定会说“不会”。接着我又说:“如果一个铁球从天而降直冲你砸来,你怎么办?”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快跑啊!”玩笑之中,学生轻松地理解了势能和质量的关系,收到了不错的课堂效果。
四、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掌握好解题方法。
学生在学习了物理概念的规律后,一定要先做一定量的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从练习中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再进行纠正。物理题一般的题型有两种典型题型,一种是定性的判断、一种是定量的计算。对于前一种主要考查的是对概念的理解及对知识的识记、推理能力。对定量计算的题目,教学生要注意题中的已知条件、所要求的物理量中涉及到的物理过程、状态中应用到哪些公式。
做完一定量练习后一定要进行小结和总结,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小结和总结不一定要写出来,有时在大脑中归类、小结就行,这样就能及时小结。归纳出什么样的题型用哪一种方法解决。一般绝大多题型都能归类。例如高考中常考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题型,一般要用到半径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几何关系、周期公式。一定量练习可以加强对解物理题要用到的数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做到熟能生巧。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应用知识,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基础,也是将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迎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挑战所需要具有的科学素质.学生一旦将这种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就能获得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特别是高科技飞跃发展的今天,人才素质的教育已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保证重视双基,掌握知识的同时,特别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词]注重实验 解决问题 思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9-0230-01
一、改实验“观看”为实验“观察”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思维知觉,是实验研究的基础,演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学生对演示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带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不集中,目的不明确,主次分不清,常常忽略了本质现象,甚至出现把教师的演示实验变成看热闹式的“观看”。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交代实验仪器,装置特点,实验目的和原理之外,更应向学生提出观察的重点和方法,应教给学生“看什么,怎么看”,并且对每一项演示实验都应制定相应的观察程序和内容,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实验水平、经验和操作技能上的缺陷,精心策划富有启发性的引导措施,变简单的“观看”过程为实验“观察”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做测定小灯炮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如下实验顺序进行观察,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电路图的特点,并及时提出问题,如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实验中电压表与谁并联?调节滑动变阻器后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当灯炮两端电压恰等与其额定电压时它的亮度怎么样?如果实际电压不等于额定电压,它的功率是大是小,灯的亮度相不相同?
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关键时刻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只有边实验、边观察、边思维才能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这样就会把积极思维贯穿于观察的全过程中,变“看热闹”为“看门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二、注重边讲边做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对某一个实验通过采取改变实验条件做演示实验、或者故意打乱实验顺序,让学生从实验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高中使用打点计时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实验教学时,教师演示时故意先放开小车,让其运动,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让同学们观察纸带上打出来的点是怎样的特点,这时候教师及时问同学们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让学生共同分析解答、共同解决问题。像这种通过实验操作引起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教学时,首先用平衡摩擦力的方法,使小车在平板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再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加速度a与物体受力F的关系和加速度a物体与质量m的关系,接着引导学生提出正确的实验
步骤,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去找问题、发现问题。等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再问学生:刚才老师这样做实验得到的结果与理论值有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误差可以忽略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有电源的电压是否准确,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与纸带的摩擦等等,这样在教学中起到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效果。
三 、教师要有讲课艺术,追求理性教学和逻辑教学。
就教学规律而言,教学应该是富有艺术性的活动。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应该讲究授课艺术。作为教师,教学语言要风趣、幽默,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成功的课堂应该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上课之前,教师最好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论自己自身情绪如何,都应该饱含热情去上课。我在讲“核外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时,以孩子和妈妈之间的关系来做比喻: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总喜欢缠着妈妈,离不开妈妈;当稍微大点的时候,就想摆脱妈妈的管制,但是由于独立能力还不得不依靠妈妈;当自己具备独立能力时,就完全不想被妈妈管制了。这个故事很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理解了所学知识。很多学生喜欢听老师讲故事,因为故事给予学生的知识远远比直接讲课来得更加形象,更容易被掌握。我在讲“势能和质量的关系”时,和学生们开玩笑说:“如果有纱巾从天而降,你会躲吗?”学生肯定会说“不会”。接着我又说:“如果一个铁球从天而降直冲你砸来,你怎么办?”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快跑啊!”玩笑之中,学生轻松地理解了势能和质量的关系,收到了不错的课堂效果。
四、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掌握好解题方法。
学生在学习了物理概念的规律后,一定要先做一定量的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从练习中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再进行纠正。物理题一般的题型有两种典型题型,一种是定性的判断、一种是定量的计算。对于前一种主要考查的是对概念的理解及对知识的识记、推理能力。对定量计算的题目,教学生要注意题中的已知条件、所要求的物理量中涉及到的物理过程、状态中应用到哪些公式。
做完一定量练习后一定要进行小结和总结,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小结和总结不一定要写出来,有时在大脑中归类、小结就行,这样就能及时小结。归纳出什么样的题型用哪一种方法解决。一般绝大多题型都能归类。例如高考中常考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题型,一般要用到半径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几何关系、周期公式。一定量练习可以加强对解物理题要用到的数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做到熟能生巧。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应用知识,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基础,也是将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迎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挑战所需要具有的科学素质.学生一旦将这种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就能获得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特别是高科技飞跃发展的今天,人才素质的教育已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保证重视双基,掌握知识的同时,特别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