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受益终身受益,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提到良好行为习惯,有些老师便会将"严格遵守规矩或纪律""如何管理好幼儿挂上钩"。于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便成了对幼儿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我们意识到:尊重幼儿需要,培养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一、 爱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
新《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幼儿个性的社会化发展。师幼互动的有效和谐与否,体现了幼儿园保教目标实现状况,在幼儿园教学中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幼儿教育的整个过程都存在互动。良好的师幼互动对幼儿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教学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呢?
1、创设安全、愉快、宽松的师幼互动氛围。《纲要》中提到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充分显示了对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的重视。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师幼互动"应建立在轻松、自由的基础上,教师和幼儿都保持愉快心情的情况下,相互之间才能产生积极的互动。在幼儿园里,如果幼儿不想、不能,甚至不敢和教师自由、愉快的交往,任何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支持幼儿与教师、同伴与同伴之间的主动交谈,是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的基本前提。
2、教师巧妙介入、平等参与和有效引导幼儿活动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是经常发生的, 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仔细观察、思考选择恰当的时机,巧妙地介入和平等地参与到幼儿活动中,并有效地引导他们的活动,促使幼儿深入探索和发展。
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
1.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轻一点,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
2.鼓励幼儿要有集体意识。比如排队如厕,排队走路,排队放学,排队洗手,排队做操,在一定范围内做户外活动等。
3.培养幼儿服务意识。比如吃午饭时候,选表现好的幼儿来发勺子。上美工课时,表现好的发小剪刀。慢慢的小朋友们就都争着表现好。
4.鼓励培养幼儿积极回答问题,特别是胆小内向的幼儿。比如多多提问,举手回答,只要勇敢站起来就受到表扬或者奖励。
5.培养幼儿劳动习惯。比如将地上的纸屑捡起来,自己将东西放回原处。吃完饭小小值日生擦桌子等等。
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表现形式由语言指令转化为讨论活动
在学期初,我发现班里有许多孩子有拖着椅子走的习惯,两个小椅子腿着地,受拽着椅子背,椅子腿沿着地面发出很难听的声音。我们老师也总是在一旁提醒,但效果不明显,后来,我直接把他提出来,当成一次讨论活动,让孩子来讨论"说说怎样爱护小椅子"孩子们讨论的很激烈,你一言,我一语的。有的说不能使劲摇椅子,有的说不能托着椅子走等等。我根据孩子们所说的用夸张的动作表现了出来,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认真眼前收环节的重要性并及时提问幼儿,刚才老师这样做对不对。还特意问那些喜欢拖椅子的幼儿,他们知道自己做错的都能及时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
1.投纸篓的游戏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只有执纸篓的幼儿和投球的幼儿合作好,就会取得好成绩。
2.玩滑梯,荡秋千等游戏能培养幼儿按秩序或者谦让的能力。文明的游戏过程能让幼儿们争做好孩子。
五、建立家园联系常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请家长和幼儿园老师一齐努力,形成合力
多与园方在对幼儿习惯培养的要求、做法上保持一致,家庭与幼儿园实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习惯。通过以下形式,与家長沟通:
1.家长会:召开家长会,宣布孩子入园后的生活常规及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要求,并告诉家长在家应配合的地方。
2.家长开放日:教师在孩子入园期间,通过对孩子的一阶段训练,孩子已形成初步的常规时,请家长来园观摩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老师对他的要求,让家长在家可以遵循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制度对孩子进行训练,让孩子快速习惯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3.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教师将幼儿在园的生活片段、优势或问题记录下来,及时让家长了解孩子近阶段在园的表现并配合教育。向家长宣传合理为幼儿穿着衣物的知识,并同个别家长联系,让他们注意自己孩子的着装、多考虑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问题。
4.父母经验交流会:围绕一个主题,发动家长共同讨论,让家长们互相交流经验,让班里教育较好的家长代表介绍育儿经验,或请家长发表文章,把文章发给家长互相学习、交流,充分利用家长的知识资源,来解决疑难问题。
5.个别家访:家访是家园共育的直达车,教师可以针对孩子近阶段出现的不良习惯进行家访,在家中了解孩子形成这种不良习惯的原因。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 爱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
新《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幼儿个性的社会化发展。师幼互动的有效和谐与否,体现了幼儿园保教目标实现状况,在幼儿园教学中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幼儿教育的整个过程都存在互动。良好的师幼互动对幼儿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教学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呢?
