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书法艺术在中国古代是最普遍的艺术,而且最早地奠定了中国人的美学基础。林语堂先生说:“我们可以说,书法提供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艺术”。
英国的美学家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1893-1968)这样说过:“对于中国人来说,美的全部特质存在于一个书写优美的字形里。”于是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这样,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
所有的这些言论并非是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溢美之词,而是人们的真正的共识。中国人就是通过的书法艺术中关于线条、关于结字、章法、墨法等的训练,掌握并发展了关于美的本质和美的内涵的全部内容,并且古人将这种书法理论著书立说,将优秀的法书刻帖、刻碑,代代相传,绵延不绝。也正因为此,我们今天才会有这么多的宝贵资料,才会一睹古人的风采,例如楷书中欧、颜、柳、赵体,如图。
唐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唐 颜真卿 《多宝塔碑》(局部)
中国的书法艺术何以奠定了中国人的美学基础?原因有二:书法历朝历代都被人们看作是“修身立命之根本”,为了这个根本,人们孜孜以求,终生求学;另外一点就是在中国的美学历史上,是书法艺术最先开启了艺术理论这扇大门,为中国的其他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唐柳公权 《玄秘塔碑》(局部) 赵孟頫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局部)
一、修身之本
中国的书法艺术奠定了中国人美学基础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古人对书法的重视。中国古代的文人又称士大夫,当时贵族生活中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有所谓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书是其中一艺。《礼记·土制》云:“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礼记》卷四)书又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唐代选仕的三条标准之一便是楷法俊美,再到后来诗、书、画合流,无不透露出中国人对书法艺术的重视性。书法在古代是人们的修身之本,正是人们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书品即人品”、“人品即书品”当中,不断地通过人品来提高书品,通过书品来彰显自己的人品。中国的书法艺术盛于汉魏晋,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它影响了中国人的方方面面。就包括中国的绘画,李苦禅曾经说过:中国的画上有书法,书法上有诗歌。在宋元以后的几百年里,文人画长期的占据中国画坛。而文人画的主要特点便是引中国书法的笔法入画,文人画家首先就是一个书法家,文人们为了画好画,就会更加努力地练好书法艺术,这是相辅相成的。
二、最早的关于美学研究的书籍、理论与实践
“系统地阅读和比较自东汉历六朝至盛唐的书法、诗文、画理论资料,清理一下诸种文学艺术观念发展、演变的脉络,你会惊奇地发现:书法艺术在这一段‘文学的自觉’、为艺术而艺术的道路上,竟然起着‘导夫先路’的作用,对于诗歌、绘画艺术走向成熟攀登高峰,做出了特殊贡献。”
在中国古代的众多艺术中,书法艺术以其成熟早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书法美学理论的最早出现和最早完善。中国的书法史其实就是一部完备的书法美学史,这其中记录着中国古人关于美的最初的认识和关于美的最根本的认识。
“中国的书法艺术,一方面追求着一种纯形式美,另一方面又有着表现情感的高度自由”,从崔瑷到蔡邕,前后不过百年间,书法美学已基本成型,并且“已产生了相当系统的理论”出其不意地走到了诗文绘画理论的前面。”
“在书法艺术的理论中,包含着可与其他各门艺术相通的一些最基本的规律。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不懂得书法就不能真正地理解中国艺术。所以,关于书法理论中的美学思想的研究,是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的书法艺术造就了中国人关于美的整体模糊观念。当中国文化开始以书面形式积累、传承时,也便有了书法艺术的萌芽。在其后的发展中,书法艺术不仅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还和整个传统文化一起延绵发展,同步相应。因此,通过书法艺术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种种精神与实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文字本身又不过是由笔划、线条组成的符号。然而我国历代的书法家却能以汉字为材料,通过丰富多彩的想象与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形象,从而创造出一种完全土生土长、高度民族化的造型艺术来。由于中国人民对美的执着追求和卓越的创造能力,所以整个书法艺术无论在历史的发展上,还是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空间展布上,都表现出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既有深刻传承又有飞跃创新的局面。因此可以说,书法艺术乃是传统文化中最为生动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突出表观了中国传统文化勃勃的内在生机和在历史发展中的不断充实与更新。
总之,在这个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象征,从形到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不自觉地创造了和培育了比较纯粹(线要比色纯粹)的美的形式和审美形式感。劳动、生活和自然对象与广大世界中的节奏、韵律、堆成、均衡、连续、间隔、重叠、单独、粗细、疏密、反复、交叉、错综、变化、统一等种种形式规律,一举逐渐被自觉掌握和集中表现在这里。
作者简介 :
刘晨昊 男 ,就职于武汉纺织大学,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硕士 研修中西艺术比较 ,主要担任课程有《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艺术概论》及《艺术品鉴赏及评论》。
