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利用常用财务指标,文章提出了分析企业盈利结构的框架和方法,利用该方法分析归纳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增强产品基本盈利能力、优化资产配置、转变部分企业盈利过分依赖非经常项目的状态等方面提出管理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盈利结构; 盈利能力; 利润
中图分类号: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7-0112-03
盈利结构是指构成企业收益的不同形式的盈利有机搭配和比例,包括企业收益是由哪些盈利项目构成和各盈利项目占总收益的比重两方面(夏兰和谢志英,2010)。对企业的盈利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认清不同的盈利项目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性质及影响程度,把握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示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盈利结构质量较好的公司,其收入与利润应该在相当程度上依靠持续、稳定的来源(张政,2013),具有较强的核心盈利能力,从而表明公司具有较高的行业竞争地位和竞争实力,可以更好地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周期带来的冲击,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钱爱民等,2009)。
一、反映企业盈利结构的关键指标
根据利润形成的过程,可以将公司盈利结构通过对毛利、核心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的分析反映出来,原因在于这四个指标不仅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而且他们之间存在逐次递进的关系:首先,毛利作为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配比的结果,反映了企业的基本盈利能力,如果毛利为负或不足,致使企业无法弥补日常的期间费用开支,企业将缺乏创造利润的基本能力;其次,核心利润是毛利扣除营业税金及附加、三项期间费用后的盈余,它反映了企业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的业绩,通常被用来衡量企业自营性活动的盈利能力;再次,营业利润是在核心利润的基础上考虑了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投资活动业绩后形成的,不仅考虑了自营性活动的成效,同时也考虑了投资性活动的业绩,是企业一定时期获得利润中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最后,利润总额是在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和实现的营业利润基础上,包括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偶然性事项所引起的盈亏,即非正常利润。换言之,利润总额反映了企业正常盈亏与非正常盈亏的最终结果。
四个指标之间的递进关系,如图1所示。
二、盈利结构分析框架
根据利润的形成过程,企业的盈利结构分析通过以下步骤完成:首先,按照毛利的情况,将样本公司分为两组:毛利盈利组和毛利亏损组,毛利盈利组公司具有基本的盈利能力;其次,将毛利盈利组样本按照核心利润的情况,分为核心利润盈利组和核心利润亏损组,核心利润盈利组公司的收入能够补偿企业的成本和期间费用;再次,将各组样本进一步按照营业利润分为营业利润盈利组和营业利润亏损组,营业利润盈利组公司在综合考虑了自营性活动及投资性活动之后,仍然具有盈利能力;最后,将各组样本按照利润总额分类,分为利润总额盈利组和利润总额亏损组,利润总额盈利组公司在正常盈亏与非正常盈亏的共同影响下具有盈利空间。据此,将公司的盈利结构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见表1。
根据公司的盈利结构类型,可以判断公司经营状况,对于盈利不理想的公司,可以通过盈利结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判断方法及建议见表2。
三、中国上市公司盈利结构分析
(一)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由于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盈利结构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考虑到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差异,将所有非金融类中国上市公司纳入研究对象,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得到样本2 429家,其中ST企业56家,数据期间是2013年。本研究所有数据均来源于色诺芬经济金融数据库。
(二)数据描述性统计
样本公司各利润指标的分布状态见表3。
(三)中国上市公司盈利特征分析
依据盈利结构分析框架,计算各组公司的盈利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详见表4。
分析表4,可以发现:
1.从毛利率的整体状况看,盈利和亏损企业分别占比98.4%和1.6%,说明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产品成本能够被收入所弥补,企业产品具有基本盈利能力。
2.从核心利润的分布情况看,该指标为正的企业均来自于毛利为正的企业,且在全体企业中占比为79.8%,说明我国超过2/3的上市公司自营性活动具有盈利能力,收入能够在弥补成本、相关税费及期间费用后仍有盈余。
3.从营业利润指标看,首先,盈利企业占比83.6%,说明企业的自营性活动、投资性活动整体经营效果良好;其次,该指标为负的企业中,核心利润为正的占比1.5%,这部分企业的自营性活动具有盈利能力,但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及投资性活动亏损的负面影响致使企业由盈转亏;最后,该指标为正的企业中,核心利润为负的占比5.1%,这部分企业的自营性活动缺乏盈利能力,但公允价值变动与投资收益的影响使企业转亏为盈。