1、创设安全、愉快、宽松的师幼互动氛围。《纲要》中提到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充分显示了对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的重视。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师幼互动"应建立在轻松、自由的基础上,教师和幼儿都保持愉快心情的情况下,相互之间才能产生积极的互动。在幼儿园里,如果幼儿不想、不能,甚至不敢和教师自由、愉快的交往,任何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支持幼儿与教师、同伴与同伴之间的主动交谈,是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的基本前提。
2、教师巧妙介入、平等参与和有效引导幼儿活动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是经常发生的, 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仔细观察、思考选择恰当的时机,巧妙地介入和平等地参与到幼儿活动中,并有效地引导他们的活动,促使幼儿深入探索和发展。
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
1.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轻一点,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
2.鼓励幼儿要有集体意识。比如排队如厕,排队走路,排队放学,排队洗手,排队做操,在一定范围内做户外活动等。
3.培养幼儿服务意识。比如吃午饭时候,选表现好的幼儿来发勺子。上美工课时,表现好的发小剪刀。慢慢的小朋友们就都争着表现好。
4.鼓励培养幼儿积极回答问题,特别是胆小内向的幼儿。比如多多提问,举手回答,只要勇敢站起来就受到表扬或者奖励。
5.培养幼儿劳动习惯。比如将地上的纸屑捡起来,自己将东西放回原处。吃完饭小小值日生擦桌子等等。
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表现形式由语言指令转化为讨论活动
在学期初,我发现班里有许多孩子有拖着椅子走的习惯,两个小椅子腿着地,受拽着椅子背,椅子腿沿着地面发出很难听的声音。我们老师也总是在一旁提醒,但效果不明显,后来,我直接把他提出来,当成一次讨论活动,让孩子来讨论"说说怎样爱护小椅子"孩子们讨论的很激烈,你一言,我一语的。有的说不能使劲摇椅子,有的说不能托着椅子走等等。我根据孩子们所说的用夸张的动作表现了出来,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认真眼前收环节的重要性并及时提问幼儿,刚才老师这样做对不对。还特意问那些喜欢拖椅子的幼儿,他们知道自己做错的都能及时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
1.投纸篓的游戏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只有执纸篓的幼儿和投球的幼儿合作好,就会取得好成绩。
2.玩滑梯,荡秋千等游戏能培养幼儿按秩序或者谦让的能力。文明的游戏过程能让幼儿们争做好孩子。
五、建立家园联系常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请家长和幼儿园老师一齐努力,形成合力
多与园方在对幼儿习惯培养的要求、做法上保持一致,家庭与幼儿园实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习惯。通过以下形式,与家長沟通:
1.家长会:召开家长会,宣布孩子入园后的生活常规及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习惯培养要求,并告诉家长在家应配合的地方。
2.家长开放日:教师在孩子入园期间,通过对孩子的一阶段训练,孩子已形成初步的常规时,请家长来园观摩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老师对他的要求,让家长在家可以遵循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制度对孩子进行训练,让孩子快速习惯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3.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教师将幼儿在园的生活片段、优势或问题记录下来,及时让家长了解孩子近阶段在园的表现并配合教育。向家长宣传合理为幼儿穿着衣物的知识,并同个别家长联系,让他们注意自己孩子的着装、多考虑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问题。
4.父母经验交流会:围绕一个主题,发动家长共同讨论,让家长们互相交流经验,让班里教育较好的家长代表介绍育儿经验,或请家长发表文章,把文章发给家长互相学习、交流,充分利用家长的知识资源,来解决疑难问题。
5.个别家访:家访是家园共育的直达车,教师可以针对孩子近阶段出现的不良习惯进行家访,在家中了解孩子形成这种不良习惯的原因。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