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区报告之曲阜篇
曲阜市开展的“读论语、诵经典”活动,旨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传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语言宝库。许多名篇,特别是孔子的《论语》,读之字字珠玑,诵之金声玉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曲阜教育部门发挥特有的地域优势,让广大青少年在吟咏诵读中含英咀华、衔华佩实,使他们不再有灿烂的心声无以言表的尴尬,少一点粗俗的表白,多一点儒雅的谈吐;少一点词穷木纳,多一点含蓄幽默。在学习与生活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下笔有神。在诵读中全面提高人文素质,使语言和精神世界都变得明朗起来、儒雅起来,体现了一个文明城市、圣城曲阜应有的君子之风;在千古美文的熏陶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在与世界交流的大潮中挺起我们民族丰姿独具的脊梁。
曲阜孔孟之乡 教育渊远流长
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中国教育和东方文化的发祥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游乎淄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首开世界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曲阜成为当时各诸侯国景仰的文化教育中心,从孔子讲学于杏坛,到家学、四氏学、洙泗书院、尼山书院和私立明德中学堂,一直作为中国教育的优秀代表被世人所推崇。
曲阜因孔子而名扬四海,因教育而流芳百世。目前,曲阜市有普通高中4所,初中25所,小学72所,幼儿园137所,职业学校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实现了以义务教育为基础,以职业技术教育为龙头,以成人教育为依托,三教统筹,农经科教结合,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格局。
全市中小学强化学校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步入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连续四年本科录取突破千人。曲阜高考文科成绩在济宁市处于领先水平,语文高考上线率一直居济宁市前列。
肩负历史使命 弘扬传统文化
曲阜的历史有着传统的文化特色,如何发挥这一优势,形成地方的教育特色,是本地教师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并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当地独特的人文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诵读先贤经典,塑造当代君子”成为曲阜市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教师们发挥本地特有的地理人文优势,大力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在全市中小学启动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开展了《论语》诵读和古诗文诵读活动。继承先师之遗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引领莘莘学子舞雩坛畔扬古韵,大成殿前诵华章;积极营造校园传统文化环境氛围,开设校本课程,编辑校本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研究活动,自觉肩负起语文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通过课程的开发,凸显地方的教育特色,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们的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展风采 校本教材结硕果
课改实施以后,各地各校都在积极开发适合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曲阜把视角投射到语文教学的领域,结合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开设校本课程,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空间,让语文教学丰富起来,各个学校结合学生的情况,组织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曲阜一中开展“传统美德在我们生活中”大讨论系列活动,以“交友”、“君子”为主题举办征文比赛。曲阜二中开设了《论语》选读、唐诗宋词鉴赏等课程。实验中学开设“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讲成语故事、名人故事,或为大家推荐诗词鉴赏。曲师附小举办讲孔子故事比赛、排演历史情景剧、收集春联、“孔子与时尚明星之比较”辩论赛等系列活动。鲁城街道书院街小学、王庄乡中心小学、姚村镇中心小学开展“诵中华美文,做文明少年”活动,举办传统文化征文比赛、知识竞赛。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走近圣哲,神游诗苑,感受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寻民族文化之根,育面向未来之人”,实验中学以孔子故里人义不容辞的使命感,博阅精取,汇编成了《中华古诗词诵读篇目》,将《论语》警句、古典寓理短文、孔子故里育人故事等集成《<论语>箴言》读本。“植根传统,面向未来,内涵发展,追求卓越”,实验小学开发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杏坛春》、《杏坛魂》。曲师附小开发了综合性校本教材《走近孔子》和《中华诗文经典读本》。《走近孔子》依据学生低中高年级段的感悟能力,分别编写了《故事卷》、《家乡卷》、《诗文卷》。结合传统节日,融入地方文化,南辛镇中学开发了校本教材《飞跃昌平》。汇曲阜语文教师之精思,集圣城辛勤园丁之智慧,曲阜市教育局组织编写了五册《中华经典诗文读本》。这些地方特色课程的开发,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的实施,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让曲阜的学生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素养,对他们人生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弘扬传统文化 推进教育科研