4.利润总额指标显示,盈利企业占比90.8%,说明企业的最终经营结果良好。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指标与营业利润指标表现不一致的企业占比为7.6%,其中,0.2%的企业营业利润为正,但利润总额为负,7.4%的企业营业利润为负但利润总额为正,这说明这些企业的营业外项目所对应的偶然性因素致使企业扭转了营业利润的亏损局面,是企业扭亏为盈的救命稻草。
5.比较正常公司与ST公司,可以发现:(1)ST公司中毛利为负的公司占比远大于正常公司,说明ST公司的产品基本盈利能力差;(2)ST公司中核心利润为正的公司比例为29%,远低于正常公司的80%,说明ST公司的自营性活动盈利能力偏低;(3)通过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的比较可以发现,ST公司中营业利润为正,同时利润总额为负的公司占比为0,但营业利润为负,同时利润总额为正的公司占比为31%,说明我国ST上市公司的营业外收支项目主要被上市公司扭亏为盈所利用。
四、管理建议
基于上文分析结果,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盈利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管理建议:
第一,挖掘潜力,增强产品的基本盈利能力。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中,占比1.6%的公司毛利为负,占比18.6%的公司毛利为正,但核心利润为负,这说明我国有超过1/4的公司产品收入不能或仅能勉强弥补成本,没有或仅有较小的毛利空间。这些企业应通过强化产品差异化程度,提高定价能力,或者降低成本等方式挖掘潜力,增强基本盈利能力。
第二,优化资产配置,协调自营性活动与投资性活动的关系。核心利润与营业利润的差异能大概反映出自营性活动与投资性活动的经营结果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上市公司中占比6.8%的公司核心利润与营业利润存在正负差异,说明在这些企业中,资产被配置在自营性活动还是投资性活动中,会导致其盈利能力存在差异,这些企业应注意协调资产在两类活动中的配置份额,以增加企业盈利能力。
第三,增强日常活动的盈利能力,转变部分企业过分依赖非经常项目的状态。上市公司中,7%的正常公司以及31%的ST公司存在利用营业外收支项目扭亏为盈的现象,说明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过度依赖非经常项目,这是利润质量低下的表现之一。这部分企业应警惕正常经营活动的亏损问题,注意调整整体经营战略或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夏兰,谢志英.微利上市公司盈利结构探析及改进建议[J].商业会计,2010(9):30-31.
[2] 张政.企业盈利质量与未来盈利能力分析——以A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3(8):47-48.
[3] 钱爱民,张新民,周子元.盈利结构质量、核心盈利能力与盈利持续性——来自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09(8):109-118.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盈利结构; 盈利能力; 利润
中图分类号: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7-0112-03
盈利结构是指构成企业收益的不同形式的盈利有机搭配和比例,包括企业收益是由哪些盈利项目构成和各盈利项目占总收益的比重两方面(夏兰和谢志英,2010)。对企业的盈利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认清不同的盈利项目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性质及影响程度,把握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示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盈利结构质量较好的公司,其收入与利润应该在相当程度上依靠持续、稳定的来源(张政,2013),具有较强的核心盈利能力,从而表明公司具有较高的行业竞争地位和竞争实力,可以更好地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周期带来的冲击,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钱爱民等,2009)。
一、反映企业盈利结构的关键指标
根据利润形成的过程,可以将公司盈利结构通过对毛利、核心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的分析反映出来,原因在于这四个指标不仅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而且他们之间存在逐次递进的关系:首先,毛利作为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配比的结果,反映了企业的基本盈利能力,如果毛利为负或不足,致使企业无法弥补日常的期间费用开支,企业将缺乏创造利润的基本能力;其次,核心利润是毛利扣除营业税金及附加、三项期间费用后的盈余,它反映了企业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的业绩,通常被用来衡量企业自营性活动的盈利能力;再次,营业利润是在核心利润的基础上考虑了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投资活动业绩后形成的,不仅考虑了自营性活动的成效,同时也考虑了投资性活动的业绩,是企业一定时期获得利润中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最后,利润总额是在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和实现的营业利润基础上,包括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偶然性事项所引起的盈亏,即非正常利润。换言之,利润总额反映了企业正常盈亏与非正常盈亏的最终结果。