李聪聪 女,任职于武汉钢铁集团金资加工厂, 曾就读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艺术专业。
英国的美学家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1893-1968)这样说过:“对于中国人来说,美的全部特质存在于一个书写优美的字形里。”于是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这样,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
所有的这些言论并非是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溢美之词,而是人们的真正的共识。中国人就是通过的书法艺术中关于线条、关于结字、章法、墨法等的训练,掌握并发展了关于美的本质和美的内涵的全部内容,并且古人将这种书法理论著书立说,将优秀的法书刻帖、刻碑,代代相传,绵延不绝。也正因为此,我们今天才会有这么多的宝贵资料,才会一睹古人的风采,例如楷书中欧、颜、柳、赵体,如图。
唐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唐 颜真卿 《多宝塔碑》(局部)
中国的书法艺术何以奠定了中国人的美学基础?原因有二:书法历朝历代都被人们看作是“修身立命之根本”,为了这个根本,人们孜孜以求,终生求学;另外一点就是在中国的美学历史上,是书法艺术最先开启了艺术理论这扇大门,为中国的其他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唐柳公权 《玄秘塔碑》(局部) 赵孟頫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局部)
一、修身之本
中国的书法艺术奠定了中国人美学基础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古人对书法的重视。中国古代的文人又称士大夫,当时贵族生活中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有所谓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书是其中一艺。《礼记·土制》云:“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礼记》卷四)书又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唐代选仕的三条标准之一便是楷法俊美,再到后来诗、书、画合流,无不透露出中国人对书法艺术的重视性。书法在古代是人们的修身之本,正是人们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书品即人品”、“人品即书品”当中,不断地通过人品来提高书品,通过书品来彰显自己的人品。中国的书法艺术盛于汉魏晋,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它影响了中国人的方方面面。就包括中国的绘画,李苦禅曾经说过:中国的画上有书法,书法上有诗歌。在宋元以后的几百年里,文人画长期的占据中国画坛。而文人画的主要特点便是引中国书法的笔法入画,文人画家首先就是一个书法家,文人们为了画好画,就会更加努力地练好书法艺术,这是相辅相成的。
二、最早的关于美学研究的书籍、理论与实践
“系统地阅读和比较自东汉历六朝至盛唐的书法、诗文、画理论资料,清理一下诸种文学艺术观念发展、演变的脉络,你会惊奇地发现:书法艺术在这一段‘文学的自觉’、为艺术而艺术的道路上,竟然起着‘导夫先路’的作用,对于诗歌、绘画艺术走向成熟攀登高峰,做出了特殊贡献。”
在中国古代的众多艺术中,书法艺术以其成熟早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书法美学理论的最早出现和最早完善。中国的书法史其实就是一部完备的书法美学史,这其中记录着中国古人关于美的最初的认识和关于美的最根本的认识。
“中国的书法艺术,一方面追求着一种纯形式美,另一方面又有着表现情感的高度自由”,从崔瑷到蔡邕,前后不过百年间,书法美学已基本成型,并且“已产生了相当系统的理论”出其不意地走到了诗文绘画理论的前面。”
“在书法艺术的理论中,包含着可与其他各门艺术相通的一些最基本的规律。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不懂得书法就不能真正地理解中国艺术。所以,关于书法理论中的美学思想的研究,是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的书法艺术造就了中国人关于美的整体模糊观念。当中国文化开始以书面形式积累、传承时,也便有了书法艺术的萌芽。在其后的发展中,书法艺术不仅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还和整个传统文化一起延绵发展,同步相应。因此,通过书法艺术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种种精神与实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文字本身又不过是由笔划、线条组成的符号。然而我国历代的书法家却能以汉字为材料,通过丰富多彩的想象与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形象,从而创造出一种完全土生土长、高度民族化的造型艺术来。由于中国人民对美的执着追求和卓越的创造能力,所以整个书法艺术无论在历史的发展上,还是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空间展布上,都表现出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既有深刻传承又有飞跃创新的局面。因此可以说,书法艺术乃是传统文化中最为生动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突出表观了中国传统文化勃勃的内在生机和在历史发展中的不断充实与更新。
总之,在这个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象征,从形到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不自觉地创造了和培育了比较纯粹(线要比色纯粹)的美的形式和审美形式感。劳动、生活和自然对象与广大世界中的节奏、韵律、堆成、均衡、连续、间隔、重叠、单独、粗细、疏密、反复、交叉、错综、变化、统一等种种形式规律,一举逐渐被自觉掌握和集中表现在这里。
作者简介 :
刘晨昊 男 ,就职于武汉纺织大学,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硕士 研修中西艺术比较 ,主要担任课程有《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艺术概论》及《艺术品鉴赏及评论》。
李聪聪 女,任职于武汉钢铁集团金资加工厂, 曾就读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艺术专业。