曲阜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广泛进行课题实验,通过集体研究的形式,探索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全市4所高中全部参加“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这项实验,初中有20所,小学有18所参加实验。为此教育局专门成立了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和实验执行工作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曲阜课题组实验实施方案,各实验单位分别制定了具体的子课题实施方案,为该项实验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的提出,基于以下三个背景。
首先,是国际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约而同地发起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而作为核心课程之一的母语课程,它的改革普遍受到重视。阅读是母语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这次国际化的母语课程改革中各国逐渐达成共识——阅读经典是提高母语素养和民族母语素质的必由之路。许多国家都将阅读经典列入本国课程标准等正式文件中,并作出明确的规定。
第二,是课改背景。在文化多元化急剧演变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作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程价值定位为“使学生能够站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扩张或冲击中得以创造性地发展”。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这一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曲阜教育工作者在积极实践。
了解、走进、热爱、弘扬传统文化,汲取其思想精华,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同时“尊重、借鉴并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文化”,从而使学生能够“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文化生活”。
基于以上认识,这次语文课程改革重要的指导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就阅读教学的概念、目标、达成目标的方法等问题做了重新的定位和深入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如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此外,“教学建议”也提出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评价建议”里也明确提出了“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感悟,加深体验和领悟”的评价要求。
第三,是语文教学背景。受社会“快餐式”阅读和“读图式”阅读的影响,学生的阅读活动日趋平庸化。这样的阅读活动不能引发学生对社会、对人生严肃而又深刻的思考,他们感受不到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心灵震撼。此外,学生阅读视野狭窄,加之社会网络文化的引诱和冲击,使之对异域文化缺乏了解和鉴别,对社会生活缺乏体验、认识及理性思考,这与本次语文课程改革要培养“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文化生活”的课程目标相差甚远。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优秀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从数量和质量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师资水平的限制,要想比较系统地阅读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很困难。此外,目前市面上的课外读物繁杂,质量参差不齐,加之市场化网络“阅读”的冲击,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多年来,广大一线教师一直缺少一种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阅读课外经典的机制和策略,对做好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缺少系统科学的认识和操作方法。教师更多的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一些时断时续的尝试,缺少科学的行为研究规划以及相关理论与实践体系构建。
改革教学方式 实现古今结合
古典诗文与历史背景,距离现代的学生还是比较久远的,很多内容比较拗口,难于理解。如何让学生能够对诗文产生兴趣,乐于诵读,勤于学习,并最终理解其内容,吸收其思想,教师们积极探索适合于学生的各种教学方法。
立足课堂,加强经典诵读教学的研究。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将经典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开展了经典诗文教学的研讨活动,总结了“解题—知意—入境—悟情—吟诵”的经典诗文学习方法和“不求甚解—联系扩充—想象入境”的经典诗文诵读方法。要求学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联系相关诗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激发了学生读背经典诗文的兴趣。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将经典名句作为提示语,有机地渗透经典内容;引导学生用画描绘诗文意境,或改写成生动的文章,增强了学生对经典诗文的感受能力。
注重结合,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各学校有计划地利用主题班队会、晨会、第二课堂、课前三分钟等时间,实施经典诵读和古诗文背诵活动。组织学生通过诵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办手抄报等形式充分展示经典诗文的美。语文教师定期上“经典诵读专题教学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诗文;班主任定期举行以“经典诵读”为主题内容的队会;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诵读比赛”、“我与经典”的征文比赛等活动,评选“诵读之星”、“背诵大王”、“诵读优秀班级”。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古诗文“经典诵读”的实践活动中,载歌载舞,充满激情地诵读,感受中华经典文化的无穷魅力和精神力量,丰富人文素养,提升审美和创造能力。