四个指标之间的递进关系,如图1所示。
二、盈利结构分析框架
根据利润的形成过程,企业的盈利结构分析通过以下步骤完成:首先,按照毛利的情况,将样本公司分为两组:毛利盈利组和毛利亏损组,毛利盈利组公司具有基本的盈利能力;其次,将毛利盈利组样本按照核心利润的情况,分为核心利润盈利组和核心利润亏损组,核心利润盈利组公司的收入能够补偿企业的成本和期间费用;再次,将各组样本进一步按照营业利润分为营业利润盈利组和营业利润亏损组,营业利润盈利组公司在综合考虑了自营性活动及投资性活动之后,仍然具有盈利能力;最后,将各组样本按照利润总额分类,分为利润总额盈利组和利润总额亏损组,利润总额盈利组公司在正常盈亏与非正常盈亏的共同影响下具有盈利空间。据此,将公司的盈利结构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见表1。
根据公司的盈利结构类型,可以判断公司经营状况,对于盈利不理想的公司,可以通过盈利结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判断方法及建议见表2。
三、中国上市公司盈利结构分析
(一)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由于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盈利结构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考虑到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差异,将所有非金融类中国上市公司纳入研究对象,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得到样本2 429家,其中ST企业56家,数据期间是2013年。本研究所有数据均来源于色诺芬经济金融数据库。
(二)数据描述性统计
样本公司各利润指标的分布状态见表3。
(三)中国上市公司盈利特征分析
依据盈利结构分析框架,计算各组公司的盈利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详见表4。
分析表4,可以发现:
1.从毛利率的整体状况看,盈利和亏损企业分别占比98.4%和1.6%,说明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产品成本能够被收入所弥补,企业产品具有基本盈利能力。
2.从核心利润的分布情况看,该指标为正的企业均来自于毛利为正的企业,且在全体企业中占比为79.8%,说明我国超过2/3的上市公司自营性活动具有盈利能力,收入能够在弥补成本、相关税费及期间费用后仍有盈余。
3.从营业利润指标看,首先,盈利企业占比83.6%,说明企业的自营性活动、投资性活动整体经营效果良好;其次,该指标为负的企业中,核心利润为正的占比1.5%,这部分企业的自营性活动具有盈利能力,但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及投资性活动亏损的负面影响致使企业由盈转亏;最后,该指标为正的企业中,核心利润为负的占比5.1%,这部分企业的自营性活动缺乏盈利能力,但公允价值变动与投资收益的影响使企业转亏为盈。
4.利润总额指标显示,盈利企业占比90.8%,说明企业的最终经营结果良好。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指标与营业利润指标表现不一致的企业占比为7.6%,其中,0.2%的企业营业利润为正,但利润总额为负,7.4%的企业营业利润为负但利润总额为正,这说明这些企业的营业外项目所对应的偶然性因素致使企业扭转了营业利润的亏损局面,是企业扭亏为盈的救命稻草。
5.比较正常公司与ST公司,可以发现:(1)ST公司中毛利为负的公司占比远大于正常公司,说明ST公司的产品基本盈利能力差;(2)ST公司中核心利润为正的公司比例为29%,远低于正常公司的80%,说明ST公司的自营性活动盈利能力偏低;(3)通过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的比较可以发现,ST公司中营业利润为正,同时利润总额为负的公司占比为0,但营业利润为负,同时利润总额为正的公司占比为31%,说明我国ST上市公司的营业外收支项目主要被上市公司扭亏为盈所利用。
四、管理建议
基于上文分析结果,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盈利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管理建议:
第一,挖掘潜力,增强产品的基本盈利能力。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中,占比1.6%的公司毛利为负,占比18.6%的公司毛利为正,但核心利润为负,这说明我国有超过1/4的公司产品收入不能或仅能勉强弥补成本,没有或仅有较小的毛利空间。这些企业应通过强化产品差异化程度,提高定价能力,或者降低成本等方式挖掘潜力,增强基本盈利能力。
第二,优化资产配置,协调自营性活动与投资性活动的关系。核心利润与营业利润的差异能大概反映出自营性活动与投资性活动的经营结果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上市公司中占比6.8%的公司核心利润与营业利润存在正负差异,说明在这些企业中,资产被配置在自营性活动还是投资性活动中,会导致其盈利能力存在差异,这些企业应注意协调资产在两类活动中的配置份额,以增加企业盈利能力。
第三,增强日常活动的盈利能力,转变部分企业过分依赖非经常项目的状态。上市公司中,7%的正常公司以及31%的ST公司存在利用营业外收支项目扭亏为盈的现象,说明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过度依赖非经常项目,这是利润质量低下的表现之一。这部分企业应警惕正常经营活动的亏损问题,注意调整整体经营战略或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夏兰,谢志英.微利上市公司盈利结构探析及改进建议[J].商业会计,2010(9):30-31.
[2] 张政.企业盈利质量与未来盈利能力分析——以A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3(8):47-48.
[3] 钱爱民,张新民,周子元.盈利结构质量、核心盈利能力与盈利持续性——来自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09(8):10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