广泛宣传,赢得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和家长宣传开展经典诵读的目的、意义和方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与支持。要求学生制作经典诵读卡,随身携带,准备一本经典诵读摘记本,随时记录,随时记诵,每天回家复习经典,和家长一齐诵读。活动过程中,家长非常热情,和孩子一起读、背经典,登录经典诗文网站、玩诵读游戏、互相考试比赛,营造了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营造氛围,构建书香文化。校园里的宣传窗、班级的后黑板报栏,建立“诵读板块”,“古诗角”、“经典园地”,教学楼、教室的墙面上悬挂历代名人画像、警句,定期举办诗文长廊、诗文图展、师生作品展等,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将古诗文记住。
整合课程,经典诵读与书法教育相结合。书法课上,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抄写自己所吟诵过的诗句,同时要求学生每天写自己喜欢的经典诗文,做到读写相结合,通过书写,既练习了书法,又加深了记忆。
积极引导,开发渗透传统文化的语文课程。鲁城街道书院街小学结合当地文化资源,开发了《人杰地灵》校本课程,分为“百年书院”、“圣人传记”、“论语选萃”、“孔子故事”、“古迹名胜”5个部分,作为学生的经典诵读的读本。积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发师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1)“故事引导法”,即教师把诗词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编成故事,讲给学生听,引起学生的兴趣。
(2)“意境陶醉法”,即播放涵盖诗词内容的影片、音乐,让学生在浓郁的诗词意境之中进行诵读。
(3)“成功感应法”,即根据学生的能力、不论背诵多少,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赞赏,使其始终处于成功的喜悦之中。
(4)“诵读变式法”,即在诵读形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领读、或齐读,或接龙,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有时以唱歌、游戏、说故事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通过以上诵读方法的运用,学生把诵读古诗文,变成了自己的自觉行动。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曲阜收获了可喜的成果。今年暑假,曲阜市实验小学和书院街小学的4位同学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我爱诵读”专题节目演出。9月15日晚上,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闭幕式在曲阜杏坛剧场隆重举行。曲阜市中小学生举行了以“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主题、以“推广普通话”为主线的大型文艺演出,演出内容的编排遵循时间的推移,从古自今,分“智慧千古、风骚雅韵、还看今朝”三个篇章,分别撷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篇章进行交叉诵读,诵读形式新颖多变,台上与台下互动配合,中间插入了反映时代特色的歌舞、器乐、杂技、书法等各类技艺展示,与诵读环节有机串联起来,营造了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我们坚信与经典同行的学生们将拥有睿智人生,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期待。
曲阜市开展的“读论语、诵经典”活动,旨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传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语言宝库。许多名篇,特别是孔子的《论语》,读之字字珠玑,诵之金声玉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曲阜教育部门发挥特有的地域优势,让广大青少年在吟咏诵读中含英咀华、衔华佩实,使他们不再有灿烂的心声无以言表的尴尬,少一点粗俗的表白,多一点儒雅的谈吐;少一点词穷木纳,多一点含蓄幽默。在学习与生活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下笔有神。在诵读中全面提高人文素质,使语言和精神世界都变得明朗起来、儒雅起来,体现了一个文明城市、圣城曲阜应有的君子之风;在千古美文的熏陶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在与世界交流的大潮中挺起我们民族丰姿独具的脊梁。
曲阜孔孟之乡 教育渊远流长
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中国教育和东方文化的发祥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游乎淄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首开世界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曲阜成为当时各诸侯国景仰的文化教育中心,从孔子讲学于杏坛,到家学、四氏学、洙泗书院、尼山书院和私立明德中学堂,一直作为中国教育的优秀代表被世人所推崇。
曲阜因孔子而名扬四海,因教育而流芳百世。目前,曲阜市有普通高中4所,初中25所,小学72所,幼儿园137所,职业学校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实现了以义务教育为基础,以职业技术教育为龙头,以成人教育为依托,三教统筹,农经科教结合,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格局。
全市中小学强化学校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步入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连续四年本科录取突破千人。曲阜高考文科成绩在济宁市处于领先水平,语文高考上线率一直居济宁市前列。
肩负历史使命 弘扬传统文化
曲阜的历史有着传统的文化特色,如何发挥这一优势,形成地方的教育特色,是本地教师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并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当地独特的人文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诵读先贤经典,塑造当代君子”成为曲阜市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教师们发挥本地特有的地理人文优势,大力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在全市中小学启动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开展了《论语》诵读和古诗文诵读活动。继承先师之遗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引领莘莘学子舞雩坛畔扬古韵,大成殿前诵华章;积极营造校园传统文化环境氛围,开设校本课程,编辑校本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研究活动,自觉肩负起语文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通过课程的开发,凸显地方的教育特色,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们的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展风采 校本教材结硕果
课改实施以后,各地各校都在积极开发适合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曲阜把视角投射到语文教学的领域,结合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开设校本课程,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空间,让语文教学丰富起来,各个学校结合学生的情况,组织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曲阜一中开展“传统美德在我们生活中”大讨论系列活动,以“交友”、“君子”为主题举办征文比赛。曲阜二中开设了《论语》选读、唐诗宋词鉴赏等课程。实验中学开设“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讲成语故事、名人故事,或为大家推荐诗词鉴赏。曲师附小举办讲孔子故事比赛、排演历史情景剧、收集春联、“孔子与时尚明星之比较”辩论赛等系列活动。鲁城街道书院街小学、王庄乡中心小学、姚村镇中心小学开展“诵中华美文,做文明少年”活动,举办传统文化征文比赛、知识竞赛。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走近圣哲,神游诗苑,感受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寻民族文化之根,育面向未来之人”,实验中学以孔子故里人义不容辞的使命感,博阅精取,汇编成了《中华古诗词诵读篇目》,将《论语》警句、古典寓理短文、孔子故里育人故事等集成《<论语>箴言》读本。“植根传统,面向未来,内涵发展,追求卓越”,实验小学开发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杏坛春》、《杏坛魂》。曲师附小开发了综合性校本教材《走近孔子》和《中华诗文经典读本》。《走近孔子》依据学生低中高年级段的感悟能力,分别编写了《故事卷》、《家乡卷》、《诗文卷》。结合传统节日,融入地方文化,南辛镇中学开发了校本教材《飞跃昌平》。汇曲阜语文教师之精思,集圣城辛勤园丁之智慧,曲阜市教育局组织编写了五册《中华经典诗文读本》。这些地方特色课程的开发,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的实施,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让曲阜的学生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素养,对他们人生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弘扬传统文化 推进教育科研
曲阜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广泛进行课题实验,通过集体研究的形式,探索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全市4所高中全部参加“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这项实验,初中有20所,小学有18所参加实验。为此教育局专门成立了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和实验执行工作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曲阜课题组实验实施方案,各实验单位分别制定了具体的子课题实施方案,为该项实验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的提出,基于以下三个背景。
首先,是国际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约而同地发起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而作为核心课程之一的母语课程,它的改革普遍受到重视。阅读是母语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这次国际化的母语课程改革中各国逐渐达成共识——阅读经典是提高母语素养和民族母语素质的必由之路。许多国家都将阅读经典列入本国课程标准等正式文件中,并作出明确的规定。
第二,是课改背景。在文化多元化急剧演变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作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程价值定位为“使学生能够站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扩张或冲击中得以创造性地发展”。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这一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曲阜教育工作者在积极实践。
了解、走进、热爱、弘扬传统文化,汲取其思想精华,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同时“尊重、借鉴并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文化”,从而使学生能够“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文化生活”。
基于以上认识,这次语文课程改革重要的指导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就阅读教学的概念、目标、达成目标的方法等问题做了重新的定位和深入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如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此外,“教学建议”也提出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评价建议”里也明确提出了“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感悟,加深体验和领悟”的评价要求。
第三,是语文教学背景。受社会“快餐式”阅读和“读图式”阅读的影响,学生的阅读活动日趋平庸化。这样的阅读活动不能引发学生对社会、对人生严肃而又深刻的思考,他们感受不到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心灵震撼。此外,学生阅读视野狭窄,加之社会网络文化的引诱和冲击,使之对异域文化缺乏了解和鉴别,对社会生活缺乏体验、认识及理性思考,这与本次语文课程改革要培养“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文化生活”的课程目标相差甚远。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优秀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从数量和质量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师资水平的限制,要想比较系统地阅读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很困难。此外,目前市面上的课外读物繁杂,质量参差不齐,加之市场化网络“阅读”的冲击,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多年来,广大一线教师一直缺少一种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阅读课外经典的机制和策略,对做好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缺少系统科学的认识和操作方法。教师更多的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一些时断时续的尝试,缺少科学的行为研究规划以及相关理论与实践体系构建。
改革教学方式 实现古今结合
古典诗文与历史背景,距离现代的学生还是比较久远的,很多内容比较拗口,难于理解。如何让学生能够对诗文产生兴趣,乐于诵读,勤于学习,并最终理解其内容,吸收其思想,教师们积极探索适合于学生的各种教学方法。
立足课堂,加强经典诵读教学的研究。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将经典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开展了经典诗文教学的研讨活动,总结了“解题—知意—入境—悟情—吟诵”的经典诗文学习方法和“不求甚解—联系扩充—想象入境”的经典诗文诵读方法。要求学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联系相关诗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激发了学生读背经典诗文的兴趣。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将经典名句作为提示语,有机地渗透经典内容;引导学生用画描绘诗文意境,或改写成生动的文章,增强了学生对经典诗文的感受能力。
注重结合,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各学校有计划地利用主题班队会、晨会、第二课堂、课前三分钟等时间,实施经典诵读和古诗文背诵活动。组织学生通过诵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办手抄报等形式充分展示经典诗文的美。语文教师定期上“经典诵读专题教学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诗文;班主任定期举行以“经典诵读”为主题内容的队会;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诵读比赛”、“我与经典”的征文比赛等活动,评选“诵读之星”、“背诵大王”、“诵读优秀班级”。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古诗文“经典诵读”的实践活动中,载歌载舞,充满激情地诵读,感受中华经典文化的无穷魅力和精神力量,丰富人文素养,提升审美和创造能力。
广泛宣传,赢得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和家长宣传开展经典诵读的目的、意义和方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与支持。要求学生制作经典诵读卡,随身携带,准备一本经典诵读摘记本,随时记录,随时记诵,每天回家复习经典,和家长一齐诵读。活动过程中,家长非常热情,和孩子一起读、背经典,登录经典诗文网站、玩诵读游戏、互相考试比赛,营造了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营造氛围,构建书香文化。校园里的宣传窗、班级的后黑板报栏,建立“诵读板块”,“古诗角”、“经典园地”,教学楼、教室的墙面上悬挂历代名人画像、警句,定期举办诗文长廊、诗文图展、师生作品展等,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将古诗文记住。
整合课程,经典诵读与书法教育相结合。书法课上,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抄写自己所吟诵过的诗句,同时要求学生每天写自己喜欢的经典诗文,做到读写相结合,通过书写,既练习了书法,又加深了记忆。
积极引导,开发渗透传统文化的语文课程。鲁城街道书院街小学结合当地文化资源,开发了《人杰地灵》校本课程,分为“百年书院”、“圣人传记”、“论语选萃”、“孔子故事”、“古迹名胜”5个部分,作为学生的经典诵读的读本。积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发师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1)“故事引导法”,即教师把诗词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编成故事,讲给学生听,引起学生的兴趣。
(2)“意境陶醉法”,即播放涵盖诗词内容的影片、音乐,让学生在浓郁的诗词意境之中进行诵读。
(3)“成功感应法”,即根据学生的能力、不论背诵多少,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赞赏,使其始终处于成功的喜悦之中。
(4)“诵读变式法”,即在诵读形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领读、或齐读,或接龙,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有时以唱歌、游戏、说故事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通过以上诵读方法的运用,学生把诵读古诗文,变成了自己的自觉行动。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曲阜收获了可喜的成果。今年暑假,曲阜市实验小学和书院街小学的4位同学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我爱诵读”专题节目演出。9月15日晚上,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闭幕式在曲阜杏坛剧场隆重举行。曲阜市中小学生举行了以“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主题、以“推广普通话”为主线的大型文艺演出,演出内容的编排遵循时间的推移,从古自今,分“智慧千古、风骚雅韵、还看今朝”三个篇章,分别撷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篇章进行交叉诵读,诵读形式新颖多变,台上与台下互动配合,中间插入了反映时代特色的歌舞、器乐、杂技、书法等各类技艺展示,与诵读环节有机串联起来,营造了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我们坚信与经典同行的学生们将拥有睿智人生,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